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不会改写?或者项羽回到了江东又会怎么样?

声屏障钢立柱铁件加工


历史上没有如果假如等等,就设想一下假如项羽杀了刘邦会不会改写历史。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刘邦的为人情况。

首先根据历史资料可以肯定刘邦是个混混流氓出身的二愣子,他在市井之中的经历让他变的善拢人心且此人志向过大,除此之外一无所能一无是处,杀了他之后就排除兵力等优势的种种原因项羽仍难改变局面。

1,萧何,刘邦有这样的成就全赖萧何出谋划策,刘邦死了萧何必定取而代之,三军将士在萧何的谋略下打着为主复仇的决心会更加快项羽的失败。

2,韩信,刘邦于韩信有大恩,这在韩信宁愿死都不肯背叛刘邦就可以看出来,假如刘邦死于项羽之手韩信能坐视不理吗,项羽虽勇带兵却不如韩信,将此二人逼上对立面会更快结束项刘之争。

项羽回到楚地能不能卷土重来?根据历史资料我认为不能也没有机会了。

1,他若东渡刘邦已取得大部江山,且项羽坑杀秦人让百姓深为痛恨,刘邦根本不用费多少力即可安抚民心得到绝对支持。

2,项羽勇武第一却不善聚拢人心,屡战屡胜中大多是惧于淫威而非心悦诚服,再想卷土重来根本就无人可用无人可召了。

以上是不才粗略见解见笑了。





龍叔谈古论今


项羽杀了刘邦,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在鸿门宴上。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除非出现了偶然因素,否则项羽没有机会杀掉刘邦。比如说刘邦在历数项羽十大罪状的时候,被弓弩一箭射中了胸口。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是刘邦死了,历史都将会改写!

【在鸿门宴上项羽杀掉了刘邦】

刘邦在鸿门宴上被项羽杀了,不代表刘邦的集团就此被瓦解。刘邦在鸿门宴被杀,大概率是由萧何取代刘邦的位置。

萧何必然会据关而守,与项羽做殊死拼搏。因为大家都清楚,项羽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胜负还是在两可之间。

项羽的恶名早已传遍秦国境内,当地的老百姓也不希望项羽来统治他们。萧何率领刘邦的十万兵马,不难获得秦地百姓的支持!

当时项羽兵力号称百万,其实只有四十万。这些还不全部都是项羽的兵马,其中大部分是猪八戒和孙悟空的(诸侯)。

当初那些诸侯跟随项羽,都是冲着先入关的刘邦去的。这时候项羽把刘邦给杀了,那些诸侯们会是什么想法?那些诸侯们很有可能会再次做壁上观,让项羽与萧何拼个鱼死网破。

诸侯们这会儿所做的壁上观,不是当初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作战时的壁上观了。他们是在等项羽与萧何拼个你死我活之后,坐收渔人之利。

项羽将会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与萧何开战没有足够的把握取胜;即使取胜了又消耗了自己的实力;杀了刘邦之后,原先针对刘邦的那些诸侯又会把矛头对准自己。

这时候的历史走向就会变得不可预测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项羽才没有选择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所以项羽他们才能顺利地进入咸阳。

【在与刘邦对峙时把刘邦射死】

刘邦在这个时候忽然被项羽射死,刘邦的军队必然军心大乱。项羽趁这个机会,对刘邦的军队展开猛攻,刘邦的军队必然会遭受惨败。

刘邦已经死了,原先那些依附刘邦的诸侯,要么趁机自立,要么再次倒向项羽。身处后方关中的萧何,聚集起原来的人马,依据关中继续与项羽作战。

项羽在这之前劝说过韩信,被韩信给拒绝了。这时候刘邦已经死了,他们又刚刚经受了惨败。项羽只需再次派人去劝说韩信,这次韩信肯定会选择自立。

这时候就会出现短暂的三足鼎立局面。最后能够完成统一的,还是以萧何的概率最大。

【项羽在垓下突围之后回到江东】

这时候的项羽已经是彻底的惨败,没有可以与刘邦再争长短的资本了。

即便项羽没有自刎而死,而是渡江回到江东。还没有等到项羽再聚集起人马,刘邦的大军就会赶到。项羽只不过是晚死了一段时间而已。

历史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李清照。李清照的文学造诣就只能局限在词上面了!

