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572號(農業水利類160號)提案答覆的函

潘碧靈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實現四個“轉變”的提案》收悉。經商教育部、國家醫療保障局,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推進扶貧文件制定從“懸在空中”向“落到地上”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先後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脫貧攻堅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各地各部門採取積極措施有力推動政策落地落實。一是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對省級黨委和政府、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考核,採取省際間交叉考核、第三方評估、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記者暗訪的方式進行,較真碰硬,樹立鮮明的實效導向,推動各地各部門落實脫貧攻堅責任。二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辦法》,每年對中西部22個省區市整改情況進行督查巡查,督查堅持目標導向,著力推動工作落實,巡查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倒逼各地真抓實幹。三是國務院扶貧辦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決定》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開展評估,對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梳理,查找問題不足,督促各部門加強落實。四是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持續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實施常態化約談,不斷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提高幫扶工作質量。

下一步,將繼續實施上述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此基礎上,一是加強問題整改,督促各地各部門將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成效考核指出的問題,舉一反三改、標本兼治改、較真碰硬改,真整改,改到位,促進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加強政策梳理,全面梳理現有脫貧攻堅政策,逐項逐條分析,沒有落實的督促落實,需要完善的加緊完善。三是加強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地方尤其是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群眾意見建議,認真評估政策執行效果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問題,不斷完善政策、改進工作。

二、關於推進幹群脫貧思想從“被動脫貧”向“主動脫貧”轉變

(一)關於教育扶貧幹部問題。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時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要求抓好各級扶貧幹部學習培訓。《指導意見》要求實施全國脫貧攻堅全面培訓,保證貧困地區主要負責同志和扶貧系統幹部輪訓一遍。2018年4月,中央組織部、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於聚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強幹部教育培訓的意見》,對各級扶貧幹部進行分類分級培訓作出全面部署。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組織部門、扶貧部門加強統籌謀劃,加大工作力度,扶貧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全國共培訓扶貧幹部超過779萬人次,其中縣級以下幹部佔比超過94%。今年以來,各級繼續開展脫貧攻堅幹部培訓,初步統計上半年各地已培訓1.35萬期、402.6萬人次。通過培訓,領導幹部正確政績觀進一步樹牢,基層扶貧幹部實戰能力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扶貧辦將配合中央組織部,繼續指導各地做好脫貧攻堅幹部分類分級培訓工作,圍繞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確定培訓主題,根據幹部群眾所需確定培訓內容和方式,提高各級幹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能力和水平。

(二)關於教育貧困群眾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扶志工作,《指導意見》將開展扶貧扶志行動作為十項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措施進行安排部署。扶貧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一是完善制度加強指導,2018年,扶貧辦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於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提出扶貧扶志4個方面14項舉措。二是培育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完善益貧帶貧機制,動員和引導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項目實施,通過勞動脫貧致富,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三是加大對自力更生脫貧典型的表彰宣傳,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推出了當代女愚公鄧迎香、身殘志堅李娟等典型,宣傳推廣各地扶貧扶志、移風易俗等典型經驗做法。

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調動貧困群眾脫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動力。一是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典型示範,培訓提升技能,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和信心。二是加強政策引導,改進幫扶方式,更多采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提高貧困群眾參與度,避免簡單發錢發物、送錢送物,防止政策“養懶漢”。三是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加強對高額彩禮、薄養厚葬、不贍養老人等不良行為的約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種方式,激勵和引導貧困群眾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

三、關於推進扶貧資金使用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一)關於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1%,2019年達到1261億元;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7%,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大幅度增長,2019年省和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都超過1000億元。2016年開始,允許貧困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用於脫貧攻堅,累計整合資金9800多億元。出臺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累計發放5700多億元,共有1454萬貧困戶享受這項政策。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攻堅戰以來東部9省市向扶貧協作地區投入財政援助資金472.6億元,中央單位向定點扶貧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39.6億元,支持力度顯著加強。建立中國社會扶貧網,為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創造平臺,目前累計註冊用戶4800多萬人,發佈需求信息525.6萬條,對接成功率77%。動員民營企業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目前已有8.81萬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5.53萬個貧困村,帶動和惠及了11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土地政策等支持脫貧攻堅力度都在不斷加大。現在每年有過萬億資金投入貧困地區的縣鄉村。

下一步,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各地也要確保扶貧投入與脫貧攻堅相適應。落實好扶貧小額信貸和扶貧再貸款政策,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和農業保險覆蓋面。繼續下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任務,籌集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繼續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投入力度。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加強推廣中國社會扶貧網,吸引更多社會扶貧資金投入。

(二)關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扶貧資金分配使用與建檔立卡結果和脫貧成效緊密銜接,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深度貧困地區,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著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建立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指導地方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組織群眾參與項目規劃,不斷提高項目入庫質量。

下一步,將督促指導各地按照《關於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繼續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加強項目可行性研究和科學論證,提高幫扶項目的精準度。深入開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著力解決資金閒置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關於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印發《關於完善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的指導意見》,建立扶貧資金公告公示制度,省市縣扶貧資金分配結果一律公開,鄉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結果一律公告公示。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縣,加快扶貧資金撥付進度,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主動性。建立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累計選派300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到貧困村駐村幫扶,通過面對面宣傳、面對面解讀等方式,提高公告公示效果和群眾知曉度。全面加強資金監管,嚴肅查處違紀違規案件,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審計查出問題金額佔抽查資金的比例由2018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3.2%。

