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汉昭帝继位后逼迫其兄燕王刘旦自杀,是昭帝狠毒吗?

照鉴历史311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朝有名的明君,否则也不会得谥号“昭”。燕王刘旦的确是他下诏逼死的,但这并不代表刘弗陵狠毒,而是刘旦的问题。可以说刘弗陵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他一步步进逼,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刘旦是刘彻的第三子,受封燕王,封地在苦寒的北方,紧邻匈奴、土地贫瘠。他平日不怎么受宠,又不是长子,所以没想过登上大宝,但后来意外发生了。

公元前110年,刘彻次子刘闳去世了;公元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刘彻长子刘据因不堪受辱而自杀身亡。

这样一来,刘旦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子,他开始蠢蠢欲动了。毕竟古代的继承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在嫡子没了,可不就轮到他这长子?

公元前88年,刘彻病重,刘旦担心的不是父亲的身体,而是担心父亲死后皇位落到别人手里,堂而皇之的派使者面见刘彻,请求宿卫京师,以备不虞。这个“不虞”,指的就是刘彻有可能病死,调他到京师,好顺理成章的承继大统。

他考虑的还挺周到,但没有一个父亲愿意在自己重病时看到儿子谋算家产。刘彻勃然大怒,斩了使者,又以“臧匿亡命之徒”的罪名,削了刘旦封国里的良乡、安次、文安三个县。

刘彻对刘旦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偏爱,此事之后更是讨厌他,临终前立了心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刘弗陵登基之后,刘旦并没有消停,大概是越想越窝火,准备大干一场。先造谣刘弗陵不是刘彻的亲生儿子,然后在封地里招兵买马,打算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

但还没开始行动就被告发了,证据确凿,按律当诛,刘弗陵看在亲戚的份上,没治他的罪。

刘弗陵的好心并没有换来刘旦的悔改,恰恰相反,他更想当皇帝了,时时窥视京师,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同盟。

他的同盟是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长公主。这几位可都是汉朝的权贵人物,上官桀和桑弘羊是托孤大臣,鄂邑长公主有抚养刘弗陵的功劳,尊荣无比。

他们为什么想要反汉昭帝呢?其实,以其说他们反汉昭帝,不如说他们反霍光。霍光当时大权在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想让霍光倒台,诬陷他要造反,但汉昭帝非常信任霍光,根本不听他们的。

于是,这几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发动兵变杀了霍光废了汉昭帝,迎刘旦入京为帝。

刘旦高兴坏了,许诺上官桀事成后裂土封王。阴谋实施前夕,鄂邑长公主给刘旦写了封信,意思是我们都布置好了,将在宴会上刺杀霍光,大业可成,你准备吧。

准备什么呢?准备进京当皇帝。正收拾行装呢,噩耗传来,由于鄂邑长公主门下的告密,阴谋没能实施,凡是参与的人都被抓了,刘旦也被供了出来,是主谋之一。

这次刘弗陵是真生气了,下诏赦免燕国的所有官吏和百姓,唯独不赦刘旦。刘旦就想自杀,被亲信和姬妾们劝住了,大家都觉得最惨不过除国降为庶人,不至于死。刘旦也就放下了死志。

没多久,刘弗陵再次发来诏书,骂刘旦“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意思是你还有什么颜面活着?

刘旦就知道刘弗陵是真想要自己死,自杀还能留点尊严,于是自缢了。

总之,有因必有果,和很多皇帝比起来,刘弗陵已经算比较仁慈的了。刘旦有这种下场,都是他自找的。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刘旦被逼自杀,纯属咎由自取!自从他大哥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开始,刘旦一直蠢蠢欲动,觉得自己就是皇储的不二人选。结果,上位的却是年仅七岁的幼弟刘弗陵。这让刘旦很不甘心,几次策划谋反,甚至强行给老爸戴有颜色的帽子。汉昭帝一再忍让,忍无可忍之下,才逼他自杀。

不过,按照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推断,刘弗陵上位是霍光等人的一次政变事件,他认为,汉武帝选中的继承人不是刘弗陵!

