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昭帝是由姐姐撫養長大的,為何最終漢昭帝卻將其處死呢?


只能說漢昭帝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是咎由自取。

漢武帝劉徹鑑於呂后亂政,竇太后掣肘以及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已亡故的事實,加上劉弗陵“類我”,遂將年僅8歲的劉弗陵扶上皇位,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以及桑弘揚輔政。在這之前,漢武帝將劉弗陵生母趙婕妤處死,另遷鄂邑蓋長公主入宮看護小皇帝劉弗陵。

鄂邑公主,曾嫁與蓋侯王信,加上她的封號,就變成了鄂邑蓋長公主。

劉徹讓鄂邑公主入宮目的很是明確,照看和保護劉弗陵,也就是漢昭帝。初期,鄂邑公主的確也是盡職盡責。可是,自從入宮之後,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鄂邑公主的隱私,便也無法隱瞞。

鄂邑公主早就有一個“編外”的丈夫,名叫丁外人。對於這種有損於皇家顏面的醜事,在漢朝初期也並不是沒有,漢景帝的同胞姊妹,館陶公主劉嫖也在時近中年之後,豢養了董偃,漢武帝得知後,非但沒有怪罪,反而是一再出手賞賜。

對於丁外人的處理,漢昭帝劉弗陵鑑於幼小也無法進行有效干預,遂照搬漢武帝對待董偃的做法,進行安撫和賞賜。丁外人由此便成了深處後宮的鄂邑公主的“外線”,也成為有心之人走鄂邑公主後門的“橋樑”,這個橋樑甚至撬動了整個漢朝的局勢。

丁外人與另一位輔政大臣左將軍上官桀之子上官安關係融洽,上官安出身於官宦之家,生來錦衣玉食,唯一引為憾事的是沒有什麼顯赫的官位和爵位。

恰逢鄂邑公主為了更好的照顧弟弟漢昭帝,下令收納少女充斥後宮,這裡面蘊藏的公開秘密是為漢昭帝挑選稱心的皇后。

上官安便求助好友丁外人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內,其開口求助的方式極為不同,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勸說。上官安如此處心積慮,皆是因為大將軍霍光的運用了“一票否決”。

上官安的妻子是霍光的女兒,在上官安和丁外人商談前,其實上官桀已經和霍光商量過此事,霍光以外孫女年齡太小為由斷然拒絕。

如此合理的理由,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也無從辯駁。然而,之前不久長公主竟然將一名幾乎和上官氏同歲的李氏女子納入宮內,讓上官桀父子暗生悶氣,認為霍光故意阻撓上官家族的繼續向上進取的途徑,隔閡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釀成。

這才有了上官安與丁外人設身處地的交談。

安素與外人善,說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後,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於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

丁外人明白了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天大好事,既可以加深與上官一族的關係,又可以撈到封侯的好處,自然是滿口答應。

之後,由長公主做主,將上官安的女兒,霍光的外孫召入宮內,數月之後,上官氏被封為皇后,上官安以後父,國丈的身份成為桑樂侯。

至於丁外人,還是原地踏步。

不用長公主和丁外人張口催促,上官桀父子是屢屢上表,勸諫漢昭帝封丁外人侯爵,霍光以“非功不侯”為依據,一再拒絕。

霍光的堅持,將上官桀父子越推越遠,長公主也越發厭煩霍光的不近人情,長公主遂和霍光越走越近,以至於聯合起來一起抵制霍光。

另一件事的突然發生,已然將長公主和上官一族綁在一起。

上官桀的岳父和一位太醫監關係密切,這位太醫監因私自闖入宮殿,被逮捕下獄,定為死罪。臨近處決的日期,才在長公主出面以二十匹馬贖了出來,長公主這樣做使得霍光成為了兩家的眼中釘和肉中刺,連近乎以“養母”身份在宮中照看年幼的漢昭帝,竟然一個人情都求不來,這讓兩家的臉面如何立在人前,遂將之前的抵制行為轉化為除掉霍光為目的,形成了各立山頭,竭力爭奪擴大權利。

首先,一再以各種藉口理由在漢昭帝面前詆譭霍光。

其次,拉攏一些同樣受到霍光打壓的朝臣。

最後,聯絡有意劉姓藩王,從外部尋求支持。

隨著漢昭帝一再寵信霍光,長公主和上官桀等人卻是一再受挫,以至於事情已經發展成為了預謀殺掉霍光,另立燕王劉旦的地步。

此事未曾施行,被人層層告發。

最後,鄂邑長公主被賜自殺,燕王劉旦畏罪自殺,上官桀和御使大夫桑弘羊以及丁外人被滅族。


唐代丹藥


漢昭帝,我們都知道即位時年紀很小,加之他的母親被漢武帝殺死了,所以他從小就由他姐姐扶養,正所謂長姐如母。可漢昭帝卻把扶養自己長大的姐姐處死了,這是為什麼?

