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邓艾可以入驻武庙72将,姜维却不行?

Royal_往事随风


简单来说,是因为姜维输了。

先说一下武庙,听名字就知道,它跟文庙是相对应的。文庙供奉孔子,武庙则供奉吕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文庙和武庙都起源于唐朝,但文庙要早一些。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其庙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在此之前的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以吕尚为主祭,建立了太公尚父庙,虽然很多礼仪都跟文庙相同,但具体等级上,太公尚父庙要低上一些。

直到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尊吕尚为“武成王”,祭典才与文宣王完全相同,在其他方面,武庙也跟文庙一样。比如文宣王有亚圣、十哲、七十二子,武庙也有副祀、武庙十哲、六十四良将。

至于武庙七十二将,是宋朝才出现的。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进行调整,确定历代名将七十二人,邓艾为其中之一。

其实早在唐朝,邓艾就入了武庙,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邓艾就名列其中,之后武庙多次调整,他都是不动如山,算起来,他在武庙至少享受了400年香火,直到元朝武庙大规模“裁员”才被剔除。

反观姜维,任何版本的武庙祭祀名单都没有他,可见在数百年的主流观念中,姜维都是比不上邓艾的,为什么单独拿邓艾来比?因为三国时期入武庙的将领只有邓艾才能被他比上,其他如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吕蒙等,压根不可能被拿来跟姜维比。

邓艾跟姜维两人是经常交手的,结果是姜维胜多败少。这倒不一定是姜维比较弱,因为蜀汉国力本身就比较弱,他要是经常赢的话,那就是绝对碾压邓艾了。胜多败少反而可能说明他跟邓艾差不多,如果差很多就是连遭惨败了。

而且姜维跟邓艾的打法更有利于邓艾,两人的作战模式一直都是姜维进攻、邓艾防守。蜀汉兵力少且国力弱,基本攻不下魏军要塞,只能找魏军薄弱点绕路突击,但邓艾防的滴水不漏,姜维一次次突击,一次次失败,最大的战果就是斩杀王经数万人。

终于有一天,邓艾不想防守了,改玩偷渡。就是这一次偷渡阴平、成功灭蜀,才让他有机会进入武庙,不然的话,他跟郭淮、陈泰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所谓十赌九输,但这一把邓艾赌赢了,在击败诸葛瞻后,几千魏军开到成都城下,刘禅直接就投降了,蜀汉灭亡。

这场赌博邓艾有很多次差点就输了,他是孤军深入,不像曹操刘备那样输光了还能赢回来,他一输就没了命。当然,邓艾赌赢了,辉煌的战果令他跻身名将之列,而失败的姜维,自是黯然收场,连钟会都没能入武庙祭祀,姜维又怎么进去呢?


平沙趣说历史


武庙72将是宋朝时一个著名的团体,它的全称是“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

,其中,张良独居第一档;管仲、诸葛亮等十人居于第二档,又称“武庙十哲”;在他们之下,还有白起、霍去病这些著名将领。

这七十二员名将当中,光是魏、蜀、吴三国被选入的便有八人,这还不算东汉末年、西晋初年。除去大名鼎鼎的关羽、张飞等人,还有一位显得更加低调的将领被选入其中,那就是灭亡蜀汉的邓艾。不过,邓艾的老对手,蜀汉后期的支柱姜维却没有被选择,那么,为什么邓艾可以入驻武庙72将,姜维却不行呢?

我们先来看看武庙72将的选择标准。宋朝时,建立有文庙、武庙,其中,文庙是指纪念孔子的祠庙,全称为“文宣王庙”,其中除了孔子,还有其弟子颜渊、子路、子贡等十人并称“文庙十哲”,有的地方则是“四公”:复圣公-颜渊﹑述圣公-子思﹑宗圣公-曾参﹑亚圣公-孟轲。

与文庙对应的,便是武庙,全称为“武成王庙”,它被用来祭祀姜太公和历史上72位著名将领。宋朝时,为了树立武将的榜样,宋朝朝廷颁布了72将的名单,用来供人们学习瞻仰,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入选者多是拥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儒将”,此外,战功、忠诚、德行等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我们从最重要的战功方面,看看邓艾和姜维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姜维的传记中有如下败绩: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十六年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维粮尽退还。”“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而胜绩,则似乎只有“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

