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洁净煤在燃烧过程中尽管没有明显烟气,但在不充分燃烧时同样产生一氧化碳(俗称煤气),

预防不当同样会造成煤气中毒!!!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因此,尽管用优质无烟煤、型煤等洁净煤取暖时

也必须安装排烟管道

并保证排烟管道通畅、不漏气

房间要有良好的通风

防止空气不流通

造成一氧化碳集聚煤气中毒

洁净煤特点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洁净型煤是以低硫、低灰、高热值的优质无烟煤为主要原料,加入固硫、黏合、助燃等有机添加剂加工而成的煤制品,具有清洁环保、燃烧高效等特点。洁净型煤包装后储运不容易破碎,且燃烧时间长、发热量高,燃烧充分、灰少、封火时间长、上火快、燃烧状态稳定。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如何使用清洁煤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一、引燃方法:洁净型煤具有着火点高,热量大的特点,只要操作正确都可以完全引燃。方法为:首先清空炉膛,保证炉膛通风性,然后用废纸或秸秆铺底,在上面放满10厘米厚的劈柴,或添至炉膛半炉以上,点燃劈柴待火烧旺后添入洁净型煤,洁净型煤块要留有缝隙,3-5厘米最佳,添洁净型煤要适量,一般为二至三层即可(一般不少于12颗),待第一次加入的洁净型煤点着后,进行二次加料,添煤量为炉膛的70%-80%最佳,燃烧20-30分钟后转入中火,一炉煤可燃烧3-4小时,后期续火只需添加少量洁净型煤即可,不需再添加劈柴。

二、正常燃烧:将煤炉上方加煤门或上方火盖盖严,下方的除灰门打开,除灰门开启越大,煤燃烧越旺,反之越小。

三、封火:1.封火前将炉内煤灰清理干净;2.加入洁净型煤燃烧一段时间封火;3.关闭上加煤门和进风调节孔,关闭下除灰门;4.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除灰门上的进门孔大小。

四、卸灰:1.翻转炉排的采暖炉,轻轻晃动炉排,防止用力过猛使没有燃透的煤掉下;2.整体炉排的采暖炉,快速晃动炉排,将烧透后的煤震碎掉下;3.如果卸灰不畅,可使用火钩从底部反复勾通,直到煤灰中出现火渣落下为止;4.从炉口观察,将炉内四周清理干净的炉灰用火钩清理干净。

使用窍门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1、煤烧红时不要揭开炉盖。因为烧红的煤炭仍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2、炉具不要直接过炕,需用烟筒接到室外,同时应该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

3、封火时不要马上盖封火盖,需燃烧一段时间再盖封火盖,防止返烟。

4、未燃尽的炭火不要放在室内。因为仍会释放残存的一氧化碳。

5、卸灰尽可能清理干净,保证炉内良好的通风效果。

6、第一次加煤必须一次性加足加满。

7、保证烟囱高度和直径,烟囱接口及烟囱本身不能漏气。若加装烟囱帽子,帽子需距离烟囱口50厘米以上。

预防煤气中毒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1、炉具、烟囱一定要密封。炉囱各接口处要顺向连接并保持一致,保持通风流畅。要经常清理烟囱内的烟灰,保证排烟通畅。

2、卧室每天适时通风。夜间用煤球封火时可以打开一扇窗户适当留通风口,千万不可封死所有通风的地方。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3、装有土炕取暖需检查墙壁结合处、炕面是否严实,要补好缝隙,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卧室。炕道要保持通畅,排烟顺利。首次点火前,可先燃烧一次玉米芯、劈柴等硬柴,检查土炕与墙壁结合处、炕面是否漏烟,及时修补密封。

4、睡觉前应该仔细检查煤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关死。

5、切忌在没有烟囱的情况下在室内用洁净煤等可燃物取暖。

6、建议购买一氧化碳报警器安放在卧室内。

7、要经常清理烟囱内杂物,以防烟灰堵塞烟筒,影响煤气排出。

洁净型燃煤注意事项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1.卸灰尽可能清理干净,保证炉内良好的通风效果;

2.加煤要一次性加足,即在燃烧中后期时段加煤,防止因炉内温度过低,熄灭炉火;

3.加煤时防止将煤末加入炉膛影响炉内通风,影响正常燃烧;

4.一定要保证烟囱高度和直径,烟囱接口及烟囱本身不能漏气(烟囱过低或过细会导致采暖炉不能正常燃烧、炉火不旺等情况);

5.封火时根据情况调节除灰门上的进风大小,防止封火时出现封不住火、封火灭火等情况;

6.若加装烟筒帽子,帽子需距离烟筒口50公分以上。

煤气中毒时的抢救措施

@衡水人,这份洁净煤使用说明一定要看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4、在最短的时间内,呼叫120急救服务,送入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看完这篇文章,请动动手转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