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究竟多远?是它直接导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东义义


兔哥回答:“伊斯坎德尔”导弹自2005年开始装备俄罗斯导弹部队,俄罗斯曾计划在2015年装备5个导弹旅,像俄罗斯其它很多先进武器一样,俄罗斯也对外出口“伊斯坎德尔”导弹,出口型号为“伊斯坎德尔”-E型,出口型号的射程为280公里。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出口和自用就性能而言差距很大,俄罗斯自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约480公里,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导弹强国追究射程意义不大,想要再远一点并不是难事。(下图为伊斯坎德尔)



至于说美国是否是因为这款“伊斯坎德尔”就退出《中导条约》,并不妥当,首先这款导弹的射程是480公里,而《中导》要求的射程是500~5500公里,这款导弹并不在其内。第二,美国退出《中导》是美国一个大的战略举措,并不会针对一款俄罗斯的导弹武器,只能说是美国在找借口罢了。美国退出中导后首先发射了中导武器,说明美国早就破坏了规矩,倒是俄罗斯一直在期待美国能够回到中导条约中来,保持了克制。就伊斯坎德尔导弹来说,它的确是让美国忌怠的一款先进武器,目前,美国并没有针对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应对手段,美国以此为借口也就不难理解了。伊斯坎德尔导弹有什么过人之处让美国害怕呢?我们说说这个问题,就能感觉到这款导弹的威力了。(下图为伊斯坎德尔)


发射准备时间短,做到了随时发射,突防能力强,载荷大,射击精准,是一款典型的“点穴打击”武器;伊斯坎德尔导弹为单体固体燃料导弹,整个导弹短粗浑圆,突防能力很强,特别是机动过载能力可以达到20~30个G,说明这款导弹的机动能力非常高,这样就给对手的反制措施带来了困难,理论上要对付这样高机动能力的导弹,反制导弹的过载通常要达到3倍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过载才可行,目前来说是做不到的,这也是美国忌怠的原因。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发射准备时间短,部署的情况下只需要4分钟就可以完成对目标的打击发射工作,即便是临时机动布防也只需要6分钟,这是目前准备时间最短的地地导弹系统,对于一款短程导弹来说是相当有实战意义的。(下图为伊斯坎德尔)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精度也是目前最高的,据俄罗斯方面说其“伊斯坎德尔-M”型导弹的精度可达1~2米,这可是名符其实“点穴”打击,“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精度来源于其制导方式,采用了全程制导并且是惯性制导+卫星导航+景象匹配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这样的指导方式通常是巡航导弹使用的,但“伊斯坎德尔”导弹属于高声速导弹,射程低于巡航导弹,说明俄罗斯在高声速导弹制导方面技术是很高的。弹头威力也是这款导弹的一个亮点,能够搭载子母弹头,燃料空气弹头,脉冲弹头等等数种。“伊斯坎德尔”导弹的长度只有7.2米,直径0.95米,一辆导弹运输发射一体车可以携带两枚,采用车载发射方式,机动、部署都很灵活。(下图为伊斯坎德尔)


“伊斯坎德尔”导弹并不是一个新研发的导弹,其实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服役的“奥卡”导弹,俄罗斯编号9K714,北约代号“蜘蛛”。这款“奥卡”曾经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一炮而红,甚至替代了战机对目标的精准打击,正是阿富汗的表现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恐惧这款导弹,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警惕。《中导》谈判时,“奥卡”被算入在内,其实当时的“奥卡”的射程约400公里,不在《中导》规定范围之内,可以说是当时苏领导人讨好西方国家的结果,为此该导弹的设计师层被气的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北约开始东扩,俄罗斯感觉到了压力,于是开始复活“奥卡”导弹,并重新命名为“伊斯坎德尔”。(下图为伊斯坎德尔)


无论是早期的“奥卡”,还是现在的“伊斯坎德尔”,其射程均没有超过500公里的射程,并不在《中导》要求限制之内。但这款导弹的性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最为恐惧的,美国当然希望“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命运和“奥卡”导弹一样,问题是这款导弹的射程并不在《中导》范围之内,也只能说是美国找借口了。既便是俄罗斯不生产“伊斯坎德尔”导弹,美国就不退出《中导》吗?未必,美国退出中导是有目的的,不会因为一款导弹就能改变立场。(下图为“奥卡”导弹)