下一步,將繼續嚴格落實扶貧資金公告公示制度,嚴肅查處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等違法違紀行為,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警示教育,堅決預防“微腐敗”,努力做到廉潔扶貧陽光扶貧。

四、關於推進脫貧攻堅效果從“短期效應”向“長期穩定”轉變

(一)關於採取多種方式幫助返貧人口取得穩定收入。脫貧攻堅戰以來,通過“五個一批”精準施策,努力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防止和減少返貧。在產業扶貧方面,重點支持貧困地區、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業,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消費扶貧等,建立完善帶貧減貧機制。在就業扶貧方面,累計有2470萬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已完成870萬貧困人口的搬遷建設任務,今年將基本完成剩餘100多萬貧困人口的搬遷建設任務。在教育扶貧方面,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對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進行升級改造。在健康扶貧方面,累計有1435萬貧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服務。加強扶貧與低保兩項制度銜接,有1100萬脫貧人口目前享受低保政策。通過各方努力,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取得了初步成效。據建檔立卡數據,全國返貧人口由2016年的20.1萬戶、68.4萬人,下降到2018年的1.75萬戶、5.8萬人,總體呈逐步減少趨勢。

下一步,把提高脫貧質量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堅持標準,嚴把退出關,確保脫貧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二是穩定脫貧攻堅政策,防止脫貧摘帽後工作鬆勁懈怠。尚未摘帽的貧困縣,確保靶心不變、焦點不散。已經摘帽的縣,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三是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深入實施“五個一批”,對貧困人口強勞力全勞力,支持產業和轉移就業,促進穩定增收;對弱勞力半勞力,通過公益崗位扶貧等,為他們就近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提供幫助;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和病人,通過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確保搬遷貧困群眾“穩得住、能脫貧”。實施消費扶貧,解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產品“賣難”問題。四是認真組織開展脫貧人口“回頭看”工作,對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建檔立卡予以幫扶。

(二)關於提高大病重病醫藥費用的報銷比例和額度。《指導意見》提出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範圍,切實降低貧困人口就醫負擔,在嚴格費用管控、確定診療方案、確定單病種收費標準、規範轉診和集中定點救治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後自負費用仍有困難的患者,加大醫療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幫扶力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水平,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新增籌資的一半(15元)用於大病保險,將大病保險的支付比例提高到60%,降低並統一按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確定起付線標準,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各地封頂線普遍設定在30萬元至50萬元之間,一些地方還取消了封頂線。發生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面臨致貧風險的重病患者還可以按規定申請獲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目前,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已覆蓋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一些地方探索實施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醫療救助。據統計,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經三項制度綜合保障後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有效減輕了貧困群眾就醫負擔。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確保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範圍,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獲得及時診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國家醫療保障局將督促指導各地紮實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及時調增籌資標準,按規定調整保障政策,按時劃轉基金,確保籌資到位,保障政策到位,待遇支付到位。在全面推進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中,完善統一的大病保險制度,細化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方案,採取提高年度救助限額、適度拓展救助範圍等方式加大直接救助力度,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銜接,合力減輕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三)關於努力解決城鄉教育不均衡問題,切實做好新一輪農村中小學佈局規劃調整。《決定》提出,合理佈局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快標準化建設,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推進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作,重點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確保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13年底,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五年多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改薄計劃”專項補助資金1699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700億元,累計新建擴建校舍2.21億平方米,購置各類生活設施1824萬臺件套、課桌凳3469萬單件套、圖書6.3億冊、計算機520萬臺、數字教育資源1477萬GB,有效縮小了城鄉校際差距。2014年以來,全國已有2717個縣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約佔全國總縣數的92.7%。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啟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督促指導各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綜合考慮城鎮化建設規劃、人口增長和密度、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寄宿學生實際需求和教育資源佈局等因素,不斷優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佈局,統籌整合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補齊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短板,更加註重農村學校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切實保障適齡兒童接受良好教育。

(四)關於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決定》和《指導意見》都對加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支持力度、改善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待遇、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教育部等部門落實教育扶貧政策,不斷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生活條件。一是實施特崗計劃。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92.23億元,招聘特崗教師75.4萬人,覆蓋中西部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二是實施師範生公費教育。6所部屬師範大學累計招生約10.4萬名公費師範生,為中小學補充了7.3萬名高素質教師,88.6%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全國28個省份實施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每年培養4萬名到農村任教。三是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2019年,選派2.32萬名教師赴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支教。四是推進實施銀齡講學計劃。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在河北等8個省份招募優秀退休教師志願者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當年招募近1600人。2019年招募人數增加至4000人。五是深入實施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2018年,首批向西藏、新疆新增援派教師4000人。六是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3年國家開始實施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按照“地方自主實施、中央綜合獎補”的原則,對在連片特困地區縣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綜合獎補資金153.2億元,惠及8萬多所鄉村學校約130萬名鄉村教師。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加大貧困地區教師特崗計劃實施力度,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和對口幫扶工作,國培計劃、公費師範生培養等重點支持貧困地區,適時啟動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和鄉村教師待遇水平,表彰長期紮根基層的優秀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學科結構,切實解決鄉村教師待遇低、吸引力小等突出問題,讓更多優秀教師願意到農村學校從教,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聯繫部門及電話: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 010-84419709

國務院扶貧辦

2019年8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