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桑田乡,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背靠绵延翠绿的小北山,远眺蜿蜒流转的榕江水,周围是一碧万顷的肥沃良田。乡中有平原浮凸的桑田屿,有帷帷如盖的大榕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近期“桑田双忠古庙”入选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让我们一起走进双忠古庙,一起仔细看看颇具价值的清初碑刻,聆听双忠圣王引人入胜的传说,感受双忠圣王一身正气、满腔忠义,爱国报国精神。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桑田双忠古庙

桑田双忠古庙,总面积近2080平方米,为二进一拜亭、龙虎天井格局,贝灰木架结构。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间,康熙八年(1669)古庙被毁,后重建,康熙四十六年(1707),时县令彭象升题赠匾额。祀张巡、许远二公。乡人称为“大老爷宫”或“大宫”。古庙背靠龟屿,面向大湖山。立于庙前,则可见大湖山诸峰叠嶂,崔巍兀立,貌若盘上叠柑,自古传谓“大吉来朝,地灵人杰”。

据清光绪甲申年《潮阳县志》载,宋熙宁年间,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入朝,道经睢阳,入双忠庙斋拜,乞赐灵佑,夜梦得神告,后殿匮中有十二神像及一铜辊,赐予带回。钟英按梦中所指,果于庙内后殿匮中,得十二神像和一铜辊。当夜乘船而归,拂晓便听到岸上潮语声,甚为惊异。原来已到潮阳之门辟(今潮阳关埠),遂上岸,于门辟山麓创“二圣宫”,再沿榕江南岸回潮阳东山,途经桑田,在屿脚蠔壳堆旁创“双忠古庙”。故有民谣曰:“一创二圣宫,二创蠔壳宫”。

据清康熙四十六年《桑田双忠古庙记》载,“县道经于斯也,所经之时异香佳气缭绕山屿,露结双庙二字于石上,乡人异之,谓为双灵所凭依,因而塑像立庙购产赡祭”。“盖自此始,自是时和年登,民康物阜,凡有虔祷悉响应弗爽”。乡民还相传,创庙之时,朝有露结双庙于石上,晚有蚊结双庙于夜幕,皆谓双忠显灵也。

桑田的双忠庙,也就是宋代钟英在路经门辟之时所立的双忠庙,且早于潮阳县城的灵威庙,可视为潮汕各地双忠庙的祖庭。


张巡

《公元709---757》,今邓州市彭桥镇寺北张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于战阵。唐开元末进士,先后任清源县令,河南副节度使,检校主客郎中,御史中丞等职,张巡在任中,处处留口碑。如,初任清河县令满回长安,有人劝他巴结杨国忠,好寻个好的仕途,他坚决拒绝说:"朝中多妖孽,不宜在朝中作官"。后任真源县县令《今河南周口市鹿邑县》。当时,真源县有一恶霸华南金,平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鱼肉乡亲。张巡到任后,澄清了华南金的罪恶,心想在圣贤老子故里目无国法,果断地杀了华南金,为民除了一大害,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以声讨杨国忠为名,反叛唐王朝。叛军南下势如破竹,十二月,大军攻陷洛阳。玄宗起用哥舒翰,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结果被安禄山打的大败,自己也当了俘虏。二十万官军,只存八千人。京师震动,士兵惊扰奔走,惊恐万状,玄宗无奈只好入蜀,太子在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就下诏天下,布告讨贼。张巡在血战雎阳保卫战中为国壮烈捐躯,其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张巡开始起兵讨伐叛军时,先到了雍丘。雍丘令令狐潮是个怕死鬼,他见叛军势重,便投降了叛军,反以四万之众把雍丘围了起来。原本讨伐叛军的张巡,只好固守雍丘,沉着应敌。伺机屡出奇兵,夺叛军盐米千斗,箭数万支,又夜袭潮营,屡挫潮军。大小数百战,斩获数千人。令狐潮以数万人围城4个多月,张巡仅一千人却每战必胜,令狐潮只好撤围退兵。令狐潮虽然撤围了,但当时安史之乱却漫延开来,因此屯师彭城的河南节度使李巨,命张巡为先锋,拒山东境内的叛军,张巡奉命出征,叛将杨朝宗断绝了张巡响路。张巡率马军300人,兵士3000人,进守宁陵。此时雎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即率部到雎阳,与许远,姚阎《城父令》合兵,派遣将领雷万春,南齐云等领兵与杨朝宗大战于宁陵以北,杀叛军万余人。

公元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獗,奚多族10余万人攻雎阳,雎阳是江淮的屏障,固守雎阳,就可以组织叛军南下江淮,保证唐王朝运输线的畅通,为唐朝赢得组织反攻的物质条件和时机。张巡从雎阳太守许远接过主将之职固守拒敌,射伤尹子琦左目,叛军败退。同年7月,叛军再次围城,城中粮尽,张巡带将士1000余人捕雀捉鼠为食,誓死保卫雎阳。

最后,雎阳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被叛军攻开。张巡被俘。尹自琦劝张巡归降,张巡骂不绝口。尹子琦用刀撬开其口,牙齿尽落,至死不屈。与南齐云,雷万春等36人一同遇害,死时49岁。张巡守雎阳,使叛军不能南下江南,保住了唐王朝东南半壁江山。此举,得到后人敬仰。张巡死后,举国上下莫不为之悲伤。在故乡南阳邓州人们为他建庙修祠,以彰其节,并把他同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一起举为"南阳三张",永垂后世。《今邓州市福胜寺塔园和花洲书院遗留唐诏张巡御碑各一通》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赞张巡道:"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遮蔽江淮,沮蝎之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唐肃宗下诏褒赠张巡为扬州都督,封"邓国公"。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齐云为开府仪同三司。雎阳,雍丘免赋税三年。到后来唐僖宗时,又将张巡,许远,南齐云的图像移入凌烟阁。

许远

唐开元末年进士。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正月,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至十月,粮尽,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

韩愈评论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后诏赠荆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并救建双忠庙于睢阳,岁时致祭。家乡盐官县城中亦建双忠庙以奉祀。宋代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题诗,庙中并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联传诵于世。


资料来源:桑田双忠古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桑田双忠古庙记》(蔡向葵撰)

张巡、许远介绍来自网络

via:河溪镇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