我们先按照正史记载,燕王刘旦为何几次谋反,又是怎么被逼自杀的。

自请入宫侍奉皇帝,被汉武帝责罚

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惨死,储君虚位,刘旦的心活泛起来。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唯一的嫡子去世,应该以序齿顺序选择储君。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在刘据之前,老二刘闳已经去世,此时三子刘旦就是最年长的儿子。

所以,刘旦认为自己就是理所当然的继任太子。可是,一晃拖了三年,汉武帝始终不立新太子,刘旦心急如焚。后元元年,汉武帝病重,刘旦有点等不及了,主动上疏汉武帝:

“燕王旦自以次第当为太子,上书求入宿卫。上怒,斩其使于北阙;又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上由是恶旦。”

热豆腐没吃上,反而烫伤了嘴。削了三个县不算什么,关键被汉武帝所厌恶,失去了继承资格,还被责骂:

“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可见刘旦此人政治道行不够,利益面前乱了方寸。

质疑汉昭帝皇子身份,阴谋叛乱

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即位,派使者到燕国宣召,刘旦借口玺书的封口印小,怀疑是伪昭,坚决不肯哭拜,然后又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刘旦的人到长安晃了一圈,什么有利的消息也没得到。可是刘旦很不甘心:

“遂与宗室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结谋,诈言以武帝时受诏,得职吏事,修武备,备非常。”

他诈称得到了汉武帝的遗诏,让他修武备,以防“非常事”,公开招兵买马。在左右亲信的鼓动下,刘旦四处散发舆论,说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儿子,为造反做准备:

“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

刘旦一边造舆论,一边联络刘长刘泽,一边训练亡命之徒,一边打造兵器,他在府中,按朝廷官制,公开任命官员,俨然已经坐上了龙椅。

结果忙活了一年多,还没来得及扯大旗,刘泽那边就出事了,他被人告发,被捕入狱,把刘旦供出去了:

“会缾侯刘成知泽等谋,告之青州刺史隽不疑,不疑收捕泽以闻。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勿治,而刘泽等伏诛。益封缾侯。”

刘泽被处死,汉昭帝手下留情,对刘旦没做任何处理!

勾结上官桀、盖长公主,达成政变联盟

刘泽的血,没有吓退刘旦,在安稳了三年后,他再次觅得一次机会:利用上官桀、盖长公主与霍光的矛盾,他与上官桀等人结成联盟,妄图再次对皇位发动攻势: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

当然,他们的第一计划是利用汉昭帝之手,除掉霍光。结果,汉昭帝虽然年少,但是很聪慧,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在霍光一边。这个结果让上官桀等人很失望,第二套计划随之出炉:刺杀霍光、废黜汉昭帝、迎立刘旦!

“桀等因谋共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

他们计划以赐宴为名,诓骗霍光入宫,而后在席间刺杀霍光。计划一得手,立刻宣布废黜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刘旦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他向自己的梦想,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政变阴谋暴露,受诏书斥责自杀

可惜,政变又提前泄露,失败了:

“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敝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

盖长公主门下有个叫燕仓的稻田使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消息,向大司农杨敞告发。结果上官桀、盖长公主、桑弘羊等,参与阴谋的人犯,全部被诛杀。

忐忑不安的刘旦终于等到了钦差,钦差宣布圣旨:燕国所有参与谋反的官员一律赦免,除了刘旦!

刘旦一听傻了,自杀吧,被他的妻妾们一顿哭劝,说:假如侥幸只废除封国呢?皇帝不一定要你死。这时候才知道生命珍贵的刘旦,对自己心软了,下不去手了。

汉昭帝一看这么不自觉?第二道诏书又来了,专门发给刘旦,内容变成了切责,结尾用了这么一段话: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你这个背叛祖宗的败类,有什么脸见列祖列宗呢!

