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昭帝繼位後逼迫其兄燕王劉旦自殺,是昭帝狠毒嗎?

照鑑歷史311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至少涉及到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漢武帝有幾個兒子,以及漢武帝為繼承人留下的輔政大臣等幾個問題。

巫蠱之禍

漢武帝寵幸衛子夫之後,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終於迎來自己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戾太子劉據。原先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為國家立下大功,沒有人敢對太子不敬。

等到後來衛青、霍去病先後去世,衛子夫又年老色衰,太子和衛子夫母子兩人的地位便開始不穩固起來。而晚年的漢武帝多病,多疑的漢武帝認為這是身邊有人用了巫蠱,才使得自己多病。

上春秋高(漢武帝年紀大了),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

等到後來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巫蠱事發,漢武帝命令江充審理此事。而江充和太子以及衛家有嫌隙,便藉機陷害太子。被誣陷的太子劉據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最後只好起兵造反,殺死了江充,但同時也惹惱了漢武帝。

漢武帝發動大軍攻打太子劉據,劉據兵敗後逃跑,最終不得以之下,太子上吊自殺。太子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被殺害,只有一個孫子(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活了下來。就連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後來在別人勸說下,漢武帝終於醒悟過來,夷掉江充三族。但早被立為太子的劉據以及他的兒子都死掉,於是漢武帝傳位給誰又成了難題。

漢武帝有幾個兒子

漢武帝一共有6個兒子,長子是太子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18歲時去世),三子燕王劉旦,四子廣陵厲王劉胥,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早死,其子劉賀繼承了爵位,劉賀也就是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六子漢昭帝劉弗陵。

等到巫蠱之禍發生後,太子一家人(除了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外),都死去。次子劉閎又早夭,所以三子燕王劉旦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機會就來了。

旦自以次第當立,上書求入宿衛。上怒,下其使獄。後坐藏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由是惡旦,後遂立少子(劉弗陵)為太子。

其中,四子劉胥長大後,因“好倡樂逸遊,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因此,漢武帝的次子、五子都死在漢武帝前面,第四子劉胥四肢發達不適合立為太子。等到太子死後,燕王劉旦又被漢武帝厭惡,因此只能立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這也就為後來劉旦謀反埋下了伏筆。

漢武帝為新君留下的輔政大臣

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漢昭帝劉弗陵還只有八歲,因此漢武帝留下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來輔佐漢昭帝。而劉旦在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懷疑是大臣做了手腳,故意不立自己為皇帝。當霍光代表漢昭帝賜燕王劉旦“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時,劉旦大怒:“我當為帝,何賜也(我本來是要當皇帝的人,還用得著你賞賜)!”

於是劉旦準備謀反,通過武力奪取皇位。劉旦和劉澤相互勾結,詐稱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否認漢昭帝繼位的合法性。然後劉旦在自己的封國裡面招攬人手,打造兵器,準備謀反。但後來劉澤事蹟敗露,供詞中牽連到燕王劉旦。但漢昭帝只是誅殺了劉澤,專門下詔書不追究劉旦的責任。

但後來隨著霍光專權,劉旦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因爭權,和霍光發生激烈衝突。他們知道劉旦怨恨霍光,所以和劉旦一起聯手。劉旦甚至上書,自願歸還藩王印璽,“入宿衛,察奸臣之變”。其實是想到皇帝身邊,找機會廢掉皇帝以自立。

是時,昭帝年十四,覺其有詐,遂親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謀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後來有人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報告給了朝廷。上官桀等人被漢昭帝殺掉。劉旦聽說後,還想發兵奪權,只是沒有了上官桀等內應,手下不建議他再舉兵造反。不久,朝廷的赦令到了,但只赦免了吏民,沒有赦免燕王劉旦。漢昭帝還讓使者賜給燕王劉旦詔書,以漢高祖劉邦封建諸子弟的本意,是維護劉漢王朝的統治來責備他。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悖逆之心,無忠愛之意。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廟乎!

