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子柒现象,你怎么看?

高铁枢纽


首先贴两条网上比较火的评论:

李子柒是谁?在我看来,她就是余光中,她就是“料理鼠王”,拍得出“乡愁”,做得出“妈妈的味道”。

——央视新闻评论

李子柒在面向世界的传播中,没什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口碑。有人说,“摆拍”、“假”,但除了纪录片,电影中的“假”也不妨碍触动人心。过高评价或过低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来自民间并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有得讲了。

——白岩松

我第一次知道李子柒,是2017年看她自制秋千的视频,在当时快手文化席卷qq空间的年代,李子柒带我见证了不一样的“田园生活”。

不可否认,她的视频美化了田园生活,但也是李子柒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在乡村也可以这样生活。没有人会将一地鸡毛展现在大众面前,撇开李子柒不谈,我们在朋友圈、微博分享的日常,是否也是经过美化的居多?由此看来,我们都和李子柒一样,只是我们“没有能力”变现罢了。

当时李子柒回到乡下,就是为了不想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悔一辈子。所以回到家乡,摆地摊,开淘宝店,她尝试各种花样。

为了宣传自己的淘宝店,她开始拍起古风视频,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她把相机垫在石头上、架在板凳上,甚至挂在树上,调好镜头,准备采摘用具,再来回调试镜头……她拍短视频也是想让生意更好做。结果短视频火了,淘宝店却因为没有精力打理关掉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拍摄视频是李子柒谋生的一种手段。抛开滤镜来看,她还原了真实的田园生活,也让一大票的老外因此更加爱上中国文化。连马来西亚的国王,都是李子柒的粉丝,特意邀请李子柒到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

李子柒凭借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个短视频的全新领域 —— 用古法做佳肴。看她的视频会让你感到如同穿越一般,好像是古代一个充满才情的美丽女子来到了现代互联网世界一样。她的视频也让观众们“梦回桃源”。由此来看,李子柒现象值得支持。

我是创业捷报,每日为你提供最前沿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信息,欢迎大家关注我获取各行各业创业资讯,准确把握时代新风口。


创业捷报


深山有佳人,

策马踏红尘。

娇叱一声声,

绿树映红影。

心灵手更巧,

孝善气自高,

天仙落凡尘,

浊气难侵扰。

这是我看了李子柒的视频之后,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我是一名农村来到城市里谋生的70后。虽然李子柒已经火了近两年。但在我的意识里,她只是这几天才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是在头条的推荐视频中看了他的一个短视频,也就是酿黄豆酱的那一个视频。说实话,看了她第1个视频之后,我就忍不住往下看她所发布其他的视频。我被他视频中拍摄的美景所吸引。被他视频中所宣扬的情绪所感染。被他所做的事情勾起了回忆。他静静的在视频中演绎着我们所失去的岁月。画面安静祥和,与世无争。怡然自乐。他呈现了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我的眼前。呈现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祥和的农村景象。这和我们70后80后,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谋生的景象有天壤之别。和巨大的反差。他所演绎的事情是,40后已经模糊的记忆,50后不能忘怀的经历,60后历历在目的生活,70后不愿回想的日子,80后己回不去的生活农村。90后早已遗忘的家乡。00后背起行囊去追寻故事,10后捧着手机在探究的奥秘。他演绎的故事也和一般的网红所拍的短视频有着巨大的反差。击起了一个有着巨大人群体的感情共鸣。所以他的火是必然的。我在连续看了他的几个短视频之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致我们逝去的岁月。