话都骂这么难听了,再腆着个脸活着就没意思了,估计朝廷会直接来扒他脸了。刘旦叹口气,一根白绫把自己挂上房梁。

送上面过程分析来看,刘旦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十一年!先跟老爸斗,后跟幼弟斗,为了扳倒汉昭帝,不惜给死去的老爸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不死不休。

汉昭帝可谓仁至义尽,两次饶过了三哥,甚至一点处罚都没有,倘若汉武帝在世,刘旦的脑袋,早就被割下当球踢了,怎么能说汉昭帝狠毒呢?

唯一能站在刘旦一边的论调,就是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的史学家,他们认为,汉武帝并未选中刘弗陵为接班人,刘弗陵上位,就是以霍光为首的“顾命大臣”,发动的一次政变,甚至汉武帝是否死于非命都不得而知。

吕先生的这个观点有没有证据呢?

有一些,但不充分。最直接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 其一、侍中王忽的爆料。

王忽是右将军王莽(不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儿子,他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意思说,我整天呆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为侯的事,分明有假。

这三人都是汉昭帝的顾命大臣,假如封侯的圣旨有假,当然有理由怀疑,立汉昭帝这件事的真实性!

  • 其二、汉昭帝没有出席汉武帝的葬礼。

执金吾郭广意说:“待诏五莋宫,宫中讙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意思说,皇帝死的时候乱糟糟的,诸将军共同拥立了刘弗陵。奇怪的是,刘弗陵竟然没有出席汉武帝的葬礼。

  • 其三、刘弗陵被立为太子真假难辨

按史书记载,刘弗陵直到汉武帝临终前,才被立为太子,此时距离刘据冤死,已经整整四年。既然汉武帝意属刘弗陵,为何迟迟不立他为太子?所以,有理由怀疑,立太子的诏书是假的。

这恐怕就是刘旦怀疑刘弗陵地位合法性的理由。不过说实话,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只能说有疑点。

至少有一点无法推翻,刘旦肯定不是汉武帝的候选人,否则汉武帝绝不可能将心目中的储君,始终放在封地,更不可能责骂并处罚刘旦。

既然刘旦并不是汉昭帝的受害人,那他的行为就要受到谴责,受到制裁。即便他是受害人,坐在皇位上的已经是刘弗陵,作为胜利者,能对失败者大度地宽赦,就已经够意思了,你三番五次地折腾,落得被逼自杀,一点不冤枉!


寻根拜祖


汉昭帝从继位开始,就是傀儡了,在位十三年,从没有掌权,即使他已经21岁了,也没有亲政,他是不折不扣的傀儡,政令出自霍光。

霍光不仅掌控政权,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理,汉昭帝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可想而知霍光权势多大了。

这样的汉昭帝,哪来权力杀刘旦?

刘旦怎么死的呢?他勾结上官桀父子、长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谋政变,诛杀霍光,结果霍光不费吹灰之力就打破了他们的阴谋。

霍光在杀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逼死了长公主,皇帝的同母姐姐,又逼死了刘旦。

刘旦之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跟汉昭帝没什么关系,




南朝居士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旦、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谋划造反事情败露后,汉昭帝刘弗陵下令赦免燕国所有臣民,唯独没有赦免刘旦,并且刘弗陵派人谴责刘旦,刘旦最终选择自缢。提问者应该是看了史书上的这段记载才有此一问。

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看问题必须要全面乐观。燕王刘旦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不作就不会死,他的一生都在为谋取皇位而努力,但是三次谋划都以失败告终,最终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相反刘弗陵对这位三哥是再三忍让,所以说

评价刘弗陵狠毒显然是不对的。

刘旦其人

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被册封为燕王。根据史书的记载,刘旦这个人不旦外表英俊潇洒,而且博闻强识,善于交际,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诸侯王。

原本刘旦可以安心的在他的封地上享受生活,但是随着太子刘拒兵败自杀,二哥刘闳早逝,太子之位空缺,自身才华横溢,兼具汉武帝在世的诸子之长,让刘旦看到了夺取至高权力的希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屡败屡战