漢昭帝的姐姐為鄂邑長公主,她不是漢昭帝的親生姐姐,是異母姐,但因她是漢昭帝唯一在世的長姐,所以就由她來扶養漢昭帝。這位公主也有自己的心上人,據記載是丁外人,而她想讓漢昭帝封自己的心上人為侯,可霍光就加以阻攔,這就惹得公主不樂意,漢昭帝是她自己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自己為心上人要求點待遇並不為過,所以公主就怨恨起來霍光了。而當時正好有不少人對霍光表示不滿,像進行改革的桑弘羊,就因霍光沒有替自己的兒子安排職位,對霍光十分不滿,同為輔政大臣的上官桀也是不滿,因為權力都掌握在霍光手裡。


正是因為有一群人對霍光不滿,所以在燕王劉旦的召集下,這些人就商量著以霍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的罪狀來推翻霍光的專權,可漢昭帝沒有聽取他們的意見,表示自己非常信任霍光,而這些人知道漢昭帝的態度後,就讓鄂邑長公主擺酒席請霍光赴宴,準備在酒宴埋伏士兵擊殺他,乘機再廢除昭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被發覺,霍光就將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及家族全都誅殺了。燕王、鄂邑長公主也都自殺了。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小兒子,太始三年(前94年)武帝六十二歲時,納趙婕妤所生;而鄂邑長公主(蓋長公主),是武帝的女兒,生母不詳,僅僅知道她比弟弟劉弗陵大很多,幾乎到了“祖母”一般的年齡代差。

徵和二年(前91年),由於佞臣江充的蠱惑和陷害,謊稱太子以巫術詛咒皇帝,有謀反之心,使得武帝不辯真偽,遷怒於太子。

太子劉據不堪忍受誣陷,憤而起兵誅殺江充,並與武帝所派來的軍隊對抗坐戰。之後太子方面不敵潰敗,太子全家除了一個幼兒(即日後的漢宣帝)以外,全部遇難。這就是“巫蠱之禍”。

在巫蠱之禍中,武帝的兩個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受牽連被殺。另三個女兒:衛長公主、石邑公主、隆慮公主,也先後去世。所以,武帝晚年,在世的女兒,就只有鄂邑公主一人了。

晚年的武帝在經歷了對外軍事失敗、對內父子失和,國家因為自己好大喜功而消耗巨大、民力疲敝,面臨崩潰的情況下,痛定思痛,下“罷戍輪臺罪己詔”,停止一系列對外戰爭,廢除國內強徵政策,恢復漢初薄徭輕賦之策,息兵養民、與民休息,所以“有亡秦之過、而無亡秦之禍”武帝的及時轉變,使得岌岌可危的漢室社稷得以穩定,善始善終,總算不負其“漢武大帝”的英名。

完成了國政大事的武帝,也進入了人生的晚年,對於與太子劉據的父子失和,最終兵戎相見、失去愛子的悲慘結局,武帝內心是十分後悔和懊惱的,這也是他自己不慎和過於武斷所造成的。

太子死後,武帝的其他兒子裡:

次子齊懷王劉閎已經去世;

第三子燕王劉丹野心勃勃,無辜之禍後居然主動上書,提出進長安宿衛宮室,其實就是要當太子,所以武帝十分厭惡他,殺了他的使者,削去燕王三縣封地,斷了劉旦念想;

第四子廣陵王劉胥為人驕奢、不尊法度、喜好遊樂,漢室江山也不可以交給如此嬉戲之人;

第五子昌邑王劉髆,是武帝寵姬李夫人所生,舉止倒也合乎禮儀,性情比較溫和,本來希望很大。但是其舅父李廣利在背後圖謀立外甥為太子,被武帝發覺,進而厭惡,之後又急於求成,出兵攻擊匈奴,想以戰功洗脫罪過,不料又大敗於匈奴,之後投降匈奴。此事使得武帝大怒,誅滅李廣利全家(也是劉髆外家),並以因此疏遠劉髆。劉髆鬱鬱寡歡,憂思成疾,於後元元年(前88年)去世。

為了避免父子爭權悲劇重演,及維護漢家江山的穩定,武帝經過長久考慮後,決定越過已經成年的幾個兒子,把漢室江山交給當時只有六歲的小兒子劉弗陵,並安排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匈奴人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作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少主。

而決定立劉弗陵為儲君後,武帝還賜死了他得生母趙婕妤,以免自己死後,主少母壯,外戚藉此擅權,從而威脅漢家社稷的局面出現。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劉徹去世,彌留時正式冊立劉弗陵為太子,以繼承大漢江山。然後安排四輔臣輔佐太子,在太子未成年前代為主持國家政事。

劉弗陵年幼,不諳世事,所以對於他的撫養問題,武帝去世前特別囑咐,以當時在世的唯一女兒:鄂邑公主來代替父母之責,撫育幼弟,使其平安成長。

於是,在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弗陵登基繼位,成為新的大漢皇帝(即漢昭帝)。昭帝一即位,輔政的霍光等便以皇帝的名義,冊封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以其為皇帝唯一姐姐身份,搬到皇宮居住,撫養年幼的昭帝。

-----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漢書--昭帝紀》

鄂邑公主對於撫養幼弟,確實是盡心盡力,竭盡所能地照顧這個比自己小近四十歲的小弟弟,使得年幼的昭帝可以平安、快樂的成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