深山有佳人,

策马踏红尘。

娇叱一声声,

绿树映红影。

心灵手更巧,

孝善气自高。

天仙落凡尘。

浊气难侵扰。

这是李子柒在他的视频中给我留下的印象。

他拍的这些视频质量之高,可以说是许多专业人士都很难拍得出来的。每一帧的景物都有相当高的拍摄水准。画面的光影和色彩搭配都非常完美。他全程多角度固定机位拍摄,远景,近景,中景和特写,把固定机位拍摄手法用到了极致。多角度的拍摄,全方位的展示拍摄主体。能深深吸引着观看视频的每一个人。他拍摄的画面构图也非常的专业。虽然只是基础的构图法。如三分法构图,中心构图,框架式构图和对称式构图。这些构图方法与画面的光影效果和色彩搭配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他呈现出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一幕幕温馨的气氛。一片片祥和的山景。一道道简直是艺术品的美食。连他家里的猫狗都想爬上餐桌去分享一口美食。更何况是我们这些看视频的观众呢?他用镜头刻画美食对猫狗的诱惑,更是从一个侧面来体现他所要拍摄的主体——美食。这是一般的美食主播所想不到的,或者没有去做的事情。而且他的视频跨度的时间很长。他会把食物是怎么来的,都一一拍摄下来。字幕配上中国的24节气。服饰和音乐以及他们用的餐具都是古典国风。这样的搭配更能体现出主人公李子柒的中国古典女子形象。视频中的奶奶这个人物更体现了李子柒孝善的中国形象。

有网友说他这拍摄的不是中国农村的现状。是的,不是。那又何妨。他的视频宣扬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可以了。他激起了无数人去热爱生活的欲望。这难道还不够吗?

有人说李子柒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红,是只能模仿不可超越的偶像。在众多网红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太过于武断。李子柒的视频固然有它的特点和优势。但在网络文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他的火注定只是在网络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人文文化底蕴无限丰厚。李子柒的视频只是演绎了中国文化的沧海一栗。他视频外的大片空白和镜头外的盲区是留给那些嗅觉灵敏,思想有前瞻性,目光长远网友去演绎的。他们会从李子柒的视频中去取其长避其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李子柒的火只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惊醒了无数的网友,给热爱创作短视频的网友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李子柒的长处和优势也是她的短处和劣势。她视频的风格将很难转变。随着更新更好的作品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审美疲劳的到来。李子柒这颗星必将渐渐黯淡下去。一颗颗耀眼的网络明星必将冉冉升起。中国的网络文化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网络平台不断涌现。网民的参与热情也在不断的高涨。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热衷原创视频的网友们,在进行你的原作之前,先要给自己定位 于某一领域,策划好你未来要拍摄的一系列视频 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意境。在生活中去捕捉这些视频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在剪辑素材的时候要精益求精,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 。你要拍一些有思想有内涵有美感的视频给网友,你们要做的不是让你的一个视频火起来,而是要让你一系列的视频全都火起来 视频不完美就一定不要轻易上传,要做到自己100%的满意。

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淘宝、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是中国划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分水岭。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几次划时代的事件发生。就农村来说,30年前的改革开放,把老一辈的农民和我们70后80后几乎完全隔离开来。上一辈的农民,他们很多人都成了农村里的留守老人,他们没有像我们70后,80后一样进工厂打工或上工地干活或在城市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谋生,有的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农村。而我们70后,80后几乎全部都涌上了大城市,不愿待在破旧的农村。而今天,网络媒体的兴起,已经造就了一大批嗅觉灵敏眼光独特的网络达人。他们从网络上获得了丰厚的财富。而大量的70后80后90后的人,要么不相信网络能挣钱,要么将信将疑。殊不知,你在犹豫的时候,别人已经挣满了腰包。这些人和我们上一辈的农民是一样的思想,他们害怕新事物,怀疑新事物,不敢尝试新事物,甚至是排斥新事物。社会上出现这种情形说明我们的思想还不够开放,肚量不够大。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话,思想开放,永不能停止。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能像李子柒这样,结合网络和现实来做翻事业,那么我们注定会像上一辈的人一样,成为网络时代的“留守老人”。实业固然不可荒废。但是网络创业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现实创业太难太难了,你就是去租别人的一间空空如也的破门面。人家房东都要你先无尝交10万20万的茶水钱给他,然后才跟你谈租金的事情。交不起茶水钱,你想租这个门店,那就免谈了。而现在的网络创业门槛低得让你难以想象。抖音等短视频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便捷的创业平台。你只要潜心的去关注自己的某一个领域,认真耕耘,迟早会有收获的。一不小心可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也说不定。

有网友问我,

李子柒到底有没有团队包装和运作?

