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既然抑郁症有遗传性,怎样阻断它遗传下一代,遗传几率有多高?

禅猫



经常有咨客怀疑自己的抑郁症和遗传有关,担心自己一辈子好不了;也有咨客在曾经的求治过程中,被医生告知她/他的抑郁症是遗传因素导致,需要一辈子吃药维持。抑郁症和遗传有关,是遗传因素导致,这让人看不到康复的希望,丧失康复的信心,甚至放弃生命!抑郁症真的是遗传因素导致吗?先看我曾经做的一个典型案例。


2012年心理咨询调整一例因抑郁两次自杀未遂的年轻母亲。她曾长期药物治疗,医生告知她坚持吃药可以治愈抑郁症,但抑郁症容易复发,不能轻易停药。她吃药期间,状况有时比较平和,有时抑郁的不能自制,同时还要承受长期吃精神类药物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因复发住院治疗三次,在第二次住院治疗时她感觉康复无望,自己是整个家庭的累赘,孩子也因自己而被歧视,她认为死是最好的解脱。因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她认为也许这是老天不让自己死。

只要有活好的希望,没人愿意死亡,只有当人感觉生不如死时才想以结束生命来解脱。


第二次出院一年后,她的抑郁症再次复发。第三次住院时医生详细了解了她的家族患病史。得知她的姥姥曾精神不正常,妈妈有精神分裂,总认为有人害自己而生活不能自理。她被告知,她的抑郁症由遗传因素导致,不能根治,只能药物维持。她一下子丧失了生的信心,不愿意这么痛苦的生活下去。再次自杀寻求解脱。


第二次自杀被抢救过来,7岁的大女儿趴在病床边问她 “妈妈您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情感已经麻木的妈妈看着可爱、聪明又懂事的女儿突然泪如雨下,回答到:“宝贝,亲情最重要。”女孩反对道:“妈妈您说得不对,生命才最重要,如果人都死了,哪还有亲情?妈妈,我不要你死,你也不要死好不好。”女儿,燃起了她内心对生的再次渴望。


因为妹妹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妹妹的推荐下来做了心理咨询调整。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姥姥家解放前很富有,是大地主,文革时被批斗,因精神刺激变得神经兮兮。因家庭出身的缘故,妈妈在成长过程中虽也遭受很多不公待遇及各种歧视,但都坚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妈妈在她读中学前很正常,在她读初一时时母亲经历严重的创伤事件,开始对人不信任,总怀疑有人要伤害自己。为了避免对弟弟妹妹造成伤害,一直隐瞒弟弟妹妹。姊妹兄弟五人,只有她一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母亲后来问题严重,吃药也不能正常自理,只是拿药物控制情绪。作为家庭的长女,小小年纪的她退学与父亲一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父亲一起养育弟弟妹妹。为了家庭生计,自小遭受各种磨难、创伤与非议。结婚后,婚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好在弟弟妹妹都长大成人,身心健康,四妹与五妹都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


从她的描述可以看出,虽然姥姥和母亲都有精神障碍,但都是因遭受重大刺激性事件,超出心理承受能力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心理上的化解导致,属于创伤性应激障碍没有及时化解导致的后遗症。这与她的抑郁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她的问题来自于成长中创伤的叠加及成年婚姻生活的不幸。去医院治疗,医生只是从她的表现诊断为抑郁症,没有协助她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创伤,也没有有效的婚姻情感调整,药物少量短暂使用暂时缓解一下情绪是有效果,只是长期使用药物而不化解心理原因,治疗本身就成了自我残害。当长期吃药无效而又不断复发时,她的主治医生不承认药物治疗的无效,却把问题归结于遗传。心理咨询中随着问题原因的分析,她明白自己问题原因所在,内心自然生出康复的信心,随着曾经的创伤、现实中困扰的一一化解,问题彻底解决。

关于抑郁症与遗传的关系,绝大部分研究只是通过相关性研究推断除了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一般所谓的抑郁症与遗传的关系,如本案例中描述一样,通过家族疾病史进行推断,但这种推断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激性事件,也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困扰,不能就此推断父辈与子辈之间是遗传导致。把抑郁症归结于遗传因素,犹如我们因子辈与父辈都患过感冒,而把感冒归结于遗传导致一样可笑滑稽。


