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重磅!数万亿投资重点路径图敲定了!

重磅!数万亿投资重点路径图敲定了!

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紧扣国家规划和重大战略,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网络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公路、干线航道、枢纽和支线机场、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和养老等民生领域设施建设。在同一天国家发改委的发布会上,也进一步释放出基建补短板提速的强烈政策信号,明确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业内指出,下阶段我国投资重点路径图已浮现:交通基建无疑担纲重要角色,无论是项目的数量还是金额都“挑起大梁”,环保、信息、民生等相关领域的基建也成为新的热点。预计年内启动的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数万亿,投资拉动效应四季度将开始显现。

1

一批交通基建项目“挑起大梁”

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聚焦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按照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要求,稳住投资保持正常增长。对于上述建设项目,会议还明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尽早开工,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已开工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表示。

马强进一步勾勒出我国基建投资的重点项目路径图:将加快今年新开工项目的进度。加快推进包头至银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苏州至上海等铁路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实施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实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泽、丽水机场等重大工程。

另外一方面,抓紧开展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梳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长期交通网络规划中具备启动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马强强调,拟推出的重大项目要突出骨干通道的建设,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重启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地方迎来一轮地铁开工潮,包括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

铁路成为基建投资扩张的重中之重。有消息称,今年铁路总投资将会重返8000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已批复23个,投资规模4033亿元;1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投资461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63%,完成进度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地方层面,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推进铁路建设,广东、湖南、浙江、安徽、河南、江西、山东等均出台高铁建设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也在加速推进。例如,日前四川省和交通运输部签署《关于加快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2018—2020年合作协议》,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

2

电力能源等多领域基建升温

除了交通运输领域之外,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基建也成为重点。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释放出特高压时隔一年多后重启审批的信号。据悉,能源局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

兴业证券分析认为,本轮重启规模在1800亿到2000亿元左右,其中5条交流特高压线路投资约500亿元,5条直流特高压线路投资规模约在1000亿至1200亿元之间,另两条超高压线路投资约在300亿元左右。业内预计,从今年下半年起,中国特高压建设将再次踏上快车道,迎来第三次建设高峰。

与此同时,包括环保、信息、消费等相关的基建也成为热点。浙江省日前召开全省生态环保投资工作座谈会,对今年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投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可作为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发力点。随着《“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实施,多省政府出台文件强调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数据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建设数据中心对电缆、光缆、计算机和通信制造业行业的需求会随之增大。还有机构预计,4G投资周期延长和5G建设启动,将为信息基建带来万亿投资规模,其中光纤以及基站领域企业或将率先受益。

3

拉动效应将在四季度显现

地方披露的最新投资数据显示出基建投资项目落地全面进入“快车道”。贵州省发改委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共安排重大工程项目2903个,2018年投资目标9062亿元。今年1至8月,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开工项目754个,占年度计划的82.5%。

专家预计,投资拉动效应将在四季度开始显现,并在明后年进入建设高峰。以特高压为例,申万宏源分析师张雷介绍说,由于特高压建设周期一般为24个月,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开工的特高压项目,收入确认高峰期将会在2019年到2020年。

在此过程中,伴随项目的深入推进,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机会。还有机构指出,从补短板的角度,预计未来在交通、油气、电信、航空等领域会加大投资,这将为油气装备及航空装备领域带来机会,与基建投资高度相关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也将获益。

“托底经济还看基建动力,预计2018年基建增速会维持在10%至12%区间。”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表示,从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看,稳投资完全没必要大水漫灌。现阶段投资的总体方向还是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从而发挥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重磅!数万亿投资重点路径图敲定了!

重磅利好加持,A股市场三大股指连续两日全线走强。

9月19日,上证指数收于2730.85点,上涨1.15%,深证成指收于8248.12点,上涨1.41%,创业板指收于1392.40点,上涨1.10%。从板块来看,涨幅居前的行业和概念板块有采掘服务、农业服务、房地产开发,无一板块下跌;此前一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82%、1.67%、2.04%,大基建板块领涨A股,一鸣惊人。

逆市启动的大基建板块引起市场的关注。9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消息一出,午后基建板块大幅上涨,山东路桥、中国铁建、成都路桥等多股涨停,中设集团、中国中铁等大幅跟涨,给连日低迷的A股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据Wind数据统计,当日,基建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5.53亿元,居各板块之首。其中,中铝国际、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2亿元,分别为2.63亿元、2.54亿元、2.19亿元;葛洲坝、中国中铁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