兔哥42928


《中导条约》是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于1987年签署,条约主要内容为双方销毁射程500-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和射程10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并销毁相应的陆基发射架。签署背景是当时美苏双方在欧洲争得你死我活,苏联前脚部署了数百枚SS-20导弹,美国马上紧跟着部署600枚中程导弹,苏联几乎全境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就在双方欲将竞争进一步升级时,美国率先提出了坐下来谈判。条约的签署暂时解除了欧洲上空的战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欧洲的较量并没有停止,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美国不停地围绕着俄罗斯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只得不断出招反制,斗来斗去,指不定双方谁先越过了红线,便立即成为对方指责的目标。俄罗斯指责美方部署宙斯盾和萨德系统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土安全,美方立刻指出俄罗斯发射和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已经突破了500公里射程,违反了双方签署的《中导条约》,俄罗斯则辩称,伊斯坎德尔射程只有479公里,压根没突破500公里,不算违约,美国报以不屑的呵呵。特朗普则直接威胁退群,不和你玩了!那么伊斯坎德尔究竟是怎样一种导弹,它的出现和部署又对美国和欧洲产生怎样的威胁呢?

伊斯坎德尔的前身是北约代号为“蜘蛛”的奥卡导弹,奥卡导弹射程约400千米,命中精度为圆概率误差30~150米,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来说堪称战术弹道导弹的巅峰之作。高精度、核弹头加上强大的突防能力,对冷战前线的北约国家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种无法防御的武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尽管奥卡导弹射程不足500千米,但美国仍利用各种手段施加压力,迫使苏联在《中导条约》中同意销毁奥卡河导弹。使得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再也没有奥卡导弹那样堪称无法防御的中短程突防武器。

1994年,北约开始陆续东扩,并逐渐加大了在欧洲和俄罗斯近邻的反导系统的部署,已及各种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俄罗斯日益感到威胁在加剧,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防御问题,已及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的邻居们的威慑作用,于是奥卡导弹很快被提上了复活的日程。复活后的奥卡,不仅要满足俄罗斯自身的需要,还准备对中东地区包括伊朗出口,因此就在命名上想了一个讨巧的方案,将在中东广受尊崇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语发音“伊斯坎德尔”作为奥卡导弹升级版的名字。

升级后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为单级、固体燃料、全程制导导弹,导弹全长7.2米,弹体最大直径0.95米,起飞重量3.8吨,有效载荷380公斤,车载机动发射。相比较奥卡导弹的打击精度,伊斯坎德尔更上层楼,2007年5月29日,俄军在“伊斯坎德尔”-M导弹武器系统上发射R-500巡航导弹获得成功,监测数据显示,命中精度CEP达到1米。简直像狙击步枪一样精准,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在突防方面,“伊斯坎德尔”导弹除使用特殊复合材料外,在结构上也极为独特。其外形近似锥体,且起飞后迅速抛掉表面突出部分,使弹体更加浑圆,从而降低了导弹的雷达波反射面积,增加了雷达的探测难度;其次,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多次做偏离发射平面的机动,并且这种机动在发射区和目标区上空尤为剧烈,机动时导弹承受的过载高达20~30g,故而要对其实施拦截,拦截弹承受的过载必须达到来袭导弹的2~3倍,这在当前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此外,“伊斯坎德尔”导弹武器系统既能发射弹道导弹,又能发射巡航导弹,可使敌方导弹防御系统顾此失彼,降低拦截概率。以色列军方承认,其与美国共同研制的“箭”式反导系统“不具备对付多弹头‘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能力”。这款导弹已经在车臣战争和格鲁吉亚战争中经过了实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这样一款可怕的武器存在,当然令北约无法安心,尽管俄罗斯一直否认伊斯坎德尔射程违背中导条约限制,但是美国这个只能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的强权国家,一贯奉行自己的强盗逻辑:不按照我的规则玩,咱们就刀枪相见!可惜他遇到的是战斗民族,不吃他这一套,所以这场争斗到底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目前还未见分晓。






经常用了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只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一个借口而已,这个条约的全程是《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1986年签订的,那时候美苏虽然为超级大国,但也深受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之苦,后来双方也就坐下来谈判,签订了一系列的限制条约,甚至有些协议的谈判直到俄罗斯时代才谈判结束!

《中导条约》算起来也存在了30年,双方销毁了大量的导弹,总体销毁的比例来说,苏/俄销毁的数量大约是美国的2倍左右,而且大量的陆基中程导弹研发被终止!而这一次俄罗斯研发了一款伊斯坎德尔导弹,公开数据射程为500公里,也就在《中导条约》的门坎上,而美国却指责这款导弹已经超出了500公里,不管俄罗斯方面做什么解释,反正美国就是不信,并在世界舆论上硬生生的营造“俄罗斯违约了,美国是受害者,所以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是俄罗斯的错”的气氛,要求俄罗斯销毁这款导弹!

