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三次结集。大家好,我是文忠,欢迎继续我们的佛教史。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阿育王护持佛法出现了哪些情况

上次说到阿育王信奉佛教,为了护教弘法,做了四件大事,我们还列举了咱们国家现在确认的,有佛舍利的几个寺庙,您家附近有吗?您去朝拜和顶礼了吗?有什么感受?可以分享一下。

阿育王皈依之后,做事真是不遗余力,可以看出这位大哥真是做事的人。能把所有的事都干到极端。杀人越货的时候,毫不手软,现在呢?同样的做到前无古人,传法传到空前远的地方。在国内广建寺院和佛塔,同时还做了更重大的一件事,这就是佛教的第三次经典结集。这次结集的原因是什么呢?用佛教用语就是机缘是什么呢?

打着佛教的旗号骗吃骗喝的人太多,阿育王不是尊崇佛教吗?不是给佛教很多优待吗?很多人闻着味儿就来了。好多外道,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人都到装模作样、假模假式地来了,来骗待遇。糊弄点好吃好喝倒也罢了,你倒是正经的学佛法呀!他们可不是,他们打着佛教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向信众的宣传的,还是他们自己原来的那一套,甚至把自己的理论说成是佛陀所说的正法。这样僧团就变成鱼龙混杂了,信众们也莫衷一是。心说比丘们说的法前前后后都不挨着,我该听谁的?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鱼龙混杂

而且这些人按照典籍记载到6万人之多,比真正的佛弟子的数量还多。直接喧宾夺主了。而真正的僧人们也不愿意跟这些外道为伍。这就导致了僧团连续7年时间都没能举行布撒仪式。阿育王一看,这可不行,现在成了阿猫阿狗自己剃个头就敢说是和尚,这还了得!虽然阿育王现在是皈依我佛了,但是你也不看看人家之前是干嘛的,那可不是吃素的主啊!他的眼睛里可不揉沙子,由不得你们这些人放肆。

阿育王心想:僧团的事情,我一个君主不好直接出面,我请一个大神通、大成就的高僧出来,让他来解决这个问题。选来选去,最后就选到了一位当时极负盛名,而且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位的大高僧目犍连子帝须,由他来结集经典结集的工作。目犍连子帝须,也是一位婆罗门。大家看到这个名字和目犍连差不多以为是亲戚,其实没有一毛钱关系。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佛经第三次结集

阿育王见到目犍连子帝须之后向他顶礼,并且请它显示神通,证明自己已经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这位高僧也答应了阿育王的请求,就在会面现场引发了一场地震,证明了自己的修为。阿育王对目犍连子帝须更加恭敬,也进一步相信目犍连子帝须肯定能够解决好僧团的问题。

接下来目犍连子帝须就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大概在佛陀涅槃后四百年,在华氏城担任主持人,召集了1000名阿罗汉,进行了佛教经典的第三次结集,除了这经律两大部分更加完备之外,还专门写成了《论事》一书,则是专门针对那些外道,夹杂在佛教里边的歪理邪说进行了批驳,让信众了解到了佛教的本来面目。

从这里开始,佛教中的经律论中的论藏部分也出具规模了。佛教的三藏也更加齐整。除了佛法之外,在组织上,也对那6万多名外道,进行了甄别和清理,这些人全部赶出了僧团,不允许他们骗吃骗喝了。

不过这次结集,在北传佛教很少有记载,一般来说,这次结集都被认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一次结集,产生了很多的说法和规定,比如国王要极大的供养佛法,再有,佛教中刹帝利种姓,也就是国王和武士阶层,出家的人多,那就是佛法昌隆的标志。此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生儿子必须出家一段时间这样的规定,其实这些内容都是南传佛教的典型特点。到今天泰国还是这样,家里的男孩子不论你什么出身,都要先出家修行一段时间。这属于特别具体的特别明显的南传佛教的要求。可见这种影响到现在依然存在。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佛教的继续分裂

每一次结集,其实初衷都是想统一思想,但是每一次结集,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和讨论,这一次也不例外。在这次结集中,同样也有更多的对于佛经的不同理解涌现了出来,僧团内部分裂的倾向进一步扩大。汉语里边分裂这个词是贬义的,而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色之一,就是更加倾向于统一而不喜欢分裂。

我们在说到佛教分裂的时候,大家往往容易觉得这是个坏事。但思想可不太一样,所谓的统一,反而容代表着停滞和分化。所谓的分裂是包蕴着生机和活力,很可能会促进整个体系的发展,因为大家基本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四谛和十二因缘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延伸的表述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就是对整个佛教思想的一种锤炼和促进,我们讲所有的思想体系,都是在这种争论和碰撞中才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的能经得起推敲,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人们的需求。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为什么说分裂不一定是坏事

佛教的历史或许大家感到有点远,我们经常看近代史,看清朝的腐朽无能,大家都是痛骂和叹息,感到他们自大封闭,即使在遭到外敌凌辱的时候,还像阿Q一样的自我安慰。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据此看看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和清朝一样,不去延展的学习,不去接受新鲜事物。放到佛教里,如果佛教到如今还是佛陀在世时的样子,那么它就无法适应世界不同地区的各种各样的情形,而且同一地区的人们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分裂这个词用传统的理解,我认为是不太合适的,将其称之为佛教思想的迭代和净化,是佛教对于客观世界,对于不同信众的一种革新,倒是贴切一点儿。

也正是在这次结集之后,佛教从最早期佛教阶段,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部派佛教时期。这个阶段里,也就是在阿育王之后的几百年间,原来的大众部和上座部进行了大量的分裂。大家还记得这两个部派分裂的原因吗?就是是否接受布施金银。上座部分裂出了说一切有部,雪山部。说一切有部又分裂犊子部、法藏部等等。大众部同样也分出来很多,易说部,说出是部,多闻部等等。

分裂总是有原因的,要把所有的都说清楚,那时间就长了。正是这些不同意见之间的碰撞才慢慢地催生了大乘佛教的出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稍微普及一点佛教知识,什么是小乘佛教?是指以求自我解脱为目的佛教宗派,主要流传路线是从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南亚地区,因此称为南传佛教。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因为南传佛教强调自我解脱,所以称为小乘,即解脱的交通工具比较小,只承载一个人解脱。
什么是大乘佛教呢?与小乘佛教相对,其传播路线主要是印度-中亚地区-新疆-内地,所以称为北传佛教或汉传佛教。强调智慧,众生解脱,所以称为大乘,意思是解脱的工具比较大可以承载更多众生一起解脱。

世事无常,盛极必衰,佛教也是如此,孔雀王朝的极盛时期即将结束,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佛教第三次结集,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啥说是又一次大分裂的开始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