昭帝因此也特別依賴長姐,尊重並敬愛她,對於姐姐十分親近,多次加封長公主封邑,其他賞賜也絡繹不絕。

鄂邑公主原先嫁蓋侯王信(武帝生母王太后的同父兄長)的孫子、第三代蓋侯王受,所以也被稱為“蓋長公主”。昭帝繼位的時候,王受已經去世了,鄂邑公主因為孤獨,所以與門下門客、一個叫丁外人的小吏有私情,並相互以伴侶自認。漢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而昭帝尊敬長姐,對於她的私事也並不反對,甚至與輔政大將軍霍光商議後,詔命丁外人侍奉長公主,以歡娛其心。

------昭帝始立,年八歲,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共養帝。蓋主私近子客河間丁外人。上與大將軍聞之,不絕主歡,有詔外人侍長主。《漢書--外戚傳》

本來按照昭帝與鄂邑公主的姐弟感情,就這樣和和睦睦相處下去,小弟弟感激長姐的撫育之情,一定會厚加報答,使姐姐頤養天年,富貴善終,這也將是日後的佳話!

但是,人心的不足,及人性的貪婪,還有利慾薰心,最終還是害了鄂邑公主。她不該因怨而生恨,摻和進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聯絡另一個弟弟:燕王劉旦,及輔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妄圖除掉擋了自己路的輔政大臣霍光,並廢黜自己辛辛苦苦撫育成人的昭帝劉弗陵,以達到更高的訴求。

結果諸人的陰謀失敗、計劃被昭帝以及霍光識破,鄂邑公主最終被自己一手養大的小弟弟賜死,多年的養育恩情煙消雲散,這也是她咎由自取,怪不得昭帝不念親情。

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其實是這樣的:

始元四年(前83年)昭帝已十二歲,諸輔臣及長公主決定為其挑選皇后,延續皇家血脈。此時,四輔臣中,車騎將軍金日磾已經去世,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與左將軍上官桀成為親家,霍光女兒嫁上官桀兒子上官安,生下一個女兒上官氏。上官桀因此得以在霍光休沐時代理其處理政務,進而可以掌握權力。

--初,桀子安取霍光女,結婚相親,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決事。《漢書--外戚傳》

在選取皇后的過程中,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意圖把自己的孫女(女兒),也是霍光外孫女的上官氏選入宮中,成為皇后,之後好依仗外戚的身份獲取更多利益權力。

但是沒想到這個意圖被霍光以上官氏年幼,不宜入宮為理由拒絕了(霍光自然知道上官桀父子的想法,但一是為了避嫌,二也是為了抑制上官桀權力過大,霍光始終不能答應外孫女入宮。)

見走不通親家霍光這一關,又不好直接與霍光撕破臉,不甘心的上官桀父子於是轉而求告於鄂邑公主門下。上官安與丁外人關係匪淺,十分要好,於是便通過丁外人向鄂邑公主表達了想讓自己的女兒被選為皇后的意願。

為了使目的達到,上官安更是鼓動丁外人說:“漢家制度,列侯才可以尚公主,如果這件事成功了,我就與父親一起向皇帝上奏,使你受封列侯!”

----安素與丁外人善,說外人曰:“聞長主內女,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後,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於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 《漢書--外戚傳》

丁外人聞聽,簡直是出望外,得到上官安的承諾後,立即向鄂邑公主稟報此事,並極力慫恿公主促成上官氏入宮,以被選為皇后。

鄂邑公主與丁外人感情深厚,也願意自己的情人能夠封侯顯貴,於是一口答應,然後對昭帝及霍光提出選上官氏入宮備選。

昭帝對於姐姐的請求,並沒有反對,同意上官氏入宮。而霍光見皇帝已經同意,自己也不好拒絕,勉強也答應下來。於是,當年六歲的上官氏,就被挑選入宮,封為婕妤。一個月後,正式冊立為皇后。

女兒成為皇后之後,上官安父以女貴,被封為騎都尉、車騎將軍、桑樂侯,地位扶搖直上,逐漸驕奢放肆,依仗外戚地位作威作福。而其父上官桀原本就是輔政大臣,孫女被立為皇后後,更是地位尊貴,權勢熏天,得以更多地干預政務,逐漸有與親家、首席輔政大臣霍光相抗衡的跡象。

上官安心願得嘗之後,倒是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於是立即上書皇帝女婿,為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請求封侯。但是實際主持朝政的霍光,不願意上官氏權勢擴大,奏請昭帝,拒絕封丁外人為侯爵。

上官安、丁外人到底是底氣不足,因為丁外人的身份也確實不是正經貴戚,以公主情夫身份封侯是有點說不過去,於是在公主的示意下,降低標準,再次上書,請求封為光祿大夫。

在公主及上官家看來,自己一方已經降低姿態,不再求封侯,以光祿大夫官位賜封即可,皇帝(還有身後的霍光)怎麼著也可以答應了吧。

但是他們沒有料到,霍光居然再次拒絕了賜封丁外人為光祿大夫的請求!而少年的昭帝,也沒有給自己姐姐和岳父面子,同意了霍光的奏疏,駁回了鄂邑公主、上官安請封丁外人的奏章。

這一下,不但上官安、丁外人氣急敗壞,鄂邑公主顏面盡失、就連上官桀這個輔政大臣,也因此權威掃地、氣焰頓失,狼狽不堪。

說起來,冊封丁外人為侯其實事小,不過一塊封地,和若干俸祿而已。但是當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開始,霍光就敏銳地覺察到事情的複雜性:鄂邑公主本來就對皇帝有撫育之恩,現在又與皇帝岳家勾連,日後兩家總會藉機擅權,干涉朝政。總有一天會尾大不掉,進而威脅皇權(也有威脅自己的權勢)。

所以對於上官家及鄂邑公主的非分之想,霍光斷然拒絕,並暗中上奏昭帝,說明厲害。昭帝雖然年幼,但是聰穎異常,中間的厲害一點就透。

於是皇帝和首席輔政大臣根本沒有給尊貴的長公主及外戚面子,一口回絕所請,斷不許威脅皇權的情況出現!

