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小時候,學過一篇“王冕學畫”的課文,說的是一個叫王冕的小孩,因為家裡窮只能給人家放牛。有一天看到雨後荷花美麗無比,便決定要把它畫下來。然後每天對著荷花話,後來終於成為著名畫家。

故事雖然很短,我卻是印象深刻。

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王冕學畫”來自於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作者以整整一回的筆墨簡要描寫了王冕的一生經歷和情懷追求。

王冕生活在元末明初時代,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之所以將他寫入小說,正如作者在回目中所闡明的那樣,是借王冕的故事來概括這本小說的主旨,表達自己心中的“大義”。

1、《儒林外史》王冕的故事

王冕是浙江諸暨人,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親拼盡全力供他讀書到10歲,再也供不起了。於是讓他到隔壁秦老家放牛,這樣的話不僅有免費的餐飯,還可以掙點零花錢。王冕是懂事的孩子,有著豁達的心胸,他沒有因此對母親哭鬧抱怨,而是當即點頭說:“我在學堂坐著,心裡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去讀。”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此後王冕就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後來又自學繪畫。漸漸地,讀書有了收穫,畫得也越來越好,有了一些名氣。到了十七八歲時,王冕已經可以靠賣畫為生,不必再給人放牛了。

於是,有縣官名士慕名前來求化或者拜訪,可王冕卻不願意與之結交,百般迴避推卻。後來離家遊歷各地,增長不少見識。回到家鄉後,他“依舊吟詩作畫,奉養母親”。

王冕母親臨終前,對兒子說:“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了,該勸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那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而不美。”她最後的吩咐是,“不要出去做官”。王冕謹記母親的叮囑,只在家鄉守孝度日。期間吳王朱元璋慕名前來拜訪,兩人相談甚歡,王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豈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雖弱,恐亦義不受辱。”一番話讓朱元璋深為歎服。而王冕也非常看重朱元璋,不僅跟他談到晚上,還親自做飯留客。

然而,當後來朱元璋一統天下、建立明朝後,朝廷徵召王冕做官,他卻依舊不改初衷,乾脆逃到深山裡去了,最後以布衣終老。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以上這些內容,都是《儒林外史》小說中所描述的,雖然與歷史上的王冕差不多,但還是略有差異的。比如小說中的王冕,對做官始終是一種排斥和抗拒的姿態,根本從未想過要做官。而真實的王冕,是參加過元朝的科舉考試,落榜後才徹底放棄功名的。

作者略去了這一情節,應該是就想塑造這樣一個正面知識分子的形象,不為功名利祿所累,高潔正直,風骨卓然,所謂“嶔崎磊落”。王冕的形象不僅用以對比小說中主要呈現的各種儒林醜態,亦與小說後半部分出現的杜少卿、莊紹光等理想人物相呼應,深切寄託了作者的期待與情懷。

毫無疑問,王冕是一個品行高尚、有良知有風骨的士子。他不願意同流合汙,不肯苟且鑽營,寧願退居江湖清貧一生。王冕是自古以來儒家知識分子“獨善其身”精神的代表。

然而,“歸隱”就是一個有良知的文人士子的最佳選擇嗎?值得人們追隨效法嗎?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2、“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中曾借郭靖的口中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一個俠客(不管是不是身負絕頂武功),只有處處以家國百姓為先,才能稱之為“大俠”,為後世仰慕尊崇。那麼,一個才華橫溢、品性高潔的名士,僅僅歸隱江湖,寫幾首詩畫幾幅畫,“獨善其身”,是不是,有一點自私呢?

他可以做官(既然朝廷多次徵召),這樣才有更多機會為百姓代言,為蒼生造福;他還可以經商,掙錢了就可以做更多好事;如果覺得這兩項都為難的話,他還可以辦個學校(書院)講學論道,培養人才,這也是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王冕什麼都不肯做,似乎只有什麼都不做,這種無慾無求的姿態,才能體現出自己的清貴品格,彰顯出自己的名士範兒。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儒林外史》曾寫到,王冕遊歷到山東的時候,親眼看到黃河氾濫,逃荒百姓,而官府又毫無作為。他心中“過意不去”,心中嘆息:“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大亂了,我還在這裡做什麼!”然後,我讀到了這句話:“(王冕)將些散碎銀子”,我本能地以為他用這些“散碎銀子”救濟災民了呢。沒想到,後面卻“收拾好了,栓束行李,仍舊回家。”我當然知道一個賣畫為生的文人並沒有多少財富,也無力去救助別人。我也相信他也是真的同情百姓,可也真沒辦法幫助他們哪怕一點點。

可如果,他去應召做官了呢?他是不是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或者籌糧賑災,或者想辦法妥善安置,最不濟還可以上奏朝廷……也許官場上的貪官汙吏很多,他沒辦法改變,但總還是有自己表現的若干空間,最不濟也可以多救助一些百姓,總比空嘆之後收拾行李走人,強一點吧?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3、他不是假清高,他是真沒用

其實,做官不僅是貪圖權勢,也不僅是實現個人抱負,同樣更能在更大範圍內做好事造福百姓。

並且,誰說的,只要做官,就一定要同流合汙?就必須要苟且鑽營?

身為博古通今的高人名士,難道就沒有一點定力去抗拒誘惑?就那麼缺乏通達權變的智慧去應付官場?

事實上,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也依舊有清廉自守的官員,有為民請命的官員。他們也大都是飽讀詩書的文人,他們寧願忍受官場上的種種壓抑,吞下被人誤解的委屈,有的甚至還要犧牲自己的清譽和生命……只要有機會為民生百姓做點好事,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王冕當然不是假清高,但,他是真沒用。

歷史上的王冕寫過一首著名的“墨梅”,歷來被人們誇獎和引用: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儒林外史》王冕:你不是假清高,可你是真沒用

文章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另一首不著名的詩,是明末袁崇煥在刑場上吟誦出來的: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也是書生出身,百般辛苦才考中進士。他主動放棄做安逸的京官,請纓鎮守遼東,力抗後金數年,最終卻落得凌遲處死的悲慘結局,身後更是揹負了譭譽參半的複雜評價。如果以個人的榮辱成敗論,袁崇煥真是將一手好牌打爛,而王冕,則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王冕一生,完美得無可挑剔,表現出的氣節風骨亦是令人欣賞。可缺點錯誤都很多的袁崇煥卻更讓我們肅然起敬。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百姓,更需要不計個人榮辱得失,勇敢解決問題的人。願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懷抱情懷夢想的同時,各盡所能做點實實在在的事,而不是隱居江湖,在一邊發表無用的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