於是,燕王劉旦“即以綬自絞。後夫人隨旦自殺者二十餘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劉旦是漢昭帝的哥哥,但是他一再謀反,甚至宣稱漢昭帝不是漢武帝的兒子,這對皇帝是很大的侮辱。

而且第一次謀反事發的時候,漢昭帝赦免了他,並沒有過多追究。可劉旦仍不死心,一直沉迷於造反而登上皇位。所以,無論是出於穩固皇權,還是為自己正名,漢昭帝都會殺死這個哥哥。這不是漢昭帝狠毒,而是燕王劉旦自找的,怨不得別人。


歷史鉤沉


劉旦被逼自殺,純屬咎由自取!自從他大哥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禍開始,劉旦一直蠢蠢欲動,覺得自己就是皇儲的不二人選。結果,上位的卻是年僅七歲的幼弟劉弗陵。這讓劉旦很不甘心,幾次策劃謀反,甚至強行給老爸戴有顏色的帽子。漢昭帝一再忍讓,忍無可忍之下,才逼他自殺。

不過,按照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推斷,劉弗陵上位是霍光等人的一次政變事件,他認為,漢武帝選中的繼承人不是劉弗陵!

我們先按照正史記載,燕王劉旦為何幾次謀反,又是怎麼被逼自殺的。

自請入宮侍奉皇帝,被漢武帝責罰

巫蠱之禍發生後,太子劉據慘死,儲君虛位,劉旦的心活泛起來。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規則,唯一的嫡子去世,應該以序齒順序選擇儲君。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在劉據之前,老二劉閎已經去世,此時三子劉旦就是最年長的兒子。

所以,劉旦認為自己就是理所當然的繼任太子。可是,一晃拖了三年,漢武帝始終不立新太子,劉旦心急如焚。後元元年,漢武帝病重,劉旦有點等不及了,主動上疏漢武帝:

“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上怒,斬其使於北闕;又坐藏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上由是惡旦。”

熱豆腐沒吃上,反而燙傷了嘴。削了三個縣不算什麼,關鍵被漢武帝所厭惡,失去了繼承資格,還被責罵:

“生子應置於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義;放在燕趙之地,果生爭權之心。”

可見劉旦此人政治道行不夠,利益面前亂了方寸。

質疑漢昭帝皇子身份,陰謀叛亂

漢武帝駕崩後,漢昭帝即位,派使者到燕國宣召,劉旦藉口璽書的封口印小,懷疑是偽昭,堅決不肯哭拜,然後又派人去長安打探消息。劉旦的人到長安晃了一圈,什麼有利的消息也沒得到。可是劉旦很不甘心:

“遂與宗室中山哀王子劉長、齊孝王孫劉澤等結謀,詐言以武帝時受詔,得職吏事,修武備,備非常。”

他詐稱得到了漢武帝的遺詔,讓他修武備,以防“非常事”,公開招兵買馬。在左右親信的鼓動下,劉旦四處散發輿論,說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為造反做準備:

“即與劉澤謀為奸書,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傳行郡國,以搖動百姓。”

劉旦一邊造輿論,一邊聯絡劉長劉澤,一邊訓練亡命之徒,一邊打造兵器,他在府中,按朝廷官制,公開任命官員,儼然已經坐上了龍椅。

結果忙活了一年多,還沒來得及扯大旗,劉澤那邊就出事了,他被人告發,被捕入獄,把劉旦供出去了:

“會缾侯劉成知澤等謀,告之青州刺史雋不疑,不疑收捕澤以聞。天子遣大鴻臚丞治,連引燕王。有詔勿治,而劉澤等伏誅。益封缾侯。”

劉澤被處死,漢昭帝手下留情,對劉旦沒做任何處理!

勾結上官桀、蓋長公主,達成政變聯盟

劉澤的血,沒有嚇退劉旦,在安穩了三年後,他再次覓得一次機會:利用上官桀、蓋長公主與霍光的矛盾,他與上官桀等人結成聯盟,妄圖再次對皇位發動攻勢:

“久之,旦姊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與燕交通。旦遣孫縱之等前後十餘輩,多齎金寶走馬,賂遺蓋主。”

當然,他們的第一計劃是利用漢昭帝之手,除掉霍光。結果,漢昭帝雖然年少,但是很聰慧,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反而更加堅定地站在霍光一邊。這個結果讓上官桀等人很失望,第二套計劃隨之出爐:刺殺霍光、廢黜漢昭帝、迎立劉旦!