关于这个问题,

但凡有一点摄影知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他的视频中关于他的镜头。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他永远走在镜头的焦点上。有人说这是他反反复复录制和剪辑的效果。那我想告诉你,他在公开招募助理之前,所拍摄的那些视频,是他两年都做不完的工作。更何况他还要忙农活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团队,这个不是重点。如果有团队,我希望这样的团队能够更多一些。包装出更多更红的网络新人!!!

最后回答一下开篇的提问。

问:李子柒现象,你怎么看?

答:说句心里话,我想把他娶回家,仔仔细细的看。😂😂😂











木兰花乡杜一鸣


网红奇女子李子柒,我特别欣赏她两点。

一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

一个学历不高、个子不高、颜值也不高的四川农家小姑娘,通过拍短视频,年收入近亿。有的人认为她运气使然,刚好碰到了短视频这个风口,团队包装得好,所以就红了。事实真是这么简单的吗?我们都会被李子柒拍摄的那种唯美的画面所震撼到,但很多人认为是团队包装的结果,殊不知她拍视频背后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她为了拍几秒钟云雾镜头,爬雪山爬了9个小时,怕被冻死一个晚上不敢睡觉。为了制作竹沙发,劈竹子,钉庄在她手上破了很多口子,竹子扎进手掌,不能动弹,整理了一个月剪辑了2000多条素材,才出一个作品。拍摄兰州拉面那一辑,虽然不到5分钟,特意去找拉面师傅学习,光是揉面就练了三个多月,拍废的面团做成馕吃了半个多月。

因为生活所迫,李子柒十四岁时便缀学外出打工。这期间,因工作不稳定,她睡过公园长椅,啃过干馒头,常常每月只领三百块钱的工资。她这样在外漂泊了八年,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她再次回到四川农村。

2016年初,她开始拍摄手作视频,早期拍摄视频都是她用一个三角架和手机一个人完成的。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当时的视频拍得非常青涩,说实话,跟我们平常拍得差不了多少。后来,她找了当地的一些摄影爱好者,才知道用上单反相机,为追求高质感画面,她反复研究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手法与镜头角度,为了拍一个在田里插秧的镜头,在视频里不过呈现5-6秒钟,她竟来来回回调整镜头跑了50多次,她一直以拍大片的水准来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揣摸、制作,提高自己的技艺与审美。说实话,看了她的视频,真没有感觉央视的顶级制作《舌尖上的中国》比她拍得好。

虽然每一个视频都是短短的几分钟,制作内容却非常繁杂,包括:剧本、选景、准备道具、拍摄、剪辑、平台运营,可能是需要几周或者几个月时间。李子柒前期的视频、内容都是她自己一点一滴的辛苦拍摄、剪辑制作出来的,为了把控质量,甚至现在她还是亲自操刀剪辑,因为她要表达的东西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一个人一旦下决心要把事情做极致,真得超恐怖。连初中都没念完的她在最近更新的视频里呈现不是做美食,而是刻木活字章,这一视频的播出后,所有粉丝对她又有了新的认识。有网友说道:她真太超人了,会搭理菜园子、会烧菜、会做面包窑、会做视频,会做衣服,会做家具、会刻字、又会写毛笔字,简直完美,没有她不会的。


二是做大事的格局。

大众网红走的路线,就是积累了人气之后就要迅速变现,播放量跟粉丝数就是最大的资本。2019年12月, 李子柒微博、快手、抖音、B 站等国内平台累计粉丝数量超过 5000 万,她的视频里仍然看不到一丝广告的痕迹。要知道她随随便便发一条广告便是上百万人民币收入囊中,有的人说她获利途径不一样,她是通过天猫店销售自己的品牌商品来获利的。那是现在,在她的视频破10万、破100万的时候,她会想到有一天她光是油管的年收入就是好几千万吗,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自己会红多久。李子柒破900万的时候曾表示,现阶段不接广告,还是想把内容打磨的更好。别人嘲笑她不懂得商业运作,而她其实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2016年8月,李子柒签约MCN公司——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07月20日,李子柒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李佳佳(李子柒原名)持股49%,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

