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河北邢台林林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农夫是衡阳常宁人,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七月十五是一年中和春节、清明节重要程度等同的传统节日。比如有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就算是春节过年不回来,但是在清明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一定会回来。有些家庭如果兄弟多的话,一般是分开回来。比如大哥在清明节回来,那么弟弟就会在中元节回来。

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七月半”,但是多数人都是在七月十四就把祭祀的一些东西烧掉了。这个节日,农夫从小就听大人说,是接过世了的“老人”回家的日子,让他们回来看一看自己的子孙后代,并且在家中吃几顿好吃的。虽然迷信,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农夫所在的村子,宗族观念还是很强的。整个村子全部都是一个姓氏。而从七月初十开始,每个家庭都要轮流在宗族的祠堂里面摆放自己做的美味佳肴,然后让祖先们尝一尝。在做这些菜肴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多少个碗,并且炒菜的时候是不能先自己尝的,就算是煮菜尝一尝咸淡都不可以。

和很多地方不一样,在农夫的家乡,七月半还会包粽子。这个习俗应该很多地方都没有了。一般都是在七月十四那天的上午包好粽子,下午煮好了,等到傍晚的时候就去村里的十字路口,烧纸钱了。以前基本都是烧一些用纸做的衣服,现在祭祀用品非常的丰富,不仅有衣服、鞋子、小车、手机、豪宅别墅等也有了。一把火烧掉之后,七月半这个传统节日也就过去了。

有些人认为这个节日没有必要,农夫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其和清明节的意义差不多,是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和回忆家里的祖祖辈辈,让我们也铭记曾经他们为家里所作出的贡献。虽然有点破财的意思,有些人还从外地赶回来,既耽误工作,还很辛苦,但是农夫认为还是值得的。你们说呢?


农夫也疯狂


农历七月十五我们当地称七月半鬼节。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一开始妈妈就会去街上买回很多一撂撂的纸钱了。有时会叫我们小孩把纸钱一张张拆开,然后分几个袋子装起来。

七月十一开始到七月十五每到吃饭时,饭菜煮好后,妈妈就会用几个碗每个装上一小饭勺的饭放到桌上,碗上放一双筷子,说是接过世的先人吃饭,我们那叫接客人,给客人“下饭”,老话是这么说,嘴上还会说几句叫谁,谁,谁呀什么可以吃饭了呀,还说些什么保佑后人之类的话。过了几分钟后,妈妈就去收碗了又会说些什么大家吃好了吧,要收碗了哦这类的话。

然后到了七月十四或十五这天,妈妈就会到带我们到门前的空地上把先前弄好的纸钱分几堆烧掉,说是给先人用,小孩还要跪拜的。就跟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虽然总觉得老辈的人太迷信,但不管是不是迷信,我想这是对过世先辈的一种怀念吧。


宝妈小妮


农历七月十五,当然是中元节,在我们农村也叫鬼节。虽然叫鬼节,可似乎与封建迷信无关,就像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不同的是,中秋节是普天同庆阖家团聚的日子,而七月十五却给人一种隐晦的感觉。七月十五对我个人而言,似乎是一个不详的日子,十几年前的那个中元节,姥姥因病住院,因为正好是七月十五,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那次姥姥住院以后,就再也没有好起来……

农村人很重视七月十五,所以在农村这一天有很多讲究。对于男人尤其重要,即使在城里上班,傍晚下班以后也要赶回老家祭祀。因为你是先人的子孙,作为子孙,七月十五的晚上有很多事情你必须要做。在我们这里有个规矩,七月十五这天中午,各家一定要包包子吃,包子出锅的时候,大人孩子都不准先吃,要先给已故的先人们供奉上,供奉的个数不能错,必须是三个。供奉完毕,家人才可以吃,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是大不孝。

传说中元节这天,鬼门关打开,故去的先人们可以在这一天,回到人间看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晚上要包饺子的,供奉的饺子个数也是三个。有子孙的人家,大多是要子孙先上香,再把饺子端上供桌,然后再烧一些提前叠好的金银元宝、纸钱,等到该烧的一切都烧完毕,作物先人们的子孙,当然是要跪下磕头的。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不亚于冬至和春节的隆重,晚饭后,你会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意思是送别先人们,回家吃饱了饭,要赶在鬼门关闭之前回到阴间,以免关在门外,流落成孤魂野鬼。


