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丕为什么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

用户50035732909


恶心刘备?曹丕如果把汉献帝送去刘备那里,估计刘备得笑得几天嘴巴都合不拢!中国历史上不少史家都把曹魏视为正统王朝,原因何在?难道是因为曹丕的道德人品高尚吗?显然不是!之所以曹魏能够被视为正统,正是因为当初曹丕手里攥着汉献帝!



曹操去世之后,其事实长子曹丕承袭了曹操留下的魏王爵位。不久之后,曹丕逼汉献帝上演了一出“禅让”的大戏!汉献帝“再三要求”“禅位”给曹丕,曹丕“三辞三让”说自己德才不够、不配接受“禅让”。最终,在汉献帝的“一再坚持”和满朝文武、士子百姓的“一致拥戴”下,曹丕“勉为其难”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并相约“共享富贵”。这就是官方史籍对这场“禅让大戏”的记载。从这些记载来看,曹丕绝对可谓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而这,正是曹魏正统地位的法理依据所在。在接受汉献帝“禅让”之后,春风得意的曹丕随即命人在从汉献帝手中接过的传国玉玺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玺”!曹丕此举何意?喜欢篆刻艺术?显然不是!传国玉玺源自千古第一帝——秦始皇,是历朝历代正统地位的象征,曹丕此举实际上就是在宣示正统!换言之,曹魏的正统性来自于汉献帝,汉献帝是曹魏“合法”的唯一依据!



正是因为汉献帝作用特殊,即便退位之后,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在汉献帝退位之后,曹丕依据古礼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并给予了汉献帝“三恪”待遇,即汉献帝在山阳封国之内可以穿着天子服饰、使用天子旌旗仪仗、奉祀刘汉宗庙;曹魏不视汉献帝为臣,待之以宾礼,汉献帝受曹魏诏书也不用下拜。史载,“三恪”制度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给虞、夏、商三朝后裔的特殊待遇,表面上是为了彰显对前朝宗室的优待,实际上就是为了强调自身政权源自三朝,是为了强调自身的正统性!曹丕此举与周武王如出一辙。彼时三分天下,不是王莽时期、更不是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曹丕只有把汉献帝牢牢攥在手里、活生生养在身边,才能确保自身的正统地位。别说是像后来的大一统王朝篡位者那样杀掉前朝皇帝,放走汉献帝曹丕都不敢!又怎么可能把汉献帝送给刘备?



如果汉献帝到了刘备手中,刘备恐怕就不再是什么“匡扶汉室”的“忠臣”了,他和曹操并没有本质区别。转头刘备就会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昭告天下:汉献帝“禅位”是被迫的,曹魏就是篡位的乱臣贼子!如此一来,刘备便成了三家之中唯一的正统!刘备与蜀汉政权一直扛着刘、汉这两面大旗就是为了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只可惜还是缺点东西,缺的这个东西就是汉献帝!把汉献帝攥在手里时刘备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曹丕何其睿智之人,又怎么可能把汉献帝送给刘备?把汉献帝送给刘备可不是“恶心”刘备,反而是给刘备送去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手里有了汉献帝,刘备退可以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进可以让汉献帝“染病暴毙”,自己以刘姓宗室身份“合法”继承皇位、君临天下!一切顺理成章、合礼合法,连改朝换代的“禅让”游戏都不用玩!


农民工歪说历史


答:因为压根恶心不了刘备。

题主所谓“恶心”,大概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备你自称为皇帝,现在我给你送去一个真皇帝,看你打算怎么办?假如不让出皇位,你就是乱臣贼子,人设全崩。假如让出皇位,刘备岂能甘心?