2018年8月,李子柒的同名天猫店铺正式开业,上线三天,销量破15万,销售额破千万,现每月营业额超过4000万,一年高达4.8亿。

下一步在深交所上看到她敲钟,我想大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怎么读过书、过惯穷日子的李子柒胸怀大志,不被眼前的金钱所迷惑,坚持把自己的短视频拍摄做到极致,一步步输出自己的商业版图,最终获得巨额回报。真得不得不被这个奇女子的格局所折服。


结语:现在网上很多人在热议李子柒的“文化输出”,我觉得她更像是梦想大使,让我们条件比她好更多的平常人有了继续追梦的勇气和动力,坚持做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相信终有成功的那天。


财经虾米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批李子柒。她是动了哪些人的奶酪呢?

不用去分析李子柒为什么红,网民千千万,李子柒只有一个。虽然她是网红,但红的比较有格调。普通网民是无法复制她的走红之路的。

我比较关心是哪些人在批评李子柒。

首先我对网红是比较接受的,他们不违法不传播反动思想不煽动社会动乱,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何过之有?你喜欢就看看不喜欢就不看。至于要大张旗鼓的骂她吗?

据我观察,骂李子柒的有这么几类人:

一,失意网红。

看着李子柒走红内外网,有些人想当网红却红不起来,或者红的一闪而过。这些人可能会羡慕嫉妒恨,"凭什么你李子柒就这么红,我比你身材好,比你有背景,我就是不红"?

这些人很可能是骂李子柒的主力军。

二,农村人。

有些农民在农村过的苦哈哈,而李子柒却把农村生活美化的那么有诗意,对他们来说是心理不平衡的。"你那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我的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只有打工+种地,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你那诗一样的田园生活是对我苦哈哈的农村生活的嘲讽!你要把我苦哈哈的生活拍出来!"

我觉得这些农村里的人只是在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而李子柒成了错误的发泄对象。

三,专家学者(真假不知道)。

一些人从文化的角度来批判李子柒,觉得李子柒展示的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一面 ,来博得本来就觉得中国贫穷落后的外国人的印象的加分,来吸引流量谋利。

这类人是杠精,是精神上的弱智。自己做不到,别人做到了却说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生活中这类人很多。

四,网络上的吃瓜群众,网络暴民。

看着这么热闹,不批一批李子柒吸引一波流量对不住他们网络暴民的称号啊!有事没事就是骂。

请骂李子柒的对号入座。

在网络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李子柒是我们每一个人。









天王盖地虎


我们把李子柒走红,当作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来分析,就可以看出成功的端倪。

先看产品的市场定位。李子柒视频产品,最初可能只是定位在美食教学制作领域,这个领域在互联网上也算是个热门领域,可主要定位还在一些主妇和美食爱好者“吃货”身上。因为四川是美食大省,川妹子的确很多都有一手好厨艺,李子柒也会做一些地方美食。可就算是热门领域,也达不到现在这样的流量和粉丝度。后来发生了什么?

李子柒的作品,没有简单地只教美食做法,而是融入了家乡的山川美景,一开始我相信是无意,可在后来有专业团队的介入后,不断在强化这种元素。这样,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情怀,拉入了一大批文化精英。而面对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心向往之的欲望,何况是在一个全民崇尚旅行的年代。这样,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又加入进来。

现代城市化进程,让无数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而城市生存的压力,让每个层级的人都在负重前行,回顾之前在农村相对自由和闲适的生活,又引发了无数人的乡愁。加上李子柒个人的经历故事,虽然自己大概率回不去,可免不了心有所想,看看李子柒的视频,了解心结吧!

