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223篇原创文章,全文共5801字,配图30幅,阅读需要15分钟。

因为前年误打误撞在菲律宾的潜水体验,接触了一些沉没在水下的历史遗迹,尤其是与太平洋战争相关的军舰和兵器,正好把战史和旅游这两桩爱好联系在一起。(关于我的潜水经历,可到同名公众号搜索“水下舰队”)

也因为这段经历的缘故,认识了国内几位潜水的大拿,他们既懂潜水又懂战史,考证严谨,文字细腻,图片清晰视角独特,读来如身临其境,栩栩动人。

广告时间结束,下面先介绍一下背景知识。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 特鲁克环礁位于加罗林群岛,南邻赤道,东面是马绍尔群岛,是太平洋上难得的军事基地

靠近赤道的中南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上有一处特鲁克环礁,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这里只有捉鱼吃的土著人。进入近代社会后,因为港大水深,利于防守而被开发成为大型军事基地。一战前,占据此地的是德国人,战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份遗产,并且迅速将其进行了军事化。据说,1937年的美国美女飞行家阿梅利亚·埃尔哈特在进行环球飞行时,也是因为“误入”特鲁克环礁,而被日本人捉住,并最终灭口!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 美国美女飞行家阿梅利亚·埃尔哈特和她的飞机,1937年在飞越太平洋时失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鲁克一度成为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前进驻地,连山本五十六和“大和”号战列舰都长期停泊于此,一面遥控指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激战,一面警戒美军可能来自东方的进攻。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3. 1943年停泊在特鲁克环礁的大和、武藏号两艘超级战列舰

但在1943年日本海航逐渐丧失空中力量后,特鲁克变得越来越不安全。1944年初,时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丰田辅武大将下令从特鲁克撤走了联合舰队的主力舰,但还是留下了300多架飞机保卫此地。同时该地仍有数十艘运输船或潜艇。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4. 特鲁克环礁的卫星图,可见周围一圈的珊瑚礁和中间围住的火山岛

1944年2月17-18日,重建而成的TF58开始以强大的海空力量横扫日军,在短短的两天空袭里,特鲁克原先的365架飞机被打到只剩下个位数字仍能飞行,同时还有多达47艘舰船被送入海底,堪称日本人的“珍珠港”。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5. 日据时期的特鲁克环礁,注意对比名称不同和军事基地

不过特鲁克战役跟珍珠港不同的是,日本人已经全面落后,这个战果并不出人意料,反而是珍珠港的偶然性很大,现实中能够奏效已属运气爆棚!

正是这次大空袭,给特鲁克环礁里制造了大量的潜水资源,这些沉船如同凝固的历史一样,始终推动着说你应该做什么什么!历史上对特鲁克的空袭打击不是本文的重要,由于潜水圈喜欢称其为“楚克”,因此下面的文字也改用“楚克”指代特鲁克。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6. 日本人的模型封面图:特鲁克环礁里的联合舰队

下面的文字原作者为“迈迈”,是潜水圈和二战史的跨界高手,本文转载已得到授权。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楚克诸多沉船中一艘“平平无奇”的“网红船”——“桑港丸”。

在楚克众多的沉船中,“桑港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C位出道,被诸多远道而来的潜水员一而再、再而三的翻了牌子,沉迷其中而流连忘返,甚至成为众多介绍楚克沉船书籍的封面大咖,不可谓不成功。但是如果单看历史和数据,却很难解释这艘船爆红的原因,毕竟在很多方面,桑港丸不过是艘“平平无奇”的小字辈。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7. “桑港丸”早期照片,来源:shanecurrie.id.au

说大小,“桑港丸”只是条全长117米,吨位5,831的客货混装船,与楚克动辄上万吨的其他沉船来说,不过是中等身材;说历史,这艘1919年下水的急造货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在澳洲和美国运送矿石、谷物,到战争开始时已经是半退休的状态。二战中被日本陆军、海军轮番征用,负责在日本本土和“南海”海域运送军用物资。和楚克沉船中那些曾经在大洋上声名煊赫的豪华游轮(“爱国丸”)、或者有指挥官亲自坐镇加持的舰队旗舰(“平安丸”),甚或更过分的以战俘身份反抗到底的反抗军(“伯耆丸”)相比,真是平凡的一逼。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8. 油画中的“桑港丸”同型货船,来源:wrecksite.eu