与此同时,泛基建板块表现也不错,水泥、钢铁等板块内个股全面攀升。

4

一大波项目将加快推进

9月18日,发展改革委释放出多重利好,种种信息预示着,精准聚焦短板领域,一大波项目将加快推进,且还有大批项目在加快储备中。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总体情况,以水利工程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30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显而易见,交通基建是稳定有效投资的“重头戏”之一。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表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发展空间较大,是促进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具体来看,在加快今年新开工项目进度方面,包括加快推进包头至银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苏州至上海等铁路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后期还将启动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实施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在民用机场方面,支持地方加快推进安阳、昭苏等一批中西部支线前期工作,力争实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泽、丽水机场等重大工程。

此外,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紧扣国家规划和重大战略,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网络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公路、干线航道、枢纽和支线机场、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和养老等民生领域设施建设。

“这次的基建项目与以前的大基建区别在于,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钢之家高级分析师杜洪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杜洪峰指出,基建项目的确定,也意味着数万亿投资重点路径图敲定,从而对四季度经济有带动效应。此外,由于铁路投资向来是基建领域稳增长中最常用的一把利器,一般还充当政府对冲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

此外,政治局会议明确“六稳”, 要把基建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预计四季度政策的效果将会逐渐显现,相关行业将会受益,有助于稳定和提振钢材、挖掘机行业的需求。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内地25家主要挖掘机制造企业首8个月的销量约为14.28万台,创历史同期的最高销量,按年涨幅超过50%。

业内人士指,挖掘机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国家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影响较大,下游主要为基础设施、房地产、矿山等投资密集型行业,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目前整个挖掘机行业显示出强周期特徵,原因在于下游开工比较好,而上一轮高峰期投入的设备进入了更新的高峰期,因此销量走高。

对于此次基建项目的确定,中金公司称,年初以来,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而财政支出同比仅增长3.3%。前8个月财政赤字低于去年同期,给定全年预算,年内财政政策力度将加大,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但增加基建投资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升政府债务,带来长期风险的隐忧。

针对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需要加大保障力度的实际情况,发改委表示,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金融机构加大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

5

市场流动性充裕

据了解,9月19日,现货市场建筑钢材价格偏强运行,早盘市场报价持稳,螺纹钢期货开盘后宽幅震荡,现货市场询盘较多,钢材现货成交较为活跃。由于中秋节前市场需求表现尚可,叠加市场库存低位,现货心态较为积极,预计短期内现货市场或趋强运行。

与此同时,截至9月19日,建材全国统计仓库库存量为324.0万吨,环比上周减少24.1万吨,下降6.9%;建材全国统计67家建材钢厂库存量167.3万吨,环比上周增加13.0万吨,上升8.4%;热卷全国统计仓库库存量为185.8万吨,环比上周减少3.0万吨,下降1.6%。

近期螺纹钢持续上涨,自9月13日至9月19日螺纹钢1901合约涨幅达2.78%。截至9月19日,螺纹钢主力1901合约收盘于4144元/吨。杜洪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基本面上来看,市场对传统季节性需求旺季的到来寄予希望,同时,8月中下旬以来钢材市场价格高位回落,市场风险也得到一定释放。

杜洪峰表示,从宏观面来看,把基建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提振市场信心,而发改委近日的表态,使这一目标更加明确和细化。目前,螺纹钢的基本面对其高位震荡运行形成支撑,但价格是否能够持续上涨,还要看环保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情况、中美贸易战的后期影响,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

此外,资金方面,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宽货币格局明确,市场利率将低位运行。继9月17央行开展MLF操作2650亿元后,9月18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市场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方面的“价”仍以稳为主,“量”上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上海某钢贸商对记者表示,在市场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的背景下,从时间的节点来看,四季度采暖季限停产的差异化执行,相关地区钢铁产能总体受限,同时,基建补短板政策的效果将会逐渐显现,均利好钢市;环保不搞“一刀切”,对钢铁产能释放的抑制有所减弱,但同时对需求的影响也会降低。目前,钢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市场库存并没有出现累积,有利于钢材市场健康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