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从45万到2000多亿,他带领钢铁厂披荆斩棘,成为“钢铁教父”

国内外钢铁界的传奇式人物有几个,比如美国纽柯钢铁创始人肯﹒爱佛逊,还有创建韩国浦项钢铁的朴泰俊。而在中国,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传奇式人物”。他将一家钢铁“作坊”做到年产量世界排名第六的特大型钢铁企业。40多年来,既没有得到国家投资,更没有股票上市融资以及债转股等,在前28年,没有向银行贷款,全靠自筹资金“滚雪球”, 沈文荣是世界钢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奇人。

从45万到2000多亿,他带领钢铁厂披荆斩棘,成为“钢铁教父”

一、组建钢厂

​1946年沈文荣出生在江苏张家港,父亲英年早逝,沈文荣兄弟姐妹6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沈文荣初中辍学回家务农,因肯出力,做事又一丝不苟,从生产队记分员当上副队长,后被下乡蹲点的干部赏识,到公社轧花厂的技工学校半工半读。

从小沈文荣就对工厂充满想象,他的三伯父在厂里工作,经常会有很多有趣的新闻。所以在1968年沈文荣中专毕业之后,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进入锦丰轧花剥绒厂(沙钢的前身),成为一名很普通的钳工工人。此后,这家季节性的棉花加工厂,归属于县供销社,因工人一年半闲,后来又干起造纸、油毡和人造板等副业。沈文荣在厂里,各方面表现突出,非常受老厂长的喜欢,他入了党,还先后当上班长、车间主任。

上世纪70年代,钢材是最紧俏的物资,像沙洲县,国家分配的供应指标,简直是杯水车薪,一年仅400吨。故而,县里与轧花厂商量办个小钢厂。1974年轧花厂自筹了45万建了一座小型轧钢车间,沈文荣就是其中的负责人之一。1976年,炼钢试产成功,当年11月,沙洲县轧钢厂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即今天沙钢集团的前身。1984年,沈文荣成为钢铁厂新任厂长。

从45万到2000多亿,他带领钢铁厂披荆斩棘,成为“钢铁教父”

二、设备升级

沈文荣刚上任的时候,由于钢铁厂规模小,最初只能寻找大企业顾不过来的小市场发财。当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品质优良的窗框钢产品,沈文荣看准时机,决定将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到1988年,沙钢已经建立起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其产量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基本主导了中国窗框钢市场。沙钢也因此积累了1亿多元资金。

此后,沈文荣顶着巨大压力,把企业利润全部砸到企业升级上。同时他把目光投向国外,抓住发达国家钢铁产能转移的机遇,不断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和装备。1988年沈文荣从英国引进国内第一条超高电炉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因为沈文荣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强迫他必须顶住压力,放手一搏。庆幸的是,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1992年邓老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企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沙钢也不例外,这让沈文荣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之后沈文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升级自己的设备。先是整合了德国、美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超高功率竖式电炉设备建成“亚洲第一炉”,还和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合资兴办浦项综合工程,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

从45万到2000多亿,他带领钢铁厂披荆斩棘,成为“钢铁教父”

三、快速扩张

2002年,沈文荣主导沙钢成功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位于多特蒙德的霍施钢厂,一举震惊业界。在德国人看来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搬迁,沙钢用一年半完成搬迁,用半年完成清场工作。沙钢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于沈文荣建立的低成本控制体系,使整个沙钢成为一个超高速运转的机器,将“多快好省”发挥到极致。

将收购的钢厂搬迁回国后,沈文荣又投资150亿元对项目进行改造,建成年产650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项目。而如果新建这样一个项目,至少要投资400亿元。2003年,沈文荣又与韩国浦项联手,将不锈钢薄板年产能力扩大到3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基地之一。

2006年沈文荣以20亿元收购了苏北最大的钢铁企业——江苏淮钢80%的股权。通过自己的技术改造,江苏淮钢的产能很快提升到了300万吨。2007年沈文荣又先后收购了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常州鑫瑞特钢、控股无锡锡兴钢铁,当时的沙钢整体产能可以达到3500万吨。

根据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沙钢集团的营收高达22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民营钢铁行业老大。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的沈文荣依然坚持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他的目标是打造“百年沙钢”。沈文荣说,“我唯一的乐趣就是工作,搞企业。”如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沈文荣十年如一日地奔跑,成为中国钢铁一道坚定而有力的独特风景,这位“钢铁教父”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从45万到2000多亿,他带领钢铁厂披荆斩棘,成为“钢铁教父”

​关于沈文荣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欢迎关注,欢迎加入创业者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