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南京:告别"苏小三",在"强省会"时代能否大放异彩?

文丨王鸭梨

字数丨2000字,阅读约3分钟

2014年,GDP超过无锡;2017年,GDP首次过万亿。2019年上半年,与杭州差距进一步缩小。南京,这座曾经的"苏小三",被低估的城市,2019年是否可以超过杭州呢?
是的,如今告别了"苏小三"的南京,尽管GDP依然逊于苏州,但在"强省会"时代,南京的眼光已经不再看得上和省内的苏州、无锡等比上比下,而是放眼全国,与杭州、成都、武汉等一比高下,这座六朝古都,正在奋马扬鞭,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只争朝夕、击鼓奋进,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重大机遇。
南京:告别

01. 被“苏南三霸”盖过风头的省会城市

南京的落寞应该很久了。

身为六朝古都、省内政治中心,一直被苏州、无锡夺去光环,常年GDP屈居省内第三,虽名义上是老大哥,但却被戏称为"苏小三"。

苏南三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是传统的吴语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提前一步,乡镇经济发展得非常迅猛,一举成为全国最牛的三个城市,被誉为"苏锡常"、"苏南三霸"。在改革开放以后,苏州无锡也因为地理位置靠近上海,及时抢抓机遇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它们借助的是上海的资源辐射。

而南京,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仅要靠自己,还要努力把自己发展好了,带领镇江、扬州以及部分安徽城市,它要往外辐射。南京还有一个外号叫"徽京",确实,南京的语言、菜系、风俗等方面与苏南都有差别,苏南和上海更接近,南京则更接近江淮地区。因此,南京一直以来辐射的是也是苏北和安徽地区,就连在南京工作的外来商贩,也是好多安徽人,出差去南京,出租车司机、餐馆老板,都是安徽人,一时间让你有一种错觉,是到了安徽的"地盘"。

南京:告别

02. 强省会时代,快马扬鞭的南京

2014年,对南京来说一定是一个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南京的GDP首次超过了无锡。乘胜追击,2016年,南京首次GDP过万亿,以10450万亿的好成绩,正式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11个踏入这个行列的城市。

"苏小三"的帽子终于摘掉了。但现在南京又多了新的称呼,和苏州又被民间称为江苏省内的"双子星"。

虽然经济上依然被苏州压着,但是在强省会时代,南京大有可为,完全不必担心,从多个维度上,都可以看到南京理直气壮的省内首位度。

南京的政治地位决定了,高校资源、交通资源、财政资源都会向盛会靠拢。南京现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交通资源方面,2017年,江苏省宣布,改变原本省内的高铁"井字形"布局,重新规划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布局。米字型就意味着,南京是中心。在交通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如此明显的今天,高铁布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未来经济发展。

南京:告别

在完善省会功能上,目前江苏省正积极争取南京都市圈纳入国家布局,深入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提升南京在苏皖两省都市圈城市中的辐射度。

南京还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计划,精心举办南京创新周活动,加快使南京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西门子、中兴通讯、LG三元锂电池、长安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建设,推动FMC智能电动汽车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全力打造江北新主城。有了国家和省全力支持,南京正快马加鞭,争做长三角龙头。

03.南京跻身新一线城市

如果说苏州强在工业、经济硬指标,那么南京则是综合性的门户,胜在软实力。苏州强在于县市强。反观南京,强在市区,县域经济一般。

2018年11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定为上海大都市圈,也就是说,苏州是围绕着上海为中心转的,而2005年出炉的南京都市圈,则是以南京为核心,将周边的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聚合起来。

也就是说,南京是一个自己拥有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而苏州则是上海都市圈的次中心城市。

事实上,这十年来,南京的GDP赶超的同时,已经与武汉、成都在同一个竞争梯度。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2013年评选以来,南京与杭州、武汉和成都、重庆、天津看齐。

南京:告别

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被列为唯一的超大城市,南京成为唯一的特大城市。

可见,南京已经被委以省内首位度、国家特大城市的历史重任。

在一系列指向未来的新经济指标中,南京也崭露头角,呈现出更大的潜力。比如,在上市公司市值和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状况上,南京就明显优于苏州。

南京:告别

来源:胡润研究院《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

江苏省社科院专家表示,现在南京在江苏的地位正在提升,从过去的政治中心、科教中心转向经济中心,并以经济辐射周边。这几年,外向型经济受阻,产业转型成为国家战略,早早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南京已得天时。

已经度过了最好十年的南京,未来十年,一定会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