鄂邑公主自以為撫育皇帝經年,勞苦功高,而且之前皇帝幼弟對於自己所請無不應允,總覺得可以無所不能。上官家也是自恃皇帝岳家,外戚顯貴,區區封侯小事,手到擒來而已。

沒成想當頭一棒,位高權重夢想一朝破滅!因此,兩家極度怨恨霍光,並連帶對於對於昭帝也是腹誹滿滿,認為其不念親情,受霍光蠱惑,對於至親刻薄寡恩。長久的怨恨下,居然生出‘更換皇帝、擊殺霍氏’的念頭,以解受辱之恨。

燕王劉旦,是武帝第三子,昭帝兄長。當年,太子劉據死後,就野心勃勃地主動上書武帝,要求宿衛宮中,意思是自薦為新儲君。武帝因此厭惡這個兒子,一直疏遠他,並削減其封地,以示懲戒。

武帝臨終前,授命幼子劉弗陵繼位後,劉旦更加怨恨無比,認為自己當時是皇子中最長的,居然不得繼嗣為帝,簡直是老頭子荒謬。此後一直忿忿不平,時刻準備著謀劃取昭帝而代之。

同時,輔政大臣之一的桑弘羊,因為平日裡諸多朝政大事與霍光的分歧,及為兒子求官之事被霍光拒絕,也同霍光產生了矛盾。

於是,在共同的怨恨下,上官桀父子、鄂邑公主、燕王劉旦、桑弘羊等人,迅速結成政治集團,一同謀劃,準備推倒霍光,廢黜昭帝,然後迎立燕王。

為了獲取話語權,上官桀授意燕王上書,再次提出封賜公主情夫為侯。

----燕王大喜,上書稱:“子路喪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觀過知仁’。今臣與陛下獨有長公主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號。”《漢書--外戚傳》。

不出所料,霍光也再次以昭帝名義駁回所請。於是,燕王藉此向昭帝奏報,說霍光“擅自專權、隔絕宗親,疑有非常”,誣告霍光謀反。

沒想到昭帝對於霍光數年來的輔政辛勞十分認可,對於燕王的心思也瞭如指掌,根本不相信三哥的信口雌黃,對於燕王奏報予以駁斥,並窮追燕王上書意圖。

原本上官桀、桑弘羊準備燕王上書後,昭帝會相信其所說,下詔追究霍光,二人可以以輔政大臣身份,於宮中以昭帝名義拘押霍光,並以擅權之罪將霍光扳倒。沒料想昭帝聰慧如此,一眼看穿其中關節,選擇支持霍光。

眼見計劃失敗,諸人不甘失敗,最終鋌而走險,密謀以鄂邑公主皇帝長姐身份,邀請霍光前往其府中飲宴,趁機埋伏殺手將霍光除掉,然後上官桀、桑弘羊等偽造武帝詔令,廢黜昭帝,迎立燕王劉旦。

----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漢書--霍光金日磾列傳》

就在計劃即將實施中,鄂邑公主府中的稻田使(管理封邑佃租官員)燕倉得知陰謀,向大司農楊敞、諫議大夫杜延年緊急告變,二人再飛報霍光及昭帝。皇帝兄長、姐姐、岳父一同陰謀作亂的驚天消息,才得以暴露。

得知消息的昭帝和霍光,驚怒交加,在緊急商議後,做出決議:立即派出皇宮衛士,分別赴鄂邑公主府、上官桀、桑弘羊宅邸,逮捕上官、桑兩家人丁,及公主情夫丁外人,連夜審理,獲取確實口供。

得到諸人謀反實據後,少年皇帝勃然大怒,授命霍光將嶽祖、岳父上官家、輔政大臣桑弘羊家誅滅三族,並誅丁外人。兄長燕王劉旦處則派出使者,前赴燕國言明其罪,勒令其自裁,燕國除封。

而對於撫養自己成人的親姐姐鄂邑長公主,昭帝痛心疾首之下,命人傳話:念及長姐撫育恩德,姐弟情誼終究不改,特賜公主自盡,並不追究公主子嗣連坐之責。

鄂邑公主因私慾,導致利令智昏,陰謀作亂,最終與親自撫養長大的幼弟決裂,謀反不成,落得個自殺而死的下場。總算昭帝念及姐姐的養育之恩,沒有禍及其子嗣,而且還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算是對於這個姐姐最後的報答了。


