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斯拉Q1可能出現歷史上最大汽車銷量下滑,預計只交付5萬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琅琊榜首張大仙


特斯拉2018年第四季度銷售和交付給客戶的9.07萬輛,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銷量可能只有5萬輛,環比下滑將近一半,可能是其成立以來最大的銷量下滑季度,是什麼原因導致呢?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和中國的新能源政策出現變化,國際銷量不振,需求接近天花板。下面,我就簡單說說特斯拉的這些事,供你參考。

首先,政策走向對其不利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目前的推廣階段,依然需要政策的強力支持。說白了,就是需要政府補貼,否則高昂的價格放在那,就是格調再高,註定只能是有錢人的大玩家,難以成為消費級車型。

  • 美國稅收優惠額度減半。2018年美國買家就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優惠,但2019年稅收優惠額度被削減一半。補貼的減少,必然導致價格的上升,肯定影響到部分預算較為敏感的買家購車需求。而且也導致很多美國買家趕在2018年購買,將部分需求提前釋放了,對2019年第一季度的銷量肯定帶來較大影響。

  • 中國政策補貼同樣大幅下滑。根據新出臺的補貼政策,電動汽車的補貼根據續航里程的不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至少三分之一。其中,特斯拉的主要產品均為續航400公里以上,根據規定,續航里程大於等於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2019年補貼新政調整為2.5萬元,而2018年則是5萬元,補貼退坡50%。雖然國內的特斯拉現在沒有政策補貼,但補貼滑坡對電動車產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更何況特斯拉即將在國內組裝生產。

中國和美國是特斯拉最為倚重的銷量來源,但這兩國的新能源政策均出現變化,補貼退坡,對其發展明顯不利。

國際銷量不振

雖然美國依然是特斯拉銷量的主要來源,但國際銷量對其同樣重要,特別是走量車型Model 3上市後,國際市場越發重要。

  • 國際銷售大幅推遲。根據原計劃,2018年特斯拉就應該將其Model 3在中國、歐洲上市銷售。但為了儘量滿足美國國內的訂單(其實就是為了在美國政府削減政策優惠之前趕緊收割銷量),不斷推遲國際銷售。但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才首次將其Model 3運往中國和歐洲(中國是2月底)。

  • 中國國內口碑崩盤。在經歷特斯拉耍猴似的一年4次調價政策後,特別是前段時間大幅調價,坑了一大批前車主,國內消費者對特斯拉的耐心也達到了極限。特斯拉2018年在中國的銷量斷崖式下降,一季度總體增長110%,二季度總體增長5%,三季度下滑37%,四季度的10月銷量僅211臺,下滑70%。
  • 物流運輸較慢。影響國際銷售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物流運輸,由於將汽車從美國運往海外需要更長的時間,導致其交付的汽車數量要比其生產的數量少。

需求接近天花板

2012年特斯拉的ModelS橫空出世,就像iphone引領了智能手機潮流一樣,在全世界掀起電動汽車的發展熱潮。經過多年的發展,特斯拉也面臨著需求增速放緩的挑戰。在2018年第四季度,在美國國內是特斯拉銷量最高的季度,但環比增長僅有3.3%,可能意味美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需求已經接近天花板。畢竟這麼多年了,有錢買的、想買的也基本都買了。

雖然新能源是汽車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目前來看,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現階段大部分買家對購買電動車還是抱有牴觸情緒的,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短、維修保養困難等等問題都是現實中擺在各位車主面前的難題。

在今年3月高盛的分析報告中,對其銷量看衰,並警告客戶遠離特斯拉股票,因為高盛預測該公司的股價將大幅下跌。實際上,今年以來,特斯拉的股票的確是一直在跌跌跌,已經從年初的332美元跌倒現在的267美元。

結語

特斯拉2019年第一季度銷量如果真的只有5萬輛,對於現在債務壓身的特斯拉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噩耗,畢竟沒有銷量,就沒有還債的資本,美國的金融市場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我個人還是希望其能儘量走出困境,畢竟特斯拉還是給大家帶來了集顏值、科技、動力於一身的電汽車。

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記得關注、點贊“大眼曉車”。


本文系“大眼曉車”撰稿,站外請勿轉載,站內歡迎轉發。


大眼曉車


據目前一些數據顯示的情況來看,特斯拉Q1的銷量目前正面臨一個窘困境地,它將面對的是銷量急劇縮減,不管是與上季度銷售量還是與預計銷售量相比,都少了很多,有人預測,在之後的車輛交付中,它的數量也就5萬輛左右,這個數字就意味著它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在加劇,首先它的債務依靠銷售量來償還,而低銷售量就無法保證債務的正常償還。

有人分析了該類型車銷售量下降的幾個主要原因。首先第一點就是優惠的減少,與2018年相比,特斯拉的優惠額有所減少,在去年購買車的車主們基本都享受了7500美元左右的優惠,這樣給他們減輕了不少的購買負擔,如今優惠額度沒有那麼大,讓很多購買人群開始猶豫了,雖然該車就決定以單輛車銷售額減少2000美元來應對這樣的情況,但是很多人依然還是猶豫不決,持觀望態度,覺得自己會吃虧所以放棄購買。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流運輸,所以他們的銷售範圍還沒有普及到全世界,目前指打開了美國本地以及鄰國的幾個市場,像汽車這種類型的交通工具,如果把它當作銷售品在國際上運輸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它的體積大,運輸過程中的各種費用就會加大銷售成本,所以就有人統計,特斯拉的銷售額與其債務之間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情況,面對鉅額的債務,特斯拉的出售壓力會非常大,所以該車的高管們有意在他國建立汽車製造工廠,這樣可以讓成本得以控制,但這目前也只是設想。

像汽車這類物品如今雖然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但隨之而來的是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和它自身要面對的各種挑戰,不僅特斯拉如此,很多品牌汽車都有這方面困擾。


豪車視覺


因為美國本土客戶交付的差不多了,歐洲和中國交付太慢,要用船慢慢運。


非魚TSL


因為滿足美國市場,對歐洲,中國物流出現問題。只是暫時,在全世界都開始熱銷了


成績似旱



壹凡科技站


沒有底蘊的造車公司,如何能生產出讓人信賴的產品,何況是電池車


烏大聖


銷量達標了,在美國拿不到補貼了。


EV世紀


努力的的結果會超出你的想象


200號停車位


哈哈,因為馬騙子的謊言被揭穿。這種垃圾能賣5萬都不錯了。燒高香吧。自燃,內飾差,高速續航能力一般,還賊貴。馬騙子,破產不遠,喜見特斯拉破產。然後上海地塊被司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