  •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太子之位名分未定,于是刘旦主动派使者进长安,向汉武帝提出宿卫长安,以备不时之需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在向汉武帝自我推荐继承大位。汉武帝为此大为恼火,不但诛杀了使者,而且削去刘旦封国的三个县以示惩戒。
  • 后元二年(前87年),八岁的刘弗陵正式继承皇位,刘旦得知消息后极为不满,并质疑刘弗陵继位的正统性。于是勾结宗室刘长、刘泽等意图谋反,最终事情败露,汉昭帝刘弗陵将其他参与者悉数诛杀,唯独原谅了刘旦。
  • 元凤元年(前80年),刘旦再次勾结姐姐盖长公主、托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企图刺杀霍光,将刘弗陵赶下台,事情被人提前举报而失败,最后在刘弗陵得谴责声中选择自杀。

不得不杀

可以看到,刘旦为了谋求皇位可谓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野心一旦滋长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汉昭帝刘弗陵念及亲情,之前已经对其网开一面,但是刘旦不知悔改。

试想如果此次再行赦免,相信以刘旦的执着精神,依然不会安分守己,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刘旦必须死。

结语

汉昭帝刘弗陵对刘旦死后得安排也体现了其仁慈之处,赐刘旦谥号为“刺”,将其子贬为庶人,这对于谋反罪的处罚,可以说是相当的轻了。

套用热剧《庆余年》中二皇子最后写给范闲的信中所说:“这世上,做儿子最难就是在皇家,别家儿孙也争,但输了最多就是丢前程、丢家产、丢脸面,我输了丢的是命。”刘旦屡次挑战刘弗陵得底线,不懂得收敛,那么对于自己的结局应当早就有所预见,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够以常理去揣度。


涤尘索金


燕王刘旦先后二次叛乱,汉昭帝只是让他自杀已经是很便宜他了,有什么狠毒之说。再说了,赐死刘旦也不是汉昭帝下的令,是当时权臣霍光下的令,与汉昭帝无关。

1、汉昭帝继位的背景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本来的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刘据做了30多年的太子,但是随着舅舅卫青和表哥霍去病的去世,局势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刘彻想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于是就借“巫蛊案”,将刘据逼死,然后将卫子夫打入冷宫。

刘据死后,汉武帝的儿子中就数刘旦的年纪最大。刘旦认为按照长幼次序继承的说法,也该轮到他做太子了。于是刘旦就向汉武帝提出要入宫宿卫,但是被汉武帝拒绝,而且汉武帝还将上书之人打入大牢。刘旦畏惧汉武帝的权威,不敢有所作为。

汉武帝死后,刘弗陵顺利登基,但是刘弗陵年岁太小,汉武帝生前就嘱咐大臣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辅佐。汉武帝驾崩,各地的诸侯王都收到玺书。刘旦借口“玺书规格不对”,拒不接受,其实就是在发泄没选他当皇帝的不满情绪。

2、刘旦第一次叛乱

刘旦拉拢了一些与他亲善的藩王,准备起兵夺权。刘旦借口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打着刘邦当年立下的“白马盟誓”为口号。刘邦当年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固,与诸侯斩白马立下誓言,“非刘氏为王,天下共诛之”。

刘旦和宗室刘泽准备在青州起兵,先杀死此时隽不疑。但是走漏了风声,隽不疑先将刘泽抓捕,然后牵出刘旦谋反的大案。

这么大的案件,霍光等人也不好处理,因为汉武帝就剩下3个儿子,刘旦就是其中一个。最后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处理决定,将从犯全部处死,而对主犯刘旦,“褒赐钱3000万,益封万三千户”。

3、刘旦第二次叛乱

第一次夺权失败后,刘旦将目光转向朝中重臣,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辅臣上官桀。

本来上官桀和霍光是儿女亲家,又同为辅臣,关系比较不错。但是随着霍光的治国能力日益体现,汉昭帝对霍光越来越信任,上官桀就落了下风。上官桀渐渐感到不满,就和霍光逐渐演变成竞争关系。

刘旦通过他的姐姐盖长公主,结识了权臣上官桀。两人一拍即合,因为两人的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同一块绊脚石——霍光。刘旦想利用上官桀的权势增加夺权的砝码,上官桀也向利用刘旦这一强力外援,铲除霍光,为权力作进一步的打算。