“桑港丸”活着的时候平凡,沉没的过程也乏善可陈。作为3120船团的一员,“桑港丸”从横须贺出发途径塞班,经历了美国潜艇的轮番袭扰后毫发无伤地在1944年2月5号到达了楚克,伴随着他不多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因为船上有大批物资需要卸载,“桑港丸”没能和船团一路在12号离开楚克,也就注定了后来悲催的结局。

“冰雹”行动第一天时,未被重视的“桑港丸”仅受轻伤,但是在随后的18日,“桑港丸”被腾出手来的美军俯冲轰炸机连续命中6枚500磅航弹,在一片大火中,结束了普通的一生。和自己给自己加戏,一言不合就剖腹自尽的“伊百六九”,或者沉起来千人一同“玉碎”的“爱国丸”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9. 在冰雹行动中进行防空机动的“桑港丸”,来源:美国海军

唯一让人感点兴趣的,大概就是“桑港丸”这个怪怪的名字了。其实“桑港”就是“旧金山”(San Francisco)的日文翻译,但为何一艘日本货船会用美国的城市名字来命名……中间还是有段故事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德国U艇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了大量的协约国货船,为了保证运力,欧美大撒钞票,在全世界范围内订购船舶。当时的日本川崎重工以一种英国轮船的设计为基础,以牺牲性能和耐久性为前提,研发出一种低成本,易建造,高载重的船型——“第一大福丸”型貨物船。其中第三十艘建造的“来福丸”更是在1918年创造了30天完成建造的世界纪录。时至今日川崎重工还将来福丸当年建造的图片放在网站上作为企业历史进行宣传。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0. 船台上建造过程中的“来福丸”,来源:川崎重工网站

多说一句,1925年“来福丸”在北大西洋風暴中沉沒,38人遇难,这次船难成为“百慕大三角”神秘传说中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第一大福丸”型商船一共建造70余艘,不过只有20余艘被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剩下的则由川崎汽船和国际汽船两家公司买下用于货运(仔细研究下两家公司和川崎重工的股权关系,就会发现严重的交叉持股和关联交易问题,让职业病的笔者不禁怀疑这是川崎重工为了消化存货而采取的手段)。本文的主角“桑港丸”,就是这70多艘货船中的第41艘。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1. 川崎造船厂发行的股票,来源:NUMISMACLUB.COM

这70几艘船的船名相当有趣。其中涉及美国日本钢铁船舶互换协议的十几艘船,被统一不走心的命名为“Eastern + XX”,如Eastern Queen,Eastern Sun,East Wind,还有实在让人想不明白的“Eastern Planet”。

另外一些则用了传统的日本船名,土掉渣的一水是“慶福丸”、“智福丸”、“寿福丸”,当然也少不了刚刚所说的“来福丸”。最后一些跑国际航线的货船则被赋予了高大上,国际化的船名,如“波特兰丸”、“华盛顿丸”、“纽约丸”、“巴西丸”。这样看来,“桑港丸”这个名字也就不太奇怪了吧。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2. “桑港丸”在劳埃德船级社的登记信息(1944年), 来源:劳埃德船舶登记册(1944-1945)

关于“第一大福丸”型货船,还有一段黑历史。二战期间,多艘征用的大福丸型货船被用于在东南亚、台湾、朝鲜及日本本土间运送战俘和劳工,由于恶劣的运送环境和因此带来的极高死亡率,这些货船被称为“地狱船”(hell ship)。

关于涉及“地狱船”问题的本型船只名单,请看文章结尾的小贴士

漂着的时候“平平无奇”,沉了以后“桑港丸”可就了不得了,在楚克的介绍文章中,“桑港丸”出镜率极高,也被众多的潜友评为楚克的“必去”潜点,虽然深度较其他沉船要深一些(50-60米),但也阻碍不了大队潜水员的热情。甚至这艘船在当地还有个响亮而壕气的绰号——“百万美元”!如此一艘“平平无奇”的沉船,是怎么成楚克的“网红船”呢?