这样看来,姜维在蜀汉的多次征战北伐,大体上是输多胜少,而且即使是赢,也没有取得战略上的战果。这固然有魏蜀兵力差距的原因在,但一方面还是说明了 姜维的能力有限。所以陈寿形容他当时“累年攻战,功绩不立”,传记后的评价中,也说:“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而邓艾呢,他虽然家境贫寒,靠给别人放牛维生,还患有口吃,但从小就展现惊人的才华,于是被司马懿“辟之为掾”,此后,他的才华便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他先是写了著名的《济河论》论述河渠、军屯的重要性,以致“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此后他投身军事,战功累累,上文姜维败绩中的两次便是拜邓艾所赐。

当然,说到邓艾最重要的战争,无疑是他不顾安危偷渡阴平关直接灭亡蜀汉。与邓艾的功绩相比,姜维自然是没什么优势。邓艾几乎凭一己之力灭亡蜀汉,本人踏实低调、文武双全,自然是宋朝统治者所喜爱的类型,他入驻武庙72将,也算是理所应当。


邓海春


在三国后期,邓艾和姜维分别算是魏国和蜀汉两大主力,并且两人还是死对头,特别是魏国伐蜀,邓艾阴平小道偷袭,一举灭了蜀汉,一招绝杀姜维。虽然两人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两人在后世的待遇可大不一样。在后世,邓艾可以入驻武庙七十二将,姜维却不行。那么,为何邓艾可以入驻武庙七十二将,而姜维就不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二。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这个武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东。我们都知道有文庙,文庙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称为“文宣王庙”,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有了文庙,就一个与之对应的武庙,这个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吕尚,称为武成王庙。与文庙相对应,宋朝的政府评选出陪祭武庙的七十二将。

在宋朝武庙的七十二将中,三国将领只有9位,其中吴国最多有4位——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蜀国有3位——诸葛亮、关羽、张飞;魏国仅有两位——邓艾和张辽。看了这个榜单,是不是很吃惊。真是万万没有想到,魏国的邓艾竟然也能上榜。既然邓艾都能上榜,为何同时期又半斤八两的姜维就不能上榜呢?

邓艾之所以能够上榜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邓艾草根出生,能力突出。邓艾寒门出身,起初就是一个地方小吏。后来,邓艾因为出差公干遇到了伯乐司马懿,才有了表现的机会。他主要负责屯田,并且做得有声有色,逐渐成为曹魏的重臣。再后来,他直接从文官转变为武官,镇守曹魏的边疆,多次抵御了蜀国的北伐,特别是三国后期,他与蜀国的姜维打得难解难分。这个邓艾是文武双全,能力突出。

二是邓艾功勋卓著。在三国后期,魏国三路伐蜀,其他两路大军都受阻,特别是钟会的10万大军被姜维挡在剑阁,不得前行。而邓艾则阴平小道偷袭,一路上势如破竹,大败诸葛瞻,兵临城下,最后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在魏国灭蜀这场大战中,邓艾功勋卓著,首功非他莫属。邓艾有此功勋,在后世被列入武庙七十二将之列无可厚非。

而姜维虽然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也带着蜀军北伐,并且是胜多败少,为蜀国后期的顶梁柱,但是姜维所谓的北伐虽然胜利,但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胜利,反而是劳民伤财,消耗了蜀国本就虚弱的国力。实际上,姜维在蜀国的贡献并没有多大,反而留下了“穷兵黩武”的恶名,被百姓所怨恨。因此,姜维是难以被列入武庙七十二将之列。

还是有就是这个武庙七十二将是宋朝官方平定的,当时宋朝本就重文轻武,在这个武庙七十二将中除了个别是纯粹战功卓著的武将外,很大一部分都有一个有文官背景,文武双全,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显然,邓艾更符合这个标准,而姜维就是一个纯属的武将,功劳一般,且名声不好。因此,姜维没有被列入武庙七十二将之列,受世人香火供奉。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姜维忠心赤胆可嘉,军事上虽未达标,但其能力不可小视,邓艾除了败一次给诸葛瞻,战略上作出错误放弃狄道外,其他的都达到军事标准,可以入武庙,狄道之战,要不是陈泰为主将,力主抵抗姜维,要是听了邓艾的话,狄道就是姜维的了,当年,姜维北伐,攻雍州,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邓艾也参战,连司马昭都率军出骆谷逼向汉中,最后,姜维撤兵,姜维以一敌四,姜维以一人之力,对阵陈泰、郭淮、邓艾、司马昭,虽然败退,但也虽败犹荣。

