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學透青囊經,也許能在理氣上悟得點真訣

上文總結了《青囊經》中卷化機的宗旨。天地相對即陰陽相配,有山水之陰陽,有八卦體用之陰陽。山水既配,雌雄自合,再求先後天體用卦的交會,才能真正認識玄空六法。

《易》有哲理,《青囊經》所載一二,學通青囊之陰陽,方知地學之陰陽,處處有哲理,玄妙深奧。大易之道,處處以人事而言,百姓日用而不知。

學透青囊經,也許能在理氣上悟得點真訣

《青囊經》之化機,乃化始之始而成一物。所謂“機”,猶如張弓搭箭而發矢之時。起於毫芒,動於天地,就如太極與玄空。

天時、地利、人和,就是三才合一。就是一個“機”字。易經講求時與位,就是要找條件成熟的那個時機,一機即一點。化始無形,化機有象,有象則已動,已動而未成,這就是化機。

《青囊經》中卷化機講完,就是《青囊經》下卷,講化成,也是天地萬物生成之道。

化成捲開篇經文曰: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形,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陽德有象,陰德有位。

學透青囊經,也許能在理氣上悟得點真訣

這段經文為化成之宗旨。太初本無極,天地不分,渾渾沌沌,無分陰陽,無分上下。混沌開而太極分,這就是無極而太極。

太極分陰陽,一陰一陽,一動一靜,一實一虛。有陰就有陽。陰陽之理,寓於陰陽二氣。氣之消長,可以用理論來推測。外形的尊卑,可以用氣來揣度。這就是理寓於氣,氣囿於形。

日月星宿,有天象之剛氣。山川草木,有形之柔質。上天能成象,用陰以成。下地能成形,資陽則昌,萬物皆如此。人也是一樣,人之所以能成人,都是父母養育之恩方能成人。

陽德動而有象,陰德動而有位。父之精母之血,方能孕育成胎。用植物來比擬,也是如此。種子如陽德之象,落地生根即陰德有位。

地理山水的作法,玄空挨星,是陽德之象。山水動靜,陰德之位。《青囊奧語》中說:雌與雄,交會合玄空,雄與雌,玄空卦內推。就是指形勢和理氣,各有其雌雄。

眼睛能看到的雌雄,和眼睛看不見的雌雄,要兩兩相配。兩兩相配,那麼陽能用陰而成,陰能資陽而昌。資陽用陰,就是相地最難能可貴之事。

形勢上的資陽用陰,從相地閱歷上著眼,還可以努力積累經驗。理氣上的資陽用陰,就要學通玄空六法。

理氣之說紛紜,真訣難得,歷來口口相傳。得其口訣就能一目瞭然,立馬知曉。另一個辦法,就是好好研讀《青囊經》上卷,也許可以自悟推求。

我們來繼續下句經文的解讀。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你看,《葬經》都直接引用《青囊經》上的經文。

這段話實際就是講城門要訣。河圖重四勢,洛書重八方。四勢,就是前後左右四方。八方,就是四正四隅共八向。

學透青囊經,也許能在理氣上悟得點真訣

相地為以穴為極為主體,龍砂水向為客體,城廓為四勢之一,城門為通氣之所。無城廓則勢不聚,形從何止?無城門則氣不通,氣從何來?

四勢者,外氣行形也。八方者,內氣止生也。有外氣之行形,才可求內氣之止生。地有外氣而無內氣,就是花假之地。比如山背、山後往往如此,十個騎龍九個假也是如此。地有內氣而無外氣者則力弱。比如枝龍枝結,往往如此。

有四勢必有八方,有城廓必有城門,這才是真結。四勢不完整,則生氣乘風而散。內有城門,則生氣界水而止,氣止則穴的。

氣脈的流行,猶如大海的潮汐,自然天成,非人力不可為。四面受風,則氣不能聚;四面閉塞,則氣不能行。

高而不受風,低而不受水,則陰陽合而氣聚。生氣一點,最難辨認,擅長陰陽的地師,方能辨認。辨認方法,就是在形巒上著眼,或微微高起,或微微開陽。總而言之,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就是定太極。

穴點根據形巒自然天成,絲毫不能假借。有石中取土,其色澤與普通土不同。或土中取石,其石形與頑石有異。穴點就是生氣會萃之所成。

現代點穴,基本難以找到天然之結穴。只能退而求其次。得脈為先,得穴殊難。真結無存,是因為時代變遷,山形水勢的演變,就如現代難以出現古代之聖賢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