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开封古都学会 韩鹏

隋唐大运河,为隋炀帝时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的一条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因为大运河主干道在开封“汴水”一段,后人习惯上也称呼其为“汴河”。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汴河之水,是上古时期泛滥于中国的洪(鸿)水,上古中国自然也在洪(鸿)水泛滥的流域之内;

汴河之滨,是唐尧、虞舜、大禹三代帝王治水建都,“执中和、近圣人”的平粮台、平台、逢山之地。

汴河南岸的范宫,是战国大梁魏惠王修鸿(洪)沟、通四方诸侯、便利天下,乘夏车称夏王的魏宫之地。

汴河,也是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以《山海经》《禹贡》为范本,成功治水的汴渠、汴水,汉代已称作汴渠。故清代胡谓渭《禹贡锥指·附论历代徙流》曰:“河沟者,鸿沟也”。也即汴河也。

自上古以来,汴河治则开封治;汴河治则中国治、天下治。因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地中、九州、中国,本在开封上古时期的汴河流域之内。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因此,元代《宋史》记载:“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百货,悉由此路而进”。还特别指出:汴河是“建国之本”。“汴河横亘”的“中国”,不仅是宋代时期的开封“中国”,也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神州“中国”,是上古三皇五帝“建国之本”的根本地理、历史、历法位置所在,也是上古中国神仙的发源地。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中国的大运河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已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封汴河是大运河的主干道,不可或缺。没有汴河,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将是不完整的,国家发展战略也会存在重大缺陷,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无“河”可上、无“清明”与“河图”可言,上古中国就失去了地理、河流、人文、遗存的自然客观依据。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开封具有丰富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遗产,为开封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提供了资源支撑。但相比于河南或国内其他城市,开封也曾经无视、或坐失世界级文化遗产申报机遇,造成了至今开封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空白,遂使开封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因失去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资源依托而成为海市蜃楼,难有实质性进展。这种思想、行为模式,一度也使开封古都文化风貌、历史文物、地下遗存保护等,演变成了现代新宋文化等再造运动,导致古都名城被伤天刨地,破腹开膛,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不仅历史古都风貌尽失,而且在国内外贻笑大方。

随着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世界文化遗产影响的扩大,以大运河主干汴河为代表的上古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地、大禹平天下建夏都于汴水之滨的开封平(粮)台、水运东南泗淮大利上古中国的历史文化格局,将迎来再现的难得机遇期。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汴河上游西北部的西河、北济,是上古中国、中原、九州东部一切大江、大河的源头。这就是汉代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引商汤打败夏桀后,在陈留鸣条之战南部古莘国亳都、获水、汴水之地所发《汤诰》曰“古禹、皋陶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依据,而大禹、皋陶也本居住古陈留平台、高阳之地。

古汴河东流为江水、获水、丹水、沮(睢)水等,南流为淮水(淮阳渠)、鸿沟、蔡水、沙水等,是上古时期入海的“四渎”核心枢纽地区,也是中国、中原和开封历史文化的主要地理标志。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伏羲肇始太极八卦、即河图洛书文化于荥泽东部荥河、即鸿沟、汴河;黄帝长子玄嚣及后裔帝喾(帝浚、帝俊)出生于江水、即浚水、汴河流域;黄帝次子昌意及后裔颛顼出生于若(弱)水、即济水、沇水流域;高莘氏帝喾(浚、俊)在古陈留鸣条、苍梧之南,即开封浚水流域的杜良东莘庄一带建立古莘国亳都;祁伊氏尧帝出生于母系陈逢氏居住地陈留;舜帝陶甄河滨繁衍陈留的陶氏、甄氏和陶瓷文化;孔子游陈留时赞叹河出图、凤鸟翔、灵光施四海的奇异景象;北宋清明时节上河祭祀伏羲画天书祥符于陈留河图庄和包拯“龙马负图处”的文化传承;汴河沿岸“隋堤烟柳”“清明上河”“繁台春色”“虹桥船渡”“凤鸣陈留”“仓颉造凤”“伊尹隐耕”“空桑夜雨”等人文、自然景观,无不代表着开封乃至中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篇章,对于带动开封以大格局、聚集地、城乡游、休闲游、生态游为特色的全域文化旅游大战略的形成意义和作用重大;对于推动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也将因此增加核心展示区的人文历史依据而变得更加充实而丰富,有利于带动禹王台区、祥符区、杞县汴河沿岸三皇五帝文化遗址和华夏文明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把开封汴河流域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或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大运河汴河段的历史地位与开发利用

为此,期待开封市主管部门、示范区、禹王台区、祥符区、杞县等汴河沿线地政府,能共同组成汴河申报大运河主干道遗产和汴河、清明上河、祥符河图沿岸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开发、利用协调机制,把汴河沿岸流域规划成为与黄河游览区并行、互动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中国著名文化旅游胜地,形成开封古都名城内外统筹、城乡游客分流、休闲观光游各有侧重的中国新型文化旅游聚集地,成为传承和弘扬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太极阴阳大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华夏历史文明和树立中国文化、理想、世界观、价值观自信的重要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