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在漢中通往勉縣的108國道旁,有這樣一個集鎮,它位於秦嶺腳下,是勉縣的一大重鎮,這裡曾經有繁華的扭項鋪碼頭,如今有名揚四海的雲霧山景區,這就是新街子鎮。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108國道旁的新街子鎮入口

新街子鎮位於勉縣東部,南臨漢江,與金泉隔河相連;北依秦嶺,與留壩縣接壤。鎮政府駐地新街子村。

在《勉縣誌》中,只能查閱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新街子建制沿革。

1951年設杜寨鄉、栗子壩鄉,屬於褒城縣。

1958年褒城鎮撤銷後,原褒城縣部分區域併入勉縣,這其中就包括杜寨鄉,設為杜寨管理區。

1961年建杜寨公社、栗子壩公社。

1968年杜寨公社更名為新民公社。

1976年新民公社複稱杜寨公社。

1982年栗子壩公社更名二道河公社。

1983年改杜寨公社為杜寨鄉、改二道河公社為二道河鄉。

1995年,杜寨鄉、團莊鄉合併設立新街子鎮。

2011年,撤銷二道河鄉併入新街子鎮,鎮政府駐地三合村(原名下石寨)。至此,新街子鎮面積約181.2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人口約2.7萬人(截止到2011年)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新街子鎮鎮政府大院

新街子鎮興起於嘉慶年間,傳說鎮區原有舊街清嘉慶年間淹於水,後在今址重建,故名新街子。在新街子興起之前,有一個地方叫扭項鋪,扭項鋪地處新街子鎮建國村,它是一位於河道拐彎處的臨江高地,在108國道1667km里程碑附近。扭項鋪是古金牛道與漢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因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水陸碼頭,發揮商品人員集散功能達數千年之久。

扭項鋪得名前歷史有多悠久先不說,自得名之後的2200年來,長期發揮金牛道與漢江黃金水道的人員貨物中轉作用,是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雖毗鄰漢江,但地勢較高,汛期無水淹之虞,西側漢江潭深水靜,枯水期也能保證船靠岸達四方。綜觀漢中以上的所有口岸碼頭,其地理位置之重要,碼頭航運條件之優越實在獨一無二。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新街子鎮街道

大約自明朝以後,因為扭項鋪的深水碼頭每況愈下,人們在其上游2千米左右選擇了新的靠岸碼頭.雖有汛期洪澇煩惱,但難掩航運方便之利。經過了長達200年的過渡,扭項鋪的集市功能為新興碼頭替代,新街子成為其約定俗成之名。在光緒年間(1883年)的勉縣縣誌的地圖上有這樣的記載:(出黃沙)過上人橋四十五里至射鴻臺,其所指區域就是新街子。由此可見,當時新街子作為地名還沒有進入官方文獻。

嘉慶19年,官府動員大量人力物力嘗試開鑿板凳堰,最終因難度太大半途而廢.新街子距此僅5千米,是最便捷的水運碼頭.據估計,當時耗時5年的隧道開鑿工程,在沒有炸藥的時代其工程量的浩大是絕無僅有的.許多建材以及施工人員都要從新街子進出.可能那幾年的貨物吞吐量相當於此前扭項鋪碼頭幾百年的總和,正是這樣的原因,人們迫切需要遷往一個路程近條件好的碼頭中轉物資.就在此時,新街子應運而生。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新街子鎮立集村

新街子處於扭項鋪上游3千米左右的江濱,下水方向毗鄰一條小支流,這裡冬季潭深水靜船舶停靠條件優越,可以彌補扭項鋪因淤塞枯水期靠岸困難之缺憾。但新街子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沒有像扭項鋪那樣的高臺貨場,汛期時頭頂上就像懸著一江水。隨著時光推移,自1797年至1981年的不足200年裡,新街子曾四度毀於水災。自寶漢公路川陝公路1936年開通,漢中進入了陸路交通為主的新時代。新街子的臨江優勢就不存在了。1981年的水災之後,新街子集鎮向北挪了800米,遷到了川陝公路道邊,形成了現在的小城鎮格局。

此後的30年成為新街子發展最快的階段,慢慢地超越了鄰近的黃沙的集貿職能,成為繼勉縣縣城勉陽鎮的第二大集貿市場。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航拍新街子鎮春色

新街子歷經300年的風雨因為其地理交通資源優勢,特別是遷址以後的30年,新街子愈加有活力了,在集鎮的規劃佈局上,108路基是一道防洪大堤,而南北向的小河上的兩座橋就是洩洪的咽喉。如今,陽安鐵路、108國道、北環路東西橫貫全境,境內有4處大型加油站,交通可謂是便利至極。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新街子鎮立集村一角

著名的雲霧山就位於新街子鎮境內,距離新街子集鎮32公里。在勉縣新街子向北望,能看見一座最高的象屏障一樣的山,而在山的背後就是雲霧寺古蹟,當地地名叫黑灘子。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雲霧山包圍的雲霧寺

雲霧寺原名朝陽禪院,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香火鼎盛,香客雲集,住寺僧人曾有800餘眾。據《舊唐書》載,它與勉縣的牛頭寺、南鄭的乾明院統稱陝南歷史上三大寺院,有很高的知名度。漢高祖劉邦據漢中後,韓信大山谷中囤糧養馬,導演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千古絕唱。此後,陳倉古道成為勾通南北、橫貫秦嶺的重要通途,它東出馬道、北連留壩、鳳縣,西北通甘肅兩當、隴南。明、清時代商旅熙熙攘攘,沿途驛站相接,自有商號店鋪、南來的絲綢、茶葉,北往的皮毛、鹽巴,隨處可交換山區的藥材等土特山貨,呈現出陳倉古道的熱鬧繁華,當年漢中經陳倉古道到關中,雲霧山是必經之地。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雲霧寺

