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楚汉之争刘邦胜,但他为什么没有诛杀项羽全族,反而对他们封官加爵?

小梁动漫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掀开了天下反对暴秦的序幕。不久,项梁、项羽叔侄在杀死会稽太守殷通后,也举起了义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年后,刘邦率军攻占了咸阳,秦朝灭亡了。不过,天下并没有因为暴秦的灭亡而陷入平静,因为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多年的楚汉之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在乌江自刎身亡、刘邦取胜而告终。

在楚地,项氏是当地的大家族,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但我们不能将当地所有姓项的人都列为项羽家族的人,我着重讲述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项家人,例如:项伯、项襄、项他等人。

项伯

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喜欢行侠仗义。在秦国统治时期,项伯曾经犯下杀人罪,跟张良一起躲在下邳,所以两个人的交情非常不错。

在鸿门宴中,项伯曾经保护过刘邦,对刘邦有恩。也正是因为如此,汉朝建立后,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并赐姓为刘,封地在今天的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一带。

项襄

项襄楚国名将项燕的第三个儿子,在公元前205年的定陶战役中被灌婴击败,便归顺了刘邦。其实,项襄归顺刘邦不单是因为战败了,更是因为项襄性格比较温和,看不惯自己残暴而冲动的侄子项羽的所作所为,早已经对他心灰意冷了。

归顺刘邦后,项襄很长一段时间都默默无闻,直到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被赐予刘姓的他才以大谒者的身份跟随刘邦平叛。叛乱平定后,刘襄担任淮南太守,并封为桃侯。

项他

项他是项羽的侄子,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比较突出,先是担任魏相,后来出任柱国,是项羽势力中的重要骨干。后来,在彭城之战中被刘邦手下大将灌婴俘虏了。汉朝建立后,项他先是赐予刘姓,之后被封为平皋侯。

综上所述,项羽败亡后,其项氏一族人并没有遭到刘邦的屠杀,他把整个项羽的族人都封为侯爵,并且全部赐姓为刘。解剖来看,封爵是为收买人心,外表给人以宽容大度的处理方式。赐姓则完全抹去了项羽整个家族的印记,本是姓项,摇身一变以后都姓刘了。不得不说刘邦的这个办法真是聪明,没杀一人,既笼络了人心,还完整地灭亡了项氏一族,顺便壮大了自家刘姓的势力,妙哉。


简史趣闻


《史记》——“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根据《史记》的记载来看,刘邦在弄死项羽之后,对项羽族人很不错,不仅没有大范围屠杀,而且还给一部分人进行了封侯。

项羽曾经将刘邦打的屁滚尿流,在鸿门宴让刘邦成了一个借尿遁的笑柄,而且项羽还差点烹了刘邦的爹,杀了刘邦的妻子,为啥刘邦战胜项羽之后,却并不拿项羽的族人进行泄愤呢?

其实稍微了解刘邦的人都知道,刘邦是什么人?他从亭长干到皇帝,除了胸怀大志外,他还有着“无赖”的一面,为了成功,刘邦是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保命,根本不要什么脸面,借着尿遁就跑了,只要能保住性命,些许的侮辱和没面子并不重要。

这一点项羽一辈子都没学会,直到乌江自刎那一刻,还死要面子活受罪,并没有成熟一点的迹象,也正是因为项羽的幼稚,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刘邦的心思

项羽要烹了刘邦的爹,刘邦怎么说的?他让项羽顾及当年他们的情分,给他留一碗肉汤喝。这样“不孝”的刘邦,真的是这样无耻之人吗?其实不是,他的内心是在滴血,他的行为只是不想露怯,不过他确实是为了江山,为了自己的霸业,亲爹也都能舍出去。

说到这里,大家也都能看出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他是为了成就大业能够舍弃一切的人,包括自己的尊严和亲爹。就更不用说胜利后的一点点大量了。