“桀等因謀共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旦置驛書,往來相報,許立桀為王,外連郡國豪傑以千數。”

他們計劃以賜宴為名,誆騙霍光入宮,而後在席間刺殺霍光。計劃一得手,立刻宣佈廢黜漢昭帝,迎立燕王劉旦。劉旦許諾,事成後封上官桀為王,他向自己的夢想,發起了最後的衝擊。

政變陰謀暴露,受詔書斥責自殺

可惜,政變又提前洩露,失敗了:

“假稻田使者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敝惶懼,移病,以語延年。延年以聞,桀等伏辜。”

蓋長公主門下有個叫燕倉的稻田使者,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得知了消息,向大司農楊敞告發。結果上官桀、蓋長公主、桑弘羊等,參與陰謀的人犯,全部被誅殺。

忐忑不安的劉旦終於等到了欽差,欽差宣佈聖旨:燕國所有參與謀反的官員一律赦免,除了劉旦!

劉旦一聽傻了,自殺吧,被他的妻妾們一頓哭勸,說:假如僥倖只廢除封國呢?皇帝不一定要你死。這時候才知道生命珍貴的劉旦,對自己心軟了,下不去手了。

漢昭帝一看這麼不自覺?第二道詔書又來了,專門發給劉旦,內容變成了切責,結尾用了這麼一段話: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

你這個背叛祖宗的敗類,有什麼臉見列祖列宗呢!

話都罵這麼難聽了,再腆著個臉活著就沒意思了,估計朝廷會直接來扒他臉了。劉旦嘆口氣,一根白綾把自己掛上房梁。

送上面過程分析來看,劉旦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孜孜不倦地奮鬥了十一年!先跟老爸鬥,後跟幼弟鬥,為了扳倒漢昭帝,不惜給死去的老爸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不死不休。

漢昭帝可謂仁至義盡,兩次饒過了三哥,甚至一點處罰都沒有,倘若漢武帝在世,劉旦的腦袋,早就被割下當球踢了,怎麼能說漢昭帝狠毒呢?

唯一能站在劉旦一邊的論調,就是以呂思勉先生為代表的史學家,他們認為,漢武帝並未選中劉弗陵為接班人,劉弗陵上位,就是以霍光為首的“顧命大臣”,發動的一次政變,甚至漢武帝是否死於非命都不得而知。

呂先生的這個觀點有沒有證據呢?

有一些,但不充分。最直接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 其一、侍中王忽的爆料。

王忽是右將軍王莽(不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兒子,他說:“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意思說,我整天呆在皇帝身邊,從來沒有聽說過皇帝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為侯的事,分明有假。

這三人都是漢昭帝的顧命大臣,假如封侯的聖旨有假,當然有理由懷疑,立漢昭帝這件事的真實性!

  • 其二、漢昭帝沒有出席漢武帝的葬禮。

執金吾郭廣意說:“待詔五莋宮,宮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為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意思說,皇帝死的時候亂糟糟的,諸將軍共同擁立了劉弗陵。奇怪的是,劉弗陵竟然沒有出席漢武帝的葬禮。

  • 其三、劉弗陵被立為太子真假難辨

按史書記載,劉弗陵直到漢武帝臨終前,才被立為太子,此時距離劉據冤死,已經整整四年。既然漢武帝意屬劉弗陵,為何遲遲不立他為太子?所以,有理由懷疑,立太子的詔書是假的。

這恐怕就是劉旦懷疑劉弗陵地位合法性的理由。不過說實話,這些理由都不夠充分,只能說有疑點。

至少有一點無法推翻,劉旦肯定不是漢武帝的候選人,否則漢武帝絕不可能將心目中的儲君,始終放在封地,更不可能責罵並處罰劉旦。

既然劉旦並不是漢昭帝的受害人,那他的行為就要受到譴責,受到制裁。即便他是受害人,坐在皇位上的已經是劉弗陵,作為勝利者,能對失敗者大度地寬赦,就已經夠意思了,你三番五次地折騰,落得被逼自殺,一點不冤枉!


尋根拜祖


漢昭帝從繼位開始,就是傀儡了,在位十三年,從沒有掌權,即使他已經21歲了,也沒有親政,他是不折不扣的傀儡,政令出自霍光。

霍光不僅掌控政權,連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理,漢昭帝只有一個女人,那就是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可想而知霍光權勢多大了。

這樣的漢昭帝,哪來權力殺劉旦?