灭蜀三杰,首功邓艾,次功钟会,再功是田章。

其实,钟会也应该入武庙,老是说三国中魏延被黑的,但魏延放火烧栈道,与杨仪争权,这是铁的事实。历史上,无论正史《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后的历史,被黑得最惨的就是钟会,钟会人品不太好,但其军事能力,是非常强的,法正也有睚眦必报之心,但其军事计略强干,也得到历代认可,钟会可没法正这么幸运,历朝不是踩他,就忽略他,其实他军事能力很强的。

因为他造反原因,在封建社会,家天下时代,是不能容忍的,历朝历代对他评价不高,当反贼对待,虽然“成都之变”不成功,但也不能说他就一定是反贼恶贼,司马昭不也篡权吗?不就是胜者为尊,败者为寇吗?钟会在军事上成就相当好。

《三国志》中时人对钟会评语比之“再世张良”,助司马师击败毌丘俭,计破寿春,平定诸葛诞,主持伐蜀,造大船假装伐吴以迷惑蜀汉。后,钟会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与邓艾配合,分兵攻蜀,亲率主力攻破关城,派田章顺利接应邓艾,攻破诸葛亮曾留在江油戍的伏兵,一路打到成都,攻灭蜀汉。

开始伐蜀,后来,钟会准备放弃伐蜀,被邓艾力阻劝服,继续伐蜀,以主力攻打剑阁姜维,配合邓艾偷渡阴平,分兵派田章接应邓艾,田章攻破江油马邈伏兵,与邓艾会师打成都,没有钟会的援兵顺利接应到邓艾,能不能攻灭蜀汉,还是个问题呢?

《三国志》:“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

《三国志》魏廷之诏书:“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

蒋济:非常人也。

司马师:此真王佐材也。

夏侯霸:有钟士季,其人管朝政,吴、蜀之忧也。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飞天神通


武庙七十二将的来历

关于武庙的来历,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主流说法有这么两种:

第一种,认为是唐朝太宗皇帝在登基后,感念自己以武将出身,先是为李家夺了天下,而后又通过政变取得政权,因此,为了纪念历代的军事名家,而修建武庙;

第二种,则是认为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间,按照文庙(祭祀孔子)的格局、架构,设立武庙。


虽然这两种说法并不统一,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最早的武庙,源自唐朝。

武庙设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有了较为稳定的武庙七十二将的说法。在这七十二将里,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也有苏定方、尉迟恭等唐朝将领。其中,武庙七十二将里面,有多位三国时期的将领。

比如属于曹魏集团的张辽,属于孙吴集团的陆逊、陆抗、周瑜,属于蜀汉集团的张飞、关羽。

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七十二将里面,有覆灭蜀汉的曹魏将领邓艾,但是却找不到和邓艾旗鼓相当的对手姜维。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姜维:距离武庙有多远

一般来说,得以被筛选进入武庙,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一员的,大多都有过人之处,并且也确实利用自己的过人之处,为自己所服务的政权、势力,立下了赫赫功勋。

这好比法学角度上的“结果犯”概念类似,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根据所产生的结果,来作为衡量的依据。

比如武庙七十二将里面,有人让社稷实现了中兴,并在这个基础上取得对外战争的重大胜利:比如管仲,管仲具备战略高度,堪称达到名将最高境界;

也有的则是创造奇迹战例,比如乐毅:乐毅征伐齐国,让弱小的燕国几乎吞并整个齐国,虽然后来燕国功败垂成,但并非乐毅的责任;

也有挽救社稷于危亡:比如周瑜、陆逊。面对强大的外敌进犯东吴,周瑜和陆逊指挥吴国军队击败了强悍的外敌,为吴国得以延续立下赫赫战功。

也有参与草创基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比如曹魏集团的张辽。

此外,还有通过灭国战争,来为自己赢得荣耀,最终进入武庙的,比如隋朝大将韩擒虎,他最大功劳之一就是参与灭亡南方的陈国。

邓艾之所以进入武庙,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于邓艾在具备才能的同时,也确实用自己的才能,为曹魏(司马家族掌控)立下了赫赫战功——灭亡蜀汉,这一点和前文说过的韩擒虎类似。

