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近一部电视剧叫《都挺好》,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吗?

反光镜自媒体


都挺好这部剧成为大热剧,不无道理。看完都挺好,我分几个角度讲讲我的感触。

第一,家庭层面。

1,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很难磨灭的。苏明玉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被忽略被不公平对待,后来性格变得要强,冷漠,无情,和原生家庭关系很大。

2,家庭的顶梁柱应是男人,如果爸爸是窝囊废,遇事就躲,如果爸爸是胆小鬼,遇事选择逃避,同时如果爸爸还很作,可以说是家庭的悲剧或灾难。一家之主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这样的家庭氛围才对。

第二,职场层面。

1,高学历只是敲门砖,决定未来成就的还是能力和心态。苏明玉独立,主动,有责任心,能力强,所以虽然师范毕业,却成为家里最有钱最成功的。大哥苏明哲,太学究派,不灵活,只会技术活,所以他曾经的失业对于观众敲响了警钟:要重能力不仅仅是学历。

2,选择创业绝对不要搞家族企业,像蒙总的公司太多老婆家亲戚担任要职,差点一去不复返。找工作不要找家族企业的,人事纠纷太复杂。

第三,为人处事层面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总当初因为明玉的错误承担了几十万损失,甚至还被开除。后来蒙总创业,苏明玉不离不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帮蒙总度过难关。苏明玉的忠诚度和感恩之心可歌可泣。

2,讲话不要讲12分满。苏明哲每次都是讲话讲12分满,最后兑现不了,搞得苏大强失望,其它家人不满。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必定兑现。

3,遇到事情不要先指责,而是先搞清楚事情原委。每次苏大强住在苏明成家里发生意外,明玉和明哲都会质问苏明成怎么照顾爸爸的,也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先抱怨和指责。这样的结果是苏明成会认为自己出力不讨好,容易甩手走人,不再管苏大强。

由于篇幅有限,浅谈至此,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林夏说娱乐


作为一个80后,我的父母是第一批停薪留职,南下广东打开的人。而我也成了第一批留守儿童。

常常午夜梦回,想起那些让自己难过的留守生活,内心深处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一)

初中以前,我被寄养育在奶奶的家里,爷爷奶奶倒是很疼爱我。只是,永远都不能忘记隔壁小爷爷一家人对我的态度。他们家境相比较我爷爷奶奶家,好很多。

记得有一次,他们家的小外孙想要同我与堂妹一起玩,不知怎么回事,小家伙玩的过程中就哭了起来。小爷爷一家来了两个大人过来问怎么了,小家伙说是我弄疼了他。然后,其中一个大人跑回家去拿了一些扎头发的橡皮筋给了小表妹。而后扬起一张臭脸对着我说:“我们不和某些人玩。”

和苏明玉一直不能忘记和苏明成打架时的情形一样,和苏明玉不能忘记母亲打她一样,我一直都不能忘记自己当时那种一个人,要对抗一群人的无助感。

(二)

小舅舅家的两个孩子从小就被接到广东来上学。

但是,我从小一直都在老家读书,和明玉没有上成清华一样,我常常想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够接我来城里读书呢?

为这事,大学毕业刚回父母身边的时候,我还问过我妈妈为什么不能像小舅一样把我接到身边来读书。

幸运的是,妈妈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初中复读的时候她也是拼了各种关系把我转到了老家最好的私立学校学习。

虽然,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着无尽的遗憾,但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还是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最好的教育。

(三)

如果有人问我,童年最大的阴影是什么?

那便是寄养在外婆那第一次读初中的三年里的生活。外婆是一个很有能力,也非常要强的乡村医生,她也很会教育孩子,她带出来的孩子,我和我的表哥们都是村里最早的大学生了。

虽然外婆的各种精明能干,思想超前,有眼光,但是外婆却不会做家务。

外婆帮我大舅舅带了四个孩子,小姨家的三个孩子也经常过来,而我是女孩中最大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人生中最大的阴影形成了。

关于那三年的记忆,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但永远无法忘掉自己要洗很多衣服的痛苦。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地记得一大家子堆积如山的衣服,无论多冷的天,我都要搬着一大堆的衣服,去村中心的池塘里洗。

那时候总感觉日子过的太慢,脏衣服太多。

现在我最讨厌做的事情就是洗衣服,做家务。因为在那三年里,我感觉我把这一辈子的衣服,这一辈子的家务都做完了。

现在只要想到要洗衣服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可见痛苦有多深。

(四)

