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巨亏洗澡,以后每年只要稍微运作就可以轻松增长业绩吗?

无冕战略家


商誉这项资产实际上在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非常虚幻,它的产生来自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体现在高估值的收购价格与所占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差,而这种高估值的收购价格是来自于对被收购企业的未来的业绩等影响的期望。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以现金收购、发行股份收购以及二者合一,在这过程中上市公司会聘请相应的财务顾问、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等中介机构,并且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

如果上市公司不盲目扩张、中介机构在其中恪尽职守,证监会严守把关,那么出现造假等违法事件的概率就小,反过来看上市公司的却是收购的是优质标的,产生不良商誉的机会就较小,其受此次天雷的爆出影响也就要小。

如果上市公司有频繁的并购重组中或者有违法行为等,那么此次不管有没有出现减值的情况都会想尽办法让其进行大额减值,以确保后期不管是商誉摊销还是减值对企业的影响都较小。

其实说到底,商誉减值或摊销都是会计专业性的问题,怕的就是有些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时通过财务操作、资本运作等手段提高收购价格并进行套现,怕的就是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游戏将众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再者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是说只要稍微(财务)运作就可以轻松增长的,虽然财务操作在当下仍然是存在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不会偏离其真实情况太远。要杜绝这种情况,除了上市公司守法之外,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这些中介机构需要保持非常客观的职业操守,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监管,众多的投资者更加应该时刻监督。

但是,那一天多久会实现呢?

以上观点不做投资建议。

谢谢您的浏览,给我的辛苦劳作浇(点)点(个)水(赞)吧!想知道更多问答,可以加关注!


松下Doer


一、商誉减值背后的秘密

“无收购,不商誉”。商誉减值起因在于对并购标的的收购价格估值过高,标的公司的价值作出了超过其本身最大价值的估值,导致的亏损一次性提计。导致估值过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利益输送、有可能是为了抬高上市公司的股价从中获利,也有可能是2015、2016年并购热潮下公司估值被推高……

而这一次上市公司集体大规模一次性进行商誉减值或者商誉提计,也是为自己洗澡,同时也有暗喻目前的大a股基本是底部了,在底部将所有亏损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展露出来,对上市公司来说,跌幅也不会太大,但是,通过这一次洗澡后,反而能在2019年轻装上阵,重新开始,有着更大的上升空间,以及比较容易能企及的漂亮业绩。对上市公司来说,这次的商誉集中减值,利大于弊。

二、未来上市公司是否还能沿用大规模并购的套路套利。

那么,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想套利,或者想让报表好看些,是否来几波大规模并购就可以了呢?如果你这么想就太小看这波行情对投资者和股民们的伤害了。

俗语说: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过这次洗劫,投资者将会更谨慎,对个股的选择将会更注重它的整体状态,而监管机构也会加强监管,事后追责力度加强,未来高估值的并购也会是重点监管对象。并购套利这种套路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三、集体业绩爆雷带来的后果?

一来,因为目前基本是大a股的底部,在底部一次性进行商誉的减值或提计所面临的风险是可以预测和接受的,而通过这次大洗澡,对个股而言,反而是重生,抛去过去不好的,轻装面对未来。

二来,商誉减值最根本的原因是被收购标的估值过高,但公司的快速扩张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自己做强做大,另外一种是并购扩张。并购扩张是常用的手段,更不可能因为这次的集体商誉减值而消亡,只会说未来监管机构会更关注并购定价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操纵股市的情况。

对于个股而言,还是练好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修炼自身的内核,把公司的优势和长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才是最关键。


晓君有说法


1.大A股从开锣至今不过短短二十几年,在这些年个别上市公司发生过的糗事,基本上都会成为股民小伙伴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笑谈。

2.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为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大幅跳水,使得不少股民踩雷,甚至是公私募基金也无奈踩雷,一时间,很多关于商誉减值的段子就流传起来。

3.其实,无论是商誉减值,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业绩插水都会影响投机机构和股民小伙伴对上市公司的观感,进而影响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的欲望。