但这种各自心怀鬼胎的联盟,注定是不能成事的。果然,在刘旦觉得时机成熟,起兵攻打长安之时。他的联盟上官桀却过早的暴露了自己,被霍光一举拿下。刘旦兵在半途,进退为难。

最后朝廷下旨,赐刘旦自尽。朝廷对刘旦的家人没有过多追究,只是降职处理。

刘旦的死纯属自找,看不清形势,找一个猪队友,结果自己玩死了。


老虫


汉昭帝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名声不显,实际上他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皇帝,只是可惜英年早逝。而在其执政期间,确实发生了燕王刘旦自杀的事件,但是这真的是汉昭帝狠毒所导致的吗?

燕王刘旦

说起这个燕王刘旦,也十分的有意思。当时汉武帝刚刚经历完“巫蛊之祸”,正在悔恨当中,因此一直未立太子。

怎知燕王刘旦却早已为自己谋划妥当,认为汉武帝剩余的孩子之中,自己最为年长,理应为太子,就这么屁颠屁颠的派使者去暗示汉武帝。汉武帝哪能听不懂刘旦的意思,生气的把使者杀了,并因此对刘旦心生厌恶,最后立了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即汉昭帝。

也就是说燕王刘旦和汉昭帝的仇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结下了,这也难怪燕王刘旦后来会造反了。

辅臣争斗,上官桀等人落入下风

当时的太子刘弗陵过于年幼,汉武帝自然会为其做好打算。于是,汉武帝任命霍光、上官桀等人作为辅政大臣,一起辅佐汉昭帝。

本来霍光、上官桀等人互为姻亲,彼此相安无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霍光逐渐受到汉昭帝的器重,而上官桀等人预做之事又屡次受到霍光的阻拦。于是,两边逐渐成为政敌,彼此仇视。

恰巧此时燕王刘旦又伺机而动,想要取汉昭帝而代之。因此,这两股有着相同目标的人就这样联合在了一起,准备杀死霍光,推翻汉昭帝的统治,立燕王刘旦为帝。

结果他们造反的消息被人泄露,汉昭帝与霍光及时的发现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将他们逮捕入狱。而燕王刘旦也自知不可活,便自杀身亡了。

结束语

在汉武帝死后,年幼的汉昭帝便继承了皇位,并以霍光、上官桀等人辅佐朝政。由此展开了辅臣之间的夺权之争。随着夺权行动进入了尾声,霍光取得了汉昭帝的信任,上官桀一脉逐渐落入了下风。

随后上官桀铤而走险,选择了扶持燕王刘旦,发动武装政变。结果消息泄漏,汉昭帝等人提前动手,将燕王刘旦等人缉拿。燕王刘旦自知无法幸免,遂自杀身亡。

因此,汉昭帝逼迫燕王刘旦自杀纯属子虚乌有,是燕王刘旦自己造反失败才自杀的,并非是汉昭帝狠毒。


小云轩谈史


汉昭帝并未逼迫燕王刘旦自杀,是刘旦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杀。

刘旦,汉武帝刘彻的第三子。本来的他只是一个闲散的王爷,只需在自己的封地快活的度过一生就可以了,但是随着他两个哥哥的去世,他生出了异样的心思。

汉武帝病重期间,刘旦命人进京上书皇帝,请求宿卫长安,汉武帝是个老江湖,哪能不懂他的心思,不仅没同意,还将来人杀了,并削减了刘旦的封地,以示惩戒,不久就立了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刘弗陵即位后,刘旦长安上书要在郡国给汉武帝设立宗庙,霍光见书后没有同意,但是给他赐了些钱帛,还增加了他的封邑。刘旦得知消息后大为不满,道:“这个皇位本来该是我的,要我还你赐什么东西。”于是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但是造反的消息很快就被泄露了,刘泽等人皆被正法,唯独对刘旦格外开恩,不仅没有杀他,还饶恕了他所有的罪行。

其实说到这,刘旦见好就收,也能安度余生。但是权利的欲望是不容易斩断的,后来他再度计划谋反。

始元四年,刘旦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因争权而产生矛盾,刘旦利用这点,用户重金贿赂他们,希望他们帮助自己登上帝位。

