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太白山的歷史

為秦嶺山脈的主峰,位於眉縣城南約20公里處。南界洋縣,東接佛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海撥近4000米,“太白積雪六月天”向為關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的歷史

其山名世由來已久。《水經注》載,漢武帝時,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傳中人。《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其精化為白石如美玉,時有紫氣復之。”對太白山的崇高峻偉,古人描繪精彩。唐代詩人岑參在《宿太白》詩中說:“天晴諸山出,太白峰最高。”李白登太白山的詩句有:“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爾與世絕。”韓愈在《南山》詩中也說:“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閒簉。”

太白山有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有多種稀有動物,而且有數量龐大的植物種屬。其中藥用植物更具特色。“太白山上無閒草”就是對其中草藥資源的真實評價。如今它是我國較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太白山自然景觀,神奇瑰麗,宏偉秀美;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數量眾多。從眉縣境內的遠門口、營頭、湯峪口三地,均可登山遊覽。

從遠門口上山,道路險峻,人多視為畏途。但沿途景觀很多。近山口1.5公里處,是三官池,池水清澈見底。經10餘公里曲折溪徑,直至大雪巖,沿途可見多處棧道遺蹟。南行經接官亭後可至萬笏山,其中一峰挺秀,聳人云表,名“獨秀峰”。東南有黑風嶺,也叫神會天。西南為奇險著稱的松花坪,其地蒼松夾道,又稱“萬木號風圖”。再前有大壑落、水簾洞諸景。再向上有下板寺、二仙山、救苦嶺、瘦魚嶺、上板寺、寒風嶺、神窪、沖天嶺、雷神峽、分天嶺、孤魂窪。此外,還有金鎖關、三山九牙、十二重樓等景觀。

從營頭口上山,路較好走。沿途景觀依次有菩薩山大殿、高廟村凌雲觀、記載蘇東坡禱雨奏請加封事略的宋代碑石、鬥母宮、平安寺、明心寺、向陽寺、文公廟等,至神窪與前路會合。

湯峪口即近年所闢之太白山森林公園入口處。此處有鳳凰泉溫泉,俗稱湯峪泉,溫泉水溫很高,接近沸點。水內含多種礦物質,可醫治皮膚病、風溼等多種疾病。據文獻記載,隋文帝楊堅於開皇年間在此建造鳳凰泉,作為避暑沐浴的地方,並設置鳳泉縣,以彰勝蹟。唐時改名為“鳳泉湯”,高宗、玄宗均數次來此沐浴避暑,盛況至極。該地現已建成療養、遊覽勝地。從湯峪口入山,築有公路可達松花坪。沿途景觀依次有仙女出浴、鐵壁天井、別有洞天、李白潑墨等處,其幽、險、神、奇、峻、秀,特色獨具。

神窪以上山峰,因海拔高而森林絕跡,灌木亦漸消失,僅見稀有苔蘚類植物。臨近山頂,有“太白三池”,俗稱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這些天然高山湖泊,繫上古冰川活動的遺蹟。

大爺海位於峰北,面積1.5公頃;二爺海、三爺海在峰南,面積分別為7公頃、2公頃。三池上下鼎列,池水清澈鑑發,深不見底。唐韓愈詩云:“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啣彎環飛,投葉急哺”。宋人朱弁《風月堂詩話》描述為“此湫林木陰森,水色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葉落,鳥輒啣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從大爺海上山約200米即至最高峰巔——拔仙台。臺上有廟,有泉,俯瞰白雲層疊,群峰環繞腳下,使人飄飄然有凌雲駕霧之感,似乎真要拔足成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