而之后双方就开始在这件事情上进行常规扯皮,美国不但不信任伊斯坎德尔导弹,还拿出了新的证据,那就是俄罗斯研发了陆基版的口径巡航导弹,这也应该在《中导条约》限制范围内;而俄罗斯也不是软柿子,不但指责美国无中生有的想退出条约,还指责美国一直在背后偷偷发展中程导弹技术,也就是目前美国的“反导测试用靶弹”,名为靶弹,实为中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相当的先进,不但射程上完全满足中程导弹的范凑,而且还能机动变轨,目前他与中程导弹的区别仅仅是差一枚战斗部弹头而已,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也就是美国将“中程导弹”换了一个“靶弹”的皮肤,于是就开始名正言顺的不断的研发和完善。另外对于美国发展的战斧系列比之俄罗斯的口径系列巡航导弹更为完善,分分钟美国就能将这款导弹从海基和空基改装成陆基导弹。

最后美俄双方在这种常规扯皮中,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而随后俄罗斯也宣布退出!但退出的原因真的就是这款伊斯坎德尔导弹?

显然不是,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却天真的去和整个西方做朋友,甚至接受西方给出的休克疗法的经济治疗方案,结果最终上了西方的当,短短10年,苏联大半个世纪积累下来的财富被西方剥夺一空,直到今天,俄罗斯变成了一个依靠能源维持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除了他的核武外,已经不足为惧了!

而在苏联和俄罗斯没落的几十年间,谁也没有想到,俄罗斯学不会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中国却学的相当的好,而且不但学会了,还学得相当好,堪称“学霸”!而且在这几十年里,我们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恢复,而且科技、军事、金融等全面发展,而美国已经看到,未来摆在美国面前的最大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而那些与苏俄签订的条约必将成为约束美国的枷锁,美国必须找理由退出来!

就《中导条约》来说,他仅仅只是限制美俄两个国家的军事条约,而中国利用这几十年的军事发展,已经开发完善“短程~中程~洲际导弹”这个系列所有的导弹,而且非常先进,在这个领域可以说已经独霸天下了,而美国却被《中导条约》掣肘着,而现在中国军事发展太快了,甚至过快了,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估,在这个前提下,美国当务之急就是将这些枷锁去除,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仅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狼烟火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型导弹并没有直接导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按照苏俄关于导弹的定义,射程小于150公里的属于战术导弹,射程小于1000公里的属于战役战术导弹,这两种导弹都归属陆军。

冷战年代,苏联先后开发了多款战役战术和战术导弹,主要有2K6 Луна“月亮”和9K52 Луна-M“月亮”战术导弹(北约代号蛙系列)、P-11和P17导弹(北约代号“飞毛腿”系列)、PT-1导弹(北约代号SS-12)、9K79 Точка“圆点”战术导弹(北约代号SS-21)和9K714 Ока“奥卡河”导弹(北约代号SS-23)。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前身正是9K714 Ока“奥卡河”导弹。

Ока“奥卡河”导弹由机械制造设计局的涅波别季梅担任总设计师,它的设计来源于苏联70年代军事战略的演变。当时的苏联军方认为苏联除了大规模核打击和确保相互摧毁外,还需要有很强悍的常规战争能力,尤其指出战术导弹和远程火炮在常规战争中应该担负攻击大纵深目标的重要任务。1973年,苏联国防委员会下达计划,要求科洛姆纳设计局研制一种用于取代“飞毛腿”的,核常兼备并精确灵活的战役战术导弹,代号9K714,绰号Ока“奥卡”(奥卡河是伏尔加河最大的一条支流)。

导弹射程400千米,命中精度30米,弹长7.52米,弹径0.97米,翼展1.84米,起飞重量4.69吨,常规战斗部重715公斤,核战斗部重375公斤(弹头1-20万吨TNT当量),射程300-450千米,命中精度300米。1976年进行了第一次试飞,1980年开始少量装备部队,1983年正式装备。

在双方中导条约谈判中,尽管苏联百般解释导弹最大射程只有400千米,但美国坚持将这型导弹销毁,因为理论上它的最大射程有500千米。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苏联接受了 美国的条件,将这型导弹也纳入裁减范围。