刘邦逼死项羽之后,江东纷纷投降刘邦,只有一个鲁国不投降,后来看到项羽的头颅也选择了投降。

刘邦收项羽楚地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击,所以刘邦对他们也没多大的恨,在胜利之初,刘邦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安稳的天下,当时的刘邦,以大业为重,他当然不会做出屠杀项羽族人的事情,让江东之地成为一个隐患,他为了长久考虑,选择做一个“仁义之君”,杀人不如诛心,这和诸葛亮七擒孟获一个道理,都是想要一个永久的安定,刘邦确实是雄才大略,在大局面前,他没选择泄私愤,而是选择利用善待项羽的族人,换取天下归心。

封侯的都是什么人

在项羽的族人中,除了不杀的那些人,还有一部分人刘邦给他们封了候,如果只是安抚,真的有必要封侯吗?万一项羽族人真的有反心,这样封侯岂不是给自己埋下隐患吗?刘邦当然不是傻子,如果你仔细看看他封侯的都是些什么人,你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了。

“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再看《史记》的这段话,你会发现封侯的有四人,分别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

射阳侯,大家都熟悉,正是项伯。项伯是谁啊?那是在鸿门宴中救了刘邦的项氏族人,更是在项羽要烹刘邦爹的时候,出言救下刘太公的人,说得好听点,这项伯是项氏中亲刘邦的人,说得难听点,这项伯就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叛徒,利用自己的身份,给刘邦做项羽身边的奸细,这人对刘邦夺得天下,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邦封他的候,其实就是在胜利后给自己的“卧底”封赏,没什么稀奇。

再看这个桃侯,这个桃侯叫项襄,这位仁兄在公元前205年的时候,被著名汉将灌婴给收拾了,当时他没有选择舍生取义,而是选择了归顺刘邦。所以,项羽死了之后,项襄不被杀很正常,他早就投降了刘邦了,自然不会受到牵连。后来这个项襄还在平叛淮南王黥布中立功,封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平皋侯项他,也是被灌婴给收拾了,投降的时间比项襄还早一年。至于玄武侯,没啥记载,也就不多做说明了,估计这个玄武侯被封侯后就被处理了,所以没人提起,怕犯忌讳。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刘邦为啥在弄死项羽后为什么不屠杀项羽后人了,首先是因为项羽的族人并未拼死抵抗,同时,刘邦也是为了安抚项羽的族人,巩固大汉未来的统治,至于封侯,与其说是在封项氏族人的侯,还不如说是在封刘邦自己人的侯,毕竟她们几个早就是刘邦的人了,而且他们还改了刘姓。


野史日记


项羽和刘邦争霸失败,乌江自刎之后,项氏族人中的主要支脉就是项羽的小叔父项伯一脉。他在汉朝还是受到了较为良好的待遇的。而其他的族人也没有被杀,《史记》记载,:“刘邦赦项氏皆不诛,赐姓刘氏。”所以后来的汉朝历史上项氏一族的记载就少了,因为都已经改姓了刘氏。

项伯早年曾经杀人,因为张良的营救才幸免于难,因此他与张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间接和刘邦搭上了关系。鸿门宴前夜,项伯赶到刘邦军中向张良与刘邦告知鸿门宴的详情,刘邦向项伯许以联姻之谊来拉拢项伯。项伯因为一直屈居于侄子项羽的领导之下,非常不得志,所以很欣然地接受了这项合作的条件。在鸿门宴上,刘邦事先已经有了准备,率先便化解了酒席上的杀气。项伯又在项庄舞剑时亲自出面干涉,使得刘邦得以逃生。可以说项伯对于刘邦有救命之恩,项羽死后,刘邦感恩赐项伯为刘氏,封为射阳侯。汉朝中的桃侯、玄武侯、平皋侯等都是原项氏族人。

