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題記:他是新中國平堡基礎教育的奠基人、平堡教育事業的老前輩。他一生曾負責籌建了許多中小學,平堡農中、平堡中學、金峽小學、大灘分校、郭灘分校、東坪分校和劉川紅專學校;他教過的學生很多,包括後來平堡中學、平堡小學、金峽小學以及北灣中學、白銀實驗中學的多位校長都曾受教於他:吳少勇、吳貴華、李大興、趙俊傑、白明奇、白波;他的一位學生、地方誌專家楊國材主編出版了甘肅省首部鄉鎮級地方誌《平堡鄉志》。他,就是出生於1925年,從事教育事業38年(1948-1985)的白煥仁老先生。鑑於他對平堡地區基礎教育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我稱白老為“新中國平堡基礎教育的奠基人”。


我們一起傾聽這位傳奇老人白煥仁的歷史吧!


求學生涯


我是1925年農曆九月出生的,屬牛,。我小時候家裡窮得很,我們兄弟六人,我最小,只有我上過學,我小時候上的是私塾,先生是溫象賢、溫承賢,他們倆是親兄弟,二位先生的父親溫昆老先生是地方上早期的私塾先生。他們溫氏家族是書香門第,因連續三代人從事教育事業被政府命名為“教育世家”。我讀完私塾因家貧輟學。當時,娃娃上學要給先生拿六升米。窮人家娃娃上學不容易呀。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1942年,吳陶軒在平堡第二次成立了高等小學,我高興至極。遂考入該校,完成學業,成為家鄉的第一屆高小畢業生。我當時一心想著辦教育呢,讓窮人家娃娃都有學上。1944年秋,我投考靖遠師範學校,被錄取了。1948年秋畢業,被分配到四龍初小任教,圓了我做教師的夢。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我的小學從教


我在四龍初小當老師僅僅幾個月。當時,平堡與四龍之間要渡河,很不方便。我表兄劉忠對我媽說,“(在四龍教學)隔河渡水很不方便,叫我表弟調到平堡學校來。”他對平堡西瀾小學的校董王明三說了這事。王明三對四龍初小的校董王萬年說,要把白煥仁調到平堡的學校去,王萬年只是笑著呢,沒言喘。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平堡小學門口和學生合影


我叫了幾個當時在四龍初小一二年級上學的四龍娃娃,說:“你們幾個學得好著呢,別在這兒虧了,跟我到平堡小學上學走,那裡的教學質量好。”幾個娃娃裡有李振英,還有我們白家的幾個親方娃娃,像白顯德、白顯明等。這樣,我帶著李振英他們幾個就到平堡西瀾小學了,他們在平堡一直上到小學畢業。這是1949年春天的事兒。


又過了幾個月,才把(我的)糧食關係(從四龍初小)轉過來。調過來後,我先在平堡西瀾小學教書,直到1953年西校區的平堡西瀾小學與東校區的平堡小學合併,我又到了東校區。當時的校長是王得志,他是北灣金山人。當時沒有副校長,我是教導主任。後來王得志調到金山公社中學去了,張國華接任了校長。


籌辦平堡中學


1954年,張國華退休後,我又接任校長。1958年秋,我在平堡首次開辦了民辦中學,1959年後與白銀七中合併。首屆學生有白波、師文榮、韋秀蘭、吳正雄、薛建基等人。由於我從小飽受窮孩子在外地上學的艱難,因此在家鄉辦中學的心不死。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年輕時的白煥仁


1964年,北灣公社的幹部白廣華要到定西地委開會去呢。我就寫了一個關於開辦平堡農中的報告,託他帶到定西地區行署審批。擔心辦中學上面不批,叫的名字是“平堡農中”。結果出乎意料,辦學報告很快被批准。


當時沒有老師,也沒有校址校舍。我首先動員在金峽大隊當會計的大學肄業生吳俠華(吳貴公)來代課。我就與金峽大隊的書記吳繼德協商,吳繼德同意讓他代課,同時兼職幹大隊的會計。吳俠華本人沒意見,說只要大隊裡同意就來。這樣,吳俠華就來農中了。學校沒有校址,我就將平堡中街燈山樓旁邊的城隍廟作為校址,城隍廟的二堂作為教室。平堡農中就這樣掛牌成立了。當時只招了楊國璞等8個學生。為了下年的招生,我又將隍廟的大堂向東西兩側擴建,又建了兩座教室,基本上解決了下一年農中招生的校舍問題。