雲霧寺並非一開始便有寺廟,它的前身只不過是一座山神廟,山神廟建於唐代,位於雲霧山半山腰處,過往行人在此歇腳打點,叩拜山神土地保佑沿途平安。據說後來有兩位師徒和尚途徑此地,見山清水秀,便棲居山神廟,在北山絕壁下的巖穴中供奉藥王神像,熬製中草藥為過往行人治病;後又鑿成上下兩層的石窟供奉神像,取名“朝陽洞”,唸經修煉。因此處是古道必經之地,再往前走,山險林密、人煙稀少,行人只能在此處可安歇過夜,因而山神廟的香火便旺了起來,又因“朝陽洞”的緣故,人們又稱山神廟為“朝陽寺”。傳說後來小和尚修煉成仙,可吃石頭、燒腿幹,日行千里。昔日傳說中的和尚去四川挑鍋、漏米巖接米、澄金池取金等傳奇故事等都足以說明朝陽寺當時的盛況。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雲霧山

然而,雲霧寺香火鼎盛還是自明皇后朝山之後始。相傳明朝忠烈宰相肅彥昭,對朝廷忠心耿耿,為了平叛奸臣謀反,派自己文武雙全的女兒帶上先皇御賜的九眼銅錘潛入深宮,保護太子和皇后。太子萬曆繼位後,因年幼力弱,以防不測,宰相肅彥昭與太后相商,將肅女許配給萬曆皇帝,以便日夜相伴監護保衛。萬曆長大成人後,三宮六院自不必說,因年齡上的差異,東宮娘娘肅皇后房門冷落,想起自己雖勞苦功高,卻一生清苦,整日鬱鬱寡歡,淚流不止,日久天長雙目失明。皇上即懸榜京城,招納天下名醫高手為皇后治病,恰遇雲霧寺和尚雲遊到此,便揭榜入京,為娘娘治好了眼睛。皇上欲以高官厚祿、金銀財寶酬謝和尚,而相尚卻寸金不取,只要求皇后娘娘去雲霧寺敬香一柱,以謝神靈則足矣!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雲霧山

肅皇后朝山進香後,只覺雲霧山空氣清新,心曠神怡;再觀景緻,群峰爭峻,懸巖比秀,溪流潺潺,山花爛漫,青樹翠蔓,竹樹環合,碧綠幽遂。人置身於蒼茫雲海中,只覺賞心悅目,虛懷若谷。便決然留居雲霧寺,永不下山,從此吃齋唸佛,修身養性。皇帝無餘,只好撥配500兵丁奴婢進山陪同皇后,並按朝陽寺和尚的規劃,大興土木,正式修建寺廟,並撥出留壩、褒城、南鄭、沔縣、略陽五縣皇糧銀飾供皇后與寺廟使用,因此雲霧山又稱為容五縣;寺廟修成後,改稱容五寺。當年寺廟規模浩大,供奉神像的殿堂二十間,上殿正門掛有萬曆帝的御賜匾牌,殿內供奉如來佛、彌勒佛、孔夫子。兩旁有十八羅漢,天花板上有二十八星宿邀遊太空圖,左殿為娘娘殿,右殿為藥王祖師殿,下殿為觀音菩薩殿。寺廟建成後香火旺盛,孝定李太后刻賜佛經678函,一時間成為聞名遐邇的佛教寺院。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後來,肅皇后亡故,葬於雲霧寺側旁,成為有名的" 皇姑墳"。另外,據說萬曆皇帝之母孝定李太后還賜給雲霧寺佛經678函。傳說的內容頗具傳奇色彩,讓雲霧寺也頗具傳奇色彩,但傳說中的漏洞也有很多,例如明朝並未有宰相,查史籍而知,萬曆皇帝的皇后中無姓蕭的,故所言“蕭皇后葬於雲霧寺”系訛傳。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因為歷史的原因,此後,雲霧寺聲名每況愈下。民國年間,漢江水運斷絕,商賈減少,加之褒斜道公路修通後,陳倉故道廢棄,人煙稀少,道荒寺衰。民國後期,僅剩僧徒6人守廟,解放後僧人全部還俗返鄉,寺廟無人護理,1958年大鍊鋼鐵時,漢鍾、焚香爐以及傳說能煮300公斤米粥飯的鍋俱被砸毀冶煉,寺內,神像亦被毀壞。1967年,四川的上山割漆的匠人不慎失火,寺廟燒燬,大火直燒了七天七夜,一大批寶貴的文物及其資料全部被毀。如今,雲霧寺遺蹟猶存,瓦礫遍地、殘垣斷壁、荒涼狼籍。只有那座孤零零的皇姑墳,在向歷史訴說著憂愁與委屈,1983年,縣政府批准雲霧寺與皇姑墳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1991年春,雲霧寺所在的石門村的幹部和群眾發出修復雲霧寺的倡議,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和有關方面,對雲霧寺的修復給予支持、關注。通過募捐形式,揍了近萬元請了工匠,在雲霧寺原址上修了大雄寶殿、皇姑宮、八間房,現尚有兩旁耳房繼續籌集資金待修。雲霧寺修復以後,勉縣境內乃至外縣、市的善男信女,不顧山高路險,絡驛不絕來此敬香,觀覽景緻。

中國鄉鎮:建於嘉慶年間,明代曾為佛教勝地——陝西勉縣新街子鎮

雲霧山的重新開發讓新街子找到了新的發力點,祝願新街鎮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