李清照绞尽脑汁也写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我们首先来分析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刘邦:

项羽最有机会杀刘邦是在鸿门宴,现在很多分析都说,项羽之所以没有杀刘邦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二是项伯通风报信,刘邦早有准备,同时在鸿门宴上舞剑使项庄功亏一篑。这些其实都是表面原因,真正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根本看不起刘邦:

其一,刘邦出身低微,项羽是将门之后,名门贵族。

首先我们来看刘邦的出身: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史记·高祖本纪》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人,作为本朝的开国皇帝,司马迁也没有给他找到一个高贵的出身,从《高祖本纪》里,我们看不到他的前辈们出过什么的名人,他是真正的草根,所以为了使自己高贵,他才编了一个故事,他的母亲刘媪曾经休息于大湖岸边,睡梦中与神相交合,其时雷电交作,天昏地暗。他父亲见到一条蛟龙在他母亲身上,后来他母亲怀了孕,就生了刘邦。这个故事在相信迷信的年代能够蒙骗一些下层百姓,但是对于一些上层人士来讲,可信度极低。

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出身: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家世代为楚国的将领,是真正的名门望族,这在战争年代尤其具有号召力,一个是将门之后,一个是实实在在的草根,项羽怎么会把刘邦放在眼里。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当时项羽拥兵四十万,而且是百战之兵,是经过战争考验的胜利之师,而刘邦只有十万兵马,而且战斗力不高。

我们再来看具体的战绩:

先来看刘邦的战绩:在昌邑和彭越一起攻打秦军,没有打赢。夺了刚武侯的军队四千多人,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联合攻打昌邑,昌邑还是没有攻下,和郦商统率陈留的军队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没有攻下。在雒阳东面和秦军交战,又没打赢。刘邦可以说是一路败仗,刘邦的战场指挥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都及其低下。

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战斗力: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声威大震,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又在漳水南岸打败了秦军,在汙水上把秦军打得大败,迫使章邯投降,而后坑杀秦朝降兵二十万。

此时的项羽正值人生的巅峰,小小的刘邦怎么会在他的眼里。

所以项羽不是不想杀刘邦,而是根本看不起刘邦,出身草根,军队战斗力不强,对自己没有威胁,这种小角色在那个年代遍地都是,杀了他得不偿失。换个角度,如果刘邦也是将门之后或者是名门之后,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命运了。

因此我们即使回到了那个年代,项羽也是不屑于杀刘邦的。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项羽如果回到了江东会不会东山再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一说项羽回到江东,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起李清照的这首诗。这首诗是李清照有感而发,他的丈夫赵明诚在靖康之变后出任建康知府,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临阵脱逃。她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基于这首诗,很多人开始讨论项羽如果渡江回到江东,也许还能东山再起。

其实则不然,我们分析下:

其一:当初群雄并起围攻秦国是因为秦国的暴政。一是焚书坑儒,将知识分子推到了对立面。二是繁重的劳役,将普通百姓推到了对立面。三是六国后代存在着广泛的复国思想,政治精英阶层中的很多人站到了秦国的对立面。所以秦国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很多人包括项羽都是师出有名,不是项羽一人之力造成的。

而今,项羽和刘邦的争斗并没有那么名正言顺,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争权夺利,没有办法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同时项羽的分封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所以项羽的敌人不只是刘邦,还有那些因为感到分封不公的诸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优势,项羽如何能取胜。

其二:项羽成功后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伤心,我们看看他都干了啥: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这些所作所为和秦二世有何区别,他还杀了义帝,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义帝是项羽凝聚人心的一块招牌,如今招牌没有了,谁还会听他的召唤。

其三:项羽有勇无谋,不能知人善任。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从项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做事能够坚持到底的人,他自恃武功,瞧不起其他人,但单凭武力是解决不了战斗的。他也有智囊,范增的水平并不比张良差,他虽然尊范增为亚父,但基本都不听范增之言,气的范增离开了他。

同时我们看刘邦,刘邦有什么能耐,我们还真看不出来,但是像张良、萧何、韩信这些文臣武将都能为其所用,这正是刘邦和项羽的真正差距所在。

所以,我们说,即使乌江边不自刎,重回江东,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白话文说历史


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也不会改写,时势造英雄,项羽即使东渡乌江回到了江东也只是苟延残喘,英雄末路。

项羽和刘邦只是两个集团的核心代表人物,杀了刘邦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会激起刘邦集团的愤怒,让局势更加恶化

灭秦之后,刘项实力对比是项羽远超刘邦的,当时的项羽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可是他选择了当霸王而没有称帝。按照当时的社会发展可见,称霸跟民国时期的张勋复辟有点类似,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他在倒退,这是违背天下大势的。

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可见,项羽并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作为统治者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未能切实安抚人心,为后面制造了更多的矛盾。刘邦很智慧,大汉王朝几乎沿袭秦制,中央高度集权。

在《史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项羽勇有余而智谋不足,且做事残暴,行军途中会因个人喜怒滥杀无辜,这无疑会导致项羽失去人心。

项羽没有容人的雅量,猜忌心过重,致使天下有识之士都跑向了有勇气,有担当,有谋略的刘邦阵营。

项羽的失败是注定的,他没有政治家的魄力,只是英雄末路不免让人唏嘘。



看古今多少事


假设项羽在最后一战(垓下之战)打赢了,顺利把刘邦杀了!历史不会改写,只会推后几年,西楚霸王必定惨败!

