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黃道周與閩南風物——黃道周墓


  在距離黃道周講學處不遠的漳浦北山,有黃道周墓及“四君子”墓。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農曆三月五日,黃道周帶領9000多募來的義軍和學生,北上抗擊清軍兵敗被俘,堅貞不屈,勸降不果,慷慨英勇就義於金陵(今南京)明孝陵附近的東華門。臨刑前,他從容走向刑場時,在路旁等待的家人,急奔向前拉住他的衣角哭泣地說:“相公今天就要殉國了,請問相公對家務有何吩咐?”黃道周撕下衣角,咬破指甲,用熱血寫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16字,高聲說道:“持此報夫人去!”表現他視死如歸英雄氣概。他和學生賴繼謹、蔡春溶、趙士超、毛玉潔(即四君子)5人同時英勇就義。

  黃道周就義之日,聞者無不流淚。唐王隆武聞訃,為之震悼罷朝,贈文明伯,諡“忠烈”,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諡“忠端”。黃道周殉國後,其學生陸自嚴,用千金秘密購得屍首,草葬於金陵聚寶山外,立黃石為記。數年後黃道周夫人蔡玉卿遣長子黃麂(子中)與門客趙子壁往南京尋找,費盡周折,終於將黃道周遺骸運回漳浦北山,“殯於先人之墓側”;“四生也同時從葬”(《黃道周年譜》)。至今,墓保存完好,墓葬北向,封土直徑3.5米,墓前三合土結構,平面呈“鳳”字形,三層墓埕,墓前碑石上刻:明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師、吏兵二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前詹事府經筵講官,贈文明伯,諡忠烈石齋黃先生暨配誥封一品夫人諡孝徽蔡氏之佳域,歲在壬寅季冬穀旦立石。與黃道周同時殉節的四個門生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黃道周之子黃子平遷來附葬於黃道周墓右前方,立有墓碑。1993年,黃道周墓被公佈為福建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