但是他们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给告发了,谋反再度失败。这一次他没那么好运了,刘弗陵的忍耐和宽容也是有限的,不久朝廷下发赦令,赦免燕国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却独独没有赦免刘旦,还下诏斥责了他。刘旦接了诏书后,就自缢而亡了。

总结:刘旦自幼博学多才,各种杂学也多有涉猎,为人能言善辩,且颇有谋略。他就算不做一个贤王,做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那还绰绰有余的,怪就怪他自己权欲熏心。


邓坛拜将


朋友们别抢,这个问题我来答:

先不说对与错,是与非,帝王家,向来都是成者就王,败者就寇;

而刘旦的死,本身自作孽,心有不甘,妄图贵为天子,起图造反强行夺政。而这种出师无名的做法,本身就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且不仁不义,招来杀身之祸也是情理之中。

想古代刑法,对谋逆罪的处罚是重中之重,或腰斩,凌迟,五马分尸,诛灭九诛!而昭帝只是下诏斥责,令其羞愧自尽而死,而对他子女等人,皆是法外开恩,饶其性命,这是格外的恩典与仁慈!何来狠毒一说!



在则,刘旦反叛不是头一次,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滋生皇帝梦。确不知天子是上天眷顾,非人力强行而为之,如果能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皇位,又何致落的个自尽的结局!

武帝晚年期间,太子刘据一死,老二齐王也不在世,身为老三的刘旦自认为,太子位立长不立幼,该轮到自己了!于是进言武帝,入宫值宿宫禁,武帝大怒,心想:老子还在呢,就想迫不及待的当皇帝了!结果被武帝好一顿训斥喝骂,并且还削了三个郡的封地。虽说刘旦不是造反,其实心中己种下反的种子,只是惧怕武帝的威势,只能作罢。通过这事,也能看出刘旦有野心,但不够细心耐心;做事欠缺周密考虑,实在算不上有能力的人。如果说武帝的威慑能让他思考问题的核心,在或者从此绝了皇帝的幻想,也能悠哉悠哉,安度晚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定是一番惬意美好!

然而,并没面壁思过,反省自身,依然是愤愤不平,心里不服。



直到昭帝登基,又蠢蠢欲动,萌生异心。先是派近臣试探朝廷,后又联系宗亲刘长,刘泽试图反叛。在封地假传武帝临死遗诏,对官员自称寡人,俨然是地方皇帝。

后被人告发,朝廷派人审查,最后昭帝选择睁一只眼,闭只眼。除了他,所有犯事之人全部斩首。可见昭帝是位仁慈皇帝,并没有深究到底,而选择大事化无,息事宁人。

这是刘旦第二次异心,本该感恩戴德,从此选择安守本份,不妄生异志,可偏他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主!

没过多久,第三次又来了!而这次又和以往不一样,这次是选择与外人合作。虽然说不是明面上造反,但也是图谋不轨,岂图混乱朝政从而获取利益。


事情的始末也简单,当年托孤重臣上官桀与桑弘羊仗着功劳显著,请奏给身边的人谋取朝廷职位,而掌权执政的霍光大将军,刚正严明且又不循私情,不予准许。从此双方结下怨恨。而行为不检的长公主也是为给小白脸谋职被拒之门外,于是三人串通一气,又拉上了刘旦!四人谋划削了霍光的权势。

可谁知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却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知逍这是诬告,并没上当。相反,在霍光请求罢官时,对着文武大臣,说出自己独到的分析。满朝皆叹服,霍光也是感激涕零,心理甚慰!

虽说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但霍光的忠诚让昭帝看见了,而其他人的狼子野心,特别是刘旦,昭帝也看出来了!从此一方越被倚重,另一方却越被压制,不信任!

