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暑假的時候,我想著孩子馬上就要升入4年級了,是時候逼著孩子認真對待成績了,否則小升初的擇校就會沒戲。

所以我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暑假學習計劃,內容比較多。在我的威逼利誘下第一個月孩子還比較配合。第二個月,她就極不情願了,她開始每天抱怨,為什麼別人的暑假都在外面遊玩,只有她每天苦逼地在家寫作業、上培訓班。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然後明顯吊兒郎當、心不在焉,總是出錯,這樣不僅拖慢了計劃的進度,也耗光了我們兩個人的耐心。那天她被我罵了幾句後,竟然直接打開門要離家出走。而且絲毫不再妥協,她哭著喊這個媽媽最近變得這麼討厭,這個家我呆不下去了。

我也被氣得頭昏胸悶,其實這兩個月不僅是女兒備受煎熬,我這個做媽的同樣也不輕鬆,為了讓她完成暑假計劃,古詩我陪著一首不落的背,英語我陪著一次次的讀,奧數和語文作業同樣我都陪著一起學,一起探討。

但我這麼辛苦地付出得到了什麼?平時和我感情最好的女兒,性子也最溫順的女兒,竟然因為討厭我要離家出走?

雖然我們兩個最終在老公的協調下,都諒解對方又和好了。但我的心情那兩天非常沉重。孩子以後的成長到底該怎麼引導,才能既愉快又不耽誤學習?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心煩的我去妹妹家呆了兩天,妹妹的女兒樂樂和我孩子差不多大,成績也差不多,中等偏上很難拔尖的那種。

我輔導樂樂做了兩回作業,有次一個簡單的問題,我說了三遍,她還是不懂,我無比溫和地說那我們先暫停下,你去吃個水果或起來伸伸胳膊,我也再調整下我講解的思路,等下肯定能迎刃而解。

她開心地說:“姨,你比我媽耐心又溫柔多了,我媽若是說了三遍我還不懂,那語氣彷彿就在說,你是一個傻子。”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是啊,為什麼我對她這麼耐心又溫柔呢?反而對自家孩子的態度就截然不同呢?其實細細對比,樂樂並不比我家孩子優秀聽話。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樂樂對於我來說,只是個“外人”,她不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總是優先考慮她的感受和自尊。我忽然靈光一閃,既然我們都和“外人”相處愉快,那為什麼不和自家孩子也開啟這種“外人”相處模式呢?

試想,如果你在公司和同事合作公事,同事在你兩三遍的講解下,還有點沒聽懂,你會滿臉都寫著“你是一個傻子嗎”?這個時候我們通常都會在自身找原因吧,是不是我講的不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還是我語速過快?或語氣還不夠溫和,讓同事有緊張感?

還有,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出門,然後他丟三落四地要回去再拿東西,你會像對孩子一樣極不耐煩地說他嗎?這個時候我們一般的做法是,不但不怪罪朋友,反而還安慰他:“沒關係,誰都有疏忽的時候。”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外人和自家人的區別就在此:自家人因為知道對方會包容你,原諒你,所以就容易肆無忌憚,尤其是在面對自己生養的孩子時,這種情緒更甚。但面對“外人”,如果這樣無所顧忌,那隻會讓別人都遠離你,這種犯錯,成本太高,所以我們只能小心謹慎,把脾氣這個東西儘量束之高閣。

演員小陶虹也曾說:

“我和徐崢是一個家,孩子,只是家裡的房客。”

房客不就是一個“外人”嗎?