一品小十六


现在的农村已经开始摆起了摊子,贩卖祭祀用的纸钱和元宝。对于农民来说每年的中元节都是给先人祭祀的时候,农村人对于祭祀的讲究很多,通常需要注意到很多东西。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采取怀疑的态度,但该祭祀的时候还是要祭祀的,不然就会被同村的人笑话,嘲笑其不孝顺。当然祭祀作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让小辈不要忘记家族的列祖列宗,自然也有着非常深刻的道理。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 ,这个节日也被称之为鬼节。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地狱就会放假,先人可以来到阳间接受小辈的祭祀庆典。虽然这种说法比较奇幻,听起来迷信的成分很大,但大家也都会尊重传统,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下去。但在中元节这一天也有很多的忌讳,因为这一天一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们都会来到人间,所以在农村,老人常说:七月十五是非多,三大禁忌要注意!不然就会有麻烦上身。

1.不能穿鲜艳的衣服

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荒诞传说中,一般鬼魂都会对那些艳丽的颜色比较喜爱。尤其是在夜间的时候,一定不能穿着红色的衣服,因为这种鲜艳的颜色代表着血腥,最容易被脏物附身。因此农村老人常常告诫年轻人,一定不要在中元节的晚上穿着鲜艳的衣服出门,毕竟这一天阴气相比更重一些,穿这些衣服不吉利,容易被脏东西附身,让大家的精神萎靡不振。

2.夜间不宜在街上逗留太久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会选择繁华的夜生活,忙碌了一天的身躯,大家都想着能够通过夜生活让自己的压力减轻。当然在合适的减压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在中元节这天是不能在街上逗留太久的。毕竟到了子时的时候阴气相比更重,这时候脏东西也最为活跃。如果回家晚了就会选择抽一颗烟等待片刻再回家。

3.祭品不能破坏

一般农村人都会选择在白天祭祀,但城里人都会选择在夜间烧纸。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随意的践踏祭品,也不能长时间的停留观看,这样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敬,也是对逝者的藐视。在夜间的时候更不能故意破坏祭品,这样很容易会被脏东西附身。

以上三种忌讳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到了今天,大家都会选择尊重并理解,毕竟流传千年的文化传承,还是有很多的道理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用户75723943468


中元节,也叫鬼节,这是农村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以前农村日子比较苦,逢年过节有机会改善下伙食,中元节这个节日就吃的很好,很多老人现在还会问“中元节吃了什么呀”,体现了这个节日的地位。

中元节最大的说法都集中在“鬼”这个字身上。

传说这天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是全年当中阴气最重的一天,阴曹地府的鬼全部放出来,让他们在人间游玩一段时间,一直到7月底。我们俗称鬼节,道教叫做中元节,佛教叫做盂兰盆节。

老人会嘱咐孩子这天要注意的事项:

1、晚上不要出门,容易撞鬼。

2、不要到河边走,以免失足落水做了水鬼的替身。

3、不能乱说话,尤其是是对神灵和祖宗不敬的话。

4、不能穿鲜艳的衣服,容易被脏东西附体。

5、晚上不要照镜子,不要看窗户玻璃。说实话,这一条一直都让我很害怕,如果晚上一个人,看到镜子或者玻璃,很怕有个头倒映在上面。


傅一声


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中元节

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就叫“普渡”。

举行普渡当天下午,要在家门前“拜门口”,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盘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来祭拜。



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们先在广场上搭起十几米的台子,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后,便将祭品往台下抛,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就是“抢孤”。抢孤的人在台下用网袋张开口,承接抛下的祭品,在台前还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称孤王。

“抢孤”活动据说是因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抢食,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人们才这样做,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抢得还凶猛的人时,会被吓得逃走。

《辞海》说:“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鬼观念本是虚幻、想像的产物。但不知不觉中,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和鬼实质上是同构的,鬼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只是鬼被赋予了可怕、丑陋的形象。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游史无终