但这是一厢情愿了。

刘备不是傻子,汉献帝也不是傻子。曹丕既然能搞一回禅让,刘备自然也能搞一回禅让。汉献帝既然在曹丕那让了一回位,在刘备这何妨再让第二回。

因此,刘备假如得到汉献帝,不但不会恶心,反而会喜出望外。要知道,刘备登基虽然找了很多理由,但说到底还是“自立”。现在一个货真价实的天子摆在面前,刘备当皇帝顿时变得合理合法了。只需要汉献帝下一道禅位诏书即可。

到那时,事情估计会变成这样——

献帝入蜀,先主乃去尊号,自称曰汉中王。于是孔明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孔明奏曰:“曹丕篡汉自立,汉中王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光禄大夫谯周曰:“近有祥风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

帝遂令谯周草禅国之诏,太傅许靖宣于汉中王,诏曰:“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运不终,刘氏之数犹存,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继。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汉中王备。王其毋辞!”

汉中王闻诏,辞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立为帝,与篡窃何异!”许靖奏曰:“今曹丕已篡,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群臣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

文武回报献帝,帝谓群臣曰:“汉中王谦逊,如之奈何?”谯周曰:“昔尧崩之日,三年丧毕,舜辞位不受,让于丹朱,天下之人,不归丹朱而归舜,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使知天心人望,并在一身,四方之众,咸欲仰德。汉中王自当允从。”帝乃又令谯周草诏,遣安汉将军糜竺持节至王宫。汉中王开读诏曰:

“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汉中王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王虽谦抑自退,然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昔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汉承运乎五帝,本存传圣之义,王顺命于二京,岂绝绍烈之端?王其受之毋辞!”

汉中王叹曰:“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畴日天下分崩,群雄并起,各霸一方,备不得已,欲信大义,守此西土,以图兴复。僭居尊位,本出无奈,今汉帝既临,便当避尊让位,还于圣躬,忝窃天命,已属厚颜。奈何反使履加于首,上下失位乎?”

孔明见汉中王意甚坚,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

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

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孔明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汉帝亲禅,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

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即时送汉中王还宫,一面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名“受禅坛”,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

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操子丕,载肆凶逆,窃据神器。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两川军民,无不欣跃。

(根据三国演义相关段落改写)


北门猿


曹丕如果真蠢到会把汉献帝送给刘备,那么历史上又会多了一个典故:曹丕送汉献帝给刘备---赔了道义又恶心了自已!

曹丕唯一能恶心刘备的方法就是:以汉为国号继承刘协的皇位,曹丕自称为汉朝皇帝,那么刘备这个自诩为汉室宗亲,以恢复汉室为政治口号的政权,还真不好应对。



刘备总不能再称一个汉朝皇帝,那就完全没有合法性了,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只有一个。

事实上,无论是曹丕还是刘备,作为一个政权存在,都要追求合法性,所谓的恶心也不过是以正统政权自居面对乱臣贼子的心态。可是谁是汉?谁又是贼?每个人都有一套说辞。



从事实上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又身居中国之地,成为历朝历朝都承认的正统政权,曹丕政权的合法性更高一些,虽然这个禅让多少有些威逼的意昧,但好歹曹丕是按照流程走完了整个禅让的过程,并且在表面上,汉献帝也是极力配合,不配合没办法啊,要命啊。

除了禅让,曹丕还有一个非常有正统性的理由,就是曹魏的地盘身居中国之地,中国之地就是中原之地,古时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的正中间就是中国,中国之外是蛮夷狄戎,居中国之地的人则为华夏主体民族,就是正统性。这是刘备所不具备的优势。



只要曹丕接受了禅让,善待了汉献帝,那么曹丕就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是不可能针将汉献帝送给刘备,如果真送给刘备,那恶心的不是刘备,而是曹丕自已。

如果,我说如果曹丕真傻到把汉献帝送到益州给刘备的话,那刘备会高兴得跳起来,只要汉献帝一来,刘备的政治合法性就更足了。



正因为曹丕建立的国号是“魏”,等于是一个新朝代取代了一个旧朝代,所以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刘备建立的国号是“汉”,以继承两汉四百年江山为已任,虽然这个国号不会带来实际好处,但是在政治上这是刘备唯一的合法性。