受此啟發,我回家後,對孩子學習上的事,不再包打包唱,而是像和公司同事探討公務一樣有商有量的解疑惑、提建議;對孩子生活上的事,也不再過分管制,只是像個前輩一樣旁敲側擊地儘量引導;對孩子的小錯誤、小瑕疵通通選擇忽略,就像容忍朋友愛吹牛、愛吸菸的壞習慣一樣。

最主要的是說話的語氣,再也不像以前動不動就不耐煩,氣極了還罵人。現在都盡撿好聽的說,有時孩子實在做的不好,就儘量用平緩的語氣加兩個中性詞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並不刻意批評和進行負面評價。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僅僅實施了一個月,我們家矛盾少了,彼此的氣也順了,孩子的變化更驚人。

1、學習方面更主動

以前我幫她制定的學習計劃,比如每天抽10分鐘讀英語、10分鐘做一頁簡單數學練習,她都覺得長期堅持很麻煩,所以總是健忘或者敷衍了事,常常弄得我著急上火。

在實施“外人”計劃時,我和她心平氣和地說了這些學習計劃對她的好處,並幫她分析了其實佔用她的時間真的不多,然後就讓她自己做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

開始一個星期,她果真放棄了。一個星期後,她忽然和我說:“媽媽,你以前讓天天我讀英語,那些課文我都滾瓜爛熟,同學們都喜歡來問我,最近我沒讀了,同學們照舊來問我,我一個都不知道,好尷尬哦,以後還是繼續吧。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慢慢地,語文數學她遇到了難關,她會主動來找我商量:“媽媽,要不上奧數課前你幫我預習一下吧,老師誇我的時候真的很爽哦。”“媽媽,看來要提高作文水平,還是得像你說的一樣,要多寫日記,我嘗試著去寫一下吧,不過你不能強制我。”

以前為了奧數她爸揍過她一頓,她討厭死奧數了,現在她家裡學校都受表揚,竟然覺得奧數其實很可愛。以前我一看她的作文就窩火(期望值太高),現在我儘量放大她的優點,說缺點時把她當作頂頭上司委婉委婉再委婉。

2、生活方面更獨立

她們姐妹倆的房間,以前我都是恨鐵不成鋼,發了一通囉嗦後,就無奈地幫她們收拾。現在我基本不管,於是這個“外人”兩個星期後,主動和我求助:“媽媽,房間太亂,我連自己要穿的衣服都找不到了,你再教我怎麼整理,以後就我和妹妹自己收拾”。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早上起床,以前都要我一次又一次地催促“要遲到了”,現在她們倆自己定好鬧鐘,到點了在床上發懵兩分鐘就起床洗漱。最讓我驚喜意外地是,昨天晚上她竟然還主動提出來要幫我洗碗,妹妹在姐姐的良好榜樣下,也嚷著要自己掃地。

3、其他方面

以前孩子沒寫完作業,我就不准她和同學去玩。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就限制她在學校參加過多的活動。現在既然是“外人”模式,如果我還過多的干涉就違背初衷了,所以我通通讓她自己做主,只是告訴她,如果需要幫助,媽媽永遠在這裡。

沒想到孩子把自己的時間規劃的還不錯,各科作業都按時完成,只是書寫方面略欠佳。於是我輕鬆愉快地打趣她:“寶貝,其實我一點都不擔心你的字,因為寫字和畫畫的原理一樣,你畫畫那麼厲害,寫字肯定也難不倒你。”

隔天,她找我給作業簽字時,我就發現字跡工整多了。看來客氣的語氣就是比刻薄的好使,誇獎的語言就是比批評有用。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寫在最後:

孩子是我們十月懷胎辛苦生下來的,也是我們嘔心瀝血的養育對象,更承載了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和希冀,所以父母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把他們當做我們最親密的“自家人”。

也正是這份最親密的關係,常常讓我們變得肆無忌憚,忘了好好說話,也忘了給他獨立自由空間,甚至很多家長在孩子成年後,還要干涉、管制。所以這個世界才有那麼多“媽寶男”,那麼多童年需要治癒。

所以,我們不如轉換一下自己的育兒思路,把孩子當成同事、朋友一樣的“外人”,變管制為尊重,變干涉為理解,說不定馬上你就會如我一樣,看到孩子驚人的變化。

最後以紀伯倫的一首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來結束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

自從我把孩子當“外人”後,矛盾少了,氣也順了,孩子變化更驚人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關注@育兒有故事,每天將為您分享更多實用有效的育兒經驗、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