当在油管上推广时,又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象征,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这些加起来,客户群体就从最初的美食领域,几倍几十倍的拓展,这是产品定位的广泛性,是成功的基础。

第二是产品的核心是质量。视频作品的质量是画面的精美度和内容的完整性。大量自媒体视频作者,很难做到李子柒的作品的专业程度,只靠手机或单反,只靠自己或一两个帮忙的,不可能达到李子柒作品的水平,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差距。从策化到拍摄,服装、道具等等,这是个人投不起的,作品自然质量不高,至少很难稳定。没有好的质量,最多能暴红一两个作品,这样的流星在互联网时代太多了,网红们很难如李子柒这样“长红”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三个是符合朝流的推广平台。当下最好的产品推广平台当然是互联网。如果你开发一个产品,却很难在互联网上推广,失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这点不多说。

第四个与资本的结合。没有资本的支持,产品再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大,做不久的。现在早就过了个体成功的年代,没有资本,再好的产品、创意都会死在初期。而这是无数创业者意识不到,或者吸引不到,找不到资本支持的。李子柒的成功,不用讨论,必有资本支持,这也算是李子柒的运气。

一个成功的商业范例,少不了定位、质量、平台和资本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梦想。





净月暖阳


李子柒的成功,确实应该让我们很多人有所思考:

1. 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看过李子柒早年的一些经历,无父无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早年缀学、酒吧当DJ......其实她的经历很坎坷,换作我们可能早就被这样的生活压垮了。但是李子柒没有,她经历过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她从她的这些经历中,学到了勤奋和坚持,并把它们用在自己想的的事情上,因此,把她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学习刺乡、花很长的时间做一个好的视频......



2. 民族文化一直都在,我们缺的是文化自信。李子柒走红了,是因为她视频中古香古色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制作,使外国朋友们感到赞叹和羡慕。但其实这些东西我们一直都有,只是我们太多年的崇洋媚外,让我们摒弃了这些东西。是时候拾起我们的民族精华,重塑我们的民族自信了。


ALliya1228


最近一个名叫李子柒的视频美食博主突然火了起来。

因其在YouTube上的视频得到国外数千万网友的一致称赞,网友纷纷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和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这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强烈关注,批评和赞扬自动划分两派,观点相互交锋,好不热闹。

我从商业的角度,简单谈谈自己启发和思考:

1.善于利用复利思维,才能取得爆发式增长

2015年,李子柒刚做淘宝店时,为了宣传网店,自导自演了一系列古风美食视频,可是放到网上之后,长时间无人问津。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蛰伏期之后,才渐渐有了起色。

而后一只《樱桃酒》视频,不经意间被推荐到美拍首页热门,半天点赞过万;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李子柒的视频开始迅速走红。

这便是复利思维的巨大价值。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的循环。还有一个观点叫“增强回路”。

无论那个说法,其本质都在于,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短期看,效果不明显,但是长期看,却变化巨大。

一个64格的象棋盘,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以此类推,你猜放满所有的格子需要多少粒米?

答案是1844亿亿粒,相当于2767亿吨!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食来计算,2767亿吨粮食可以支持全世界75亿人吃200天!

再比如,一个池塘里的海藻需要10天才能铺满整个池塘,那么多少天可以铺满半个池塘?

答案是:第9天!

复利思维用的最好的要数股神巴菲特。

他的财富99%都是在50岁以后取得的,50岁之前默默无人,50岁以后才迎来财富的指数级的增长。

李子柒并非一夜爆红,Papi酱、李佳琦、薇娅等人也并非一夜成名,他们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不断摸索,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喜茶、老乡鸡等突然爆红的餐饮品牌也一样,它们其实都经历了长久的默默无闻。在此期间,它们不断优化和迭代产品,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达成如今的质变。

当然,网红品牌瞬生方死(或过气)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典型的如三少爷肉夹馍、皇太极、雕爷牛腩、泡面小食堂、答案茶等等。

