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农村,老人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啥意思?有道理吗?

史文广


这里说的农村自然是华北大平原的农村;或者说是中华文化传统比较集聚的历史悠久的中原农村。不应该是泸沽湖畔的摩梭族的农村。那里实行“走婚”,人们不确切知道谁是自己的生身父亲。自然不在此列。

中原大地上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习俗的农村,关于“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亲;姑舅亲辈辈儿亲,砸断骨头连着筋”。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为核心组成的宗法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三字经》说“九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出路,都紧密的围绕着父系而展开。“生在一个窝里”,不管血缘、情感还是利害关系自然亲近得多。所谓“堂亲”:一个屋顶下(堂:厅堂),是“一个窝里”的关系;“表亲”:列在关系表上的亲戚,不特意寻查,感觉不到是亲戚、亲人。关系远近不言自明。所以,“福祸利害”关联也差了很多。古来“恩荫”、“荫庇”也都是以父系远近衡量,看血缘远近给予多大利益。当然,如果是“祸事”,也依此理。“祸灭九族”,一个“高祖”下的子孙都受连带牵累。

以父系为中心的血缘关系论远近,就体现出姑姑比姨母关系近。姑母是父亲这边的亲戚;姨妈是母亲那边的亲戚。尽管血缘关系上距离相等,但是切身厉害关系上就差了很多。姑母近,姨母远。生活实践当中也是这样,姑姑是要亲一些。经常见到失去母爱的孩子,或者失去了父亲呵护的孩子,他最先想到的投靠的亲人就是姑姑,而不是姨母。

当然,走动得勤,性格合得来、投缘……“两姨表”兄弟也可能比“姑舅表”兄弟更亲。但那属于特例啦!不是我们讨论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深厚的大面上的“远近”话题。没血缘的朋友也有感情上超过亲兄弟的事例;或者“远亲不如近邻”。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竹隐闲士


在我们老家,自古就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说法,说的就是家里亲戚特别多的意思。

一个家族的兴衰,与家里的各路亲戚关系都特别大,家和万事兴也是这样来的。


姑姑是爸爸的妹妹或者姐姐,她们与爸爸同出一家,是一家人,是亲兄妹。在我的记忆里,姑姑会经常回家,一是看自己的父母,二是看自己的兄妹,也会时常与家里人走动,彼此间的关系也特别亲近。常记得,一到放假的时候,就去姑姑家住。爸爸与姑姑她们之间的感情也特别好。一个人有事,其他几个人都会鼎力而出。他们的这种手足亲情,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的。由于走动比较勤,所以我们这一代小辈之间也会很熟悉,也会比较亲近。经常在一起打闹,玩。所以即使姑姑去世了,父辈的亲情断了,可是我们这一代还会继续下去。断了骨头还会连着筋。这就是姑死连着筋的原因了。


姨是妈妈的妹妹,最常见的时候也就过春节了,过春节走亲戚时,才会走动。平时虽有联系,但是不常见面,走动不多。所以关系也不是特别的近。至于下一代联系更是不多。虽然偶尔会有电话,但是大部分都是尬聊。所以才会有了姨死断了根的说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可能对这两句话也有了新的认知。不管是姑也好,姨也罢,都是你一生的亲人,都值得你一生相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有了今生的一生相伴。让我们彼此好好珍惜,相互扶持把!




想了解不一样的三农生活,关注娜娜谈农村。


娜娜谈农村


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这话说有理就有理,说无理就无理,就看人各持什么认识态度了。

姑是父的姐妹,姨是母的姐妹。如父母是平等的话,姑姨是一样的。人是父母所生,亲戚分两边,父系和母系。旧时重男轻女,内外有别,这就明显有偏向性,分主次轻重,男女内外不同了。男是内为主为重,女是外为次为轻,所以有姑亲于姨一说。成了姑舅亲一代代亲,姨娘亲一辈亲;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姑是内亲,姨是外戚。