4.试问一家没人愿意买入的上市公司还能在股市有良好的前景和“钱“景吗?从我们香港的股市之中的“仙股“就能看出端倪,业绩不好、信誉度不好的上市公司只会被市场唾弃。

5.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固然可以通过财计实现短期的报表效果,但是长期来说,一旦投资机构或股民小伙伴对上市公司嗤之以鼻,那么,完全是得不偿失。

关注杰克,让你从股市小韭菜,变成炒股老司机!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有投资疑问可私信互动交流。

杰克财富


当然不是。

洗大澡,也要看公司的主营是否还有持续赚钱的能力。比如天神娱乐,收购的公司很多因为游戏政策原因都无法盈利,你说怎么轻松增长?还有雏鹰农牧,目前负债那么严重,即便洗了大澡,又如何呢?盈利能还得了利息支出吗?很难啊。

所以,洗大澡的公司,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公司对我来说,就是黑名单待遇,你洗可以,我不会再买。

这样的公司我跟踪过,我的标准就是过去5年如果有一年出现大幅亏损的公司,那就不要碰。我宁愿选那些盈利稳定,即便在2008年,2013年这些不好年份,也能保持稳定盈利的公司。

这些公司,才能真正的穿越牛熊。

那些洗大澡的公司,本身就是在玩股民,今年暴亏,明年业绩暴涨,又怎样呢?几年的盈利还没有一年亏的多,那请问拉长时间来看,你投资一个公司又有什么回报呢?

例如之前的强周期行业,钢铁行业,年份差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暴亏,我看安阳钢铁,2012年和2015年总共亏了60多亿,2017年盈利16亿,这样的公司,就是你该规避的公司。


赵冰峰财经


首先说下答案,对于这些大幅商誉计提的公司来说,确实是以后一段时间内只要有一定的盈利就是大幅增长的情况,所以说这一次的大面积商誉计提,和业绩修正可能都是有意而为之,更像是一种套路!!


举个例子说明下吧,一家公司进行商誉计提,把以前的、现在的、甚至未来多一些开销,支出,亏损,都归纳到了商誉减值的环节之中,在2018年的报表里全部体现出来。那么2018年的报表就一定是非常不漂亮的,甚至有严重亏损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做空股价把散户的筹码进行打压和洗盘,还可以把股价拉低到一个低位进行精准的抄底吸筹!那么从未来的角度分析,公司2019年出现了10万的盈利,就是业绩的大幅提升,2020年出现200万的盈利就是20倍的增长,以此类推!只要公司业绩账目和业绩配合的好,就可以在几年内通过“大洗澡”的业绩进行造势,这是躺着赚钱的方式啊!!


所以你问的问题确实没错!但是为什么上市公司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大面积的商誉计提呢?并且曾经只是个别现象的行为为什么会在今天变为普遍现象呢?因为上市公司和主力的眼光都比较远,他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是熊市底部区域和末期,未来2-3年是大概率会有牛市到来,因此选择在这里进行“大洗澡”不仅可以拿到优质的筹码,还能在未来有所收获!只不过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在这种商誉计提的环境下,有许多垃圾股会鱼目混珠,一定要小心提防!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1月31日是上市公司2018年度业绩预告的截止日,在此前的几天,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堪称天雷滚滚。如截止1月31日,沪深股市预告亏损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就多达91家,前十大预亏公司中,最低的亏损都在45亿元,也可见此次上市公司业绩暴雷的严重程度。


造成如此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前几年上市公司频现的高溢价并购产生了高商誉现象,由于资产出售方无法兑现业绩承诺,上市公司计提商誉不避免。在商誉会计处理问题上,虽然财政部表示按现行规定执行,但如果该政策发生变化,商誉要求按年度摊销的话,对于业绩较差或商誉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按年摊销将可能导致其业绩出现连续亏损的可能,从而产生退市的风险。基于此,2018年度有多家上市公司一次性计提商誉,进而引爆了商誉地雷。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背后也不无实施财务“大洗澡”的可能。通过财务大洗澡,将原先存在的问题洗白或洗得一干二净,2019年及以后的年份就能轻装上阵。这是非常有利于上市公司今后在业绩方面做文章的。