劉旦怎麼死的呢?他勾結上官桀父子、長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謀政變,誅殺霍光,結果霍光不費吹灰之力就打破了他們的陰謀。

霍光在殺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後,逼死了長公主,皇帝的同母姐姐,又逼死了劉旦。

劉旦之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跟漢昭帝沒什麼關係,




南朝居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旦、蓋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謀劃造反事情敗露後,漢昭帝劉弗陵下令赦免燕國所有臣民,唯獨沒有赦免劉旦,並且劉弗陵派人譴責劉旦,劉旦最終選擇自縊。提問者應該是看了史書上的這段記載才有此一問。

萬事萬物皆有聯繫,看問題必須要全面樂觀。燕王劉旦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不作就不會死,他的一生都在為謀取皇位而努力,但是三次謀劃都以失敗告終,最終選擇以自縊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他自己的選擇。相反劉弗陵對這位三哥是再三忍讓,所以說

評價劉弗陵狠毒顯然是不對的。

劉旦其人

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被冊封為燕王。根據史書的記載,劉旦這個人不旦外表英俊瀟灑,而且博聞強識,善於交際,是一個比較有才華的諸侯王。

原本劉旦可以安心的在他的封地上享受生活,但是隨著太子劉拒兵敗自殺,二哥劉閎早逝,太子之位空缺,自身才華橫溢,兼具漢武帝在世的諸子之長,讓劉旦看到了奪取至高權力的希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屢敗屢戰

  •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病重,太子之位名分未定,於是劉旦主動派使者進長安,向漢武帝提出宿衛長安,以備不時之需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在向漢武帝自我推薦繼承大位。漢武帝為此大為惱火,不但誅殺了使者,而且削去劉旦封國的三個縣以示懲戒。
  • 後元二年(前87年),八歲的劉弗陵正式繼承皇位,劉旦得知消息後極為不滿,並質疑劉弗陵繼位的正統性。於是勾結宗室劉長、劉澤等意圖謀反,最終事情敗露,漢昭帝劉弗陵將其他參與者悉數誅殺,唯獨原諒了劉旦。
  • 元鳳元年(前80年),劉旦再次勾結姐姐蓋長公主、託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企圖刺殺霍光,將劉弗陵趕下臺,事情被人提前舉報而失敗,最後在劉弗陵得譴責聲中選擇自殺。

不得不殺

可以看到,劉旦為了謀求皇位可謂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野心一旦滋長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漢昭帝劉弗陵念及親情,之前已經對其網開一面,但是劉旦不知悔改。

試想如果此次再行赦免,相信以劉旦的執著精神,依然不會安分守己,因此為了國家的安定團結,劉旦必須死。

結語

漢昭帝劉弗陵對劉旦死後得安排也體現了其仁慈之處,賜劉旦諡號為“刺”,將其子貶為庶人,這對於謀反罪的處罰,可以說是相當的輕了。

套用熱劇《慶餘年》中二皇子最後寫給範閒的信中所說:“這世上,做兒子最難就是在皇家,別家兒孫也爭,但輸了最多就是丟前程、丟家產、丟臉面,我輸了丟的是命。”劉旦屢次挑戰劉弗陵得底線,不懂得收斂,那麼對於自己的結局應當早就有所預見,最是無情帝王家,很多事情我們不能夠以常理去揣度。


滌塵索金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朝有名的明君,否則也不會得諡號“昭”。燕王劉旦的確是他下詔逼死的,但這並不代表劉弗陵狠毒,而是劉旦的問題。可以說劉弗陵對他已經仁至義盡了,是他一步步進逼,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劉旦是劉徹的第三子,受封燕王,封地在苦寒的北方,緊鄰匈奴、土地貧瘠。他平日不怎麼受寵,又不是長子,所以沒想過登上大寶,但後來意外發生了。

公元前110年,劉徹次子劉閎去世了;公元前91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劉徹長子劉據因不堪受辱而自殺身亡。

這樣一來,劉旦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他開始蠢蠢欲動了。畢竟古代的繼承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現在嫡子沒了,可不就輪到他這長子?