而做为刘旦来说,此时回头尚不晚矣!正应了那句话,撞了南墙才知道疼!死不悔改也是说的这种人。

失势的这方,孤注一掷,几人一合计,打算诓骗霍光到公主家饮酒杀之,接着废了昭帝。而为当皇帝,刘旦也是舍得一身剐,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给这些人。事情到了这步,己然不可挽回了!成败也在此一举。

世间事往往是注定的,该是你的就是,不该你的,任你如何的准备也是徒劳无功。自以为万事俱备,亳无破绽。结果消息还是走漏,被人告发。霍光以迅疾之势逮捕相关人员。



知道大势己去的刘旦,这会还在奢望昭帝会宽恕他,等来的却是催死的诏令:

会天子使使者赐燕王玺书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若发,赖绛侯等诛讨贼乱,尊立孝文,以安宗庙,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樊、郦、曹、灌,携剑推锋,从高皇帝垦灾除害,耘锄海内,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赏不过封侯。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正如昭帝所说,不念兄弟亲情,反而勾结外人乱朝纲,起歹心,死后有何面目见祖先!

不是没给悔过机会,哪知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在不杀之,实难威慑朝臣。

纵观刘旦做的事,确实糊涂,而且没脑。至于原因不多加叙说,读者意会!人啊!就怕欲望太强,欲壑难填的同时也是自掘坟暮!柳暗花明又一村,转个思路或许就是另一番天地,何必去执着于难上青天的事情。

如果说能够强,福报够深,还可坚持执着。可偏偏刘旦又不是,又不自知。刘旦的死,真真叫,不作就不会死。

本篇结束!


铭豪谈史


刘旦(?—前80年),西汉宗室、藩王,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广陵厉王刘胥同母兄,母李姬,被封为燕王。刘旦之所以自杀,并不是汉昭帝逼迫,更不是汉昭帝狠毒,主要是因为燕王刘旦蓄意谋反,而且还是两次谋反。燕王自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一、皇储风波忒憋屈,心生怨恨埋祸根

汉武帝刘彻一共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刘据,是刘彻和卫子夫的所生,也是刘彻十分喜欢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可惜后来被人诬陷,起兵失败后自杀。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按照汉代“先贵后长,先长后幼”的立储规则,这太子之位,自然应该属于三儿子燕王刘旦了,刘旦也是这样认为的。

据《燕剌王刘旦传》记载,“到卫太子受谗毁而死,齐怀王又病死后,刘旦自以为按次序当立为太子,上书请求入宫值宿警卫。”

那什么是宫值宿警卫呢,就是到皇宫中保护皇帝刘彻。一般能做这个宿卫皇宫的,向来只有太子。如果汉武帝刘彻答应了,就相当于宣布他为太子了。可没想到的是,刘旦不但没有当上太子,还遭到了惩罚,“皇上怒,曾把他关进监狱”。后来因窝藏逃犯得罪,又被削去良乡、安次、文安三县。

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但更令刘旦憋屈的是,从此汉武帝更厌恶他,后来竟立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就是因为这场皇储风波,使特憋屈的刘旦对汉昭帝刘弗陵十分不满,这也成为他谋反的根源所在。

二、心态失衡无礼法,造谣诽谤失人心

后元二年二月,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刘弗陵当上皇帝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局,身为燕王的刘旦,再不甘心也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好好当他的王。可这时的刘旦已经心态失衡,完全没了君臣礼法。

据《二十四史汉书》记载,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表扬燕王,赐给他三千万钱,增加封土一万三千户。但刘旦不仅不受,还发怒说“:我应当做皇帝,赏赐什么?”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王朝,敢于说这话的,完全可以被处死。可当时刘弗陵还小,就没有追究刘旦的责任,放过他一马。

后来,刘旦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不但在自己的封地燕国打算谋反称帝,还造谣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刘彻亲生的儿子,据《二十四史汉书》记载,“就与刘泽谋划写了一篇邪恶的传单,说小皇帝不是武帝的儿子,是大臣一起拥立的,天下人应该一起讨伐他。派人到各郡国散发,动摇民心。”

在当时的背景下,燕王刘旦做出这种事,汉昭帝刘弗陵就是杀他一百次也不为过。

三、两次谋反不知悔,因果报应莫怨人

燕王刘旦不只满足于逞口舌之快,他还真搞起谋反来,而且还搞了两次。据《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记载:“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今乃与长公主及左将军桀等谋危宗庙。”