如果刘备得到汉献帝,那么将会延续曹操的政策,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刘备可以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布告天下人书,大概意思就是向天下说明:曹丕如何用威胁的手段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揭发曹丕狼子野心的作法,宣布汉献帝禅让曹丕不合法。



那么被恶心到的只有曹丕,这样一来,在政治上,曹丕就陷入被动,合法性受到怀疑,虽然不会让刘备反攻曹魏,但却可能让曹丕在一段时间内忙处理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比如官员百姓的怀疑,内部的叛乱,不同政治势力的倾轧。

刘备如果称帝了,可以尊称汉献帝为太上皇,实际还是刘备主政,一点也恶心不到刘备,刘协照样做他的无实权皇帝,刘备如果没称帝,就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已做周文王,让他儿子当周武王,然后模仿当初曹丕禅位一样,让汉献帝禅让于刘禅就行了。



所以曹丕将汉献帝送给刘备,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不仅不会将汉献帝送给任何人,反而会对汉献帝严加看管,只要不离开封地,随他,离开就不行,这一点汉献帝也很配合。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曹操世子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承了曹操的丞相和魏王之位。之后曹丕改建安年号为延康元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曹魏大权的曹丕自然也是志得意满了。一方面曹丕开始逼迫汉献帝禅位,另一方面则开始整顿曹魏势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为接下来的取代汉朝做准备。面对曹丕的步步紧逼,汉献帝的皇后曹节也互不住汉献帝了,所以在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

曹丕继位之后既没有杀掉汉献帝以绝后患,也没有放汉献帝离去,而是以万户食邑分封汉献帝为河内郡山阳邑的山阳公。曹丕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于魏国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作出的考虑。为什么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中,吴国是最名不正言不顺的呢?首先曹魏是取代了汉朝,从汉朝手中接过的皇权,而蜀汉刘备则是汉室后裔,可以说是代表了汉朝的延续。就东吴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历史上孙权要等曹魏和东吴称帝后很久才称帝自立呢?就是因为没有名分。

历史上曹丕不杀汉献帝是不想留下篡汉的恶名。历史上不管曹丕怎么逼迫汉献帝。但最终曹丕没有强行夺取汉室政权,而是汉献帝通过禅让给的曹丕。所以在表面上看曹丕的名声要好很多。起码没有留下篡汉的恶名。他不杀汉献帝也是因为汉献帝的威胁早就不存在了。汉室的忠臣走就损失殆尽了,并且汉朝的威望在民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好名声。曹丕留下汉献帝十分的有必要。这里也呼应了汉献帝的禅让之举。

而曹丕之所以不把汉献帝送给刘备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曹丕正所以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就是因为汉献帝的禅让。之后的汉献帝死了倒也罢了,如果汉献帝没死,而是到了刘备或者孙权手中,那么曹丕的政权就有被诟病的危险。如果汉献帝在给他造个谣之类的,说曹丕篡汉,那么曹丕辛苦经营的好名声不就全毁了嘛。所以说,曹丕要么就杀了汉献帝,如果不杀汉献帝也必须把他控制在自己手中,绝对不能给对手提供政治宣传武器。

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汉献帝真的没用了,那么曹丕把他送给刘备,刘备真的会要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如果汉献帝强行要求蜀汉,很可能在路上就会被莫名其妙的杀害。这里给大家着重说一点,历史上的刘备可绝对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刘备取代汉室自立的念头尽人皆知。但表面上刘备还依旧是一副汉室忠臣的样子。实际上刘备早就等着汉献帝被杀自己赶快称帝了。从历史上曹丕称帝之后,刘备火速称帝就可以看的出刘备自立的野心有多么旺盛。那你说刘备能允许汉献帝来破坏自己的大业吗?肯定是不会的。所以刘备绝对不会接受汉献帝,如果汉献帝敢强行前往的话,那么绝对难逃一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自董卓率西凉军入京后,独霸朝政,诛杀异己,废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为帝。汉献帝的一生充满坎坷与屈辱,继位不久,便成为董卓的掌上玩物。董卓死后,献帝又被李傕郭汜俘虏,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好不容易逃出魔爪,又被曹操挟持到许昌,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