而姜维虽然才能很高,并且姜维掌握兵权期间也积极北伐曹魏,但是在结果上,姜维并没有灭亡曹魏,这就好比物理力学上所说的“功”的计算一样:虽然姜维出了力,但是没有距离(效果),那么做的功就等于没有。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姜维距离武庙的距离,隔着一个灭亡曹魏。


换句话说:倘若邓艾没有灭亡蜀汉,那么邓艾也没资格进入武庙。

邓艾能进入武庙而姜维不能,并非才干差异,而是成就差异、结果差异。


藤树先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能有些人对文庙武庙的说法并不太熟悉,我先来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武庙七十二将。

在宋朝之前,就有了文庙武庙的说法。到了宋朝,“文武”二庙人数增多规模扩大,也相对完善了些。文庙不用说,祭祀的当然是华夏的“至圣”孔子,而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并非是一向有“武圣”之称的关羽。文庙里孔圣人有七十二弟子相伴,为了和文庙对应,武庙里也设置了七十二将,至于人选,则是由宋朝官员从历史名将中选择。

这七十二人从春秋战国到宋以前的唐朝都有,三国时期的人物除了魏国邓艾以外还有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和魏国的张辽,如果汉末武将皇甫嵩也算在内的话,还有九个人。


邓艾这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提到太多,因为他是三国末期的将领,而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三国形成前和三国鼎立时期的故事,所以邓艾在三国中虽然有些名气,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他,甚至是没听过这个名字。

邓艾这个人很有才华,写过一本关于农业的书,也是因为有屯田的学问被任命为典农都尉,成为他走入仕途的第一步。后来因为到司马懿跟前汇报屯田工作,被司马懿一眼看中,邓艾的命运就从此彻底改变了。


邓艾在军事上很有才华,因为到了三国后期各国大将都相继逝去,所以邓艾成为曹魏后期的得力干将。他和姜维屡次对阵,不分伯仲,让邓艾声名远扬的其实是他最后偷渡灭蜀的一战。但可惜的是,最后邓艾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害了。

我想邓艾被选为武庙七十二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因为在那时候,还没有《三国演义》,也不会受到小说作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而且又是官方评议,所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选中了邓艾,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灭了蜀国,为后来的天下一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既勇敢又忠心。最后却惨死,这也是后朝对于邓艾的打抱不平和平反吧。



至于三国时期诸如赵云、马超、吕布这样的顶级武将没有上榜,首先是因为他们在贡献上没有多么地突出,其次这些武将在当时的名气可能并不是很大,还有宋朝评选官员的主观判断。即使是现在,也不会有人能评出最科学的七十二将来,因为评选这件事的本身就很不靠谱。


译鉴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也许很多人就会问武庙是什么?入驻有哪些要求呢?原本这个武庙供奉的是姜太公吕尚,从姜太公的地位来看显然这里供奉的都是比较厉害的人物,而到了宋朝又进行了一次评选,这才有了武庙72将,在这武庙的72位将领中有9位是三国的将领,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而蜀国有诸葛亮、关羽、张飞,魏国则有邓艾和张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姜维是蜀国后期的顶梁柱,如果没有姜维的忠心,蜀国早就灭亡了。



诸葛亮算是蜀国的顶梁柱了,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的作用更加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诸葛亮的入驻算是情理之中的了,但是在诸葛亮离去之后又是谁站出来了呢?姜维,在蜀国强大的时候,他矢志不移,贯彻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而且多次北伐也是胜多输少,在蜀国乏力的时候也是姜维带兵抵挡,如果不是邓艾的奇谋偷袭也不至于刘禅直接投降了,虽然已经知道了蜀国灭亡,但是姜维还是想要通过策反钟会来试图翻盘,最后计划失败被人残忍杀害不说,还被人取胆,可以说姜维对于蜀国的贡献是不亚于诸葛亮的。



其实就单从诸葛亮和姜维的对比来看,姜维也应该入驻。既然贡献这么大的姜维都没有入驻,为何魏国的邓艾却可以入驻呢?说到邓艾,最巅峰的表现应该就是那次偷袭吧,直取了蜀国的首都,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如果不是这个计谋,蜀国的灭亡起码也要等待姜维逝世,不然没人可以突破剑阁的险峻,也没有人可以正面打破姜维的守军,也许很多人会说,邓艾的功劳不就是这一次吗?怎么跟姜维比呢?



