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军郭威,于是将其留在开封的家眷全部杀死。而且又派了刺客,去刺杀远征在外的郭威。于是乎,毫无政治野心的郭威就这样被逼谋反,举兵灭了后汉。刘承佑也在兵败后被杀,之后郭威建立了五代时期中原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

而就在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占据了河东的十二州建立了北汉。刘知远称帝后,刘崇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镇守河东。刘知远去世后,把皇位交给了年轻的刘承佑,导致后汉的政权落到了郭威等顾明大臣手中。刘崇和郭威早就不和,如今郭威掌权他自然是不愉快。于是在郑珙的建议,以防御契丹的名义招兵买马先壮大自己再说,以备不时之需嘛。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正好950年郭威被刘承佑逼反,刘崇当初的未雨绸缪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刘崇本来是要举兵南下的,可是这时候却有个好消息传来。郭威举兵攻入开封后,由于没有完全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所以没有急于称帝。而是随着群臣的意愿,再从刘氏子孙中找个年轻有为的做新皇帝。当时群臣本打算立刘知远的幼子刘承勋为帝,但这时候刘承勋却得了大病,所以就和皇位失之交臂了。

随后郭威就让宰相冯道迎立徐州节度使刘赟做了个过度皇帝,刘赟是刘崇的儿子,而且此前后汉高祖刘知远还曾将刘赟收为过养子。刘崇一听这消息欣喜之下就放弃了举兵南下的想法。但刘赟从徐州节度使的任上,还没有赶到开封正式即位呢,那边就又被郭威以太后的名义给废了。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还是950年这一年,契丹人趁着后汉内乱袭击了饶阳,太后本派郭威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去的。但到了澶州这个地方,郭威却被将士们黄袍加身拥立为了皇帝。于是郭威又率军先刘赟返回了开封。返回开封后,郭威便威胁太后下诏封自己为监国(大抵就是代行皇权之职),先掌握了朝政大权。然后又以太后的名义下诏废刘赟为湘阴公。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在太原的刘崇正等着自己的儿子能给自己一个太上皇当当呢,谁知郭威已经篡位。得知郭威篡位的消息后,刘崇也在太原称了帝,继续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刘崇为表示复兴后汉,连年号也没有改,而是继续沿用了刘承佑的乾祐年号。刘崇要复兴后汉,但北汉只有贫瘠的十二个州,可以说地狭民贫,国力上俨然不是后周的对手。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崇便想到了北边的契丹人。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当时契丹人已经建立了辽国,刘崇这时竟效仿起了当年的石敬瑭。他也和辽国结为了父子之国,甘愿喊契丹人为叔叔,自称侄皇帝。刘崇不仅屈膝降尊,而且还送给了契丹人一大笔金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联合辽国攻打后周。从这一点来看,这位太原的沙陀人刘崇和他的哥哥刘知远真不像是一家的兄弟,多多少少丢了沙坨人的血性。

但尽管刘崇联合了辽国,前后数次进攻后周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损兵折将,一点儿也没见到联合辽国有多大的优势。军事上接连失利,由于刘崇要向契丹进贡,导致国内赋税严重压的百姓喘不过来气。所以就导致了北汉的百姓,经常往后周逃。郭威自称帝到去世,刘崇是一点好处没落着。但就在刘崇一筹莫展,愁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郭威突然去世了。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得知郭威去世的消息,刘崇觉得自己的春天要来了,于是又一次联合辽国进攻后周。这边就有了后来的高平之战。高平之战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一战,对于后周以及北汉都是关键性的一战。北汉当时完全有绝对的优势打败后周,而且还有辽军的援助。但却因刘崇的轻敌,最终弄得个惨败的下场。刘崇历经千辛万苦才逃到了太原,保住了一条老命。

但高平之战让北汉的元气大伤,此后北汉再没有了南下与后周争雌雄的能力。而刘崇因高平之战的失败,也整日忧心忡忡,最终忧愤成疾一病不起,954年十一月,刘崇病逝于太原。终其一生,尽管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终究还是碌碌一生无所成就。

侄子丢了江山他立志收复,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最后忧愤而死

别说刘崇自己觉得悲哀,忧愤而死了。作为一个历史的看客,我看了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些无法疏通的苦闷。其实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努力,甚至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但老天就是爱和你开玩笑。以至于最终被失败弄得遍体鳞伤,弄得疯狂。

其实人生的种种不顺心不如意,和冥冥之中的宿命有一定的关联,但最终还是看人心。心无旁骛的时候才最理智,也才最容易做好某事。我想刘崇大抵因为太心急,太想灭了后周统一中原了吧。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终折戟沉沙遗恨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