伯虎42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小兒子,原本輪不到自己做太子儲君,更談上後來掌管漢家天下。但是漢武帝在位後期,徵和二年(前91)西漢王朝上發生震動朝野的巫蠱之亂。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人誣陷,母子二人雙雙自殺而亡。

其他皇子都積極運作,甚至像老三劉旦自告奮勇要當皇太子,被漢武帝深惡痛絕,老四劉胥更是遊手好閒,不成器的東西,老五本來將要被立為太子,可是先於漢武帝死去,天大的便宜就落到小兒子劉弗陵手上。

生母被漢武帝毒死,姐姐撫養成人

漢武帝駕崩前的徵和年間,漢武帝開始思考身後大事,內心開始琢磨打算將帝位傳給劉弗陵,漢武帝是多英明神武地的帝王,由於看不慣自漢朝建立以來,特別是呂后時期,外戚權勢過於膨脹,威脅劉氏漢家天下,如今若立小兒子為皇帝,“主弱母強”極其導致外戚專政的悲劇再次上演,於是下令將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賜死。漢武帝這一舉動,給後世的王朝解決外戚問題帶來借鑑。

漢武帝駕崩以後,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只有同父異母的姐姐鄂邑公主是自己世上親近的人,所以漢昭帝劉弗陵登基以後,鄂邑公主被封為長公主,長期留在宮中陪伴照顧年幼的漢昭帝。

託孤大臣爭權,鄂邑長公主深陷其中,慘遭身死

後元二年(前87)一代雄主漢武帝駕崩,生前遺詔大將軍霍光為首輔大臣,金日磾、上官桀為副手,金日磾不幸因病去世,朝中大權就被霍光和上官桀一分為二。漢武帝的屍骨未寒,不安定分子上官桀不滿屈居霍光之下,總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取代霍光,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天子近臣。

始元四年(前83),漢昭帝劉弗陵已經十二歲,到了選妃立後的年紀。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打算讓自己年僅六歲的女兒能夠入宮伴隨漢昭帝左右,想以此成為漢昭帝的老丈人,加上託孤重臣的家庭背景,該是何等的榮耀。結果,意見剛提出來就遭到霍光的反對。

鄂邑長公主有個情人叫丁外人,與上官安的關係非常密切,上官安就託丁外人向鄂邑長公主幫忙運作這事,並且最後取得成功。上官家族為了回報鄂邑長公主,公然於朝堂之上建議封丁外人為侯,霍光搬出漢朝“無功不得封侯”的慣例,把此事給否了,從這裡能夠看出上官家族和鄂邑長公主簡直是拿國家大事當兒戲。

此前,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想給自己家的孩子們弄個一官半職,霍光同樣寄予否定。於是,朝廷上兩大政治勢力開始狼狽為奸打壓霍光,甚至拉攏燕王劉旦,企圖除掉霍光,廢掉漢昭帝,另立劉旦為帝。

鄂邑長公主手下有個小吏叫燕倉,跟隨鄂邑長公主多年,對公主府上的大大小小事務都非常熟悉,無意間獲知鄂邑長公主和上官家族的陰謀,就趕緊跑去告訴大臣杜延年,霍光和漢昭帝得到密報以後,先下手為強,一舉將鄂邑長公主和上官家族的叛亂陰謀破獲。

所有參與密謀叛亂的人,包括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被誅滅全族,朝廷還未對鄂邑長公主和燕王劉旦進行發落,二人對所犯的罪過一清二楚,乾脆自殺謝罪。

鄂邑長公主曾經因照看漢昭帝劉弗陵居功至偉,深得漢昭帝信賴,卻因迷戀自己的情人丁外人,居然鋌而走險,犯下謀反的滔天大罪,最後身敗名裂,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實在令人嘆息。


鄧海春


“色字頭上一把刀”,儘管是漢昭帝的姐姐,但她卻為了一己私慾,隨即就鋌而走險,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

而這一切陰謀的背後,也是出於漢昭帝對自己姐姐的信任,儘管同父異母,其實自從漢昭帝臨死前,親自賜死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這個姐姐也成了劉弗陵在整個宮中,能夠依靠的唯一一位親人,然而最終的利益權衡,反而逼死了自己。

漢朝皇室儲君之爭

隨著漢武帝年事已高,挑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也是他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本來下一任繼承者輪不到這個年僅8歲的劉弗陵,但卻因為機緣巧合居然讓劉弗陵撿了個大便宜。

大約在公元前91年的,一場巫蠱之亂打破了大漢朝原本的祥和與安寧,數萬人被牽連致死,太子劉據最終也因此被人陷害,然而太子為了自保居然想誅殺陷害者江充,最終引起漢武帝不滿,畏罪自殺。

如此難得的機會,其他人自然不想輕易放棄,只要是條件基本吻合,都為了太子之爭而卯足了勁,集中鬧得最兇的莫過於三皇子劉旦,甚至自告奮勇的向漢武帝推薦自己當皇太子。畢竟他知道自己的四弟並不成器,五皇子本來有希望,但是卻英年早逝,漢武帝的小兒子劉弗陵尚且年幼。

漢昭帝登基稱帝

漢武帝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將皇位傳於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整體而言,儘管年紀不大,但相對而言也更加懂事,大不了慢慢培養,但是誰最終成能夠擔負撫養皇太子的重任呢?