隍廟辦學的遺蹟原狀至今仍在。實際上當時的平堡農中和平堡小學是一體的,教師和經費都由平堡小學統一調配,直到1968年春季兩校合併為九年一貫制的平堡學校(小學5年,初高中學制各2年)。1970年元月,平堡學校第一屆高中生畢業,共13人,他們是:雒有傑、白佛林、雒應周、王建平、吳正紅、吳正祥、吳正剛、楊來水、白曉蘭、雒守毅、王明來、雒成鴻、雒維民。


1972年底,我去靖遠縣文教局開會,教育局主辦王志茂對我說:“你們的中學辦得好!”我說,學校很困難,中學連個校址都沒有,在隍廟裡上課呢。用的是平堡小學的印(指公章),作用較小。王志茂回答說,給你們刻個校印。我聽了高興極了。回到學校後,我立即讓李大興老師專程到縣上去了一趟,把“靖遠縣平堡中學”的校印刻回來了。從此,平堡中學在縣上的名冊裡有了戶頭。


當時,平堡中學辦學困難,我向平堡的六個大隊申請,請他們分別給平堡中學劃些校田。在吳繼德、李長榮等幾位大隊書記的支持下,終於在堡子山下給平堡中學劃了20畝校田,以略補辦學費用。之後,縣上給平堡中學派來了第一位教師,他就是曾在靖遠一中執教多年的許立民老師。同時,又給中學生髮放了助學金,全校師生都很高興,教師積極工作的勁頭兒大了、學生勤奮學習的信心足了,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提高了。


在興奮之餘,我想,咱們平堡中學已經是公立的了,自己能力小,把學校辦不好的話對不起家鄉的父老鄉親。思來想去,我覺得在靖遠農校當校長多年的平堡本地人吳朋儒能擔當此重任。我就到他家中去說我自己力不勝任,請他出任平堡中學校長。結果他堅決不同意。吳校長因在“文革”期間捱過批鬥,有畏懼心理,因而未能如願。之後,我想出一個辦法,給縣上寫了一份關於請求派吳朋儒同志出任平堡中學校長的報告,並且讓六個大隊的負責人在報告文件上籤了“同意”的字。1974年,縣上發文任命吳朋儒為平堡中學校長、任命我為平堡小學校長。


我一生曾經籌建過好幾所學校,但對籌建平堡中學情有獨鍾。1973年,平堡中學有了校印之後,還沒有校址和校舍。在我多次申請、催促下,時任金峽村、平堡村的書記吳繼德、吳德儒經過與各個生產隊協商,終於為平堡中學在堡子山下劃了校址。我利用課餘時間,多次帶領中小學教師和中學的學生平整校址,為以後學校基本建設奠定了基礎。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白煥仁和夫人在一起


1976年,我被調到劉川,負責籌建劉川紅專學校,到年底我就回來了。一看平堡中學的修建沒有著落,心急如焚。遂向時任靖遠縣文教局長吳貴峻請求回到平堡籌建平堡中學。1977年,平堡中學開始修建,但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我首先向金平水管所要了些石料和鋼絲繩,用於校舍基礎建設。沒有磚咋辦?瓦工王振華自告奮勇前往白銀市區,向平堡的副業隊求援,結果如願以償,磚的問題解決了。中學的建設就動工了。經過全校師生和平堡人民二、三年的共同努力,一所嶄新的平堡中學終於聳立於堡子山下。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92歲時,白煥仁先生的照片


建校40年來,平堡中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現在逢年過節總有學生來看我,使我感到很欣慰。特別是少將軍銜的魏萬林從北京為我送來祝壽的字畫,我感動極了。我當年辦學的辛苦付出,還是值得的!


感謝幫助


感謝白映龍先生幫助銜接採訪事宜,感謝王根旺先生陪同採訪並提供平堡中學校史的有關珍貴資料。感謝甘肅儒商學會會長吳芙蓉女士、賈學智老師對這次採訪提供的便利和支持!感謝王根旺先生、白佛林先生協助徵求白煥仁老先生本人的修改意見!感謝白煥仁老先生及其家人對這次採訪提供的便利和支持!文中涉及眾多的平堡人名和事實,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感謝白歲元先生、白尚書先生提供相關照片!



傳奇老人白煥仁口述歷史,籌建多所學校,被譽為一方教育奠基人

吳映寰,別署天下正心堂主人、餘地等,田中出力者,七零後。甘肅靖遠人,現居金城,服務於政府機關。自幼酷愛文學,好讀書不求甚解。大學研經濟學,兼習心理學,著有《正心堂文集》之散文隨筆捲《餘地啊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