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唐河:一封陌生女士的信件引发的感叹


唐河:一封陌生女士的信件引发的感叹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写信件几近绝迹,尤其是这封手写信件是来自一名年近40岁的陌生女士,更是引人关注。

信件开头是这样一句话:尊敬的不知姓名的恩人……

既然能把信件捎来,又涉及恩人,却为何不知恩人姓名?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2019年9月23日,唐河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年轻的民警毛俊有,在中华骨髓库与上海一名患者配型成功。随后,毛俊有豪不犹豫赶赴郑州,分两次为这名陌生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的善举,使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得到了救治。

由于捐献造血干细胞明文规定,被捐者和受捐者3年内不得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但这位民警的的善举感染着每一个人,更感染着患者的家属。对方只知道他是河南人,在郑州做的捐献。患者家属、一个40岁的女人便手写了这样一封感恩的信,让医生帮忙送至恩人手里。

毛俊有回到唐河,仍然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当这封陌生女人的手写信无意间流出,传到网上后,引发了诸多网友的热议、评价、感叹、感知!

笔者感叹:生命的可贵与可忧。一个健康的生命突然患上绝症,此刻他才感知到生命的可贵、时光的短暂。当患者绝望时,遇到了稀有的配对血型,生命的希望又重新被点燃起来,却又怀揣不安,在某种可怕可忧可望的忧虑中,不知自己的生命是否可以得到延续。人有旦夕祸福,这个患者突患大病,却又突遇大福,生命得以延续,使他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珍贵。从信中可以看出,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大爱,人间的温暖。一种病愈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在信间的文字中流淌着。

笔者感知:健康与疾病相距多远?引起热议的另一个因素是,这封来信给健康的人敲响警钟——祸福随时伴在身边。谁也不知道福、祸哪个先来。而诸多年轻人觉得疾病离自己很远,衰老离自己很远,痛苦离自己很远,其实都错了。突发事件常常在我们身边游走,无一不牵连着我们身处的社会、家庭、亲人……不要等疾病缠身时才想到健康时应该做的事。身体健康时,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家人、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责任与爱心。当你真正走到最后那一刻,心中没有大的遗憾,才不愧对自己的一生。

笔者感想:这封手写信还提及“病好后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对家庭负责的人,以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

或许,患者之所以有此信此言此感想,应该是发自肺腑。健康时,他对社会、家庭做得不够好,但以后会做得更好。当身上流淌着的别人的血液在循环时,对生命的认识、重识、感知会让他的精神上升一个境界,因为,他在重生中又有了更多顿悟。

笔者感喟:一个鲜活的生命突然被医生宣告,将要离开这世界。那时,他才怀恋那些如影片般播放在眼前的美好时光,才会反思自己的愧疚和过错,才会对某些张狂、某些恶言带给别人或亲人的伤害进行反省。生命的落差翻转,会令他的灵魂因反省而提升。

笔者感慨:一个人在单位举足轻重,但当你离开了这个岗位,迅速会有他人顶替,最后至多给你三鞠躬罢了,很快便将你忘记;但是,一个人如果永别于家庭,便是家庭的顶梁柱倒了,给亲人带去的悲痛是巨大的无法愈合的。珍爱生命,首先要珍爱健康、珍爱家人。

成年人不需要讲大道理,因为道理都懂,但往往在做时很难做到。不让熬夜,单位有任务就得加班;不让多喝酒,同学、朋友聚在一起往往难以控制;不让暴怒,但情绪来时难以自控……

经历了生与死的门槛,方能体验到生命的珍贵;经历了大病大痛,才会更加端正对生活的态度;经历了风雨,才见到彩虹的灿烂。

正如一首老歌所唱: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知多知少难知足,不如温柔同眠……

笔者之所以写下上述文字,是突然在这封手写信中,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敬仰与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