要说偏心对于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我想说,是永远忘不掉。

我的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在我奶奶那边,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爷爷奶奶很疼爱,姑姑叔叔们也都很疼爱我。但是,寄着到外婆家,我是中间的孩子,却又是女孩中最大的。

永远都记得,那年外婆家收割完稻谷以后。外婆杀了一只鸡给大舅舅家的三个表哥吃,鸡是我收拾干净的,是我放进锅里去炖好的。

但是,中午的时候,三个表哥大块朵颐地啃着香喷喷的走地鸡,他们满嘴油吱吱地说:“奶奶这个鸡好香呀!”而我呢?我就着一些青菜,吞下一碗白米饭。

外婆说:“女孩子不能吃鸡,鸡太补了。”

可是,截止到今天,我闻到过最香的鸡,就是那一只,永远都无法替代。

后来,我考高中的时候,我奶奶也送过一只鸡给我吃。但总感觉和那天中午记忆中的香味很是不同。

最后,除了不愿意洗衣服以后,其他的一件件事情我都已经能够释怀,能够怀着珍惜的心情与所有的亲人好好的相处。

但是,我能够理解,明玉所有的感受,能够理解她所有想要得到的认同和爱。

《都挺好》的结局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因为人会长大,亲人也会无想谅解,然后相亲相爱,幸福生活。







艳艳小说家


怎么说呢,看剧时还是很难过,一直在试图对号入座。

没错,我就是从小在父母的偏爱氛围下长大的,跟明玉一样,我也是那个不被偏爱的人。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不一样,我的家庭环境没有明玉那么夸张。作为媒体口中垮掉的“90后”,我并没有享受到媒体口中“90后”应该享受的一切。我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正在如火如荼的施行,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们家传承的极为正宗,作为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孩,我的父母和祖父母无视国家政策,在生了我妹妹以后依旧不死心,东躲西藏,终于迎来了我的弟弟。作为一个在千期万盼中得来的男孩,他无疑会千宠万爱。

我成长年代的中国农村,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生活还是极度匮乏的。小孩子最在乎的当然是吃的,那个时候,我们家最频繁出现的好吃的是我奶奶去街道的时候买的麻花,不常买,买的话就买两根,我弟弟一根,我跟妹妹一根,在我的记忆里,什么好吃的都恰好只有两个,这样的话就是永远不变的分配方法,我跟妹妹分一份,弟弟独得一份。大年三十祖父给压岁钱,弟弟五毛,我跟妹妹一人两毛;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亲戚来家里不给压岁钱的,给的话也就是给弟弟一个,我跟妹妹自然没有……干活的时候,自然相反,我跟妹妹做一大部分,弟弟跟着应应景……

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以致后来进入不同的圈子,我的潜意识里都认为我不应该得到一样的分配,不应该被关注,不应该争取公平。我甚至觉得,女孩子是天生不如男孩子的。

明成在听到父亲说她的母亲偏爱他的时候很激动,去找父亲对峙,说父亲胡说,其实我很理解他,从小享受的便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对区别对待的明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在忽然被旁观者这样立场鲜明地提出来,打破了自己以往的自欺欺人,怎么能不恼羞成怒?

我的父母、祖父母无疑是爱我们姊妹几个的,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偏待的做法让幼小的我自卑敏感也是实实在在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不被公平的对待过,又怎么能在心里真正认可公平呢?

好在我们几个的关系还是很好的,随着年岁增长,在这人世间,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亲人的重要,我常常暗自窃喜,感谢父母能给我带来弟弟和妹妹,让我们三个能够在今生结伴前行……

那些曾经没有得到的公平的对待,就随岁月流逝吧。我愿抓住此生辽阔,然后赠你满天星火。




木子井心


电视一开始就把视线拉进了美国旧金山,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家大儿子苏明哲一家的优越生活。当他们正准备和戴维主管一家出去度假的时候,苏明哲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匆忙赶回家奔丧,这事也为后来苏明哲失业埋下了伏笔。

飞机落地兄妹相见,由姚晨饰演的苏家小妹苏明玉出场了,她气场强大,一副霸道总裁的气势。十年未见的兄妹俩在路上的谈话让人印象深刻,苏明玉在说起母亲去世的事情时是那么轻松随意,像是在说着别人家的事情。在二哥苏明成家,苏明玉对待他和二嫂的态度也是如此冷漠。