曹操虽然没有摧残献帝,然而献帝并没有半点尊严,凡事都要听从安排,稍有不慎就可能有性命之忧。曹丕继位后,对待献帝更加冷酷,直接令百官逼迫献帝禅让,四百年大汉就此终结,曹丕称帝不久,刘备也在成都称帝,有人便产生疑问,曹丕为何不将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笔者认为,曹丕没有这样做,是他机智过人。以下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有汉献帝在,曹丕的江山才做的稳。汉献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献帝禅让给曹丕的皇位,要知道汉献帝当年是被迫的,可以说献帝对于曹氏早已恨之入骨,正是曹丕窃取了大汉江山。献帝在无奈的情况下,曾在祖宗面前哭诉,请求保佑大汉,诛杀曹贼。一但曹丕将献帝送到益州,第一个不放过曹丕的就是献帝。


献帝逃出魔爪后,曹丕这个皇帝到会成为假的。献帝完全可以说,因为受到胁迫而禅让的皇位,而刘备也必然会誓死用户献帝。无论刘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真心匡扶汉室,曹丕这个都会变得没有分量,最主要是天下人都会认为曹丕窃取天下。献帝会颁布讨贼诏书,号令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曹丕。再加上曹魏也有很多心系大汉的忠臣、世家大族,会里应外合,相信有汉室正统汉献帝在,曹魏的江山将会不久灭亡,因此曹丕不至于傻到把献帝送到益州。


其次汉献帝到益州后,不但恶心不了刘备,还会让他成为忠臣。无论在三国志还是演义中,刘备都是以忠臣自居,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汉献帝到达成都后,刘备必然会拥戴汉献帝为帝,即使献帝拒不接受,刘备也会自降身份。总之,刘备会让献帝高高在上,锦衣玉食,有了献帝,刘备讨伐曹魏更是出师有名,东吴孙权也会望风而拜。刘备善待献帝,在世人的眼中,刘备会成为大忠臣,更会众望所归,天下英雄豪杰也会慕名来投奔,刘备集团得实力会大增。

而曹丕会受到世人的指责,很多人会远离曹氏集团,因此曹丕把献帝送往成都,不但恶心不到刘备,还会让刘备成为人臣得楷模,忠诚的代表。刘备协天子王师讨贼,曹魏的江山还能长久吗?曹丕这样做,是取乱之道。曹丕没有杀掉献帝,已是万幸,又怎会轻易放走呢?


再次曹丕放走献帝,会遭到曹魏很多人的唾弃。曹丕放走献帝,这是不理智的行为,曹魏集团很多人都会认为曹丕无谋,这样愚蠢的事情都能作出,因此很多人会远离曹丕。再者说曹丕是受汉献帝禅让而称帝,当时献帝已经手无缚鸡之力,在世人的眼中,曹丕要对献帝有感恩之心,曹丕如果在将献帝流放,那真的是不义的行为,会受到世人的唾弃。


而献帝曾娶了曹操的几个女儿,也就是和曹魏有着姻亲的,曹丕身为大舅子,将自己的姐夫送到成都,这不是六亲不认吗,世人会嘲笑曹丕的心胸狭窄。再者说,曹丕也不忍心让自己的同胞姐姐,跟随刘备到益州受苦。显而易见,曹丕将献帝送到益州,可谓百害而无一利,曹丕不会这么做。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曹丕根本不需要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只需要让汉献帝活着,并告知天下,就能深刻的恶心到了:

第一,曹丕其实是逼汉献帝禅让皇帝位给他的,但确实是禅让,这个毫无疑问。被迫,也是禅让,所以,曹丕具备了名义上的合法性。

第二,汉献帝活着,身为皇族的刘备,就不能取而代之。所以,当时刘备就在蜀汉内宣称,汉献帝死了,然后,所以继皇帝位。

显然,这个有点儿自欺欺人了。

但没办法,当时的历史学家们,都比较同情汉朝,竟然就这样没了。所以,就丑化曹魏,拨高蜀汉了。

最后,曹丕如果把汉献帝送到刘备身边,只会有两个结果:第一,蜀汉方认为,汉献帝既然死了,那么,这个是假的,杀掉;第二,蜀汉方面借此事,攻打魏国。所以,这种赔本的事,聪明如曹丕,肯定不做。