从中不难看出,燕王刘旦第一次谋反是与刘泽一起发动的。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死后,刘旦上书请求“在郡国为武帝立庙”,遭到霍光反对。“于是与刘氏宗族中山哀王的儿子刘长、齐孝王的孙子刘泽等合谋,假称武帝时接受诏命,能够掌管官府事务,训练军队,防备特殊事变”。

后来,缶并侯刘成知道了刘泽等人的阴谋,把情况告诉给青州刺史隽不疑,不疑逮捕了刘泽,上报朝廷。天子派遣大鸿胪丞审理此案,追查涉及到燕王。按说,到这里,燕王刘旦要第三次杀头了。可刘弗陵还是没有杀他。据《二十四史汉书》记载:“有皇上诏令停止审讯,但是刘泽等人都伏法受诛,加封缶并侯。”

多次逃过杀头之罪的燕王刘旦,不仅不知感激,还执迷不悟,又联合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后来被燕仓告发,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被逮捕,他们的家族被诛灭。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

综上所述,燕王刘旦之所以自杀,完全是咎由自取,并不是汉昭帝狠毒。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笑谈文史生


这怨不得别人,实际上是刘旦自作孽不可活!

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被册封为燕王。征和二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琚受江充诬陷,起兵失败后自杀。刘旦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开始觊觎太子之位。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武帝看出他居心叵测,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  



武帝驾崩时,他的接班人刘弗陵只有八岁,由于武帝为避免外戚干政早先赐死了钩弋夫人,所以,留下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来辅佐汉昭帝。

刘旦在汉武帝驾崩的时候,以为自己年长,皇位应该是自己的。所以,他怀疑异母弟刘弗陵上位是这些大臣做了手脚。当首辅霍光遵汉昭帝诣意赐他“钱三千万,益封万三千户”时,刘旦无感激之情,反而勃然大怒:“我当为帝,何赐也?”。太狂妄了,以这样的态度处世,怎么有好结果呢?幸亏刘弗陵年幼,如果换了其它皇帝,仅凭这句话,就可治他个忤逆之罪,灭了他全家。



刘旦走火入魔了。他和宗室刘泽相互勾结,散布谣言,说刘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又在燕国招揽人手,制造兵器,准备以武力夺取皇位。由于刘泽做事不密,谋反之意泄露,刘泽在被审讯时,供出了刘旦。而昭帝只是灭了刘泽,并没有追究刘旦的责任———为此,还专门下了诏书!可见,刘弗陵对三哥是包容的!

霍光威信日高,刘旦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和左将军上官桀为了权益与霍光发生了明争暗斗。盖长公主和上官桀知道刘旦对霍光恨之入骨,就与刘旦结成同盟,要搞掉霍光,废掉昭帝。刘旦故伎重演,又给皇帝上书了,说要“入宿卫,察奸臣之变”。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想到昭帝身边,借机废黜皇帝搞自立。

是时,昭帝年十四,觉其有诈,遂亲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谋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连十四岁的昭帝都知道他居心不良,所以亲近霍光,疏远了上官桀!

后来,有人把他们的阴谋报告给了昭帝。在霍光的力主下,昭帝下诣杀了上官桀。刘旦知道后,还想发兵夺权,但少了上官桀等作内应,左右建议刘旦不要再举兵造反了。刘旦这才安宁下来!

这次昭帝没再庇护刘旦,他下诏书给刘旦。一针见血地指出:高祖封建诸子弟是为维护刘汉江山社稷的!这话很重,足以振聋发聩,穿云裂石!刘旦自然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意。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庙乎!

于是,刘旦“即以绶自绞。”。
作为昭帝的哥哥,刘旦迷恋上了皇位,所以,他成了谋反专业户,根本没想到安居乐业做藩王。还宣称昭帝不是汉武帝的儿子,这样的言行,简直罪大恶极!放在任何朝代,刘旦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的死是咎由自取,并不能说明昭帝狠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