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近想读一些让人心静下来的书,有哪些推荐吗?

辉之韵韵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私以为题主也是一位很喜欢看书的人。哪些书籍能让人沉静下来?个人觉得因人而异。这是因为每个人喜欢的书籍类型风格与涉猎领域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散文诗歌,有的人喜欢文学经典,还有的人喜欢人文历史。根据个人的读书体会,试着推荐几本,供题主和各位文友参考。

散文小说类。

随园散人的《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这是两位主人公传记与诗歌的合集,也是一部文风相当清新的散文集。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读这部小说,有一种奇妙而又感动的复杂情感。

林清玄的《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记录了作者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片段,平淡中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

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讲述西方哲学史,值得反复品读,个人觉得读后受益匪浅。

文学经典类。

曹雪芹的《红楼梦》。经典中的经典,高峰中的高峰。虽读了很多遍,但常读常新。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文字优美、情节婉转、感人至深。

个人不建议读电子书,更不建议用手机看,因为读电子书与传统的读纸质书相比,缺少了很多味道和读书的感觉。

有了好书了,还要找一个安静而优雅的读书环境。不必奢华,幽静即可,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足矣。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心烦的时候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看书。

前几年在我生意失败的时候。我非常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做什么都做不好,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

还好我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于是我就选了基本书,每天看,心情逐渐趋于平淡。现在才能坐在这里码字。

我不敢说推荐书,只说说我看的书。



1.《蒙田随笔》。“走到目标的路只有一条,走不到目标的路有千条。”、“追求我们所认识的乐趣,这本身就是乐趣。”

2.《孤独与疯狂》。这是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书信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人生苦难中的光芒。“我们虽感忧伤,但又感幸福,我们心底藏有永久的喜悦,是因为我们是天堂中的穷人。”

3.《发现的乐趣》。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费曼写的。这并不是一本心灵慰藉书。我跟别人不一样,我烦闷时还喜欢看科学书。看完后跟自己说:“你看你这么无知,失败是必然的。”,于是我心情就会好一点,而且开始有学习的热情。“不知道答案,这要比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有意思得多。”文中的语句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我会看这三本书?我思考之后惊奇地发现,这三本书给我内心带来的感受的顺序刚好是:先平复一下心情,然后看看“有人比我更惨”,最后是“我要学习,继续努力”。

这真是巧。


知行史话


推荐阅读《忏悔录》《沉思录》《生活的艺术》。

考虑了好几天,我决定推荐这三本书,这三本书各具特色,也都可以促使人静下来。

1. 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

《忏悔录》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堪称集一生思考之大成。

托尔斯泰的晚年,是在不断忏悔中度过的,不是说他的一生有多么罪恶深重,而是他始终不放弃求真,不肯自欺欺人,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科技,纵然现在一日千里,但是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并不见得有多少进步。

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追问,依然稀里糊涂。

托尔斯泰说:“我在知识中的徘徊不仅没有把我从绝望中拉出来,反而让我更加绝望。一门知识不能回答生命的问题;另一门知识虽然回答了,但却再次印证了我的绝望……”

“我们没有察觉,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乃至关于生活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尽可能多地获得金钱和赞扬,才是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出发点。”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托尔斯泰直言不讳地说:“真相就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他又言:“我知道他们在认知过程中每走一步都是走向真相,而真相就是死亡。”

此书可以开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2.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奥勒留是古罗马“五贤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沉思录》是奥勒留的心灵独白,也代表了晚期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

梁实秋翻译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梁实秋在其译本中言:二十年前偶然在一本《读者文摘》上看到这段补白:“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骄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这几句话很使我感动。

这段话就出自奥勒留的《沉思录》。梁实秋表示,这部《沉思录》含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虽不一定字字珠玑,大部分却发人深省。

辑录书中几段发人深省的话:

如果你同时有一个继母一个亲娘,你会相当地孝顺继母,但是你会时常地投入亲娘的怀抱。朝廷与哲学现在便是你的继母与亲娘。要时常地回到亲娘那里去获得安宁,这样你便可以较能容忍朝廷生活,朝廷生活也可以较能容忍你。

从此莫再讨论一个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去做一个好人!