在常年接待的大量案例及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可以明确确定大量的抑郁症由社会心理因素导致,如内心的自卑、成长中的创伤、生活工作中的挫折等因素。在我20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中没有遇到一例由遗传导致的抑郁症。在工作中遇到的所谓抑郁症由遗传导致的案例,只是一种假设性推断。就是遇到父母忧郁多思多虑,子女也容易抑郁的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子女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而来,和父母一样抑郁是家庭模仿学习的结果,他们通过咨询过程感知到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所带来的轻松感受,抑郁习惯就开始被打破。这说明抑郁状态和社会模仿学习有关,和遗传因素无关。


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抑郁症有遗传倾向这是近几年神经递质及受体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神经递质受体是由蛋白构成由基因表达产生的。抑郁症的遗传倾向有两个可靠证据,一是病例家族分析证明父母或祖父母患过抑郁症的后代人得抑郁症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其次去年特级杂志论文己发现妇女抑郁症患者的两个基因不正常。但如何发挥作用还有待深入。此外科学家还发现抑郁症与心脏病有两个基因共同表达异常。过去老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有明显遗传倾向而抑郁症没有遗传倾向。现在神经精神病学研究发现並公认了抑郁症有遗传倾向,而且抑郁症相关的基因还有待进一步查明。有遗传倾向如何阻断,实际上所谓遗传倾向只是一个可能性而己,上一代得过抑郁症绝对不是下一代必定得抑郁症,只要在生活环境中没有遭到极度的精神打击刺激就不会轻易得抑郁症,只要及时求医吃药抑郁症就不可怕。大家知道癌症是有很多癌基因引起的,但后天保养好了完全由家族遗传引起的癌症病例也很少,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也可痊愈。而目前发现的抑郁症相关基因还很少,如果不是抑郁症病人拒绝治疗或受心理咨询误导,及时请精神科医师诊治服用抗抑郁药就不会使抑郁症恶化导致自杀。


秦浚川


抑郁症还是和遗传相关的一种疾病,但是很难用单一遗传因素去解释。根据研究资料,父母一方有抑郁,子代得抑郁症的患病风险约是10%-13%,若是双亲都是抑郁症,子代的患病风险还要增加。这些都是有研究资料的一些结果,还是得遵循的一些知识,而不是信口开河,认为有或者认为没有,这是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前提。而且研究数据还显示,这些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年龄会出现越来越早的特征,子代发病早,青少年就起病;还有疾病严重程度子代也更为严重的特征。这就是说有抑郁症家族史的还是需要警惕自身会不会患病的风险。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的因素考虑中,其实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可归咎为躯体的易感性,当然易感素质也不止遗传因素,是所有的内在因素,细微的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等都是因素。因为有易感性,因此在遭受比较严重的社会心理刺激的时候容易爆发,进而发展为抑郁症。另一个证据可以说的是,其实抑郁症也是有部分患者存在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这是另外一个证明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的佐证。但目前也难以只用遗传一种因素期解释抑郁症的发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同样占据重要作用。能够调节好自身心理,心理素质更加强大,自然也可以阻止抑郁症爆发,爆发后的抑郁症具备抑郁症全病程的所有特征。因此掌控好不引燃发病是作为预防的第一个出发点,为人父母,作为亲人尽量给予孩子、亲人创作更为良好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灌输一下正确的认知,鼓励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同样,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为积极应对自己人生,多些学习相关知识。事实上,父母有抑郁症的家属笔者接触不少,他们中很多人还是很乐观的,也会积极跟医生探讨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谈笑风生,乐观生活,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应对。再者要说的遗传不是必然,目前研究仅证明抑郁症有遗传概率,也说了这个概率约为十分之一,大家尽可能就把自己放在十分之九的那个概率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更大的心理负担。还要说的是抑郁症可以治愈,不需要过于紧张,过于谨小慎微,越是谨小慎微可能就已经无法走出乐观应对这个牢笼,有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以期总是担心还不如不去多想,积极乐观生活。


一盏茶的恬静


与遗传绝对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