而那些奔着爆款去的品牌营销案例也年年尸横遍野,每年叫的上名字的爆款案例屈指可数,更多案例成了“无名英雄”。

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千万不要抱着“一夜爆红”的思维去做事或做品牌,否则只会昙花一现。保持平常心,坚持初衷,用复利思维指导行动,往往会取得超预期的效果。

2.说什么不是价值观,行动才代表你的价值观

你是怎样的人,便会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对品牌来说,也是如此。

近几年,字节跳动的推荐算法饱受诟病。尤其是前几年的“虐童视频推荐”,引发大众一致声讨,官媒点名批评。随后头体系产品才全面排查,大力整改。

张一鸣之前一直声称“算法没有价值观”,但是用户的感受却恰恰相反:你推荐怎样的视频,那么就代表了你具有怎样的价值观。

李子柒的视频只所以遭到很多人批评,在于他们认为李子柒传递了非常不好的价值观,所谓的“田园牧歌”“生活美学”不过是一种消遣和文化糟粕。

然而与一众自媒体批评和声讨的论调不同,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对李子柒提出了表扬和支持的态度。

用央视新闻的话说:“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在卖货方面,她不如李佳琦、薇娅等网红;在视频制作方面,她不如很多资金充裕的企业品牌。但她视频里传达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态度,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积极美好的生活价值观。

这样的慢、柔、美,不免让那些趾高气昂、叫嚣造作的企业和品牌黯然失色。

谷歌的价值观是:做正确的事(相较于新的价值观,我显然更喜欢之前的“不作恶”)

腾讯的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合作+创新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想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围绕价值观做事,懂得取舍,品牌才能长治久安。

3.“手艺之美”传递出的是一种做事态度

很多批评者认为,李子柒的视频都是在作秀。

可是你放大镜头看看她的手,看看她劈竹子、做拉面、做床凳的动作,这么熟练的动作,是一个门外汉能做出来的吗?

无论缫丝、竹编、还是酿酒,镜头前的李子柒更像一个手艺人,这与那些单纯靠相貌和口才博取关注的网红截然不同。

这不禁使我想起,做鲁班凳的“阿木爷爷”王德文,这位62岁的农村大爷制作“鲁班凳”的视频在网络上的点击播放量超千万,引发网友一致惊叹。

快手和抖音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手艺人:铜线盆景、麦秸秆作画、捏面人等等。

甚至被民间称为“无用爱迪生”的手工达人手工耿,也可以算作手艺人的典型代表。

这些手艺人传达出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做事和做人态度。

这与很多品牌强调“工艺魅力”如出一辙,不论是手工艺、雕刻工艺,还是制作工艺,向外界传递的都是“手艺之美”。

4.重视争议的两面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争议,实际是两种观点的冲突,大家看到的面相不同,想要维护的利益也不同。

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引发争议,也是如此。

官媒点赞,是因为她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人的批评,则兼有看衰、嘲讽、眼红、不自信等复杂情绪。

前三个好说,因为往往一个网红或品牌起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态度;而“不自信”,则源于李子柒视频体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侮化和丑化中国的行为。

面对YouTube这个世界窗口,无疑会放大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他们更希望展现一些伟、光、正、好、美的东西,而这种“陶渊明”式的展现,显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因争议而引发全国甚至全球关注,对品牌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也应当提高警惕。允许争议的存在,便也要看到潜藏的危机。

总得来说,要保持品牌自信,同时也不能得意忘形。

面对争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重视文化输出的“润物细无声”作用

说李子柒是商业包装的结果也罢,说她是“纯天然”的也罢,她的视频所呈现出的传统美食和田园生活风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

这种体现慢、静、美和淳朴的古风视频,也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优秀范本。

从这点来说,她比全世界大力兴建的孔子学院可能更有生命力。

很多国家排斥孔子学院,因为其旨在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太多明显,反而招致了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弹。

反倒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品,更具浸入性和影响力,也更持久和易于被人接受。

6.把文化包装成商业化的行为并不可耻

批评者说,李子柒的视频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其核心在于卖货,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对此,我不敢苟同。