刘邦之所以赦免项氏全族,主要就是因为要顾及全国的政治影响,消除不良因素,使国家尽快统一。项羽死后,他的部下大多归顺刘邦,但是只有鲁地没有被平定。因为项羽早年被楚怀王封为鲁公,这里是他最早的封地,这里的人民想要为项羽死节。刘邦本来想要屠城,但是考虑到影响问题,就将项羽的尸身以王公的礼节安葬在了鲁地,这里才得到了平定。赦免、分封项氏族人的原因大致也和此相同,刘邦受到诸侯的拥戴成为天子,书面上记载就是因为“功最高,德最厚”。所以,他更要不遗余力地施惠给众人以彰显自己的仁德,增加政权的合法性。项氏一族虽然是楚国的大家族,但是群龙无首已经失去了力量。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最早起兵得到拥护就是因为一个“项”字,实际上是凭借先祖项燕的威名来团结楚国百姓。而刘邦赐项氏子孙为刘姓就等于从项家后人手中抽走了最有力的一张王牌。

以后的项羽后人只能永远在刘姓之下效忠刘氏江山,再也没有起兵反抗的本钱,冒险行事只能落得个失败收场。虽然项伯的行为广受诟病,但是却实际上保存了项氏的后代,所以后世中也往往以“先知先觉”来评价项伯。

欢迎下方评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刘邦是「宽厚长者」,跟项籍那种杀神不一样,不因个人喜怒而杀人,中国人讲究绝灭继绝,对于失败的贵族不赶尽杀绝,秦王子婴就没被刘邦杀。

当然这绝不是说刘邦是天使,刘邦一样杀人,但刘邦是成熟的政治家,只排除应该排除的政敌,而不会基于喜怒滥杀无辜,比如几个异姓王被杀了,因为异姓王不利于天下安定,但赵王张敖因罪降爵一样没有死,还有长沙王照样保留,我觉得如果韩信满足于封侯,卢绾自动请罪降爵,大概率是可以保平安的。

而项氏对天下威胁不大,自然可以放过了。

而项籍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儿时经历了灭国之战,亲人痛失,对项籍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极致扭曲,动不动屠城灭族。


az2777


刘邦安定天下后,不仅没有杀项羽族人,还封项伯为射阳侯、另封项羽族人为桃侯、平翱侯、玄武侯,赐刘姓。

那么刘邦这么做是什么原因呢?

1.刘邦本就宽厚待人,在史记中记载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所以平定天下后,刘邦也没有杀项羽族人。

2.做给天下英雄看,为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刘邦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天下才定。如果别人发现自己残暴不仁,那么又要起战事。

3.罪不至家人,吕雉和刘太公曾经被项羽俘虏,项羽也没用杀他们。

4.项羽已伏诛,他的族人已经没有了威胁,分封反而会让他们心存感激。






这里历史独好


首先项羽小刘邦20多岁,空有其表,毫无政治头脑,反观刘邦,善于心计,为人有城府,而且很善于抓住政治的制高点!

为什么刘邦没有杀项羽全族?

讲具体的原因就比较多了。

第一是项伯不仅帮助了刘邦。还几次于困境解救了刘邦。然后张良又是项伯的救命恩人,刘邦也待其不薄。在鸿门宴上,范增让项庄舞剑,欲杀刘邦。于是项伯同其一起表演,阻止了项庄,并给予刘邦脱身的机会。而后,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时,项伯又替他说情,刘邦父亲才得以保住性命!

第二刘邦一直以来都是将占据道德优势作为信念的!而项羽用人多疑,唯亲是举,看重出身,小肚鸡肠,不愿给属下太多封赏,以至他曾经的人才心腹很多都离开了他。刘邦却礼贤下士,用人不疑,唯才是举,且非常不吝啬对于属下立功后的分封赏赐。因此项羽曾经诸如韩信之辈的将领都投奔了刘邦。项羽度量没有刘邦宽广,导致最后自杀失天下!

所以,自汉代开始官方一直都是遵崇儒家的思想治国的,才有了后来的大汉天朝,四海臣服!直到今天我们还是遵儒的!

所以创业也需要抓住道德的制高点,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样的人,在外界的形象上一定要懂得包装自己!创业将会事半功倍!

有想创业的和正在创业的读者,我们可以互加关注,一起煮酒论创业!

谢谢各位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