03.05 对于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会投入到更多的线路上运行你怎么看,有哪些影响?

东2468


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我国引进技术生产和谐系列动车组之前,已先后生产出60多种型号的动车组,而且全部是集中动力式动车组,不仅有电力动车组,还有柴油动车组。

我国的第一列动车组,是1958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试制的东风型集中动力柴油动车组。第一列电力动车组,是1988年长春客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于1988年联合研制KDZ1型集中动力电力动车组。

东风型柴油动车组

KDZ1型电力动车组


2000年之后,基于铁路提速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当时世界上的动车组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欧洲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代表车型包括德国的ICE、法国的TGV、瑞典的X2000摆式列车(我国曾引进1列用于广深线试运行,后来退回瑞典),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动力分散式动力组。但由于技术的问题,我国采取了技术相对成熟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NZJ2型“神州号”柴油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准高速柴油动车组车款之一,主要在北京—天津之间运行,属于动力集中式,采用推拉式设计。

DJJ2型“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时间:2002年 2006年停运 2013年存于铁道博物馆“中华之星”电动车组(DJJ2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力动车组,是采用交流传动系统、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70公里,满座载726名旅客。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冲刺试验创造了最高速度每小时321.5公里的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该纪录直到CRH2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客运专线上进行高速测试时才被打破)。

不过,为了提速需要,这些动车组都是两端均为动力机车。


最近,刚刚有中车公司研制的CR200J动车组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牵引模式为1节机车(Mc)+7节普通车厢(T)+1节控制车厢(Tc),也就是只有一端为动力机车。这也不是我国的创新,因为这种方式在欧美早已实现了。比如下图德国和美国的动车组

美国柴油动车组

瑞士电力动车组


二是CR200J动车组的运行时速较低,只有160公里/小时,和现在已有的东风11、韶山9、HXD1、HXD3机车的牵引速度差不多,但定员要少于现有的18节编组,只有8节车厢。


据资料显示,CR200J动车组

1.采用了基于成熟的客运电力机车和25型客车技术平台,因而乘坐的舒适程度可能要好。

2.而且采用相对固定编组和双端头车设计,牵引动力集中可靠,通过实行双向运营大幅减少调车和立折时间,车站到发能力和咽喉通过能力分别提高80%和100%,有力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解决普铁车站能力趋于饱和的问题。

因此,可以分析,CR200J动车组主要通过既有线开行公交化列车,解决中心城市和重要城市之间的短途客运问题,比如西安到宝鸡、郑州到洛阳等。这样的好处是:

一、用于替代造价昂贵的高铁,使高铁更多的服务于中长途客流,更有效发挥高铁的长处和资源。比如,郑州到洛阳的距离约为150公里,现在的高铁到洛阳龙门站运行时间为45分钟左右,而既有线郑州到洛阳站约为1.5小时。使用CR200J,开行直达列车,可以控制在1小时10分钟以内,对于很多旅客而言,仅多25分钟是可以接受的。

二、由于现有的高铁车站一般都远离传统市区,而老火车站都位于市区。比如比如,郑州到洛阳的距离约为150公里,现在的高铁到洛阳龙门站运行时间为45分钟左右,而既有线郑州到洛阳站约为1.5小时,使用CR200J,开行直达列车,可以控制在1小时10分钟以内,要比高铁多25分钟。但洛阳龙门站离市区较远,对于很多旅客而言,可能前往高铁站花费的市内交通的时间要远远超过25分钟。


这样来看,铁路总公司还是比较狠的,通过开行高铁,和航空争夺中远途客运市场。通过开行CR200J,和公路争夺短途客运市场。

所以,最大的影响是短途旅行更便捷了,以及公路客运要做好应对准备了。


虎哥说志愿


其实,我们还真不能浅显的认为它就是一个新版动车组的意思。倒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标准的客车的感觉。

从建国开始,中国的铁路就开始不断的发展,升级,从之前的21型,22型,到现在的自带空调的25型车,随后又根据不同速度来划分。不同的车底标准,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人员配置,甚至连车钩都不能直接连挂,在维修,运营上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但是“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出现或许会改变这一现状,据悉,这样的“动车组”主要是用于往返运行的,为此,也能省去在终点站换挂车头的时间。

