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贴地“飞龙”穿武陵

—— 黔张常铁路湘西段建设走笔

魏宏齐

“呜——呜——”历史将定格在这一刻——

2019年10月14日11时23分,一列从常德开往黔江的编号为CRH2A-2388的和谐号检测动车组,驶入黔张常铁路龙山北站,这标志着和谐号动车首次开进湘西,黔张常铁路正式进行动车组联调联试,即将开通运营。

历经十多年时间争取、建设,凝聚着国家、省、州各级政府和铁路主管部门关怀的这条铁路,必将引领武陵山区沿线1500多万各族群众阔步迈上幸福新征程,谱写西部贫困山区各族群众决胜全面小康新篇章。

从2004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到2014年开工,“十年磨一剑”,终圆山区人民的“天路”梦

黔张常铁路沿途经重庆市黔江区,湖北咸丰、来凤县,湖南龙山、永顺、桑植、永定、张家界经济开发区、慈利、桃源、鼎城、武陵区等3省市5地(州)市12县(区)。设计为客货共线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全长339.37公里,其中重庆境内约22.72公里,湖北境内约55.75公里,湖南境内260.9公里;总投资384亿元;设计时速200—250公里;沿线设15个车站,其中客运站9个,包括黔江站、常德站2个既有站和咸丰站、来凤站、龙山北站、桑植站、张家界西站、牛车河站、桃源站等7个新建车站。2016年7月该铁路又被列为渝长厦(重庆至长沙至厦门)快速铁路“厦渝通道”的重要一段,成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大通道。它的建成,对于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致富进程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渝、鄂、湘高速铁路网不可或缺的生态线、文化线、扶贫线及旅游线。

2004年9月13日至14日,湘西州、张家界市、恩施州、黔江区政府分管领导、发改部门和支铁办负责同志在重庆黔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共同商讨争取将黔张铁路纳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十一五”铁路发展规划;2004年12月25日,第二次联席会在吉首召开;2005年2月28日,第三次联席会在恩施举行;2007年7月13日,第四次联席会在龙山举行。

2009年3月铁道部下发2009年1号文件,明确黔张常铁路正式纳入2009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计划。2012年5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吉首主持召开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黔张常铁路项目立项得到国务院的关注和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黔张常铁路项目建设,相关分管领导率队赴京与负责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的铁道部经规院、铁三院对黔张铁路进行了重新定位,由原来的地方性支线铁路,定位为省际大通道、旅游大通道、中西部大通道。

湘、鄂、渝三地还充分发挥驻湘、驻鄂、驻渝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湘、鄂、渝三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争取黔张常铁路项目得到国家支持。三省市政府、发改委和三省铁路办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申报,共同争取,沿线县市区发改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联络,做到了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效果一致。

同时,黔张常铁路先后邀请了铁四院、铁一院、铁路经济规划设计院等铁路设计单位的专家,对铁路的立项、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2013年9月12日,黔张常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专家评估。2014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2月28日,黔张常铁路湘西段工程在龙山县兴隆街乡三塘村大坡隧道进口处举行仪式,州委书记叶红专宣布开工。

3万多名筑路铁军,把汗水、智慧和高科技浸入大山,创造铁路建设新奇迹

黔张常铁路所处的武陵山区是喀斯特地形,沿线穿越深山峡谷、高坡陡壁、溶洞密集、暗河遍布,水文地质状况极其复杂,且多处桥梁既跨越铁路、高速公路、等级道路,又跨越酉水、澧水等多条水系,施工中遇到了页岩油气、瓦斯、高墩大跨桥梁等30多个风险工点,重点控制工程多,施工安全风险大,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二条宜万铁路”。

几年来,全体参建者,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男女,他们以工地为家,风餐露宿,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奉献;他们敬业坚守,一丝不苟,用汗水和智慧,打造了项目建设的一个个亮点工程,成就着他们人生最美的华章。来自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建筑企业的3万多名参建者,自2014年12月开始,陆续开赴沿线标段,按照“精品、绿色、智能、人文”的要求,掀开了黔张常铁路建设幄幕。至2019年初,施工单位共开凿隧道104座,架设桥梁196座,全线桥隧比达到77.9%。

铁路参建单位与地方密切合作,传唱“和谐共建”之歌

项目争取历经艰辛,工程推进勇当龙头。2005年以来,龙山县委、县政府组建了黔张常铁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县黔张常铁路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部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50余名人员集中办公,制定了黔张常铁路龙山段征拆办法。县财政克服自身财政紧张借支1500万元解决先期征地拆迁费用。“铁事”“特办”被业主肯定。县里在业主相关手续还在办理过程中,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先行办理了临时用地报批、公路河道占用、林木采伐、民爆物资使用、特高压安全措施等手续,于2016年5月9日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红线内征地和房屋的拆迁工作,连续多年黔张常铁路龙山段项目获评省、州、县优秀工程项目。

铁路项目部进驻龙山之初,都要选择方便的地方“安营扎寨”。中铁五局三分部入驻选址时,塔泥乡政府得知项目部正在为此事犯愁,主动表示愿把新修建的办公楼大部分区域划给他们使用。茨岩塘镇政府将宿舍楼、办公室、会议室全部腾出让中铁五局二分部的项目部使用,不收一分钱租金。

由于前期交通极其闭塞,沿线各架子队临建设施也无法修建,各工点员工的住宿成了难题。当地百姓了解情况后,便把项目部员工接到家里暂时居住,虽然是破旧的木屋,但散发的热度让“铁路人”感受到了家人般亲切的温暖。

“路地和谐,爱心满满”。中铁五局三分部党工委在2016年“七一”,带上大米、食油等物资慰问当地老党员;“六一”儿童节,为红岩溪镇中心小学捐赠一万元现金帮扶困难学生;为施工区域附近村庄修建约10公里的进村道路。2016年里耶镇遭遇百年一遇洪灾,中铁十八局黔张常铁路项目部捐赠10万元给灾区。中铁城建集团黔张常铁路项目部在2018年教师节期间,为洗洛镇初级中学的50多名教师每人赠送了一个价值100余元的水杯,并为学校捐赠一万元现金用于增添教学设备。

2016年端午节,龙山县黔张常铁路建设协调指挥部,带着粽子、大米、食油和苹果看望慰问了境内中铁五局、十八局的工作人员。每到炎夏高温季节,县铁路指挥部与县总工会,总是要把清凉送给参建工人,2019年8月,为修建龙山火车站的200名工人送去矿泉水和1000多公斤大西瓜。

情满巍巍武陵山,逐梦前行幸福长。黔张常铁路的开通,让贫困山区人民的美好愿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成为了现实,绘就 “高铁时代”引领边远山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画卷。

(湘西网-团结报)

(魏宏齐)

(刘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