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朝陽北票青年匯“再無下回分解”單田芳老師:一路走好!

朝陽北票青年匯“再無下回分解”單田芳老師:一路走好!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早年經歷
1934年12月17日單田芳生於營口市,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單田芳隨父母奔波於哈爾濱、長春、瀋陽、齊齊哈爾等城市演出。後到奉天,單田芳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後,他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1939年,王香桂和單永魁來到齊齊哈爾,單田芳剛滿五週歲,需要人照顧。王香桂的兩個學徒月梅、小梅自然充當了免費保姆。這個五歲的“大全子”(單田芳的乳名)居然是超級“淘氣包”。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後,考入東北大學,但因病退學,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
演藝經歷
1955年,參加鞍山市曲藝團,二十四歲正式登臺。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間,他先後說過傳統評書《三國》和《隋唐》等十多部,諸如《林海雪原》以及後來的《平原槍聲》等 。
1956年,成為遼寧省僅有的具有大學文憑的評書藝人。1956年正月初三,單田芳首次在鞍山市內的茶社登臺亮相,播講評書《明英烈》。
1958年,曲藝團走上正軌,由個體轉成集體,單田芳變成了正式演員。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在鞍山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第一部評書《隋唐演義》(《瓦崗英雄》),此後與其合作十餘載,先後錄製播出了三十九部評書,風行全國大江南北幾十家廣播電臺。其中《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聽眾多達六億。
自1981年以來,他先後出版了近四十部評書,是全國出版評書最多的評書演員。《大明英烈》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併為中國曲協會員,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

2000年群眾出版社出版了《單田芳評書全集》。《中國武俠小說史》一書將其列為大陸的武俠小說作家之一。評書《白眉大俠》和《宏碧緣》被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此外,他錄製了《薛家將》等多部電視評書並自編自演了《龍虎風雲會》(正續)等廣播評書。
2006年1月,單田芳的傳記《且聽下回分解——單田芳傳》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各地上市。 5月28日,參加廊坊人民廣播電臺舉行建臺三十週年和戲曲頻道開播文藝晚會。9月29日評書名家單田芳加盟演出相聲晚會《空中笑林》的十週年慶典晚會。
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07年9月1日,單田芳致電祝賀田連元再收高徒。單田芳先生截至2007年錄製的評書鉅作已達100多部,在聽眾中廣泛流傳,而廣播電視評書《紅色將帥傳奇》開篇之作《賀龍傳奇》是其中最長的一部,也是他在藝術上的一次新的嘗試。2008年06月21日,開講電視評書《紅色將帥傳奇》。
2010年7月,75歲的單田芳又要出山,錄製的現代電視立體評書《羊神》日前在北京殺青,並在電視臺播出。 2011年,單田芳出版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2014年7月,為慶祝單田芳先生從藝60週年,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10部《單田芳自選集》在京首發。

2015年5月,單田芳先生創作的60集評書《千山傳奇》於5月5日在鞍山廣播電臺新聞廣播FM95.3、AM954頻率進行首播。
單田芳曾言:說書是一人多角戲,生旦淨末醜,人人個性不同,語言表情不同。秀才不會罵娘,土匪張口胡話。但一套書裡,就你一個人演,上一秒你是母親,下一秒變成孩子,這會兒是傻子,過一會兒又是瘋子,得各有神韻。那時我都有些魔怔了,對著鏡子天天練,喜怒哀樂的分寸如何拿捏,一把扇子代表十八般兵器,怎麼比畫才能傳神……你知道這評書的關鍵在哪裡?非得鑽研書情和書理。琢磨透了,也就愛上評書了。
曾有人評價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評書的黃金年代,扭開收音機聽評書,就和現在看電影、唱KTV一樣,是一種全民時尚。單田芳是當今評書界最有名望的藝術家之一,每天他那略帶沙啞、極富個性的聲音,通過一百多家電臺、電視臺傳播,被人戲稱為“永不消逝的電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