公元前88年,劉徹病重,劉旦擔心的不是父親的身體,而是擔心父親死後皇位落到別人手裡,堂而皇之的派使者面見劉徹,請求宿衛京師,以備不虞。這個“不虞”,指的就是劉徹有可能病死,調他到京師,好順理成章的承繼大統。

他考慮的還挺周到,但沒有一個父親願意在自己重病時看到兒子謀算家產。劉徹勃然大怒,斬了使者,又以“臧匿亡命之徒”的罪名,削了劉旦封國裡的良鄉、安次、文安三個縣。

劉徹對劉旦本來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偏愛,此事之後更是討厭他,臨終前立了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劉弗陵登基之後,劉旦並沒有消停,大概是越想越窩火,準備大幹一場。先造謠劉弗陵不是劉徹的親生兒子,然後在封地裡招兵買馬,打算以此為藉口起兵造反。

但還沒開始行動就被告發了,證據確鑿,按律當誅,劉弗陵看在親戚的份上,沒治他的罪。

劉弗陵的好心並沒有換來劉旦的悔改,恰恰相反,他更想當皇帝了,時時窺視京師,結果還真讓他找到了同盟。

他的同盟是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長公主。這幾位可都是漢朝的權貴人物,上官桀和桑弘羊是託孤大臣,鄂邑長公主有撫養劉弗陵的功勞,尊榮無比。

他們為什麼想要反漢昭帝呢?其實,以其說他們反漢昭帝,不如說他們反霍光。霍光當時大權在握,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想讓霍光倒臺,誣陷他要造反,但漢昭帝非常信任霍光,根本不聽他們的。

於是,這幾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準備發動兵變殺了霍光廢了漢昭帝,迎劉旦入京為帝。

劉旦高興壞了,許諾上官桀事成後裂土封王。陰謀實施前夕,鄂邑長公主給劉旦寫了封信,意思是我們都佈置好了,將在宴會上刺殺霍光,大業可成,你準備吧。

準備什麼呢?準備進京當皇帝。正收拾行裝呢,噩耗傳來,由於鄂邑長公主門下的告密,陰謀沒能實施,凡是參與的人都被抓了,劉旦也被供了出來,是主謀之一。

這次劉弗陵是真生氣了,下詔赦免燕國的所有官吏和百姓,唯獨不赦劉旦。劉旦就想自殺,被親信和姬妾們勸住了,大家都覺得最慘不過除國降為庶人,不至於死。劉旦也就放下了死志。

沒多久,劉弗陵再次發來詔書,罵劉旦“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意思是你還有什麼顏面活著?

劉旦就知道劉弗陵是真想要自己死,自殺還能留點尊嚴,於是自縊了。

總之,有因必有果,和很多皇帝比起來,劉弗陵已經算比較仁慈的了。劉旦有這種下場,都是他自找的。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燕王劉旦先後二次叛亂,漢昭帝只是讓他自殺已經是很便宜他了,有什麼狠毒之說。再說了,賜死劉旦也不是漢昭帝下的令,是當時權臣霍光下的令,與漢昭帝無關。

1、漢昭帝繼位的背景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小兒子,本來的太子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劉據做了30多年的太子,但是隨著舅舅衛青和表哥霍去病的去世,局勢發生了變化。漢武帝劉徹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於是就借“巫蠱案”,將劉據逼死,然後將衛子夫打入冷宮。

劉據死後,漢武帝的兒子中就數劉旦的年紀最大。劉旦認為按照長幼次序繼承的說法,也該輪到他做太子了。於是劉旦就向漢武帝提出要入宮宿衛,但是被漢武帝拒絕,而且漢武帝還將上書之人打入大牢。劉旦畏懼漢武帝的權威,不敢有所作為。

漢武帝死後,劉弗陵順利登基,但是劉弗陵年歲太小,漢武帝生前就囑咐大臣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輔佐。漢武帝駕崩,各地的諸侯王都收到璽書。劉旦藉口“璽書規格不對”,拒不接受,其實就是在發洩沒選他當皇帝的不滿情緒。

2、劉旦第一次叛亂

劉旦拉攏了一些與他親善的藩王,準備起兵奪權。劉旦藉口劉弗陵不是漢武帝親生,打著劉邦當年立下的“白馬盟誓”為口號。劉邦當年為了劉氏江山的穩固,與諸侯斬白馬立下誓言,“非劉氏為王,天下共誅之”。