在當時沒有比鄂邑公主更合適的存在了,正是由於怕劉弗陵親生母親插手朝政,特意將其賜死。不得不佩服漢武帝的這一明智之舉,畢竟這也是後來能夠 合理解決外戚干政的必要手段。最終漢昭帝劉弗陵也在姐姐鄂邑公主的培養下,逐漸長大成人。

朝廷內亂與紛爭

漢朝皇室格局才剛剛確定,朝廷中的權臣上官桀之子就已經按耐不住內心的躁動了,心急的他居然想將自己6歲的女兒嫁給漢昭帝為妻,這一點自然是遭到了當時漢武帝指定首輔大臣霍光的反對,上官安為此將其懷恨在心。

然而上官安卻無意中得知,自己的好友丁外人與當時撫養漢昭帝的鄂邑公主有一腿,自然也就成功實施了這一計劃。

(上官安畫像)

但在當時膽大包天的上官安,為了進一步報答丁外人,同時討鄂邑公主歡心,居然在朝廷之上公然要給丁外人封官加爵,一把手霍光自然不願意讓其為非作歹了,再次惹怒了上官安。

由於當時御史大夫也與霍光有過節,最終上官安就聯合御史大夫,準備將其搞倒,順便讓曾經躍躍欲試的老三劉旦篡位當皇帝。

密謀造反被發現

儘管看似完美的計劃,卻不料最終被鄂邑公主的手下給告了密,這下可好,篡位不成,還讓霍光與漢昭帝掌握了剷除這夥人的把柄,最終直接將戰火燒到了鄂邑公主的頭上。

本來鄂邑長公主就是想趁舉手之勞,為自己的情夫謀個侯爺噹噹,卻不料攤上這檔子事,這下百口莫辯,所有的功勞也被一筆勾銷,漢昭帝也只能含恨下詔,讓她自行了斷。

典型的“偷雞不成,反而吃把米”,本來鄂邑公主可以在朝廷之中,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高枕無憂,但就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居然信了上官安和丁外人的鬼話,最終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實在可惜。


大國布衣


並不是漢昭帝處死的,而是自己自殺的。

漢武帝晚年寵幸鉤弋夫人,生下了幼子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從小體格健壯、聰明伶俐,漢武帝覺得很像他少年之時,特別寵愛劉弗陵,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且有意傳位於劉弗陵,為了防止自己死後主少母壯、呂后之事重演,武帝將劉弗陵的生母賜死。



漢武帝賜死劉弗陵生母以後,給他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其中以霍光權利最大。

漢昭帝前87年繼位,時年僅八歲,除了無法執政,還無法自理生活,很需要親人在身邊照顧,但其生母已被漢武帝處死,把他交給武帝的其他妃子撫養也不合適,同樣也有母后干政的風險。 最後,漢昭帝唯一在世的姐姐鄂邑公主成了最佳人選。鄂邑公主比漢昭帝大很多,且已經孀居多年,子女都長大成人,沒有牽掛,於是封鄂邑公主為長公主,入宮照顧皇帝。



剛開始還是挺順利的,鄂邑公主用心照顧著漢昭弟,四位顧命大臣也在用心的各司其職。但是慢慢的情況就變了,皇帝在長大,朝堂也沒閒著,政治鬥爭此起彼伏,幾個顧命大臣都在覬覦著最高權力。

同樣都是輔政大臣,霍光權力最大,自然引起其他輔政大臣的不滿,這種矛盾在金日磾病逝後更顯尖銳,因為霍光接管了金日磾的權力,權勢更上層樓。按道理來說霍光與上官桀是兒女親家,都是自己人,不應該有那麼深厚的矛盾的,但是人心難測啊。

在漢昭帝十二歲那年,鄂邑公主計劃為其選皇后,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也是霍光的女婿),想讓自己六歲的女兒做皇后,這個想法得到了父親的贊同,卻遭到岳父的反對,因為霍光認為外孫女還太小。沒辦法,上官安就只能另闢蹊徑,跑去巴結鄂邑公主,和鄂邑達成協議。協議的內容就是公主讓上官氏成為皇后,上官父子為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謀求侯爵之位(漢朝有祖制非封侯者不得娶公主)。



鄂邑公主成功讓上官安女兒成為皇后,上官安因親升為車騎將軍,封桑樂侯。上官安自然也要投桃報李,沒想到又被霍光以“無功者不得封侯”為由駁回了。

霍光為人正直,曾多次駁回上官家親戚當官的奏請,這新仇舊怨累積在一起,上官家也顧不上什麼親家了,就此翻臉成為政敵。視霍光為眼中釘的並不只是上官家,同為顧命大臣的桑弘羊自恃功高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絕,且二人的政治主張有嚴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鄂邑公主因為情人未能封侯也十分怨恨霍光,漢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因為沒有被立為皇帝,心存怨恨和野心。於是這幾股政治勢力就聯合起來發動政變,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



政變最終因為霍光提前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於是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鄂邑公主、燕王劉旦自知罪大惡極,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當時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牽連廢黜。


歷史小貓咪


漢武帝因“巫蠱之禍”逼死太子劉琚後,別的皇子又看不上眼,就立子殺母,將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處死,賜封劉弗陵為太子!劉弗陵年齡太小,尿床夜啼時有發生,生活無法自理,怎麼辦?大臣們想起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鄂邑長公主。