过一种独居自返的生活。理性的特征便是:“对于自己的正当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宁静和平怡然自得。”

你尽管气炸了肺,他们依然要做同样的事。

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不久就要消灭,看着那一切消灭的人们,同样的不久也要消灭;在侪辈中后死的人和那早年夭折的人在坟墓里是一模一样的。

3.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言:“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美国出版人威尔·施瓦尔贝对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推崇备至。

施瓦尔贝在其《为生命而阅读》一书中指出,《生活的艺术》一书写了我们需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以及书籍和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最终,它是对理性和人性的激情呼唤。她认为,《生活的艺术》并非讲述闲适哲学,而是诠释了生活的艺术。


把书读薄


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能够让人沉静下来且专注阅读下去的书籍是分情况的。

首先,哪些经典名著,经史哲籍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不同,那么能够让人读进去而且能够思考并且沉静下来的书籍是分情况的。

★有些人文化水平高,而且也喜欢阅读,某些经典著作阅读时能够很快沉静下来。但是和一个人的爱好也是有关联的。

★有的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于一些有深度的书可能读不懂或者没有兴趣,那么即使是经典的也会没有吸引力的。

★能够使人沉静下来的书籍一定是很有吸引力的书籍,如果没有吸引力,就不会去阅读或者不会读下去,就谈不上沉静之说了。当然有些书籍需要人去讲解和引到才能知道它的妙处。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某几种书籍本来能够使人沉静下来的,但是水平有限,这就需要人去引导和点拨,这样可能以前没有阅读过的书籍,现在开始阅读了并且能够吸取精华,进而使你沉静下来了。

★还有就是和人的心情和环境也有关系,如果心情比较好,环境气氛也融洽,这时你阅读一本书,或许就能够容易读下去,读到它的妙处后就容易沉静下来,当然本身作品也是优秀作品才行。

所以说,能够使人沉静下来的书籍是没有绝对指定那基本的,是因人而异的。

以上只是个人理解,请指正!

(图片自网络,侵删!)






阅读与思索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谈一点一孔之见,人各不同,兴趣不同,喜好不同,经历不同,这里仅列举三本书,做个推荐,仅供参考: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国诗人雪莱的评价:“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一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看培根随笔,能使人平静下来,对照社会,对照人生,来思考问题,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作者:泰戈尔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等。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收录了以上重要作品。

其中的经典名句甚多,能给人不小的启迪:

1、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3、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

  4、多和朋辈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5、有时候,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的确也很可能一见面就变成了知心的朋友。

  6、我更需要的是给与,不是收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

  7、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8、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9、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等等。 读此书必能静心明目,凝神畅想。

普里什文(1873-1954)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前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的异能者,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

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老树叶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星,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开放了。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第一朵花儿》

静心读此书,你会和大自然,和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界的种种魅力和美好,聆听天籁美妙的乐声,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净化心灵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高中语文加油站


隆重推荐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红皮精装。

论读名著的重要性。《李尔王》中肯特一出场,就来了一个简洁明了自我介绍,就短短几十个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放在当下也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放在面试官面前,100%可以通过,而拿到心仪的offer。

肯特充份展示了自己的优点:守秘密、会骑马、会跑路、会讲故事(复杂的故事简单化)、普通人能做的事情他可以做的更好,最大的亮点是勤快。

朱生豪在世界书局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写道:于世界文学史中,足以笼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为词坛之宗匠,诗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腊之荷马,意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亚,德之歌德乎。……然以超脱时空限制一点而论,则莎士比亚之成就,实远在三子之上。……故虽经三百余年以后,不仅其书为全世界文学之士所耽读,其剧本且在各国舞台与银幕上历久搬演而弗衰,盖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与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

朱生豪用生命在翻译莎剧,消耗了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在我国文学园地里浇灌出来的一株奇葩。

在他的“译者自序”中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翻译工作的宗旨: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

上面是我的推荐语,我的推荐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Luke,一个酷爱读书和藏书的阅读爱好者。

