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1939年莫斯科会议上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会发动大战吗?

一梭烟雨江湖行


肯定会的,我们在回头看历史的时候,总是以为在关键的历史时刻会有多种可能,当事人会有多种选择,其实在很多历史大事件发生的时刻,牵扯到很多人,很多因素,能够左右历史进程的人物其实可以辗转腾挪的余地很小。比如,希特勒的激进被民众选上台,希特勒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很难停下来,再说英法即便与苏俄结盟,也是同床异梦,这一点恐怕全世界都知道,希特勒之所以进攻苏联,第一是因为斯大林大清洗以后,苏军战力直线下降,在苏芬战役中的糟糕表现就知道;第二,德国知道过不了很久美国就会参战,他需要的能源要从苏联攫取;第三,他要展现种族和社会主义优越性,需要更多的财富和资源,除了掠夺,没有他法


梁涛131


如果1939 年莫斯科会议英法和苏联达成一致协议,苏联可以派出200个师以上支援,形成东西二线夹击德国,苏联负责东线战场,英法两国负责西线战场,当时就能把纳粹德国忘图称霸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因为当时德国才恢复军备几年,实力不强,况且波兰可以拖住德国几个月,等到英法国在西边准备好进攻,或者封锁战略耗尽德国的库存石油等战争资源。

但1939年3月—1939年8月,历时半年的英国、法国、苏联三国谈判最后以破裂而告终。对于谈判失败原因的反思也引起了颇多的争议和思考。

就英法而言,两国领导人在冷酷自私的民族利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三国谈判中,不是从维护欧洲和平的大局出发,而是站在维护自身霸权利益,寸步不让的立场之上,未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在三国谈判中,苏联也为建立反侵略机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作出了许多的努力。然而,当它看到英法对与苏联结盟所持的三心二意的态度,而德国此时又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便抛弃了集体安全政策,转而与德结盟,与其签订了。

最终三国谈判以失败告终,因为在利益面前英法苏首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也是当时历史环境的必然产物,也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谈判双方未能从反对德国法西斯扩张,维护世界和平的全局出发来正确地制定自己的外交战略。

开战前,希特勒制定了征服英法苏及波兰作战计划,德国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避免当年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两线作战,首先应该先解决西面,以防止被夹击。所以,轮到波兰即将沦陷时候,英法才醒悟过来,沉不住气了才与德国宣战,而那时德国能够迅速打败法国已经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由于德国和苏联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没有干涉这场二战德国进攻波兰的战争。因此,二战德国成功地避免了两面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即二战德国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和入侵之前,二战德国和苏联两国一直遵守条约和协议的条款。





文旅揽胜


如果英法与苏联结盟,希特勒不敢发动二战,德国当初就是为避免两线作战,在入侵波兰前,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那么快灭掉法国后,希特勒自我膨胀,开始撕毁条约。


好兵帅客


会的,狼子野心


汝狗吾狼


历史没有假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