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各位寶媽,在你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每天都會遇到孩子的各種不合理要求?

比如,“不讓媽媽去上班”、“沒完沒了地看電視”、“不想上幼兒園”……為了達到自己的要求,孩子總是使出渾身解數—撒潑、打滾加耍橫,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最後常常弄得家長要麼妥協,要麼粗暴地制止。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隨著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多家長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溺愛孩子的危害,知道不能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渴望以理性的方式去愛孩子。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以巧妙的方式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然而,家長在拒絕孩子前,應首先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比選擇方法更重要。家長首先需要重新審視孩子,理解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具體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第一,與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維有關

自我中心並非人們通常所說的自私自利,而是兒童心理學術語,即2-6歲的孩子常常根據自己的想法、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事物,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也不能領會別人的觀點。

第二,與孩子的控制能力不足有關

面對自己的慾望,成人也許能做到剋制和等待,然而對於幼兒而言,由於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其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比如,媽媽不讓孩子吃糖,孩子雖然知道媽媽的要求,也知道吃糖對牙齒有害,但是一看到糖,往往就經不起美味的誘惑,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第三,與孩子的規則意識尚未建立有關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和建立規則的過程。所謂規則,就是個體的行為準則。幼兒期是規則意識的萌芽時期,很多規則都是在這個階段初步形成的。規則的形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過長期、不斷的練習。對於幼兒而言,在規則正式建立之前,由於不理解和不能很好地執行規則,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提出的要求,無論在成人看來合理與否,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有時候,孩子的要求看似不合理,但其原因卻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家長在採取方法之前,不妨先了解和分析背後的原因。如果這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背後有合情合理的原因,家長就不應該直接拒絕孩子,而是要真誠地跟孩子談談他們所擔心、害怕的事情,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關心。

通過溝通拉近親子關係後,對於家長提出的建議,孩子從心理上也更願意接受。不過,有時候孩子的要求並沒有合乎情理的原因,而家長又不希望遷就孩子,那麼不妨轉換思路,找到替代的做法,用“可以”替代“不行”。由於自我中心思維,孩子很難理解家長為什麼會拒絕自己的要求。家長可以提出些可行的方案來替代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這樣更易於孩子接受。

比如,孩子要在牆上亂寫亂畫,家長可以在牆上貼上大白紙,或者請孩子畫在畫板上孩子要在飯前吃零食,家長告訴孩子:“飯後可以給你吃零食,但是現在我們先吃飯”;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如果家長突然要求關掉電視,孩子肯定難以接受,家長可以事先提醒子:“你可以再看一集動畫片,但是這一集看完了我們必須要關電視了”……這種做法尊重孩子的需求,既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解決了問題。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如果確實找不到替代的方案,又必須要拒絕孩子時,家長拒絕的態度定要堅決、一致,明確告訴孩子“不行”。此時必要的解釋可以有,但是不要反覆嘮叨。對於同一件事情,家長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一致的態度,不能心情好時就滿足孩子,心情不好時就拒絕孩子。另外,不同的家長對同一件事情的態度也要一致,不能唱“對臺戲”,比如,爸爸媽媽不同意的要求,孩子找爺爺奶奶卻能得到滿足。此外,為了避免孩子的反感,家長在拒絕的時候應該態度平和,不帶情緒,否則會讓孩子認為家長是向自己發洩情緒或是有意為難自己。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家長這樣拒絕

家長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應該注意拒絕和滿足要結合進行。家長不能對孩子的要求拒絕太多,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適當滿足。從“可以做”和“不能做”兩方面慢慢地引導孩子習慣於遵守一些規則,同時也不會讓孩子感覺被限制和束縛。拒絕和滿足結合進行,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的良性發展,還能促進孩子自控等能力的培養。

【今日話題】

每當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的你是如何拒絕的呢?快來留言把你的想法和我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