我们来看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告终!

假设他吸取之前的教训,他定会统一天下,听取别人意见,牢固自己权威,以及学习刘邦之道,用人之道,这样一来,西楚定会像汉朝一样发扬光大,流传百世。

但是自古以来有这样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前面这种假设不现实!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可以用在项羽身上

项羽最后真的杀了刘邦,他多多少少会吸取教训,但他的本性还在,所以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还是跟战国一样分成六七个国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项羽没有刘邦那种胸怀天下,只有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这就是区别,项羽没有统一天下的欲望,而刘邦却有像秦始皇那样胸怀天下的志向!

项羽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就脑子清醒点,不会被张良骗,少放点错误!

一旦有个胸怀天下的人,项羽就麻烦了,因为他不够狠毒,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而想要拥有天下的人,必然是个狠人,当机立断,阴谋不断!

项羽那玩得过一个阴谋不断,诡计多端的人呢!所以项羽还是当个大将军最适合他了,不要做诸侯王就不用死得那么惨了!

欢迎讨论


刘邦说历史



和谐131679225


历史是已发生过的不可逆转的过去。他可以给后人带来经验教训去总结,但永远回不去!

《霸王别姬》一直长演不衰,因为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他的悲壮感动古今,时常引发人们对他的记忆。

题中的两问都是假设,也只好按假设做以推论。

一,刘项战争四年,大小七十余战,刘邦可谓屡败屡战,但他最危险的时候却是在开战之初。刘邦以十万汉军屯兵霸上,面对的是项羽的四十万精锐之师。所以刘邦当时是被迫参加的鸿门宴。

若当时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安排,席间杀了刘邦,定不会有后来的很多麻烦。也许"不会有汉,何谈魏晋"?

按项羽诂名钓誉的性格,不会称帝,沐猴而冠,追求虚荣的华贵,可能各诸候国陷入长年征战,又一个战国时期。

二,霸王之死有两个版本,比较可靠的是,他被韩信四五十万汉军以车轮战法重重包围,不可能有脱身的机会,兵败自刎合乎情理。《霸王别姬》说的就是这一折。

但不少人相信另一记载,他有逃脱的机会,且有一老翁在乌江江面驾舟等侯项羽过江。但他选择自杀,更凸显出霸王的豪气。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至今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颂词句。

唐朝诗人杜牧更留下了《题乌江亭》名篇,流传至今,字里行间表现出对项羽敬重和惋惜: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晚亭与落霞同晖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回答

如果,鸿门宴,听取范增意见,绝对会改写历史,而刘邦毙,有机会坐头把交椅的,我个人认为只有萧何,当然这是后话,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楚怀王应赵王的求援,令义军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

楚怀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天下诸侯许诺,只要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项羽北上救赵,将秦军主力牵制在河北,进行了一场场血战。而此时的刘邦则乘虚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

刘邦就是这样趁人捡了个大便宜,这还不算,还派兵把守关口,不准别人再进关中。

而个人感觉成王败寇《史记》里有描述项羽不否的东西,如若项羽性格暴戾,不得民心,不可能和刘邦半分天下,而刘邦确实是底层老流氓,而项羽是项燕孙子,接触的军政可不是刘邦能比的,项羽唯一差刘邦的就是大度,不管是哪方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猜忌“亚父”种种迹象又表明即使得天下也没有高祖刘邦的魄力,而杀了刘邦也就不会有汉王朝,没有汉王朝,也就没有中山靖王之后,没有三足鼎立,就像连锁反应一样,整个后世会被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发生的及是定义的,[捂脸]



戈渣


前言:楚汉相争多时,最后的结局是:西楚霸王在乌江边自刎以谢天下,而刘邦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样的结果,对于昔日霸气十足的项羽而言,除了自认苦果外,不得不反思了:如果当时就听信范增的建议,果断杀掉刘邦,会不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鸿门宴上项羽的反应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这是范增示意项羽动手的暗号,项羽却装作看不见,真的是因为项羽狂妄自大,忽视潜在的对手?只能说有这个因素,但是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项羽此时为楚军的主帅,真要动手也得他示意手下,而不是谋士让他看对方的脸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角色的移位,况且项羽是什么人?会屑于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暗杀举动?有这样自信支撑他的自然是军事实力,项羽实际的兵力为四十万,而刘邦的实际兵力才十万,四比一的情况下项羽自然不会把劣名在外的刘邦看在眼里。