董江波


这是一个脑残的问题,政治往往需要博弈,就像是棋局的高手,输赢就在一两回合之间,曹操。曹丕父子两人都是优秀的政治家,他们父子两人对待汉献帝不薄,试问天下若无曹氏父子,焉有汉献帝。


刘协的大汉江山,基本上是曹操再造的,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官渡之战曹操一举平定了北方,取下了不知天高地后的妄自称帝的袁术的人头和占据东边徐州吕布的项上首级。外圈的割据军阀实力,纷纷向曹操低头,向刘协称臣,曹操生前坚决不称帝,而是把称帝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操经营北方三十年,造就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权利或明或暗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若要名正言顺,曹丕必须当皇帝,没有别的选择曹丕本身就是一个符合主流政治要求的,各方面都称得上中上之君的要求,而且曹丕向士族妥协了,通过了,九品中正法至此曹丕取代汉献帝称帝已是顺理成章之事,曹丕此人对待汉献帝还是比较厚道的,封他为山阳公,由国家出钱养老,


如果曹丕送汉献帝去城都恶心刘备,那不等刘协到城都就会被刘备派人秘密杀掉,因为刘协是他刘备称帝的绊脚石,兰生与闷还要除掉,何况一个废物皇帝,他刘备才不当接盘侠呢,所以刘协在送往城都的路上就会被干掉,这只是个人愚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约定9521


送出汉献帝,如果在篡位之前,那等于把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力送出去了,这不太可能。那么只能是篡位之后,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刘协,是山阳公。

假使曹丕把刘协送给刘备,就等于送了一面大旗给对方。

刘协作为汉室正统皇帝,才刚刚退下来,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在过往的傀儡岁月中,曹操多是以汉室之名讨伐不臣,这些个诸侯们没有办法,都或多或少的吃了点亏,毕竟名义上,汉是正朔,他们谁都否认不了这个现实。



曹丕篡汉,在民间还是引发了不少公愤的,这股力量,在没有一个中心的时候,会慢慢消散,反之,则会酿成一个可怕的后果。

刘协入蜀,刘备有两种应对方式,其一,奉其为帝,号召天下豪杰征讨曹魏,这道号召发布出去,孙权等人很有可能会响应,毕竟这个时候的曹魏已经不是正统的代表,他们的情形,跟袁术称帝没有区别。

其二,预伏截杀。刘协入蜀,有点如同赵桓入宋,刘备的帝位,是在曹丕篡汉之后登上的,一旦刘协回到他的身边,他就显得来路不正了。为了消弭这种被架空的危险,他极有可能走出这一步。

事后再宣告天下,曹丕篡逆,弑杀天子。

所以从这两方面看,把刘协送出去都是极为不智的做法,而曹丕事实上也没有这么做。


浮沉于史


曹操一直饱受对手攻讦,用的词就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贼就贼了,人家好歹有个“汉相”的名义。

汉献帝刘协十九岁的时候,不甘心做曹家的吉祥物,曾经利用衣带诏这种很原始的联络方式,想除掉曹操,这可以被认为是年少时的轻狂。三十四岁时,当他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婆伏皇后被从身边拖走,而身在现场的自己又无能为力,就此断绝了最后一点念想。

伏皇后被废掉,曹节入替,这是落在他身上的第一只靴子,他之后的所有期待就是,第二只靴子啥时候来?我都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呢。

曹丕窜汉前,刘协完全符合曹丕对他的期望值,既不想管、也管不了任何除了礼仪之外的大事小事,送给刘备?曹丕肯定舍不得,再换一个刘氏小皇帝?没有比刘协配合的更好的了,这是一种长期的信任,双方心知肚明。逼着低龄的小皇帝禅位,那与篡夺无异,而成年的刘协心甘情愿地禅位,这才能使得曹魏获得最大限度的正统地位。

篡汉之后,曹丕为什么不把刘协送给刘备,去当面打脸刚刚借口汉献帝被杀而称帝的刘备呢?

