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最美的“提燈女神”

我區派出的近800名援湖北醫療隊員中有很多護士,她們承載著同事、家人的牽掛與擔憂,也承擔著重重的責任,奮戰在疫情一線,由於工作容不得絲毫馬虎,每天晚上,為了不打擾患者休息,她們只能靠手電筒的微弱光源悄悄地在病床前巡查,因此她們也被稱為最美的“提燈女神”。

3月4日,記者採訪了寧夏援湖北醫療隊裡的“提燈女神”,聽她們講述最美的護理故事。

我不能生病患者需要我

2月16日是寧夏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員抵達湖北省的第20天,寧夏第五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護土長張明君走出隔離病房脫下防護服,渾身已溼透。

雖說這是身處疫情防控一線護士每天的日常,但窗外綿綿細雨似乎提醒她:“不能生病,患者需要你”。

脫下防護服後她裹緊外套,回到駐地衝了個熱水澡,煮了碗薑湯,來不及休息,她又開始著手新增設新冠病區的分區設計工作,整理在各個病區查看護理工作流程、消殺落實及緩衝間設置等工作時存在的問題。

在護理崗位工作29年的張明君,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管理經驗,與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對接後,她看到隔離病區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在不影響病區患者護理任務的同時,她主動幫助該院梳理疫情防控工作、規範護理工作流程,成功將所在病區打造成隔離分區、消毒防護示範病房。

在她的努力下,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一週內新開設4個隔離病區,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工作進展順利。

“關鍵時刻,我們就得站得出來、衝得上去。”張明君說,她所在的病區雖然大多是輕症患者,但每日交接班、病區消殺、患者治療等護理任務也很繁重,大家都很辛苦。

在她的帶領下,同在一個支援點的9名護士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信心打嬴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於病人而言我們是守護者

青銅峽市人民醫院護士宋麗群是寧夏第二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宋麗群告訴記者,剛進入武漢市客廳方艙醫院病房時,因為對病毒的恐懼,她始終和病人保持著遠距離。可即便這樣,患者對醫護人員還是很熱情,每到吃飯時間,他們紛紛走過來說:“累了吧,趕緊先吃飯,再幹活”“太感謝你了,從那麼遠過來,辛苦你了。”有的阿姨說著說著,甚至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簡單的話語,卻讓我很慚愧,作為醫護人員,因為害怕而疏遠患者這是最不應該有的想法。”談到患者對她的這些好,宋麗群愧疚地說,她想深深地給患者們鞠一躬,說聲“對不起”。

就這樣,改變了想法的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進去和患者們打招呼,問候一聲:“大家好,我又來陪伴大家了,今天感覺怎麼樣呢?

宋麗群告訴記者,對於患者,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守護者。

只要患者能康復一切都值得

寧夏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腎臟內科護士師蕊說:“只要患者能康復一切都值得。”

“有一位老爺爺,因病重、血壓維持不住要向上級醫院轉診的過程,是我工作歷程中最難忘的回憶。”師蕊回憶說,因為穿著笨重的隔離服、帶著雙層口罩,在運送老爺爺的過程中,她們3人,一人推輪椅車、一人提心電監護、一人拿著泵和氧氣袋艱難地將患者送到救護車前,再和司機師傅將老爺爺推送到救護車上。

正值中午,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順著她們的臉頰往下流,滲進了護目鏡、口罩裡,順著脖子往下淌,大家的衣服都溼透了,在密閉的救護車上,呼吸也有些困難。

“路途顛簸,老爺爺難受地哼了一聲,我知道他很不舒服,於是拿來了衣服墊在他頭下,和同事蹲在身旁將他的頭拖住儘量不要在擔架上磕碰。”師蕊說,到轉診醫院後,大家急速將老爺爺轉往ICU,一路小跑,鞋套跑掉了,防護服刮破了,也沒有時間收拾,在大家心中,只要將病人平安送達,一切都值得。

“謝謝你們,給你們添麻煩了……”臨走時,老爺爺對著師蕊說了這句話後便將頭轉向一側,他不想讓大家看到他的淚水。

邁進“方艙”不辱使命

2月22日,作為寧夏第四批援湖北醫療隊首批入艙代表的陳紅翠,在進入武漢市漢陽體校方艙醫院前,她的心情還是很忐忑的,可經過專業的培訓,她所有的忐忑一掃而空。

“來到方艙醫院,很快進入培訓狀態,在院感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很快便熟悉了每個班次的工作流程。”陳紅翠告訴記者,培訓結束後,14時準時入艙工作,此時的她早已沒有了害怕,只是感覺充滿力量,她告訴自己:一定不辱使命,要打贏這場阻擊戰。

“有時,同一句話,可能要重複幾百甚至上千便,但我們必須要說,必須要提,因為我們是一個大整體,只有我們安全了,才能去救護更多患者。”作為一名院感護士,她用獨有的責任心與精神要求自我並守護著在這裡工作的每一個人,不論他的職業是什麼。

寧夏醫療隊裡的名人“李一針”

給患者輸液扎針這件平時對她們來說再熟練不過的工作,如今在隔著雙層橡膠手套、起霧視野不清晰的護目鏡下,這項平時簡單的操作變得無比艱難。

可在寧夏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裡,就有這樣一個“一針見血”的“名人”。

2月27日,第一次進病區的隊員李芳面臨艱鉅的“任務”,憑藉著11年豐富的工作經驗,面不改色,冷靜沉著,一連靜脈穿刺了近10個病人,一時間,“李一針”的名字在病區裡傳開。

“要知道戴著兩層防護手套,觸覺幾乎為零,完全是憑感覺扎針,但她卻毫不畏懼,主動要求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並且做到了‘一針見血’。”護理組組長趙娟自豪地說,病區裡大部分都是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穿刺容易外滲,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經驗這個任務是很難圓滿完成的。

“我是老護士,再加上在駐地每天培訓特別紮實,我心裡有底。”面對“李一針”這個名稱,李芳害羞地說,讓患者能儘量少些疼痛是作為護士最基本的技能。

“戰場”的第一個大夜班

2月26日,寧夏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正式全面接管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發熱四病區。當晚,黃燕飛醫師和她的“戰友們”就迎來了病區的第一個大夜班。

熟悉病歷、醫囑系統,尤其是各種處置操作細節,熟知各種報表的填報、總值班及物業監控電話、瞭解如何協調各方的工作流程,做好交接班記錄……一切都是全新的,大家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懷著必勝的信心和信念,開始緊張有序地忙碌。

凌晨5時40分,病區一名合併抑鬱症、糖尿病、腦梗死等多種基礎疾病的男性患者突然自行拔除吸氧管,病人隨之出現喘息、氣短、呼吸急促,顏面部及四肢末梢發紺,意識模糊。

黃燕飛和當班醫護人員立即實施搶救,但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依舊只能維持在60%至70%之間,經請示病區主任同意,將患者轉至ICU進一步搶救治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最終轉危為安。

“戰場”的第一個夜班,不一樣的環境,卻有著一樣救死扶傷的目標。黃燕飛堅信,只有病人早日與家人團聚,才是醫者的初心使命。

記者手記:寥寥數字無法寫出她們的美,護理專業誕生的第一天,就註定了她們與現代醫學面對災難、瘟疫和救治密不可分,就註定了從事這個職業工作者的責無旁貸,致敬最美“提燈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