据报道,听闻消息后,导弹的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受此刺激竟然生病住院,有一个月不能下床走动。由于这型导弹的销毁,从1989年起,苏军火箭-炮兵部队的远程突击力量被大大削弱,没有能够对敌纵深200-500千米进行常规火力突击的武器。直到2007年新的第四代9K723 Искандер“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出现。

苏联解体后,随着北约不断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时任总统叶利钦要求设计新的战役战术导弹,要求更高的命中精度、可以进行飞行全过程控制、配备多样化战斗部,可以有效毁伤移动目标和高防护固定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导弹打击效能要高、突防能力要强。导弹的设计工作再次交给了之前9K714“奥卡”导弹的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

当时(1994年)已经是73岁高龄的老人,接受这一任务显得异常兴奋,在没有生产图纸和生产线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四处搜集流失的资料,走访参与过奥卡河导弹导弹研发的人员,竟然奇迹般地复原了全部图纸资料。不过老人并不满足于仅仅是翻版。

新型导弹命名为伊斯坎德尔,也有深刻的意义。这个名字来源于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的波斯语称谓,也是古俄语姓氏之一,本意为“人类庇护者”。用这个名字做为导弹型号名称,足见对它的期望值之高。

在它的设计下,伊斯兰德尔导弹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导弹反应速度更快:在预有准备发射阵地上待机作战,从一等作战准备到导弹发射仅需要4分钟;在无预先准备情况下,从停车到完成导弹发射,全程只需要16分钟

-突防能力强:导弹采用近似锥体外形,在飞行初段和末段,导弹机动可以承受20-30G过载。

-毁伤效能高: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和地形匹配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2007年5月巡航型伊斯坎德尔-P导弹命中精度高达1米。

俄军声称1-2枚该型导弹可以摧毁类似反导阵地、防空连、指挥部这样的典型目标;如果使用子母弹药,毁伤效能折算为618发152毫米榴弹炮炮弹

-适用范围广:导弹系统可以在±50℃条件下使用,地形除了沼泽地和流沙地都可以正常使用。

-操作简便:1辆导弹发射车可以同时装载2枚导弹,在1分钟内完成发射,分别打击2个目标。

目前,俄军已经有10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

至于这型导弹与中导条约的关系,属于没有什么关联。因为随着北约东扩、克里米亚和叙利亚危机以来,俄罗斯与美国矛盾越来越激化,双方这几年都在指责对方破坏中导条约。美国退出条约并非因为这型导弹,因为它早就想退了。


荣华之武器堂


首先来看下《中导条约》中限制导弹发展的条件:它规定美俄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按照俄罗斯公布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性能数据来看,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只是480公里,并没有违反《中导条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它直接导致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如果真的是因为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原因,那么俄罗斯就不会在美国退出条约后,开始大肆的宣传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这样就会送给美国绝好的借口,美国也肯定会借此大做文章:你们看,美国没有说错吧,俄罗斯就是违反了《中导条约》,所以美国才不得不退出。

实际上美国退出《中东条约》,完全就是美国自己的原因。美国可能针对的并不只是俄罗斯,而是还有其它国家!由于这个《中东条约》只是限定了美国和俄罗斯导弹的发展,并没有限制其它国家的导弹发展。而目前一些国家的中程导弹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导致美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美国也不得不退出条约,发展自己的中程导弹。比如波斯湾地区的伊朗就拥有数量众多的中程弹道导弹,美国面临严重的威胁。

所以美国决定退出《中导条约》,但是不能平白无故的退出,美国就拿出了惯用的伎俩,开始扣帽子,就借口俄罗斯违反了《中导条约》,以此退出,这样就显得美国是受害者一样。美国只是口头说,实际却拿不出现实的证据。

并且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不久,美国就试射了一枚一种改进的陆基式海军战斧巡航导弹,导弹飞行了超过500公里的距离后成功命中目标,这已经明显的违反了之前签署的《中导条约》,这也证明了美国是蓄谋已久,并且自己也在默默发展违反条约的导弹。

所以实际上还是美国感觉到了威胁,才导致美国急于退出《中导条约》来发展自己的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资讯所长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是基于苏联时期的奥卡导弹开发的新型地对地战术导弹,标定最大射程为480公里,属于短程弹道导弹,从射程来看,这款导弹并没有突破《中导条约》的限制。但是,由于他的射程是可以轻松提升的,因此他的前身奥坎导弹被列入了《中导条约》。