题主想问的估计是过几天就马上到来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吧。其实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中元节,这个节日的叫法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在我们民间我们都会称它为“鬼节”,它是一种祭祀和缅怀祖先的一种方式,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关于鬼节的由来是从一个民间故事发源而来。据说当时有一个叫目莲的人晚上经常做梦,梦见他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在另一个世界沦落为饿鬼,于是他打算送饭给母亲,可是却每次没能成功。

后来目莲将这个事情告诉佛祖,佛祖劝他要供养僧人而且多行善事,以此来解脱他母亲的罪孽。后来目莲便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目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后来在民间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会用这一天来祭祀去世的亲人,并以此提醒人们要多行善事。



这一天称为鬼节,按照民间说法的话,其实在七月十四就开始了,一直到七月十五的后半夜结束。古代迷信说法认为,这两天是鬼上阳间游玩放松的日子,一直到十五的半夜,所有的鬼必须在鬼门关闭之前回到阴间,要不然被留在阳间就会变成孤魂野鬼。这两天人们行事要低调,晚上不能大叫,半夜不能哭啼,要不然会引来百鬼。



其实这个鬼节现在更多的是人们祭祀去世的亲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农历七月十五晚上,人们就煮好鸡鸭鱼肉,摆上白酒,烧上香,对祖先进行祭祀。而且孩子们一定要等祭祀完,才能吃晚饭,这也是一种对先人的尊敬吧。关于农历七月十五,你们那还有什么风俗?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了解。


乡村波比


问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有什么讲究。这个节我地民俗称为中元节或中元盛会节,讲究有很多神迷的讲究,借此问分享,第一是给去世的人烧袱包,是将专用制阴币的钱钻所造的阴币,用特殊书写格式的白纸包好,写上去世人的以故称乎,并写明中元盛会专用的阴币所阴邮袱包个数,化炼时间,后人谁敬奉,并在袱包背打上专用封章,第二在化炼的当天要放于家中的家中的先辈排位前,设香案敬拜。第三是化炼袱包要在家外,如在家内化炼,阴邮不会将袱包送去,第四在化炼时一定了将所制袱包全化炼完,如果没有化炼完,先世的人就托梦说还有没收到的提醒化炼的人去寻找没有化炼的袱包等等神迷的传说,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各种的神迷传闻,这些神迷的传闻就将这本来就神化的中元节传的更神迷,相信七月十五中元盛会节是先去世人的盛会节,传闻大约就几方面一是在七月初很多人总会在梦中与去世的先人相遇,意味是提醒七月十五中元盛会节要到了,应提前准备造写袱包。二是在化炼袱包时确实有漏化炼的袱包,当晚就会有去世的先人托梦谈有没有收完的梦中情节。三是农历七月这个月有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孩不能在晚上出家门外游玩,在天黑之前一定回家中,如很晚还在外面游玩易受病,还看见一些是人非人的怪影等等,有这样一些神化般的传闻,我地就将这中元盛会节越传越重视,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后家家户户写袱包化炼,以此来追思去世的亲人,让他她们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盛会节高兴的销费,愉快的度过那天,才能保佑后人平平安安,丁财兴旺。


雨过天晴1047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形成我国传统节气众多,农历七月十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称为中元节。下面是我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春节:正月初一,习俗:贴春联、拜年等。

元宵节:正月十五,习俗:吃汤圆、猜灯谜等。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禁起火烧饭、可预先备好吃食。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又叫投针验巧。

中元节:七月十五,习俗:蔡祀先人、放河灯等。

中秋节:八月十五,习俗: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扫墓、插茱萸。

中元节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在古时侯,每当七月农作物丰收的时侯,都有使用一些水果、肉食来祭组的习惯,祈求达成来年生活更好的愿望,并一直沿袭至今。

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后来道教发展,在道教中又天官、地官、水官之分,“职责”又有所不同,具体分工如下:“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到了唐代,道教的发展迅速,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日。 又名“盂兰盆节”,而其中又存在地方差异,常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中元节不是七月十五吗?怎么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呢?其实这是因为民间有些地方有七月十四祭祖的习俗,一般七月初七已“踏入”了祭祖范畴,一直延续七月十四,七月十四祭完祖后已算完成“任务”,七月十五这天不另外进行了。