                                      







LukeTse2019


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书很多,这个因人而异,私以为看自己喜欢的书最能让人沉静下来。

如果喜欢文章比较优美的人,可以读一些散文,也可以读一些诗歌。

散文诸如林清玄老先生系列的书就非常不错,林清玄的书都带着淡淡的禅意,读起来内心会比较宁静平和。诗歌也有很多,席慕蓉的诗歌就非常值得品读。因为席慕蓉从小在大草原长大,大草原生态非常好,风景优美,而且当地民风淳朴,所以她的诗歌写的景色美得很纯粹,读起来非常有诗意。

看小说也能让人沉静下来,好的小说会把读者深深吸引住,让人一下子沉迷其中。

短篇小说推荐欧亨利的小说,他的小说结局通常都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让人感到惊奇的同时又觉得非常合理,私以为他的小说比莫泊桑的更有看点。长篇小说就不用说了,像毛姆的《面纱》、余华的《活着》、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有《解忧杂货店》《白夜行》《白鹿原》《霍乱时期的爱情》《呼啸山庄》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

还有一类就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里的好东西是非常多的,反复品读,不但可以让自己沉静下来,还能有许多新收获。

像《道德经》《诗经》《唐诗宋词》这些,细细品读也时收获匪浅的,还能陶冶个人情操。读的多了,自己的见识也会增长很多,文采也会得到提升。


Su木溪


我自己也有过通过读书静心的经历,读来读去发现一本好书。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书的作者是印度哲学家克里希拉姆提。

克里希拉姆提一生都在传导克氏慈悲和当时解脱学说。有不计其数的心灵都被其学说感染和帮助。我在阅读这本书的书后并没有坚持冥想,只是觉得书里的内容很适合自己的心境,所以很快就理解接受了。如没有专人指导也不建议练习冥想,清空一下一天的思绪,安静的坐着或躺着放松身心是可以的。

另外还有个建议也自己的体会,那就是让自己亲近自然,不必去名山大川,就近原则,选择人流稀少的小山小河,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揪一把野草闻一闻草香,躺在一块石板上看看天都可以。这种方法比其他所谓科学的方法好很多,关键不花钱。试试,兄弟。

我是 一粒思想 欢饮关注我 一起交流进步。


一粒思想


都知道这是根据阅读习惯而定。其实我是不敢苟同的。虽然阅读习性会让我们偏好某一类书,然而只要爱好阅读,那么手边的随便一本书都会让你沉静或者不起作用。情绪在波动,想要靠阅读制造平复,我建议最好不用选择看那本书,因为这个时候书本给人的魅力是太不值一提了。拿起来读就好了。要知道选择本身,这时候也会激起厌倦或者别的。我喜欢萨特,喜欢加缪,喜欢海德格尔,喜欢梅洛庞蒂,喜欢弗洛伊德,喜欢福克纳……但很多时候,他们的书,反而并不能让我沉静。心浮气躁,根本无法理解。而随便的一个新闻,一段文字……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里最关键的是:把自己投入进去,随便一个地方,只要能离开当前的你。

如果并不是解决情绪上的问题,而是把“沉静”看成一种气质,又另当别论。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野棕榈》

歌德的《浮士德》。我不知道有几个译本。虽然我不懂德语,但是从感觉上,我读的译本瑕疵不少。

萨特的剧本《苍蝇》《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肮脏的手》等等。我想看《家庭白痴》可惜好像没译本。还可以读读《恶心》。《存在与虚无》部头太大,不好理解。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这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的《物的追问》,其实我是不建议读他的,因为很晦涩,他只会让人头疼。

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我认为这是一种平衡术的思想。

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让你知道什么是勾引者。什么是反思性悲伤。……《致死的疾病》。在这里,你会看到:人,生而绝望。绝望,和通常的情绪关系不大。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激起人厌恶和痛苦的思想。如果你的思想不够强大,你会厌恶他。

…………


不可见者


我只推荐一本书余华的《活着》,因为我知道推荐多了大家也就是看看书名而以,倒不如一本书来的实在。

活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是忍受。忍受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