劉旦和宗室劉澤準備在青州起兵,先殺死此時雋不疑。但是走漏了風聲,雋不疑先將劉澤抓捕,然後牽出劉旦謀反的大案。

這麼大的案件,霍光等人也不好處理,因為漢武帝就剩下3個兒子,劉旦就是其中一個。最後做出一個匪夷所思的處理決定,將從犯全部處死,而對主犯劉旦,“褒賜錢3000萬,益封萬三千戶”。

3、劉旦第二次叛亂

第一次奪權失敗後,劉旦將目光轉向朝中重臣,這一次他的目標是輔臣上官桀。

本來上官桀和霍光是兒女親家,又同為輔臣,關係比較不錯。但是隨著霍光的治國能力日益體現,漢昭帝對霍光越來越信任,上官桀就落了下風。上官桀漸漸感到不滿,就和霍光逐漸演變成競爭關係。

劉旦通過他的姐姐蓋長公主,結識了權臣上官桀。兩人一拍即合,因為兩人的前進的道路上,出現了同一塊絆腳石——霍光。劉旦想利用上官桀的權勢增加奪權的砝碼,上官桀也向利用劉旦這一強力外援,剷除霍光,為權力作進一步的打算。

但這種各自心懷鬼胎的聯盟,註定是不能成事的。果然,在劉旦覺得時機成熟,起兵攻打長安之時。他的聯盟上官桀卻過早的暴露了自己,被霍光一舉拿下。劉旦兵在半途,進退為難。

最後朝廷下旨,賜劉旦自盡。朝廷對劉旦的家人沒有過多追究,只是降職處理。

劉旦的死純屬自找,看不清形勢,找一個豬隊友,結果自己玩死了。


老蟲


劉旦(?—前80年),西漢宗室、藩王,漢武帝劉徹第三子,廣陵厲王劉胥同母兄,母李姬,被封為燕王。劉旦之所以自殺,並不是漢昭帝逼迫,更不是漢昭帝狠毒,主要是因為燕王劉旦蓄意謀反,而且還是兩次謀反。燕王自殺完全是咎由自取。

一、皇儲風波忒憋屈,心生怨恨埋禍根

漢武帝劉徹一共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劉據,是劉徹和衛子夫的所生,也是劉徹十分喜歡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可惜後來被人誣陷,起兵失敗後自殺。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按照漢代“先貴後長,先長後幼”的立儲規則,這太子之位,自然應該屬於三兒子燕王劉旦了,劉旦也是這樣認為的。

據《燕剌王劉旦傳》記載,“到衛太子受讒毀而死,齊懷王又病死後,劉旦自以為按次序當立為太子,上書請求入宮值宿警衛。”

那什麼是宮值宿警衛呢,就是到皇宮中保護皇帝劉徹。一般能做這個宿衛皇宮的,向來只有太子。如果漢武帝劉徹答應了,就相當於宣佈他為太子了。可沒想到的是,劉旦不但沒有當上太子,還遭到了懲罰,“皇上怒,曾把他關進監獄”。後來因窩藏逃犯得罪,又被削去良鄉、安次、文安三縣。

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但更令劉旦憋屈的是,從此漢武帝更厭惡他,後來竟立自己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

就是因為這場皇儲風波,使特憋屈的劉旦對漢昭帝劉弗陵十分不滿,這也成為他謀反的根源所在。

二、心態失衡無禮法,造謠誹謗失人心

後元二年二月,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劉弗陵當上皇帝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局,身為燕王的劉旦,再不甘心也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好好當他的王。可這時的劉旦已經心態失衡,完全沒了君臣禮法。

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當時大將軍霍光執掌朝政,表揚燕王,賜給他三千萬錢,增加封土一萬三千戶。但劉旦不僅不受,還發怒說“:我應當做皇帝,賞賜什麼?”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王朝,敢於說這話的,完全可以被處死。可當時劉弗陵還小,就沒有追究劉旦的責任,放過他一馬。

後來,劉旦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不但在自己的封地燕國打算謀反稱帝,還造謠劉弗陵不是漢武帝劉徹親生的兒子,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就與劉澤謀劃寫了一篇邪惡的傳單,說小皇帝不是武帝的兒子,是大臣一起擁立的,天下人應該一起討伐他。派人到各郡國散發,動搖民心。”

在當時的背景下,燕王劉旦做出這種事,漢昭帝劉弗陵就是殺他一百次也不為過。

三、兩次謀反不知悔,因果報應莫怨人

燕王劉旦不只滿足於逞口舌之快,他還真搞起謀反來,而且還搞了兩次。據《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記載:“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