图为伊斯坎德尔导弹,外形类似于子弹,飞行速度较快。


俄罗斯/苏联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但是在陆军远程火力支援上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在二战中,这一任务是交给炮兵部队,尤其是大口径炮兵,在苏联陆军中,曾经在一个集团军配备数千门火炮,后来,这一任务是交给导弹兵,因为苏联没有没有强大的航空兵部队,因此航空火力支援能力不强。

图为俄罗斯奥卡导弹,他可以完全装载在发射车内,车顶是平的,便于战场隐蔽。


苏联为了给陆军提供对地远程火力支援,先后发展了蛙-7火箭、圆点导弹、短锤导弹、奥卡导弹等,后来又发展出RSD-10“佩刀”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可以搭载分导式核弹头对敌人战役集群进行核突击,射程最远可达8000公里,普通射程也能达到3000多公里,飞行速度较快,对欧洲北约部队构成严重威胁,也直接催生了《中导条约》的诞生。

图为发射中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在苏联和美国就《中导条约》谈判的过程中,美国认为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前身,也就是奥卡导弹的射程虽然标定400多公里,但是实际上可以轻易通过减轻弹头,或者稍微增加燃料就能超过500公里射程,因此认为其属于中程导弹,态度强硬要求苏联进行销毁。苏联为了换取美国消耗在欧洲的导弹,于是决定消耗奥卡导弹。在奥卡导弹被销毁后,苏联一度失去了陆军战役纵深打击能力,对苏联陆军的纵深进攻作战构成了不利影响。

图为双发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后来,美国开始在全球部署反导系统,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战略核打击力量,作为应对,俄罗斯复活了奥卡导弹,不过进行了大量的改进。首先,导弹的发射车从发射1枚导弹,变成2枚,其次导弹的再装载实现了自动化,可以在战场大量的射击。其次,导弹的威力增强,可以搭载分导式弹头,或者集束式弹头,每一枚打击面积约等于600发左右的155毫米炮弹,覆盖面非常大。最后,伊斯坎德尔到单机动性和隐身性更好,反导雷达很难实现跟踪,导弹可以进行机动变轨,因此突防能力极强,可以实现针对反导系统的精确打击。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发射车是一个车族,可以装载伊斯坎德尔导弹、“堡垒”反舰导弹、9M96E防空导弹等。


随着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大量部署,美国的战略反导系统面临失效风险,美国也开始认为《中导条约》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于是决定退出《中导条约》。不过,实际上美国早已经在违反《中导条约》,美国此次退出,颇有贼喊捉贼的意味,美国在欧洲、日本等地布置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可以使用MK41垂直发射器,这种发射器可以装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实则是一种陆基中程导弹,因此美国早就已经在实质上违反了《中导条约》。

图为同时装载反舰导弹和对地打击弹道导弹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车,体现出非常好的多用途性能。


所以,导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不光是伊斯坎德尔导弹,主要还是美国自己想要多发展一些中程导弹,应对俄罗斯在欧洲越来越明显的军事优势。


海事先锋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导条约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已经接近于零了。这个条约限制了美俄的能力发挥,反而给一些不负责任的国家看到了钻空子的希望。世界和平不是一纸条约带来的。是要有世界大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小也会飞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近500千米,出口版的在300千米左右。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原因与伊斯坎德尔导弹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为了将欧洲各国与美国牢牢的绑在一起;其次,再次展开军备竞赛,拉俄罗斯下水;再者,也想让我国也加入《中导条约》。


“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的弹头重380千克,其采用了“惯性制导+卫星制导+景象匹配制导”。“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命中精度极高,在测试中精度达到了1米。另外,该导弹的突防能力也比较强。


事实上,该导弹对美国没有多大的威慑力,毕竟射程只有500千米。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完全是因为上问所说的那三个原因!

将欧洲各国与美国绑在一起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中程弹道导弹对美国本土没有一点威胁。但是对欧洲各国的威胁就太大了,毕竟欧洲各国与俄罗斯的距离较近,俄罗斯的中程弹道导弹完全可以覆盖欧洲国家。美国此举,就是为了逼欧洲国家时刻站在美国这边,不能有丝毫脱离美国掌控的意图。美国一旦退出《中导条约》,那俄罗斯肯定会紧随其后,加紧研发中程弹道导弹。如此一来,欧洲是受威胁最大的地区。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欧洲诸国也只能牢牢的靠着美国这颗大树。