看到这里,开始产生疑虑,身为亲妹妹的苏明玉为啥对二哥苏明成如此冷漠和厌恶,瞬间对她产生了烦感,但仔细想想,此事定出有因,不会那么简单。果不其然,继续往下看答案马上揭晓,这就是编剧的厉害之处吧,先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随后的回忆手法慢慢揭开了我心中的疑问,当苏明玉走进儿时生活过的老宅胡同,往事的序幕拉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中时期的小明玉,身着校服骑着单车,一脸的稚气。看到学生时代的小明玉第一感觉,和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是那么的神似,有没有?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随后的剧情大家应该都看了,二哥对小明玉的欺负,苏母对小明玉的嫌弃,父亲苏大强的漠视都让我无法理解,难道小明玉不是亲生的吗?其实并不是,而是因为苏家严重的重男轻女,再加上小明玉又是超生,可小明玉有错吗?她为什么要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小明玉是一个成绩优异而且懂事的孩子,明明应该是妈妈的小棉袄,享受家庭的温暖,受到父母、哥哥的呵护。可剧中的小明玉在这个家里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看的让人心酸,但愿这样的家庭是只出现在电视里。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尤其小明玉这样优秀的孩子更是百般呵护,想尽办法都会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吃穿住行那更不用说。可剧中小明玉的处境恰恰相反,比如一家人吃饭,苏母给明哲、明成分别夹了一个鸡腿,偏偏没有给小明玉夹,父亲苏大强看不过去,想给小明玉夹个鸡腿还要看着苏母的脸色,两个哥哥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完全不管妹妹的感受。

看到这一幕实在忍无可忍,小明玉在这个家了太可怜了吧!这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小明玉怎么这么不受待见!不是亲生的吗?作为父亲的苏大强,怎么就不能站起来说句公道话呢?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女儿受气吗?苏大强那个窝囊相真是气都不打一处来。这样演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真有这样的事情呢?如果现实中真有,那小明玉这样的孩子也太不幸了!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成功都是逼出来的。难怪后来的明玉这么优秀,是有道理的!

看完这集我瞬间改变了对苏明玉的看法,完全理解了她的做法,回想这一集的前28分钟感觉是那么的解气,请原谅我的直接。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欢迎交流探讨!





剑胆琴心者


其实看完这部剧里面的很多东西我并不能感同身受!因为我父母从不重男轻女,我和我弟弟相亲相爱,从小我和弟弟打架,我父母都会收拾弟弟,结果造成弟弟到现在都很照顾我!

感受有几点:

第一,前几集时其实挺气愤的,明玉的任何正当要求,只要和他们家的男丁扯上关系,就没明玉的事了!儿子最重要,重男轻女的思想真的害人不浅,如果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还是不要生二胎的好!

第二,不能出国,老大苏明哲那么优异的成绩,上那么好的学校,最终在美国却混不下去!国内这种人很多,咱祖国多好,出去学习可以,但学习以后要回来报效祖国,为什么一定要留在美国端盘子呢?那学那么多知识干嘛?而且美国人不讲情面,理解不了中国传统文化,老大丧母请假,工作就丢了,这在国内任何企业都不会的,领导反而会特别关心你!

第三,有钱真好,苏家的任何矛盾,最终都是靠钱解决的,明玉的钱就像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瞧那几套房子,瞅得我真眼馋,望尘莫及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是真理!如果明玉没有事业有成,我想明成他们一辈子都不会认她吧,包括苏大强!

第四,养女儿好!女儿永远都顾着娘家,明玉心软,一家人对她那样了,还是偷着照顾自家人,偷着帮哥哥找工作,偷着给钱,偷着找周经理谈判,等等,二哥只是为她打个人,就忘了二哥曾经把她打的多惨了!

第五,我要像苏明玉学习,做个蓬勃向上的女青年!勇敢向上!




西风月落


很难受。

尤其是在母亲的葬礼上,兄弟姐妹们居然大打出手,真是有辱斯文,还把老太太的骨灰盒给摔到地上了。

曾经我也见过那么一次,也是在老太太葬礼上,兄弟两个明里暗里计较,还好没有当时爆发,把老太太送到墓地回家后,办酒席答谢乡邻时,终于打起来了。

大哥是农民,孩子已经娶媳妇了,却总是拎不清,弟弟是大学生,对乡规民俗却不懂,两个人在院子里你争我吵,推推搡搡嚷个不停,两妯娌站在一起无语凝噎,都说兄弟打架是女人撺掇无理取闹离间骨肉兄弟,现在的情况可是怎么回事呢?!