從中不難看出,燕王劉旦第一次謀反是與劉澤一起發動的。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死後,劉旦上書請求“在郡國為武帝立廟”,遭到霍光反對。“於是與劉氏宗族中山哀王的兒子劉長、齊孝王的孫子劉澤等合謀,假稱武帝時接受詔命,能夠掌管官府事務,訓練軍隊,防備特殊事變”。

後來,缶並侯劉成知道了劉澤等人的陰謀,把情況告訴給青州刺史雋不疑,不疑逮捕了劉澤,上報朝廷。天子派遣大鴻臚丞審理此案,追查涉及到燕王。按說,到這裡,燕王劉旦要第三次殺頭了。可劉弗陵還是沒有殺他。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有皇上詔令停止審訊,但是劉澤等人都伏法受誅,加封缶並侯。”

多次逃過殺頭之罪的燕王劉旦,不僅不知感激,還執迷不悟,又聯合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後來被燕倉告發,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被逮捕,他們的家族被誅滅。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

綜上所述,燕王劉旦之所以自殺,完全是咎由自取,並不是漢昭帝狠毒。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笑談文史生


這怨不得別人,實際上是劉旦自作孽不可活!

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被冊封為燕王。徵和二年,因巫蠱之禍,太子劉琚受江充誣陷,起兵失敗後自殺。劉旦得知消息後喜出望外,開始覬覦太子之位。武帝病重,劉旦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武帝看出他居心叵測,削去了他三個縣的封地。  



武帝駕崩時,他的接班人劉弗陵只有八歲,由於武帝為避免外戚干政早先賜死了鉤弋夫人,所以,留下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來輔佐漢昭帝。

劉旦在漢武帝駕崩的時候,以為自己年長,皇位應該是自己的。所以,他懷疑異母弟劉弗陵上位是這些大臣做了手腳。當首輔霍光遵漢昭帝詣意賜他“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時,劉旦無感激之情,反而勃然大怒:“我當為帝,何賜也?”。太狂妄了,以這樣的態度處世,怎麼有好結果呢?幸虧劉弗陵年幼,如果換了其它皇帝,僅憑這句話,就可治他個忤逆之罪,滅了他全家。



劉旦走火入魔了。他和宗室劉澤相互勾結,散佈謠言,說劉弗陵不是武帝的兒子。又在燕國招攬人手,製造兵器,準備以武力奪取皇位。由於劉澤做事不密,謀反之意洩露,劉澤在被審訊時,供出了劉旦。而昭帝只是滅了劉澤,並沒有追究劉旦的責任———為此,還專門下了詔書!可見,劉弗陵對三哥是包容的!

霍光威信日高,劉旦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和左將軍上官桀為了權益與霍光發生了明爭暗鬥。蓋長公主和上官桀知道劉旦對霍光恨之入骨,就與劉旦結成同盟,要搞掉霍光,廢掉昭帝。劉旦故伎重演,又給皇帝上書了,說要“入宿衛,察奸臣之變”。這意圖再明顯不過了,他想到昭帝身邊,藉機廢黜皇帝搞自立。

是時,昭帝年十四,覺其有詐,遂親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謀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連十四歲的昭帝都知道他居心不良,所以親近霍光,疏遠了上官桀!

後來,有人把他們的陰謀報告給了昭帝。在霍光的力主下,昭帝下詣殺了上官桀。劉旦知道後,還想發兵奪權,但少了上官桀等作內應,左右建議劉旦不要再舉兵造反了。劉旦這才安寧下來!

這次昭帝沒再庇護劉旦,他下詔書給劉旦。一針見血地指出:高祖封建諸子弟是為維護劉漢江山社稷的!這話很重,足以振聾發聵,穿雲裂石!劉旦自然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悖逆之心,無忠愛之意。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廟乎!

