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歷史上總有一些人,或因為站在時代的對立面、或因為只是滾滾時勢中一朵稍高一些的浪花,而被人遺忘。但翻閱史冊,今人每每讀之,仍為之神往、讚歎。今天侃哥要講的,便是這樣的一位。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張須陀,作為大隋帝國最後的柱石,四處撲火,卻無力迴天。一生帶出羅士信、秦瓊等諸多名將。他死後,隋國開始土崩瓦解。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張須陀墓誌

張須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又名張果,弘農閿鄉人(今河南靈寶),墓誌銘稱其為南陽西鄂人,隋朝大將。

因隋書實在太短,關於他的平生僅僅1061字,為了更豐滿的展現張須陀的一生,侃哥只能從唐史秦瓊和羅士信部分裡補充出千年以前那段烽煙四起的畫面。

因功加開府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開皇十七年(597年),昆州(今昆明)刺史和羌族的首領舉兵反隋,張須陀隨大將史萬歲前去鎮壓,因戰功卓越,張須陀被封為儀同,還被賞賜了三百段布匹。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幷州總管、楊廣的五弟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於幷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叛。張須陀又隨幷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

大業六年(610年),張須陀擔任齊郡丞。因為當時隋煬帝對高句麗數次用兵,所以百姓生活非常艱難,很多地方還出現饑荒。張須陀看到百姓深受其苦,便決定開倉救濟災民。官屬都認為:"必須等待陛下的詔敕,不能夠私自開倉賑糧。"張須陀則說:"如今陛下在遠方,派遣使者往來,必定要一年的時間。百姓有倒懸之急,如果等待報告上去,百姓不知道要死多少。我如果以此獲罪,雖死無恨。"於是先斬後奏,開倉放糧。後來隋煬帝得知後,不僅沒有怪罪張須陀,還升了張須陀的官。

亂世“縫補匠”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大業七年(611年),鄒平人王薄首次舉起了反隋義旗。王薄自稱知世郎(號稱知曉世間一切事),雖吹牛不打草稿,但本事還是有的,短短几年聚集數萬之眾,數次打敗官兵圍剿。時任齊郡丞的張須陀帶兵征討,王薄引軍南下,轉戰到魯郡(治所在今山東兗州)。張須陀窮追不捨,追至岱山之下時,王薄恃其驟勝,未設防備,張須陀選精銳,出其不意而攻擊王薄軍,大敗王薄軍斬首數千級。王薄收攏被打散的部下萬餘人北上渡過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今濟南市北)擊敗,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然時世早已不是開皇年間的太平盛世。三年後,王薄又拉上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三人,聚眾十多萬人,聲勢更壯,決心要制張須陀於死地,但不幸的是,又被張須陀水路夾擊給滅了。隋煬帝聞訊後非常高興,褒獎了張須陀,並派人畫其相貌而奏之。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還是這一年,匪首裴長才、石子河等率兩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於是親率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

然為求生存,世間處處有流寇。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大業九年三月(613年),北海郡郭方預自號“盧公”聚眾3萬,率部起義,攻打北海郡。張須陀出兵滅之,隋煬帝再次派人犒勞。隨後齊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隊伍發展至10萬人,結果在張須陀的威懾下,左孝友被迫率眾出降。張須陀威振天下,繼而隋煬帝封他為"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人盧明月率軍十餘萬人屯祝阿(今山東禹城西南)。張須陀統兵一萬餘人進擊。雙方相距六七里設營柵相持,經十餘日,隋軍糧盡將退。張須陀不想喪失戰機,便對部下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 眾人都不回答,唯獨秦瓊與羅士信請戰。張須陀於是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叢中,自己引兵棄營佯裝逃跑,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羅士信乘機率伏兵攻入叛軍營寨,放火焚燒三十餘柵,敵營守卒大亂,盧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張須陀回師夾擊,叛軍潰敗,被斬殺無數,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此後張須陀相繼擊敗了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義軍。還率兵拒翟讓的瓦崗軍,前後三十餘戰,每戰都擊敗瓦崗軍。

人生只一敗

大業十二年(616年),翟讓採取李密的建議率軍進逼滎陽城。

一生帶出秦瓊、羅士信諸多名將,他死後,隋朝土崩瓦解

滎陽 大海寺(張須陀戰敗之地)

隋煬帝任命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其精銳萬餘前往討伐翟讓。李密分派千餘騎兵(一說數千人)埋伏於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北樹林內,而以主力從正面迎敵。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張須陀軍以方陣進擊,翟讓率軍接戰後退,張須陀趁機追擊十餘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崗叛軍伏兵驟起,翟讓、李密與叛軍將領徐世績、王伯當將隋軍合圍。張須陀力戰得以突圍,但見部下仍然被圍,遂再衝進包圍圈營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敗散。張須陀仰天道:"兵敗到了這種地步,哪還有臉面見天子呢?"於是下馬與敵軍交戰,被李密、翟讓等人斬殺,時年五十二歲。所部官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不敗的名將終於敗了,而他唯一的敗仗卻成為他最後的一仗!

張須陀的死對於大隋帝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他的死,河南郡縣為之喪氣。此後隋帝國再也無良將可派,隨之數年,土崩瓦解。

小編想:張須陀心底,或許更不想面對的是這個世道。

他生於開皇盛世,所長所見皆以這個國家為傲!然短短十數年間,昔日處處百姓安居樂業的那個世界變了。所見之處,到處是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遇之敵,皆是昔日揮舞鋤頭而現今活不下去的流寇。或許,這樣的世道,讓他感到陌生、讓他真的累了,所以明知勝敗乃兵家常事的他再不願四處奔戰,才選擇與昔日的部下共存亡。

歷史如長河,我們站在這頭、先賢站在浪頭,請持續關注本號,與侃哥一起挖歷史長河明珠、品先賢智慧遺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