如鸿门宴山上刘邦被杀楚汉阵营的反应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真要是在鸿门宴上被杀,对于楚营而言似乎也就多杀一人而已,但是对于汉营而言,其境况就不一样了,是谁向项羽告密的?是刘邦的手下曹无伤,告密的理由大体是:刘邦自己想当关中王,还想用降臣秦王子婴为相,其秦皇宫的财富都将属于他!那么如果刘邦前往鸿门宴时被杀,张良定然能全身而退,因为此时的张良还没有投入汉营的打算,毕竟自己的复国心志还在,而且项伯与张良有私交,也会为其打掩护。这样的情况下,张良自然会知会一同前来的樊哙,及时离开楚营,及时樊哙也被杀,张良也会暗中透露消息汉营,那么到时曹无伤即使不被项羽所杀,他回到汉营其结果也是一死!因为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可见收到消息的项伯早就知会张良与刘邦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没有后手准备?

如刘邦项羽鸿门宴被杀,谁会成为他的追随者?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这是刘邦攻打县令时,萧何与曹参等人的反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俩怕事情成不了,碍于是秦吏的缘故,怕祸及族人,于是就推荐刘邦做带头人。从小打小闹到进入关中,刘邦的兵力已经有十万之众,会因为刘邦一人的逝去而四下溃散?这样的情况下,继任者大概率会是萧何,其他沛县的老弟兄相辅佐。按照萧何的做事风格,不太会立刻起兵与项羽厮杀,会蛰伏静待时机。以项羽狂妄的做事风格会把谁放在眼里?继续他的分封之路,继续他的西楚霸王美梦,继续他的忠言逆耳叛逆之举。他的“成绩单”上会留下:焚烧秦王宫,杀义帝,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杀卿子冠军,杀秦降王子婴等记录,这些暴行都足以让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加上他的赏罚不公,其内部的矛盾也在激化,真的会因为除掉刘邦就改变历史,项羽问鼎君王宝座?项羽,你会不会想的太美好了?

总结:历史不容假设,但是基于项羽的为人及做事风格分析,即使项羽除掉刘邦,也不会因为一人的消失而改变轨迹,因为项羽所作所为就如韩信所言:此特匹夫之勇耳!


农夫说历史


不管项羽是杀了刘邦,还是回到江东历史都不会改写,项羽依然不能建立新的王朝。

因为我们要清楚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刘邦,也不是他不回江东,这两个都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台阶而已!

因为项羽曾经成功过一次,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当年项羽推翻暴秦的时候,其实项羽已经赢了,并且它是所有诸侯里面势力最大,机会最大的一个人,如果他在当时建立一个统一王朝的话,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他没有,他却选择分封诸侯,自己成为西楚霸王!

所以这里暴露了最关键的问题,项羽的政治眼光不行。

秦始皇已经把分封制给否定了,重新建立了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到了项羽这里又变成分封了。

分封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诸侯国强大起来以后开始进行长期的战乱,就看谁有本事再度统一,但是应该等不到战乱的发生,估计项羽就玩完了,因为有一个人会阻止这件战乱的持续。

那就是韩信。

因为当年楚汉相争到最关键的时刻,项羽曾经派人去说服过韩信。

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阴侯。——《史记·项羽本纪》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合,参分天下王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那是宁可乌江自刎也不会低头的人,竟然主动找到了韩信,也就是说韩信对他造成威胁了,韩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是在项羽分封诸侯以后!

也就是说之前一段基本上都是项羽是主角,而且还成了西楚霸王,以为天下就是自己的了。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把刘邦当成死人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大家真正想要的不是分封而是一个完整的天下,所以在紧接着的混战中,韩信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在战斗中项羽真的把刘邦给杀了,项羽面临的只有一个结局。

那就是从此以后韩信自立为诸侯王和项羽一争天下!

但是从历史来看,项羽是打不过韩信的,所以说就算项羽回到江东重新来过,只要韩信在,他最终都是一个结果,韩信一定会追到江东把他灭掉!

那么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韩信建立新的王朝,或者韩信和刘家的人重新辅助刘邦的额后代建立大汉王朝,所以无论如何按照项羽的性格,他都不可能建立新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