但是也就是邓艾的这次功劳,就足够青史留名了,毕竟他才是导致蜀国灭亡的最直接的那一股力量。试问如果当初姜维在北伐中势如破竹直接把魏国打败了,那么毫无疑问姜维必然会入选武庙堂,所以不要只是看邓艾只是那一次的功劳,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这次的功劳太过耀眼,把邓艾曾经的很多功劳都掩盖掉了,所以人们根本看不到。最简单的来说,如果钟会和邓艾不是魏国最出色的将领,自然也轮不到他们带兵攻打蜀国。




而且邓艾在灭亡蜀国之前,原本就是一个能力出众,曾经在姜维北伐期间多次抵挡姜维进攻的将领,而且在带兵打仗之前邓艾还是一位文官,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在剑阁久攻不下的时候想出了偷袭的计谋,甚至直接让蜀国的灭亡提前了几十年,而反观姜维,作为蜀国的将领,蜀国的灭亡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保卫蜀国是他的责任,灭亡了姜维肯定是负有首要的责任的,而且在北伐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大的建树,由此来看,没有入驻也是情理之中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大家对文庙相信都不会很陌生,即使是在现在,许多城市还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文庙,文庙供奉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配祀的还有72位贤人。那么,相对应的也有武庙。与关公庙不同,武庙供奉的是姜子牙,与文庙配祀的类似,武庙也有配祀的72位武将,来自宋代之前的各个朝代。其中来自东汉末年的武将有9位,除了东汉末年武将皇甫嵩,三国时期的人物包括魏国邓艾、张辽,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邓艾有入选武将72将,但继承诸葛亮遗志守护蜀汉北伐的姜维却没有入选。原因何在?

一是邓艾功勋卓著,立下消灭蜀汉政权的灭国大功。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其中两路大军都进展不利,特别是主力钟会率领的10万大军被姜维阻挡于剑阁,邓艾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大败诸葛瞻于绵竹,兵临成都城下,最后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在魏国灭蜀这场大战中,邓艾功勋卓著,当属首功。有此灭蜀大功,邓艾得以入驻武庙不足为奇。反观,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为确保蜀汉政权的安全空间,以攻为守,多次率军北伐,虽然胜多负少,但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反而使得蜀汉国力进一步衰弱,甚至还留下了“穷兵黩武”的骂名,招致蜀汉民众的怨恨。从这个角度看,姜维一生没有特别显赫的战功,没能入选武庙也属正常。


二是武庙入驻武将由宋朝官员拟定,入选标准受到当时“以文制武”习惯的影响。由于赵匡胤有感五代十国征战不休,完善了“以文制武”的策略,并将其定为国策。有宋一代,文官地位普遍高于武将,由文官来评定入驻武庙的武将名单,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国策的影响。事实上,不少入选的武将都不是单纯的行伍出身,都有文人或爱好读书的倾向,与姜维相比,邓艾这方面无疑是占据优势。邓艾出身贫寒,自幼爱读书,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后来担任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得到司马懿赏识是邓艾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逐渐成为曹魏重臣,再后来,他逐渐从文官转任武将,镇守边疆,屡立战功,而姜维一生基本上都在从军打仗,是一位比较纯粹的武将,从这个方面看,姜维无疑是比较吃亏。


沧海拾遗录


武庙72将,其实是比较战功的。蜀汉关羽、张飞,和姜维一样,虽然都有过败绩,最后下场也不好。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代表战役和战功。例如关张,当年随刘备在屡屡兵败,常年劣势的情况下,就取得了巨大声名,并称关张。后来关羽兵绝北道,水淹七军。张飞拒水断桥,击败张颌。更是声名赫赫。

邓艾相比姜维,其阴平偷渡是巅峰之战,不但是灭国之功,更是历代灭亡四川战役中的经典。而姜维就差了一点,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击败的王经算不上有分量的对手,相比于曹仁、于禁、张颌分量差了点。所以关张能进武庙。

最后,对比邓艾,姜维有两次直接交战败给了邓艾,一次大败于段谷,一次小败于侯和,显得比邓艾差了一点分量。


连山侃大山


邓艾灭掉蜀国,姜维是丢掉蜀国有可比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