“桑港丸”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内在美”……作为一艘装满战争物资的货船,没有轰轰烈烈的爆炸,所以绝大多数的货物保存完好,加之所在水域能见度较好,使得“桑港丸”成了一艘水下的遗迹博物馆。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3. “桑港丸”潜点示位置

“桑港丸”沉船于1969年被雅克·伊夫·库斯托发现,但当时并未引起注意(说了“平平无奇”吧),而后1973年在一次对楚克港的声呐探测中被重新定位。潜水员通过上层建筑中发现的船钟确定了她的身份。“桑港丸”平躺在海底,上层建筑深度大概在42米,甲板的深度约在50米,沉船底部则在64米。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4. “桑港丸”潜点示意图,来源:Rod Macdonald

对“桑港丸”的潜水探索一般都是从船舯部开始,原来用于建造上层建筑的木板已经腐朽,基本只剩下建筑的骨架和支撑梁柱。从其间下潜至原来的主甲板,可以看到些船员的遗迹,巨大的罗盘、望远镜、热水器、被炸开的保险箱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船员个人物品,如厨具、瓷器的碎片、啤酒瓶以及药瓶等。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5. “桑港丸”残留的上层建筑,来源: reddit.com, Straight_at_em

由船桥向前的第二货舱口旁边,堆叠着3辆95式轻战车(轻型坦克),可以说是“桑港丸”最为知名的看点了。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6. “桑港丸”甲板上堆叠的95式轻战车,来源:Dr Shane Curri

95式轻战车是二战中日本设计建造的“最成功”的轻型坦克(虽然大概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装甲车水平),由三菱重工设计建造,车自重为6.7吨,战斗全重7.4吨,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车长4.3米,车宽2.07米,车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车长大概与一辆甲壳虫相当)。下图可以通过人的尺寸大概对这台坦克大小有些了解,(别忘了坦克兵是日本人,所以请自动脑补再减一号)。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7. 1945年日本投降后拍摄的95式轻战车照片,来源:wikipedia

95式轻战车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辅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机枪,可自动连发射击,乘员需抵肩射击。其中的1挺为前机枪,另1挺为炮塔后机枪,共携弹3,000发。前机枪由机枪手操纵,炮塔后机枪由车长操纵。

95式轻战车早期在中国战场上被作为步兵支援坦克广泛使用,由于中国军队匮乏火炮及反坦克设备,取得了一些战果,后期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优势的装甲力量及奢侈的单兵反坦克装备,脆皮薄甲的95式则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军的坦克方队里,除了“功臣号”等几辆日本97式中战车外,大多还是95式轻战车。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8. 开国大典上驶过天安门广场的95式轻战车,来源:新华社

这3辆坦克分布在船的两舷,其中两辆pia在一起的95式轻战车叠在右舷甲板的角落里,颇让人有种在看动物世界的感觉,这个奇怪的造型应该是空袭时炸弹的爆炸、或者是沉没时的碰撞所造成的。

在这两辆坦克旁边,还停有一辆平板卡车,右轮卡在第二货仓的隔板上,其余的车身架在舱口盖梁的上方。卡车的金属车身已经腐蚀得差不多了,不过仍然能辨认出一个奇怪的箱状装置固定在卡车的车架上,由于损坏严重,基本难以分辨用途。经由翻阅潜水员的一些记录,我们可以看出这辆卡车是一辆当时很常见的1.5吨级的五十铃产94式卡车,有潜水员猜想这可能是一部改装的救火车。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19. “桑港丸”甲板上的九四式卡车,来源:marinethemes.com

第三辆坦克停在船的左舷,一只履带已经悬空在甲板外,越过船舷可以看到一辆柴油拖拉机侧翻在海床上,应该是爆炸时被抛入海中,抑或是沉没时的震动把它掀翻了。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0. “桑港丸”左舷甲板上的95式轻战车,来源:spotmydive.com

继续向前就到了船的第二货舱,可以看到里面满满的都是军需品。货舱被隔成上下数层,上层首先能够看到的就是另外两辆安装了油罐的94式卡车,在两辆卡车中间还停放着几辆用于运送航弹和鱼雷的重型拖车。在上层货仓中是大量的油罐、油管、成箱的弹药、成堆的航空炸弹、几部飞机引擎和成套的飞机起落架。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1. “桑港丸”货舱中的航空发动机,来源:singledivers.com,Jerrymxz

在中层货舱中,还有大量的木质货箱、有些破损的箱子中可以看到装箱的瓷器和填充物,其他一些箱子里装满了防空炮弹,中层货舱可以钻入,但空间非常狭小,非常容易扬起漂浮物,潜水时如果想深入有一定难度。底层货舱目前则无法到达,能看到更多的货箱、重型机械以及油罐。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2. “桑港丸”的一号货舱掠影,来源:Dr Shane Currie