長公主此時年齡在三十七、八歲左右,給予了幼帝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也因此獲得了超出一般公主的利益和權力,因而自由與舒服空間被放大,在養尊處優的氛圍中竟然明目張膽私養男寵丁外人!武帝生前知道了此事,不僅沒生氣,反而下令丁外人直接伺候長公主。

但公主得隴望蜀,貪得無厭!武帝駕崩後,竟然想讓丁外人列侯,隨後娶自己做妻子(嫪毐的想法),但遭到重臣霍光(武帝委託的顧命四大臣之首)的堅決反對,公主因此對霍光頗有怨言;由於另外三位顧命大臣與霍光有隙,經常到新上位的皇帝漢昭帝面前搬弄霍光的是非,但昭帝對霍光深信不疑,這三位哥們差點黔驢技窮了。



長公主的請求被霍光拒絕後,三大臣覺得機會來了,就密謀讓長公主出面,出其不易地誅殺霍光,由於洩密,事情提前敗露;真相大白於天下後,另外三個大臣被處死,長公主在四面楚歌的境地裡自殺身亡!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個問題是很不確切的。

①漢昭帝沒有下令處死其姐姐。

②漢昭帝的姐姐是自殺的。

③漢昭帝即使有心放過他的姐姐,也沒那個能力。

④鄂邑長公主的計劃是廢掉漢昭帝,所以漢昭帝有能力主政,也不見得會放過她。

這裡不是講《雲中歌》,而是講歷史上的漢昭帝。

(1)漢昭帝和他的姐姐的簡單故事。

漢昭帝是漢武帝的兒子,在漢武帝臨死前,將他立為皇帝繼承人,並且把漢昭帝的母親殺了,同時漢武帝令霍光效仿周公的故事,將來輔佐漢昭帝。

漢昭帝繼位的時候,年僅8歲,於是霍光等大臣商議,讓他的姐姐鄂邑長公主住進皇宮,代為撫養漢昭帝,所以,鄂邑長公主的確有養育漢昭帝之情。

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2)鄂邑長公主為什麼自殺?

漢昭帝時期,有4位主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不久金日磾死了,霍光和上官桀結親,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霍光和上官桀的手裡。

漢昭帝12歲的時候,鄂邑長公主為他選皇后。上官家想讓上官氏(時年6歲)當皇后,霍光認為年齡太小,堅決不同意。

上官家於是走鄂邑長公主的情夫的後門,最後讓上官氏做了皇后。

安素與丁外人善,說外人曰:“聞長主內女,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後,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於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言於長主。長主以為然,詔召安女入為婕妤,安為騎都尉。月餘,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上官家感激長公主的情夫,多次奏請封他為列侯,霍光不準,而且霍光多次阻止上官家的人晉升,就這樣,上官家和霍家成了政敵。

鄂邑長公主,上官家,桑弘羊,劉旦等密謀除掉霍光,廢掉漢昭帝,此事被人知曉,層層密報至漢昭帝那裡。

漢昭帝和霍光掌握這些情報之後,將這些大臣抓捕,誅其全族,鄂邑長公主自殺身亡。
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3)漢昭帝當時的形勢分析。

鄂邑長公主自殺的那一年,漢昭帝年僅14歲,還沒有親政,所以:

①漢昭帝沒有主政之權,大權在霍光手裡,他想饒了姐姐,也沒這個能力。

②他即便有能力,會饒了姐姐嗎?不可能啊!

政治是無情的,鄂邑長公主圖謀政變,目的是為了廢掉漢昭帝,那麼漢昭帝又怎麼會對姐姐客氣呢?

在古代帝王政治中,那裡有什麼親情可講,父子母子都可以互相殘殺,更何況這只是姐弟罷了。

說到底,是鄂邑長公主先不仁的,而且最後漢昭帝也沒殺她,她是自殺身亡的。


師明禮


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是著名的鉤弋夫人趙氏。

傳說趙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漢武帝將她手展開後,發現掌中握有一玉鉤,因此被稱為“拳夫人”,漢武帝在甘泉宮中為她建了一座鉤弋宮居住,所以又稱“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昭帝劉弗陵。


(昭帝)

自從“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自殺後,漢武帝有心立劉弗陵為太子,又怕將來自己死後鉤弋夫人掌權禍害國家,便立子殺母,處死了鉤弋夫人。

漢武帝死時,昭帝年方八歲。據《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記載:“昭帝始立,年八歲,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共養帝。”

由於昭帝年幼,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外戚霍光手上。 鄂邑長公主不但養大了昭帝,還為他選定了皇后。

《漢書》記載:“詔召安女入為婕妤,安為騎都尉。月餘,遂立為皇后”。

鄂邑長公主的丈夫去世後,和一個叫丁外人的男人私通。國丈上官安為了答謝公主幫助自己女兒當上皇后的恩情,便想幫丁外人討要一個官職,但幾次都遭到了霍光的拒絕。


(鄂邑蓋長公主)

公主從此恨上了霍光。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看到霍光獨攬大權,心懷不忿,想聯絡鄂邑長公主除掉霍光。