重启军备竞赛,拉俄罗斯下水

目前来说,俄罗斯在美国以及欧洲的制裁下,其经济已经严重下滑。就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仅能保住导弹,核潜艇等少数武器项目。况且,现在还卷入了叙利亚战争,俄罗斯的经济负担就更重了。一旦美国开启中程导弹的研发计划,俄罗斯无论是为了自身安全还是面子都要紧跟美国的脚步。如此一来,俄罗斯必将再次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美国的目的就达到了。


也想让我国加入《中导条约》

众所周知,我国的弹道导弹技术极为先进。现役有东风21系列,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而东风26弹道导弹是有能力威慑到关岛军事基地的,此外东风21系列导弹的射程也足以覆盖周边大部分的美军基地。而美国则严重缺乏这些中远程弹道导弹,相比我国而言,则处于绝对的劣势。一直以来,美国依靠的就是空中优势和海军优势。但是近年来,我国海空军的实力大增。美国越来越觉得海空优势在慢慢的丧失,更何况我国还有火箭军这一威慑力较大的军种。为了扭转这种无法改变的局势,美国自然想限制我国进攻型武器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想以退出《中导条约》为由,拉我国入约。



由此可知,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根本不是因为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缘故,而是有着多种想法。事实上,美国想要拉俄罗斯重走军备竞赛的目的是行不通的。毕竟俄罗斯深知自己的经济实力,也只会在保留为数不多几个项目而已。(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伊斯坎德尔导弹没那么大威力,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也不是因为这款武器。

关于《中导条约》

《中导条约》的全称是《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不再试验和装备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同时将已经生产的中程/中短程导弹和相关载具全部销毁。

《中导条约》的诞生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这是美苏两国在常年军事对峙后,为改善国际政治关系而相互妥协的产物,也正是这一条约的签署,让两国的关系逐渐开始缓和起来。


“伊斯坎德尔”的诞生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出现并不针对《中导条约》,反而是俄罗斯面对战略危机下的最后选择。

苏联解体后,美俄间的安全安全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也未放松对俄罗斯的遏制和对抗,积极吸收原苏联国家加入北约体系,一再压缩俄罗斯西部的战略空间,同时还在东欧地区以反恐名义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屡次提出抗议,甚至威胁退出《中导条约》,均无果而终,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研发和装备了新型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作为回应。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战技性能相当突出,导弹使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高速度到达10马赫以上,制导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地形匹配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命中精度高达5米,可携带包括核弹头在内的多种战斗部,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转换能力相当出色,可在10分钟内完成从行军到作战的准备,发射后即可迅速转移,很难被发现。

最关键的是,伊斯坎德尔导弹具备中途机动能力,难以进行跟踪和拦截,可有效规避反导系统。

虽然美国屡次指出伊斯坎德尔导弹违反《中导条约》,但实际上其射程严格遵序了条约并没有违规,其中俄军自用型号480公里,出口型号280公里。

美国战略的转变

以目前的状况看,俄罗斯其实并不会影响美国战略安全,其发展的导弹仅仅用以自保,真正令美国担心的,是中程弹道导弹技术扩散带来的安全风险。

进入21世纪后,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朝鲜等国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陆续装备或服役。2010年后,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其装备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已经对亚洲地区内的美军航母和军事基地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美国经过评估后认为,如果不加以阻止和遏制,美国的国家安全会遭遇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因此开始将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洲东部。

不过,美国虽有心改变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但受限于《中导条约》,一来无法发展自身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二来缺乏应对中程弹道导弹的防御措施,整体上属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很难以现有装备适应新世纪以后出现的挑战。

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美国就必须要重新发展中程弹道导弹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以利益至上的美国人退出处处掣肘的《中导条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程反舰弹道导弹对美国海军的威胁远大于苏联时期

美国的真正目的

早在2013年,美国就公开指责俄罗斯,认为伊斯坎德尔导弹违反条约规定,要求销毁。只不过这属于国际政治间的交涉,美国仅仅是以伊斯坎德尔导弹为借口在谈判中寻求更多的政治利益而已。

这次退出《中导条约》,不过又是拿伊斯坎德尔导弹作为挡箭牌而已,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计划发展自己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退出条约后,五角大楼紧接着宣布试射新型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并计划部署在关岛,其真正的目标不言自明。

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总结一下,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就是因为其已经不符合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指责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超过条约规定,看上去似乎大义凛然,其实质仅仅是为退约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水井土城


俄罗斯的这款:伊斯坎德尔导弹、直接虾趴了美国、使美国不得不的退出中导条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