人是有情的,有血缘关系而无情也不亲。是亲是戚,处的好,你来我往,互相走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来往联系密切,无论是姑还是姨,是叔还是舅,是侄是甥,姑表舅表还是姨表都一样亲,一样连筋有根,反之亲都不亲。现在许多家庭是母掌家中财政大权,母处亲戚关系,也有明显偏向性,成了姑不亲而姨亲了。


树德汉硕


“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这句农村老话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观念,是把男人亲人当家人,把女人亲当亲戚的说辞。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在排家谱时,一般是按姓氏,姓氏也是按男性后代排列,也算是父系氏族吧!所以,父亲的亲人就是本族的亲人,母亲的亲人算是亲戚,同样关系的亲人,感觉上家人要比亲戚关系更近。例如爷爷和外公,从血缘关系上说是一样远近,但现实中爷爷和孙子是祖孙三代亲,而外公却是亲戚而己!同样的道理,姑是父亲的姐妹,姨是母亲的姐妹,血缘关系是一样远近,就因为姑是父亲的姐妹,味近,亲,所以说是姑死连着筋,而姨是母亲的姐妹,是亲戚,味就远了,所以姨死断了根。实事上,这句老话并没有什么道理,从血缘上讲,姨死了,姨的子女与自已同样是连着筋。所以,姑舅亲,辈辈亲,姨娘亲不算亲的说法也只是传统习惯,而不是科学真理!






心累力乏


我们这里说的是:娘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不算亲,姨娘死了断了亲!临沂人的亲朋理论。




用户天马行空


首先我们要知道嫁出去的姑娘家,娘家才是自己的根脉所在。虽然自己长大成人,出嫁他乡,但她们对生她养她的娘家那份特殊感情始仍然不在。特别是父母健在的时候,她们会隔三差五地回娘家,就象那首歌《回娘家》所唱的情景一样"左手一支鸡,右手一支鸭,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久而久之,自己的孩子对姥姥家也就产生了感情!特别是每次到姥姥家,舅舅的孩子们也成了小外甥小时候的玩伴,姑舅的孩子们你打我闹,过家嫁,玩游戏,不由得从小就建立起了感情!就象亲兄弟一样的亲,这种亲情自然也会一直延续。民间曾留有这样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一一照舅(旧)。这句歇后语充分说明了过去小外甥常住姥姥家玩耍戏闹之场景。



另外,姑舅亲辈辈亲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家乡,母亲去世,设立灵堂,母亲的后代舅舅或舅舅的孩子们必须灵前撕灵才可出殡下葬,如果娘家后代到时不撕灵或拖延撕灵刁难,那就证明外甥对母亲生前不孝,这么多亲朋好友在场,不孝之名就会传遍四方,使你脸面尽失!所以娘家后代是若不起的,做外甥的必须要给舅和舅的下一代多多走动,越亲越好!


再说姨娘亲,姨娘亲相比姑舅亲走动自然要少了,姨娘姐妹,其根脉同在姥姥舅舅家,除了经常在娘家回合外,其它的也就是过个庙会,亲戚过事聚一聚外,平常来往很少。亲姐妹来往少了,下边的孩子们感情自然也就淡了。

现在看来,过去老人们留传下来的话不无一些道理,但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当今社会。农村人说串亲戚,串亲戚,亲戚越串越亲,如果你懒得不串了,走动了,再近的亲戚也就会变得生分不亲。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神语兮兮欢迎朋友们阅读点评!在此谢谢!!


神语兮兮


这句俗语说的有道理,事实也是如此。

姑死连着筋:

父亲家的姐妹,跟父亲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跟我们同宗同姓,属于近亲。从地理环境说,姑姑家一般都里我们家比较近,小时候也是经常走动的,跟表弟表妹们也常互动感情深。

俗话说“姑比娘亲”,姑姑跟我们的情感有时候就跟和自己的母亲的情感一样,即使生活发生矛盾也不会影响感情。

正是因为血缘和同姓的因素,所以在亲戚里,就属姑姑的情感最深,哪怕有一天姑姑不在了,也还会跟表弟表妹经常往来,不会有过多的生疏。

姨死断了根:

姨是妈妈的姐妹,一般都是跟自己不同姓的,而且小姨也不会过多的参加自己家里的事务,比较多的就是跟母亲交流,所以大家之家的关系不会很近,属于远亲。

加上平时对小姨家的家庭也不多了解,跟小姨家的孩子接触的也少。可以说只有小姨在的意思我们才会去小姨家走走联络感情。小姨如果不在了,那对他们家就是一片空白了,也不会去主动联系了。

总而言之,这句俗语主要是从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的角度来阐释的,而民间大部分也是这种情况,因此是有道理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亲戚关系中,姑姑和舅舅这样的亲戚,才是真正的亲戚。而姨姨或者姨表兄之间,其实这种亲戚关系并不稳定,如果姨娘去世后,这样的亲属关系就断了。所以,往往会把姨表亲看作是比外人近一些,但又不是真正亲戚的感觉。不过,独生子可能不理解这一点了。百度查的,我们湖南这边我没有听过,不代表没有。


流星如芳


“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说的其实就是血亲和姻亲的差别,有点道理。

“亲戚”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亲”,亲是血亲,是从自己(这个自己,也就是题主)祖辈父辈算下来的;另一个是“戚”,戚也是亲的意思,不过是姻亲,是通过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


为什么说“姑死连着筋”?姑姑,当然,杨过叫龙女“姑姑”那是例外,和自己的父亲就像一个藤上结出的两个瓜。

(姑姑和父亲就像这个藤上结出的两个瓜,藤是祖父祖母)

姑姑外嫁,所生育的子女有一半的血缘是姑姑的,这份血缘是无法消除的。所以说,姑死连着筋,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说“姨死断了根”?姨是因为母亲的关系才成为亲戚,是姻亲。母亲和姨也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但这根藤和自己祖辈这根藤原来没有任何的关系,之所以产生交集,是因为自己母亲嫁来才建成的。姨和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所以说,姨死断了根,就是这门亲戚没有了。


其实,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毕竟都是亲戚。过去不是有句古话,叫做“亲戚盼着亲戚好,邻居盼着邻居香”吗?。


一株吊兰


在农村,老人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亲戚之间相互走动基本上都是七大姑姑八大姨姨之间这些关系,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的时候姑舅亲之间走动的频率要比两姨亲之间频繁,这也是在人们传统的意识中,觉得姑姑比姨姨血缘关系要进一些的缘故吧。

姑死连着筋

在我们胶东农村,有一句老俗话叫“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姑姑作为父亲的姐妹,在我们这里看做是自己家人,不只是姓氏相同,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姑姑回娘家走动得比较频繁,所以作为侄子来说,对于姑姑的那份感情可想而知。

而从姑姑的角度来看,也是比较亲自己的侄子侄女的,因为侄子侄女是哥哥或弟弟家的孩子,是自己娘家人,所以这里面姑姑亲侄子也是有着感情色彩的。虽说自己作为出嫁的姑娘已经离开了娘家,但有时候说起娘家,还是用“俺们村”来代替,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娘家才是自己的村。

所以在农村人来看,与姑姑的关系是亲近的,即使是姑姑去世,那与姑舅弟兄之间的走动也还是“连着筋”的,并不会因为姑姑的死而受到影响。

姨死断了根

姨姨是母亲那边的亲戚,姨姨作为母亲的姐姐或妹妹,在农村人眼里那就是自己家的亲戚,算不上是家人。其实,从母亲这边来讲,她与姨姨是一母同胞,是亲姐妹。按说这血缘关系也是不远的,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当做亲戚走动。

有的时候,在姨姨死了以后,这两姨亲基本上来往就少了很多,所以也就有了姨死断了根的说法。

如今,年轻一代有的是独生子女,有姐妹或者姐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家有了姊妹就没有了兄弟,所以不管是姑舅亲也好、两姨亲也罢,走动起来都比较亲的。不像以前农村兄弟姐妹们一大堆,正月里走亲戚也要走个几天。其实不管是姑舅亲还是两姨亲,血缘关系都一样,所以“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这句话,没有道理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