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開封古都學會 韓鵬

隋唐大運河,為隋煬帝時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的一條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因為大運河主幹道在開封“汴水”一段,後人習慣上也稱呼其為“汴河”。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汴河之水,是上古時期氾濫於中國的洪(鴻)水,上古中國自然也在洪(鴻)水氾濫的流域之內;

汴河之濱,是唐堯、虞舜、大禹三代帝王治水建都,“執中和、近聖人”的平糧臺、平臺、逢山之地。

汴河南岸的範宮,是戰國大梁魏惠王修鴻(洪)溝、通四方諸侯、便利天下,乘夏車稱夏王的魏宮之地。

汴河,也是漢明帝命水利專家王景以《山海經》《禹貢》為範本,成功治水的汴渠、汴水,漢代已稱作汴渠。故清代胡謂渭《禹貢錐指·附論歷代徙流》曰:“河溝者,鴻溝也”。也即汴河也。

自上古以來,汴河治則開封治;汴河治則中國治、天下治。因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地中、九州、中國,本在開封上古時期的汴河流域之內。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因此,元代《宋史》記載:“唯汴河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富,並山澤百貨,悉由此路而進”。還特別指出:汴河是“建國之本”。“汴河橫亙”的“中國”,不僅是宋代時期的開封“中國”,也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神州“中國”,是上古三皇五帝“建國之本”的根本地理、歷史、曆法位置所在,也是上古中國神仙的發源地。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中國的大運河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也已被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開封汴河是大運河的主幹道,不可或缺。沒有汴河,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將是不完整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會存在重大缺陷,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就無“河”可上、無“清明”與“河圖”可言,上古中國就失去了地理、河流、人文、遺存的自然客觀依據。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開封具有豐富的國家級、世界級文化遺產,為開封打造國際文化名城提供了資源支撐。但相比於河南或國內其他城市,開封也曾經無視、或坐失世界級文化遺產申報機遇,造成了至今開封世界級文化遺產的空白,遂使開封打造國際文化名城的發展戰略,因失去世界級文化遺產的資源依託而成為海市蜃樓,難有實質性進展。這種思想、行為模式,一度也使開封古都文化風貌、歷史文物、地下遺存保護等,演變成了現代新宋文化等再造運動,導致古都名城被傷天刨地,破腹開膛,滿目瘡痍,令人慘不忍睹,不僅歷史古都風貌盡失,而且在國內外貽笑大方。

隨著大運河作為國家戰略的實施和世界文化遺產影響的擴大,以大運河主幹汴河為代表的上古華夏曆史文明起源地、大禹平天下建夏都於汴水之濱的開封平(糧)臺、水運東南泗淮大利上古中國的歷史文化格局,將迎來再現的難得機遇期。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汴河上游西北部的西河、北濟,是上古中國、中原、九州東部一切大江、大河的源頭。這就是漢代司馬遷《史記·殷本紀》引商湯打敗夏桀後,在陳留鳴條之戰南部古莘國亳都、獲水、汴水之地所發《湯誥》曰“古禹、皋陶勞於外,其有功於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的歷史原因和地理依據,而大禹、皋陶也本居住古陳留平臺、高陽之地。

古汴河東流為江水、獲水、丹水、沮(睢)水等,南流為淮水(淮陽渠)、鴻溝、蔡水、沙水等,是上古時期入海的“四瀆”核心樞紐地區,也是中國、中原和開封歷史文化的主要地理標誌。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伏羲肇始太極八卦、即河圖洛書文化於滎澤東部滎河、即鴻溝、汴河;黃帝長子玄囂及後裔帝嚳(帝浚、帝俊)出生於江水、即浚水、汴河流域;黃帝次子昌意及後裔顓頊出生於若(弱)水、即濟水、沇水流域;高莘氏帝嚳(浚、俊)在古陳留鳴條、蒼梧之南,即開封浚水流域的杜良東莘莊一帶建立古莘國亳都;祁伊氏堯帝出生於母系陳逢氏居住地陳留;舜帝陶甄河濱繁衍陳留的陶氏、甄氏和陶瓷文化;孔子游陳留時讚歎河出圖、鳳鳥翔、靈光施四海的奇異景象;北宋清明時節上河祭祀伏羲畫天書祥符於陳留河圖莊和包拯“龍馬負圖處”的文化傳承;汴河沿岸“隋堤煙柳”“清明上河”“繁臺春色”“虹橋船渡”“鳳鳴陳留”“倉頡造鳳”“伊尹隱耕”“空桑夜雨”等人文、自然景觀,無不代表著開封乃至中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篇章,對於帶動開封以大格局、聚集地、城鄉遊、休閒遊、生態遊為特色的全域文化旅遊大戰略的形成意義和作用重大;對於推動河南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也將因此增加核心展示區的人文歷史依據而變得更加充實而豐富,有利於帶動禹王臺區、祥符區、杞縣汴河沿岸三皇五帝文化遺址和華夏文明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而把開封汴河流域文化旅遊、觀光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或發展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

大運河汴河段的歷史地位與開發利用

為此,期待開封市主管部門、示範區、禹王臺區、祥符區、杞縣等汴河沿線地政府,能共同組成汴河申報大運河主幹道遺產和汴河、清明上河、祥符河圖沿岸歷史文化資源發掘、開發、利用協調機制,把汴河沿岸流域規劃成為與黃河遊覽區並行、互動的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中國著名文化旅遊勝地,形成開封古都名城內外統籌、城鄉遊客分流、休閒觀光遊各有側重的中國新型文化旅遊聚集地,成為傳承和弘揚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太極陰陽大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華夏曆史文明和樹立中國文化、理想、世界觀、價值觀自信的重要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