曹丕肯定不会这样做,因为废帝也是帝,仍然是有一定影响力。明明是和平交接,皆大欢喜,非要狗尾续貂横生枝节,刘协到了刘备那里,不定会出什么变故,别的不说,刘协肯定会在刘备阵营中发表严正声明:

没有禅让!我是被逼的!曹丕恶贼,天下共讨之!

事实上刘协心里未必不会暗道一声抱歉:小曹,你知道,这个声明才是被逼发表的。

刘协的心声:

刘协本已经等到了第二只靴子落定,实现了他人生中最理想化的生活,放下了思想包袱,游走于山水之间,食邑万户,衣食无忧,快快乐乐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给乡民看病。

把我送给刘备?

绝不!

那个家伙当年在董承事泄被杀的时候,干嘛去了?马腾起兵的时候,你又干什么去了?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我到了你的地盘,仍然要仰人鼻息,恢复到之前等待靴子的局面,这种煎熬我一天也不想要。这已经算是运气不错了,运气再稍微差一点的话,不定哪天被你哪个兄弟秘密做掉,然后你再轰轰烈烈地哭上一阵子,假装哭到闭过气去。

一句话,我与你刘皇叔的交情,远不如我与曹丕多年来达成的默契,至少留在曹魏,我还能拥有一段轻松的余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胆猜测一下,当刘备称帝的消息传到曹魏,魏文帝曹丕与山阳公刘协兴许会开上一个玩笑。

“山阳公,刘备造谣说你已死,已在西川称帝,你怎么看?”

“陛下,他想当皇帝,不是一天两天了。”

“你要不要去汉中西川指导一下他们的工作,外带打一下他的脸,恶心恶心他?”

“陛下宅心仁厚,还是让我多活两年,如何?”

假如曹丕“强行”把退位的汉献帝刘协礼送到西川,未来的三国走势权且不提,山阳公刘协的子孙刘阿知是肯定到不了日本了,太远!


历来现实


因为曹丕是一个讲义气的皇帝。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曹丕继位后,对汉献帝刘协的处置方式,一直犹豫不决。

因为有的大臣建议直接杀掉,有的建议优待,有的建议驱逐,有的建议送人。

其中“送人”就是指送给在益州的刘备,可以说这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妙计,可以通过把刘协送给刘备,来给刘备出一道难题。

大家都知道,刘备起事开始就以大汉正统自居,见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备到许昌后,刘协顺势等刘备为左将军,来拉拢刘备做为外援。

刘备在几十年的颠沛流离中始终尊奉汉献帝刘协的旨意,从来没有违背过,这样的一个人似乎是大汉最后的忠臣,他也不得不尊奉刘协的号令。

可曹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妥当,因为刘协去了益州只有死路一条。

曹丕并不是心疼刘协,不想让他去死,而是想让刘协的死和自己没有关系。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放弃了把刘协送给刘备,给了刘协一块封地,让他颐享天年。

再来看在益州的刘备,会如何对待汉献帝刘协。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有延续东汉王朝的意味。

得知刘备称帝后,汉献帝刘协在封地上,冲着成都的方向冷笑了几声,至于为什么会冷笑,大家应该明白。

如果刘协真的被送到益州,来到刘备的地盘上,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作为正人君子的刘备,不会直接杀掉汉献帝刘协,他表面上肯定还会敬着刘协,但背地里和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会如出一辙,毕竟辛苦打下的地盘,肯定不会拱手让人,即使刘备同意,他手下的大将们也会极力反对。

而刘协早晚都会被刘备集团给玩死,所以汉献帝没有去益州,是最好的结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