在车厢内饰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其旅客界面其实与现在的高速动车组并没有任何的不同,这不仅缓解了售票系统的压力,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旅客们上车找座位,间接的避免混乱的情况发生。

当然,“动车集中型动车组”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尾端控制车,顾名思义就是将驾驶室搬到了尾部的车厢上,顺利让普速客车运用动车化。可以简化掉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直接三步走就可完成,即司机下车,走到尾端驾驶室,上车操作的模式。

现在看来,票价应该是介于Z到D字头之间的,而且明令禁止吸烟哦!


橄榄评测


刚好,我备课的《高铁就是廉价航空——我给女儿讲高铁系列》里面有讲到:估计这是普通铁路,车型大升级的开始。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一直很遗憾,现在小学没有了地理历史课。所以,自己给孩子准备了一些历史地理普及类书籍。
另外,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女儿讲了海淀地理,北京地理,正准备引导她进入中国地理的讲解之中。没想到,讲到铁路,特别是讲到高铁这个技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闺女对这些更感兴趣。无意中,就用高铁为引子,慢慢的,给闺女上了一个系列的经济地理课程!
有意思,现在分享给大家,大家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引导引导。

高铁就是廉价航空

我们的国情,使得高铁成了我们国家的廉价航空。具体细节已经发在别的回答中,请参考!


靠火车崛起的城市,郑州。

米字形高铁让这个城市更上一层楼了。


祖国不停在进步,新型绿皮车,跑普通铁路的CR200J系列动车组了解下

名字就很有意思,动力集中,动集,什么意思呢,就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你说,这不就是老火车啊,区别是还有一个车尾,可以做控制车,驾驶员可以从车头跑到车尾去开车,不用占用另外一个轨道调换车头了。动力集中,主要区别现在的动力分散的动车组。关键词:用在既有线路的动车组。大概率是要在传统老线路(既有线路),重新刮起一股跑动车组的旋风吧。嗯,外观设计也很像动力分散的动车组系列。


(1)优点,提高调度效率

研究了一下,好像就是为了简化火车头换向问题而发明的。倒是简化了站台操作,也算是创新吧。提高了车站的调度效率,对北京站这种站来说,非常好。对北京西也应该是啊,都有调度效率的提高,不要只看到北京站小。有文章说:“CR200J电力动车组采用相对固定编组和双端头车设计,牵引动力集中可靠,通过实行双向运营大幅减少调车和立折时间,车站到发能力和咽喉通过能力分别提高80%和100%,有力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解决普铁车站能力趋于饱和的问题。(科技资料来源:中车唐山·动车研发项目简介) ”
编组是:2动7拖,这是小编组,长编组基本上是*2了,前后两车加起来,拖动力刚好是25T的能力。
http://www.iqiyi.com/w_19rusxqrgd.html

注意啊,小编组其实只有一个是动力车,另外一个是控制车。因为是25T系列改造而来,网上很多网友说,机车维护也很简便,而且照顾了很多老厂,我感觉是个好东西。正好,从京原线上的网友体验来看,现在最老的绿皮车维护都困难了,采用CR200J之后,现在K字头的车体,可以下沉去跑那些4位数的车次。彻底淘汰老式的,没有空调的,因为没有零部件配件了,维护都困难的最老式绿皮车。


(2)Z车到K车估计会逐步替代

估计动集会先替代Z字头系列车。以后大概客车,就350,250,160三个等级的车了。
https://baike.baidu.com/item/CR/21510634
不一定,也许未来是K字头的杀手。毕竟K字头越来越没有意义,乘坐体验差,乘务员也累。
因为:“总定员755人(其中一等座56人,二等座699人)”没有卧铺嘛,肯定是打算来跑600公里左右的旅途的。5小时左右,大家能接受,两车重联,1500人,效率比K字头高,那些上千到2000公里的长途,就保留给T和Z吧。