说到文化的商业化,最不能忽视的要数电影产业了。

美国大片可以说是美国文化输出的典型代表,包括迪士尼乐园、各种IP周边产品等都可以算作是美国文化输出。

而故宫在文化商业化方面也走在很多品牌的前面,故宫淘宝、故宫文创、故宫视频等,皆是运作十分成功的故宫IP。

因此不论是否商业化,只要传递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价值感的,那么无论李子柒或其他品牌的出发点是公益的,还是商业的,我们都应该支持。

对品牌来说也是一样,不能因为目标具有文化属性、公益属性,就羞于谈钱。

一定程度上,谈钱反而有利于持续做文化和公益活动。

经济学者薛兆丰讲过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

见义勇为的人应当接受物质奖励,而不仅仅是精神奖励,社会也应该鼓励这种行为,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见义勇为;不然一个人不接受物质奖励,很可能导致大家都不好意思拿奖励,久而久之,大家觉得见义勇为风险高,收益低,这件事便没有人再愿意做了。

7.创业维艰,用包容的心态做人和做事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创业都是维艰的。

李子柒火爆全网之前,也经历了很长的蛰伏期。

14岁时被迫辍学进城打工,300块工资起步,睡过公园长椅,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

2012年,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依然辞掉工作,回乡下陪奶奶。

为了糊口,摆地摊,开淘宝店,误打误撞中,才探索出一条通过拍摄古风美食视频带货的出路。

因为只有一个人,为了拍视频,她要想尽各种办法,一个导,一个人演,一个人上蹿下跳,一个人出远门拜师学艺,为了拍一个5分钟的片子,反复几十遍,一拍好几天……

用她的话说,“拍废的面团我奶奶做成馕吃了半个月,每天都是各种汤泡馕,导致现在看着馕都觉得很饱……”

同样李佳琦在成为“口红一哥”之前,花了三年时间,一心扑在直播上面,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每天晚上7点,直播到次日凌晨一点,直播结束后卸妆、总结,凌晨4点爬上床睡觉,中午12点到下午5点,选品,准备晚上7点的直播。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他做了389场直播。

我们都羡慕李佳琦们的直播收入高,带货能力强,但是他们背后所付出的百倍于常人的辛苦和努力,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呢。

所以,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不妨对创业者,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作为创业者,也要学会坚持和忍耐,坚持热爱,用实力包容,用品牌服众。

8.谨言慎行,避免人设陷阱

人设一旦定型,形成某种标签,便很难改变。

而一旦被人设绑架,便如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有崩塌的危险。

而人设一旦崩塌,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这方面,明星的例子比比皆是。

某种程度上,李子柒也是一种人设,至于是否存在人设崩塌的危险,尚待观察。

而对于品牌来说,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用包装创始人的方式,来为企业设定某种人设。

创始人的为人处事,无形中便成为了企业的标签。

一旦创始人出问题,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危机。

罗永浩的高调、率性、特立独行,为锤子赢得了一众粉丝,但同时也给品牌带来了不少负面吐槽。导致爱得热血,骂得吐血,形成鲜明的两派。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任期间,可谓备受争议,最后股东都看不下去了,不仅罢免了他的职务,还将他扫地出门。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提醒我们,在包装企业代言人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

作为企业“吉祥物”,必须要谨言慎行,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给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来欣赏一下李子柒的视频吧:

06:46

有人说,拍的很美,看完很解压。

你觉得呢?


金城风清杨


李子柒是个成功的网红,这说明她把拍视频这件事,做成功了。拍视频这件事,要成功也不容易,首先内容完吸引人,然后要拍得漂亮、唯美。这个,李子柒都做到了。

为什么她把这件事做成功了?因为她拍的内容,符合焦虑的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人们过不了那样得生活,所以通过看视频过过瘾,也觉得挺好!