而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才进行祭祀事宜,所以,这是有些地方的七月十四习俗,与另外的中元节习俗混淆在一起,所造成的错觉而已,习俗和叫法不同,所行之事大同小异,性质都是一样的。


以广西为例,有些地方并没有很强的中元节说法,只是说“七月十四”。乡镇之间的风俗习惯也有些不大相同。有些地方从以七月七开始就进行祭祖事宜了,一直到七月十四晚上为止;有的是七月十三开始祭祀,七月十四早、晚祭祀,这就算完成“任务”了。祭祀时的食物大多以鸭肉、粽子为主,时令蔬果为辅,就是这样子。

中元节需注意的事项

中元节虽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和其它节日稍有不同,算是一个比较受“冷落”,但又不得不严肃对待的节气,其中原因大家都懂的,这里不作细说了。


小时候家住农村的岁月,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到了中元节这天吃完晚饭后,母亲大人一般都会千叮万嘱:“今晚呆在家,不准出去玩!”这句话就是中元节这天需注意事项的最好归纳。听完这话如雪打的茄子都蔫了,至于像“吃饭不准把筷子插饭碗里”、“睡觉时拖鞋鞋头不能对着床”、“晾衣竿不准晾晒衣服”、“不准去游泳”等等,全都当成耳边风咯!


中元节的意义在于弘扬孝道,也有点让人不数典忘本的味道在里面,和迷信没有太大关系,是一种对先人的尊重和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当然了,在进行的时侯注意防火安全倒是应该的。


小刀刀说史


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节日,它们可能没有中秋节、端午节那么为众人所知,但是依然有人信奉这些节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的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又被称作鬼节,盂兰盆节等等,每一个不同的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这以说法来源于道教,传说道教有三官,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地官掌管着地狱之门,负责看守已经逝去的灵魂。但是由于那些逝去的灵魂思念人间的亲人,想要回人间探望,于是地官就将自己的生辰七月十五这天作为开放地狱之门,放这些灵魂回去与亲人团圆的日子。

盂兰盆节的来历

这个说法源于佛教。话说佛祖释迦牟尼有三个徒弟,其中一个徒弟叫目连,他在还没有同佛祖一起修炼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死了,修炼之后,他就想看望下自己在人间的母亲如何了,这一看啊,才发现母亲作了饿鬼。他就心疼母亲啊,想要用法力为母亲送一点食物,可是不行。于是目连就去请求佛祖,佛祖说你母亲生前做了坏事,要受到惩罚,作为饿鬼,谁送食物都没有用。但是被目连的孝心所感动,于是就为目连召集了一众高僧一起为目连的母亲诵经超度,希望能为他的母亲减少痛苦。后来随着这个说法的传播,人们就自发的在中元节这天为已故的亲人祈福。这样七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为已故亲人祈福的节日。

七月十五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有很多,像放河灯、祭祖时比较出名的,除了这些还有像做茄饼、捏面塑、乞丰收这样的习惯。

人们会在中元节这天做许多的荷花灯,在底座放上蜡烛,在中元节这天的夜晚放于江河湖海之中,任由它漂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逝去的亲人普度与祈祷。而祭祖其实并不局限于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通常会在七月底左右进行。

面塑是民间妇女们的大事,通常是一家蒸面塑,街坊四邻都来帮忙。她们会根据家里人数来进行做面塑。而且不同年龄的人吃的面塑也是不一样的。像小孩的面塑是羊面,是平型,寓意为小羊吃奶时会下跪,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而给长辈的则是人型,也叫面人,寓意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送给平辈的是鱼型,也叫面鱼,寓意年年有余。

中元节的风俗还有很多,不止我介绍的那几种。由于中元节与逝去亲人回人间探望有关,所以很多人忌讳这一天,其实这样想,中元节是起源于中国的孝道,是孝的另一种表现,与清明节祭祖的习俗有所相同,这样一想,中元节是否没那么恐怖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