於是,劉旦“即以綬自絞。”。
作為昭帝的哥哥,劉旦迷戀上了皇位,所以,他成了謀反專業戶,根本沒想到安居樂業做藩王。還宣稱昭帝不是漢武帝的兒子,這樣的言行,簡直罪大惡極!放在任何朝代,劉旦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並不能說明昭帝狠毒!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昭帝並未逼迫燕王劉旦自殺,是劉旦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殺。

劉旦,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子。本來的他只是一個閒散的王爺,只需在自己的封地快活的度過一生就可以了,但是隨著他兩個哥哥的去世,他生出了異樣的心思。

漢武帝病重期間,劉旦命人進京上書皇帝,請求宿衛長安,漢武帝是個老江湖,哪能不懂他的心思,不僅沒同意,還將來人殺了,並削減了劉旦的封地,以示懲戒,不久就立了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劉弗陵即位後,劉旦長安上書要在郡國給漢武帝設立宗廟,霍光見書後沒有同意,但是給他賜了些錢帛,還增加了他的封邑。劉旦得知消息後大為不滿,道:“這個皇位本來該是我的,要我還你賜什麼東西。”於是與中山哀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造反。

但是造反的消息很快就被洩露了,劉澤等人皆被正法,唯獨對劉旦格外開恩,不僅沒有殺他,還饒恕了他所有的罪行。

其實說到這,劉旦見好就收,也能安度餘生。但是權利的慾望是不容易斬斷的,後來他再度計劃謀反。

始元四年,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因爭權而產生矛盾,劉旦利用這點,用戶重金賄賂他們,希望他們幫助自己登上帝位。

但是他們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鄂邑長公主門下的稻田使者給告發了,謀反再度失敗。這一次他沒那麼好運了,劉弗陵的忍耐和寬容也是有限的,不久朝廷下發赦令,赦免燕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卻獨獨沒有赦免劉旦,還下詔斥責了他。劉旦接了詔書後,就自縊而亡了。

總結:劉旦自幼博學多才,各種雜學也多有涉獵,為人能言善辯,且頗有謀略。他就算不做一個賢王,做一個混吃等死的閒散王爺那還綽綽有餘的,怪就怪他自己權慾薰心。


鄧壇拜將


漢昭帝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名聲不顯,實際上他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皇帝,只是可惜英年早逝。而在其執政期間,確實發生了燕王劉旦自殺的事件,但是這真的是漢昭帝狠毒所導致的嗎?

燕王劉旦

說起這個燕王劉旦,也十分的有意思。當時漢武帝剛剛經歷完“巫蠱之禍”,正在悔恨當中,因此一直未立太子。

怎知燕王劉旦卻早已為自己謀劃妥當,認為漢武帝剩餘的孩子之中,自己最為年長,理應為太子,就這麼屁顛屁顛的派使者去暗示漢武帝。漢武帝哪能聽不懂劉旦的意思,生氣的把使者殺了,並因此對劉旦心生厭惡,最後立了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即漢昭帝。

也就是說燕王劉旦和漢昭帝的仇怨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結下了,這也難怪燕王劉旦後來會造反了。

輔臣爭鬥,上官桀等人落入下風

當時的太子劉弗陵過於年幼,漢武帝自然會為其做好打算。於是,漢武帝任命霍光、上官桀等人作為輔政大臣,一起輔佐漢昭帝。

本來霍光、上官桀等人互為姻親,彼此相安無事。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霍光逐漸受到漢昭帝的器重,而上官桀等人預做之事又屢次受到霍光的阻攔。於是,兩邊逐漸成為政敵,彼此仇視。

恰巧此時燕王劉旦又伺機而動,想要取漢昭帝而代之。因此,這兩股有著相同目標的人就這樣聯合在了一起,準備殺死霍光,推翻漢昭帝的統治,立燕王劉旦為帝。

結果他們造反的消息被人洩露,漢昭帝與霍光及時的發現了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將他們逮捕入獄。而燕王劉旦也自知不可活,便自殺身亡了。

結束語

在漢武帝死後,年幼的漢昭帝便繼承了皇位,並以霍光、上官桀等人輔佐朝政。由此展開了輔臣之間的奪權之爭。隨著奪權行動進入了尾聲,霍光取得了漢昭帝的信任,上官桀一脈逐漸落入了下風。

隨後上官桀鋌而走險,選擇了扶持燕王劉旦,發動武裝政變。結果消息洩漏,漢昭帝等人提前動手,將燕王劉旦等人緝拿。燕王劉旦自知無法倖免,遂自殺身亡。

因此,漢昭帝逼迫燕王劉旦自殺純屬子虛烏有,是燕王劉旦自己造反失敗才自殺的,並非是漢昭帝狠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