另外,李子柒特别聪明,能干,悟性又好,把田园生活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人又长得清秀、漂亮,把田园生活诠释得如梦似幻,充分满足了人的感官,这也是她成功的原因。

有人怀疑她背后有团队策划,这种怀疑没啥意思,谁都可以组团队,关键是,就算你组团,你能拍出这种内容吗?拍不出!那就别嫉妒人家!

但是话说回来,李子柒那视频,是作品,不是生活!也就是说,那是处理、包装和剪辑过的,做出来的,不是真正的生活!

真正得农村生活是苦的,累得,收入低廉的,没法精致,没法田园。李子柒的钱是当网红赚的,太多的农民做不了网红,吃不上那样的饭菜……

她的生活,是不可复制的。再说,如果都去当网红,拍视频,那谁来种田,谁来做工?社会还是要完蛋!

李子柒是这个网络时代的幸运儿,她的成功不可复制,对农民也没借鉴意义。我们唯一学的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如果在艰难的生活里,我们能尽力把生活调理成较好的样子,就很不错了!


来自心灵的香


李子柒现象,怎么解读?近几周在网上热议甚至争议太多太多,那么,能不能换个视角或思考维度,去解读这一现象,这会有趣一点。

什么维度?记得中国著名小说家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小说《围城》,小说有段话概括了其中心意思,即城内的人们想冲破围城往外走,而城外人想尽办法要往城内挤,于是出现了"围城"现象;不过,钱老讲的围城,是引喻婚姻家庭,即结了婚的不少人正想争脱家庭"围笼",逃出婚姻羁绊,而没结婚的人想快点结婚成家……。

围城现象与李子柒现象有何关系?有!如今大城市中的不少人,特别是挣钱不少但整天忙碌的上班族们,已经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浑沌、燥杂,厌倦了快节奏的,无休止的劳作劳累,也厌倦了人与人之间很多虚伪的,戴着假面具的各类交流与应酬;他们想往什么?想往安宁的,清静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往走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过上返仆归正的生活,想往放慢思绪,放慢心境,放慢节奏的生活;那么,李子柒现象的出现,看到兰天,白云,山寨,石梯,小桥,流水,以及小女子悠闲的生活画面,正是如今不少城里人想往的生活,可以说,李子柒乡间生活劳作唯美画面,叩开了多少城里人想往的心扉。

当然,反过来,如今依然有不少农村人们,想往城里人的生活,灯红酒绿的洋气,霓虹闪烁的大街,摩天大厦的气派,于是,一批又一批农村人们,特别是农村小伙姑娘们,拼着命,变个法也想往挤进大城市。

李子柒现象,是不是尤如钱老先生的"围墙"现象?大伙可以讨论,但有一点基本可以确定,李子柒这位小女子似乎读懂了不少城里人的心理,她所展示给人们的素朴乡村唯美画风,确实打动了不少还在寻寻觅觅的城里人的心境。


沈启群337


【李子柒是时代的产物,可以模仿,但不要嫉妒】


李子柒的成功应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因为个人努力,利用自媒体平台,在垂直领域深耕,走出了自己的路;后期被资本发现,包装成孝顺孙女和乡村美食烹制者,成为一个励志的文化形象,直至为中国文化代言。

李子柒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遵循的是自我奋斗脱颖而出,被赋予更大使命的人生历程,相信她会有更大作为。李子柒的成长证明,这是一个梦想者的年代,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李子柒现象必然引发新生代狂热的模仿,一批李子柒式的人物会跟着成长起来,这是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性机遇,不要浪费。

只是,李子柒现象背后的质疑正在凝聚,许多人在说,李子柒是包装出来的,只要有资本和艺术组合的包装,自己也能火,为什么偏偏火的是她?由此对李子柒产生强烈的羡慕嫉妒恨,试图毁灭李子柒构建的人设。

我们也知道,李子柒跟奶奶寻常的一日三餐不是视频中那样制作出来的,但艺术化高度浓缩他们的生活,也可以成为虚拟生活的一部分。

就让李子柒继续往前走,新生代跟着她走过的路摸索前行,也许能改变一代年轻人的浮躁,走出一代有梦想的中国青年。

2019-12-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