最大的意义,目前我感觉,是在京沪老线上,跑从北京到徐州之间的Z字头车型。对缓解京沪高铁,很有必要。苏北相对不是特别富裕,需要这样便宜点的动车。


(3)爸爸希望北京到太原能跑这种车,到时候去体验下

其次是老京广铁路的京石段,可以跑城际,价格和D字头一样,80来元,但时间是2个小时,区别G字头的价格和时间,让京广高铁京石段空余出来,将来郑渝通车后,跑走贵阳重庆成都方向的多趟列车。

当然,既然都走到石家庄了,那可以直接联通石太客专,从北京到太原,完全可以跑这种新型D车,取消所有K车,石太客专上不用跑慢车,效率就提高了。当然,不是说北京到太原就没有K车了,K车,都走京原线,丰沙线即可。毕竟马上京张也要开通了,丰沙线,也空余出来了。
然后京九线,可能会开通一些朝发夕至的D车,不过京九2000多公里,D车,能到南昌就不错了,何况,京九主要是货运,赚钱的项目,也许空不出来开行D车吧。嗯,可以先开行一两对,然后万一货运不行的时候,可以白天跑客运,晚上跑货运+部分T、Z车。
上海出发的既有线路就不说了,江浙富裕,大家不需要,而且已经修建了够多的高铁线路。东北有客专了,道理相同。苏北可以跑跑,比如青岛到上海,不知道新线路是不是已经可以跑D车了。但连云港到西安,嗯,西安到徐州,已经高铁化了,不需要了。
可能另外一个最的需求是出川,所以实验主要有兰渝,成渝,渝贵。兰渝肯定有用,但不知道武汉到重庆,特别是襄阳-重庆段是不是能跑D车了将来。查资料,以前武汉到襄阳甚至十堰都是有D车的。襄渝铁路近900公里,如果改造后,襄阳能5个小时到重庆,那就太牛了,不过这是一条重要的货运通道,估计没戏了。而长沙到重庆,已经有G车了,5个多小时,既有线路,估计就不会有人考虑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关键是襄渝线能不能跑动车,有消息说,2019年,能:http://tieba.baidu.com/p/5899292168
从网友给的图片上看,确实是换动集车了,值得关注。不过,K15现在运行27个小时,将来也跑不进12个小时吧,有卧铺设计??如果是有卧铺设计,那么T和Z,都是被替换的对象啊。——查实,量产版有卧铺。可跑长途,看来要全方位慢慢替代啊。
从图片看,2019年6月30日以后,动集车将大量使用,我们到时候关注吧。

爱编程的魏校长


看了这么多人的回答,没一个是车迷。动集这玩意本身就是铁总拿来抢钱的。短编动集跑跑城际可能挺香,但拿长编动集代替Z和T简直就是在扯。暂且先不说其他的 ,单单就取代了老一代王牌这一点,就会引起车迷的众怒。再加上它那绿的人发慌的喷漆,以及十分尴尬的票价和速度,还有吓人的机破率,这些都让人们十分反感。有人说它的内饰、服务和乘车感受提升了,那我想你一定没体验过BSP和京沪十三猪。这么说吧,复兴号横空出世时,我们满怀期待,但半路突然杀出了动集这个败类,让我们十分无语,可以说动集毁了“复兴号”这个名字。而官方给它起名“绿巨人”,但我认为这是在侮辱绿巨人这个名字!





飞鸿远音1


最大的就是节约时间,现在普速列车到了。摘挂接近20分钟,动车组直接司机换司机室就可以了。节约站停时间。按全速运行的话,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跑20来公里。增加车站接发车。增加运能。


大拇紫


淘汰货。将来有高新科技列车,高速铁路线上定要淘汰低速列车。


车神霸主甲


只是为了涨价


阿拉丁10258291


舒适性提高了


笑三少167310499


我觉得关键在于组。不用摘挂机车吧!


haogangfu2


这是必然趋势,老式列车重量大,运行能量消耗大,如今又了新式动车车体,逐渐取代淘汰老式车体是必然,老式列车都是动力集中,铁路部门分机务段和列车段,分别管理机车和车厢,车头车厢可以随意组合编组。动车组也就是不会轻易分解动力系统和车厢的,动车组分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实际上没什么大区别,字面意思就可理解。也就是一个动力车头拉一列车厢和把车头动力分散安装在车头和部分车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