但一次性计提巨额商誉与“财务大洗澡”,弊端同样明显。计提巨额商誉,将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上巨亏,像天神娱乐等巨亏的上市公司,今后数年将面临着无红可分的局面。而财务“大洗澡”,本身就存在财务造假嫌疑,披露的年度报告亦存在虚假陈述的嫌疑。一旦被证监会查实,利益受损的投资者就可据此对上市公司提起诉讼,上市公司还会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财务“大洗澡”的最终结果将是得不偿失。


曹中铭股市观察


不是洗完澡身上就干净了,关键要看用什么洗的澡。如果是臭水脏水洗的澡,可能洗还不如不洗呢。

事实也是,从商誉大量减值的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表面上,是商誉差值造成的亏损大幅增加,实质还是企业自身不好的原因。如果自身发展得好,商誉只会升值,而不会减值。就算收购时商誉价值评高了,只要企业运行得好,商誉偏高的结果,只会带来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不会出现大幅减值。运行得优良的话,还会把水分全部挤干,变成真正的赶不上货。

这也意味着,指望通过巨亏洗澡的方式消化商誉价值过高的矛盾,实际是用脏水、臭水洗澡,根本不可能改变现状。相反,却给投资者带来伤害。指望通过业绩巨亏洗澡带来业绩增长的投资者,可能会很失望。所以,切不要盲目跟进这些公司,多数都是坑,甚至是能够致人于死地的陷阱。


谭浩俊


特色


用户1540562832550


巨额商誉减值,财务洗澡后就可以轻松增长了吗?未必,垃圾还是垃圾,且因为信用丧失,以后得再融资获得认可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乃至于监管审核通过都更加困难了。

春节前最后一周,累计预亏和大幅预亏,乃至于亏掉市值还多的公司,一共有几百家。如果说,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这个角度看似乎是对的和未来相对于最坏的情况是乐观的。但是,因为巨额集体商誉或者借机财务洗澡,可以预见节后肯定有大量的公司会被监管进入调查或者审计无法出具标准意见(即非标)而面临处罚和退市警告风险,应该可以预期会有大量的这类公司触发监管风险。

事实上也会存在一些公司的确既有行业性的亏损,也有商誉减值亏损,也有趁机趁乱一次性洗澡的嫌疑,但是,还是有很多自身行业发展前景不错,之前贪图收购做大市值管理的蹭热点行为,而经历了15年以来持续三年的市场淘汰以及市场逐步成熟摒弃讲故事靠外延收购做大市场的公司,迫使部分公司回归主业发展。一部分云计算,金融科技类,软件类还是存在一些行业发展门槛,而自身业务在除去商誉和并购风险之外还是质地不错的公司,正好借助市场的空头彻底爆发而逐步恢复主业增长带来未来的机会的公司,但是可以预见,外延收购的增长市场肯定会警惕,监管层面不论有无新的规范出台也必然会收紧。

总体来说,我一直告诫市场,一定要认清港股化和美股化的大的历史趋势,垃圾里跌透了会有技术性的底部机会,也存在大量未来因为恶劣行劲受到监管和退市风险的公司,总是希望解套或者搬回亏损或者投机心态的人,就只会在垃圾里打转。而看不见在天雷滚滚的同期,早有未来的牛股成长股在逐步走高。

把自己的眼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垃圾里以及在垃圾里博弈,拉长时间来看,一定是时间的输家。

总结起来说,商誉减值和洗澡之后有部分个股存在修复和底部机会,只不过相对于未来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值不值得舍弃健康稳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新的机会还是继续在垃圾圈里打转而已。我是从来不碰所谓的收购重组题材热点和垃圾股,对于来说为此焦虑和别人拼刺刀去博取利润这种火中取栗的事毫无意义,我更关心未来有哪些公司能够在行业和发展里壮大。





屠龙刀fei0598


说白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贪污腐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