看到都挺好这部剧,感觉人性恶劣的一面太可怕了,不过却觉得很可笑,老出戏!


我的房子我做主


当时很火的电视剧,我也跟风看了一下,后面入迷了。一开始看苏明玉,我觉得她有钱有事业是个女强人,而他们家不管是父亲,母亲还是两个哥哥,都讨厌到了极点。追剧到后来,又发现剧里的人反复性挺大的,苏大强有时候挺维护明玉,有时候又自私的挑起了儿女的误会。苏明诚对苏大强其实很孝顺,但是对明玉很狠。苏明哲就是和稀泥。两个嫂子特别特别好。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终于用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剧里的人,比如两个嫂子,其实各自都有自私的点,而且暴露了,尤其是二嫂。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苏明诚打苏明玉的时候真的挺希望他就直接做牢好了,但是剧在原著基础上改动了很多,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怎么说呢,可能这个剧想告诉我们的很多,但归根结底就一点:家和万事兴吧。确实,一个人的性格是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家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家也不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而是家里的每个人齐心协力,大概剧方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我想说的多跟家人沟通交流,有事一起解决。



娱乐铭媒


都挺好这部剧是我在偶然看了一个片段后去追剧的。当时才更新到十一集,一口气给看了。前面真的觉得剧情挺真实,现实生活中有蛮多重男轻女的家庭,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像苏明玉那样成功,大多数都是樊胜美一样,被这样的家庭拖累。简单谈下自己的见解吧,首先:1.大哥苏明哲是典型的讨人厌的爱面子类型,相比较苏明成,我更讨厌大哥这样的角色,打肿脸充胖子,爱推卸责任,只会动嘴皮子。

2.二哥苏明成,其实前期看到二哥二嫂对苏父的照顾,觉得还是挺好的,虽然以前从苏母那儿捞了不少钱,但对苏父的照顾也是真的挺好的了,二嫂也挺明事理的,搁现实生活中,谁碰到苏父这样的父亲,不得脱层皮啊。但后期剧中突出他和明玉的矛盾,把明玉打了,还对明玉恨之入骨,又会让人觉得他的人设就是一个只会欺负妹妹,讨好父母的人。

3.苏明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亲情的缺失,让她的性格表面看起来很冷漠,实际上是个特别缺爱的小孩。看到她从小被苏家那样对待,真的是心里酸酸的,但她也并不是完人,像之前苏父吃坏肚子住院,故意在明玉面前暗示是二哥一家照顾的不好,明玉就不分青红养白去质问二哥,也难怪苏明成生气。电视剧为了剧情的开展,总得制造些矛盾,如果是像现实生活中,明玉直接不跟他们一家来往,也就少了很多摩擦,但明玉嘴上说着不管,但苏家的事儿她都爱插一脚,最后出力不讨好,反而被苏家嫌弃。

这部剧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苏父这个人设啦,太作了,基本苏家的矛盾都是他制作出来的,搞到最后二哥离婚收场,虽然赡养父母是孩子们的义务,但遇到这样的父亲,真想分分钟给放到养老院,一了百了😂,哈哈。


娱乐小萌01


对于《都挺好》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家庭的事情,以家常事为线索,来展开讲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认为这句话说的特别对,看了《都挺好》之后,我发现生活真的很会给你开玩笑呀,我们家有两兄妹,我和我姐姐,我姐姐初中毕业,因为我的父亲也是比较有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总是把最好的给予我,但是我和我姐姐的关系却很好。有时候我也会听妈妈讲,姐姐很委屈,所以我希望以后能好好照顾姐姐。



锡山说电影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大家看了都有什么感受?

都挺好这部剧,要说什么感受?这简直就是我的生活,明玉是我,明成就是我哥哥,苏妈妈就是我的妈妈,从小听的最多的就是你不干活谁干活,你将来长大了就是人家家的人去给人家干活了,你哥是等我老了伺候我的人,可现在呢她儿子压根不管她,到头来还是我。可是她心里想的还是她儿子,多给我花一分钱就觉得亏。


都挺好,这部剧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就拿女主苏明玉来说,明玉学习相当好但是家里面重男轻女观念特别重,明玉的一切都显现的无用,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问题。都挺好以家庭生活为引子,给观众带来了全景式的现实生活描述。

都挺好自播出以来剧集不断引发热议,各大媒体平台都以苏家展开。如果你有话说欢迎评论区一起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