他們又拉上對霍光早已不滿的燕王劉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劉旦的名義向昭帝控告霍光控訴霍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

漢昭帝雖然年幼,但是心裡明白得很,他可是漢朝著名的“忍者神龜”,他知道此時霍光的勢力很大,不能輕易除去,弄不好惹火燒身。


(霍光)

這個十四歲的天才皇帝對霍光說:

“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

本來這事就算過去了,但上官桀父子怕以後霍光會報復,便起了殺心。

《漢書》上說:“(上官桀父子)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這下子問題的性質就變了。從爭權奪利變成了陰謀叛亂。

奇怪的是,不知道鄂邑長公主出於什麼目的會參與進來,難道對這個自小養大的皇帝弟弟沒有感情?還是一定要為情夫丁外人出一口惡氣?

女人的心理真的不懂!

可惜這些人根本不是霍光的對手。

還沒開始做,便“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


(被賜死)

鄂邑長公主本來可以安享榮華富貴,就是因為趟了這渾水,落得個身死名裂。

數年後,漢昭帝熬死了霍光,對霍家完成了清算,成為最終的贏家。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這是一段很不幸的骨肉相殘的故事!本來,姐弟倆可以成全一段姐弟情深的佳話,無奈姐姐因為愛情,跟弟弟走向了對立,不惜與上官桀等人勾結,準備發動政變廢黜弟弟。結果事件敗露,作為政變的主謀之一,姐姐鄂邑公主被下旨處死!

漢昭帝劉弗陵即位的時候虛歲才8歲,母親又早被漢武帝賜死。為了方便照顧劉弗陵的生活,霍光下令,讓劉弗陵唯一尚在世的姐姐進宮,負責照顧劉弗陵的生活起居。劉弗陵在姐姐進宮的當天,就冊封她為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姓名不詳,也稱鄂邑長公主,蓋長公主。有人說她是漢武帝的長女,所以稱長公主,因其母不詳,無法驗證這種說法。也有人說她的母親可能姓蓋,所以稱蓋長公主。

鄂邑公主的夫家也無法考證,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她的丈夫是蓋侯王受,另一說法是樂成侯丁義。

大致推算,鄂邑公主要比劉弗陵大四十多歲,幾乎是他祖母的年齡。劉弗陵雖然貴為皇帝,但自幼失去雙親,有個年長的姐姐照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

然而麻煩的是,鄂邑公主的丈夫去世早,寡居的她與門人丁外人產生了婚外情,倆人成了公開的情人。霍光得知這個信息後,沒有為難鄂邑公主,他下令丁外人繼續侍奉鄂邑公主,對這段“事實婚姻”採取了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

倘若他們能有滿足的心理,也就沒有後來的紛爭,政治圈中的人物,註定逃不開政治漩渦。在他們平靜生活中,扔進一塊大石頭的是霍光的親家,同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的上官桀。

本來一對親家,還算和睦相處,問題就出在,上官桀想讓自己的孫女做漢昭帝的皇后,那一年他的小孫女才六歲!霍光一口回絕了上官桀的請求,儘管這個小女孩是他的外孫女。霍光的理由是孩子太小,我估計霍光也有不想讓上官家族,凌駕到他頭上的私心。

上官桀不甘心,正好碰巧,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與丁外人熟識。上官桀就遊說丁外人:你幫我在長公主面前推薦,讓我孫女做皇后,到時候我們上官家族尊貴了,你封侯還不是小事一樁?

丁外人一聽非常高興,在他和鄂邑公主的幫助下,上官桀的孫女真的被冊封為皇后!

輪到上官桀兌現諾言了,他說了不算,只好向霍光求助,霍光一口拒絕了!上官桀不死心,又替丁外人求封光祿大夫之職,霍光還是頑固地搖搖頭!

霍光接二連三地駁回上官桀的請求,讓這對親家走向陌路,也讓丁外人、鄂邑公主心生怨恨!恰在此時,由於霍光對另一位輔政大臣桑弘羊的壓制,導致桑弘羊也對霍光心生不滿。

一個由上官桀父子、鄂邑公主、丁外人、桑弘羊構成的反對派勢力形成!他們對霍光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攻擊!

起初的目的,他們的目標很單純,就是搞掉霍光。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原以為在鄂邑公主控制下的劉弗陵,其實有超出年齡的聰慧,他並沒有被上官桀等人的陰謀所左右,選擇了堅定不移地支持霍光。

不光如此,他們的陰謀,差點被漢昭帝窮追不捨的追責所揭穿!恐懼之下,他們決定與心懷叵測的燕王劉旦勾結,發動政變,殺掉霍光,廢黜劉弗陵,擁立劉旦為帝!

自此,一對姐弟因為個人的私慾,走向了水火不容!

當然,政變還沒發生就被人告密,失敗了!上官家族被滅門,桑弘羊、丁外人和鄂邑公主全部被處死!

通過上述過程可以發現,這起悲劇的起因,就是上官桀的自私目的,勾起了鄂邑長公主不該有的慾望。霍光的專權和劉弗陵對他的支持,讓他們形成勢不兩立的兩派。劉旦的加入,讓事情的性質演變成赤裸裸的政變。自此,一切走向無可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