在一号和二号货舱中间,是一根在水中挺立了70几年的桅杆,上面还有未脱落的线缆。一号货舱是桑港丸的精华所在,一排排半球形海滩水雷,数百箱配套的旋入式触发雷管、一卷卷的电缆线圈被堆放在货舱的四周,多年来,楚克当地的渔民从沉船中偷走了数百枚这种水雷,以收集其中的高爆炸药用来炸鱼,现在剩下的水雷已经十不存一。配套的触发式雷管最初每盒24个,每排六个,每盒四排。时至今日许多箱子已经腐烂成了尘埃,原来装着的雷管一堆堆的散落在货舱中。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3. “桑港丸”货舱中的沙滩水雷,来源:Mike Gerken

潜水员可以在前方的两个舱盖横梁之间一直下降到一号货舱底部。在这里可以看到数百个和上层同款的水雷,根据不同口径分装的的炮弹箱。黄铜的炮弹外壳并没有连接弹头。在货舱的底部,还存放着多种不同尺寸的航弹,从32公斤的小型炸弹,到800公斤的大家伙,都能找到。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4. “桑港丸”货舱中的航空炸弹,来源:singledivers.com,Jerrymxz

虽然听起来有些怪,不过“桑港丸”可谓一步一景,从一号货舱出来,船艏的7.5厘米舰炮就安放在前甲板的平台上,大概深度为43米。炮口指向左舷,海洋生物的层层覆盖,使得这门老旧的火炮充满了神秘感和莫名的吸引力。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5. “桑港丸”的船艏炮,来源:Becky Kagan Schott

该船的上层建筑本来就比较简单,经过炸弹和大火的扫荡后,也没剩下太多。船的烟囱和进气口都基本塌陷了,由于原来的甲板已经基本腐烂一空,潜水员可以从空洞中进入船舱,拜访船员的宿舍和当时的厨房。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6. “桑港丸”的引擎舱入口,来源:Mike Gerken

船后侧的三号货舱估计在船只遇袭时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货物装卸,货舱的上层看上去空空荡荡,但是随着进一步的深入,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两辆卡车存放在货舱底部,在三号货舱的中层甲板上堆叠这一层层的弹药箱,里面装满了13毫米和25毫米的炮弹壳,其他的一些箱子中则满满的装着手榴弹。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7. “桑港丸”货仓中依旧完好的卡车,来源:Pinterest.com

三号和四号货舱中间的桅杆也依然站立。

四号货舱又是充满了惊喜,三分之二的货舱装满了鱼雷弹体,而配套鱼雷弹头则装在木箱中堆放在货舱的前部。在中层和下层甲板中,更多的半球形水雷,深水炸弹,大型炮弹箱和防空弹药箱,燃料桶让人过足眼瘾。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8. “桑港丸”货仓中堆积的货物,来源:Felipe Barrio

看到如今沉船上装载着的货物,我们大概可以想到日军准备在楚克打一场怎样的防御战,成百上千的水雷将被布置在预计登陆的海滩上,以打击登陆艇和可能的两栖坦克,炮弹将用以加强岛上的物资储备,防空弹药用来抵消美军的空军优势,轻型坦克将被作为移动或固定火力点以压制滩头阵地。航空炸弹及鱼雷将被用于打击登陆舰队。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29. 真实的历史,TF58空袭特鲁克环礁中的日舰,成果显著,从此该地基本被放弃

如果美军没有在冰雹行动中击沉了众多像“桑港丸”这样的输送船,那么楚克作为日本在南太平洋防线的心脏、日本“绝对防卫圈”链条上的重要堡垒,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可能会成为比硫磺岛更为难啃的骨头。

小贴士:

曾经担任过战俘运输的“大福丸”型“地狱船”包括:“伯剌西尔丸”(Brazil Maru), “西里伯斯丸”(せれべす丸,Celebes Maru),“英兰丸”(England Maru), “仏兰西丸”(France Maru),“丰福丸”(Hofuku Maru),“长门丸”(Nagato Maru),“太平洋丸”(Pacific Maru),“新嘉坡丸”(Singapore Maru),“泰晤士丸”(ていむす丸,Thames Maru),“东福丸”(Tofuku Maru),“宇步丸”(Ube Maru)和“华盛顿丸”(Washington Maru)。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图30. 作者“迈迈”的水下自拍

小宁多年潜水buddy之一
技术潜水爱好者✅
自由潜水爱好者✅
沉船潜水爱好者✅
二战军事史爱好者✅
水下拍摄与被拍摄爱好者✅✅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发现水下的历史:从草根到网红的日本海军输送船“桑港丸”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关注,欢迎分享扩散,让更多同好参与进来!

“燃烧的岛群战友会”微信群已经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员minshengluhao,然后通过邀请入群,这里有你的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