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市区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镇光明村-山化镇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那么,在这个规模令人震惊的古墓群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邙山,蜿蜒于洛阳、孟津、偃师三境,其"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故而,邙山之上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据考证,邙山已出土墓志6000余方,出土的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邙山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境内邙山上。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至三国(公元220年-280年)时期的古墓。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特别是在古时人们迷信风水学说,帝王选择陵墓更是慎重。邙山这里,北带黄河、南望伊阙,而且地势开阔,在古人眼中是绝好的风水宝地,自然也就成为历代帝王最向往的安葬之所。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邙山陵墓群位于洛阳市的北部、东部和东北部。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平缓,高亢空旷。黄土土层深厚,粘结性好,坚固致密,适于营建墓茔。至迟从东周时期开始,邙山便成为人们理想的安息之地,此后的两千多年逐渐形成了崇尚归葬的习俗。久而久之形成了冢台林立,松柏郁郁,墓碑高耸,石刻成群的历史人文奇观,所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七个区县。文物保护区内的人口约20万。陵墓群年代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可分成4段: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顺帝宪陵

晋人陶渊明诗云:"一旦百岁后,相与归北邙。"唐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旧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邙山上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交错毗连。这些陵冢动辄高数十米,周长上百米,宛如小山般矗立,历尽沧桑,仍不失霸气。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邙山陵墓群"2001 年6 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5 月国家文物局批准"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立项。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光武帝原陵

1984年,在邙山冢头村的北魏景陵旁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并发掘开放了邙山上迄今为止唯一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墓-北魏景陵地宫。

邙山陵墓群可分为4个区: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东汉陵区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东汉定都洛阳,历11帝,有10帝葬于洛阳,5帝葬于邙山,分别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宪陵、冲帝的怀陵、灵帝的文陵。原陵坐落在邙山之北的黄河滩上,位于今孟津县铁谢村西南。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此陵有5绝;一是帝王选陵,不是背山而河,而是枕河蹬山,为全国独一无二;二是一园千柏,国内仅有。原陵共存隋唐古柏1500余株;三是汉陵晓烟,风光奇妙;四是鼓掌"啾啾",柏树鸟鸣;五是众柏成像,光武仰卧。恭陵、宪陵、怀陵、文陵皆在邙山以南。在今孟津三十里铺村一带,有3陵排列,各立一通石碑,为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所立,分别书"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在今孟津护驾庄西南,是灵帝的文陵。

曹魏陵区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曹魏共历5帝46年。其中开国皇帝文帝丕、明帝睿、高贵乡公曹髦死后葬洛阳。文帝曹丕倡导俭葬,他依山为陵(即沿山挖洞),葬于邙山首阳山,故称首阳陵。明帝曹睿的陵墓称高平陵。高贵乡公曹髦称帝后,不甘为大将军司马昭手中玩物,于公元260年5月,率300多个太监、侍卫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部将成济一戟刺死,甚为悲壮惨烈。他后被以王礼安葬。

西晋陵区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西晋共历4帝52年。其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崩于洛阳,葬于首阳山。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别追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宣帝、景帝和文帝,所以,西晋陵区共有5座皇陵,分别为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峻阳陵、太阳陵。

北魏陵区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北魏都洛阳共历8帝41年。现已确认埋葬在洛阳邙山的有4帝,即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其陵分别为长陵、景陵、定陵、静陵。北魏为北方鲜卑人政权,其民族善于骑射,剽悍凶猛。但孝文帝远见卓识,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成就了中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他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于是北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他自己则身体力行,死后葬今孟津官庄村南的长陵。长陵,高35米,直径60米,当地人称"大冢"。景陵,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位于长陵之南、今冢头村东。《资治通鉴》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曾登魏宣武帝陵察看王世充军情,足见景陵地势高峻。

“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探秘

另外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及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陵、以及蜀汉后主孝怀皇帝刘禅、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明恭宗朱常洵(福王)熙陵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区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