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黃州98%行政村建立集體經濟組織

盤增資產近億元 年增收入千餘萬

黃州98%行政村建立集體經濟組織

農村新報訊(記者呂博林、通訊員呂有名、張青)“股權改革 人人有責”;“資產變股權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民”……12月2日,走進黃岡市黃州區路口鎮謝家小灣村,不時能看到這些生動、醒目的宣傳標語。“村裡建起了集體經濟組織,我現在是股民了。”說起產權制度改革,村民謝德安感慨萬分。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複雜的工程,環環相扣,群眾是否認可、老百姓是否滿意是改革的關鍵。”謝家小灣村黨支部書記謝平安說,在前期充分調查摸底基礎上,村幹部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徵求意見,把選擇權交給村民,真正讓他們參與進來,成為改革的主角。現在,村裡有多少錢,多少資產,有沒有負債,大家都一清二楚。

去年,黃州區被確立為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不到兩年時間,該區納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範圍的111個村(社區)全部完成清產核資,通過省級抽查驗收,獲得“優秀”等次,並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清人分類的村(社區)達111個,佔比100%;完成股權配置村111個,佔比100%;建立集體經濟組織109個,佔比98.2%;群眾對產權制度改革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不僅謝家小灣,黃州其他地方也在大力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前,陶店鄉黃泥潭村沒什麼可用土地,村集體經濟落後。“通過清產核資工作專班重新丈量村集體土地,增加了集體資源性資產326畝,其中水面302畝、水田24畝,年增加集體承包收入4.5萬元。”村支書張自群介紹,靠盤活的這筆集體資源性資產,邁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了集體資產,也為村級經濟組織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黃州區委書記駱志勇介紹,截至目前,全區通過清產核資,增加集體經營性資產9618.4萬元,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1124.3萬元,增加集體未承包到戶土地面積2456.1畝,把流失的資產資源集中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