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无奈的苍鹰


溥仪在1945年的8月被苏军抓获,从此他被带到苏联,在苏联被关押了五年,虽是关押,但苏联人知道溥仪是个重要人物,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溥仪在被抓住之前,他当时是在沈阳的机场候机,溥仪当时要飞去日本,可是这个时候苏军却突然出现了,那么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的下落的呢?


在同年的8月10日当时日本战败,并开始退守到伪满洲国的南部地区,溥仪后来被转移到通化,本来溥仪就是日本人的傀儡,所以溥仪的一切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他当时也只能听从日本人的安排,第二天晚上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吉冈安直希望溥仪可以尽快动身去日本,随后溥仪就按照指示坐火车去了通化。后来溥仪得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并安排溥仪十七号去日本。十五号当时日本大势已去,可是日本人不服气,不接受现实,他们依然在作战,但是苏军已经占领了伪满洲国的大部分地区,日军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性,随后苏军还发动了空中力量进行作战,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马上锁定溥仪的位置,并抓获溥仪。

十七号溥仪被苏军抓获,当时苏军出现在沈阳机场时让溥仪一行人十分震惊,因为苏军的动作十分迅速,而且溥仪不知道苏军是如何找到他的下落的。结合当时的苏军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苏军当时就是通过空中力量搜查到溥仪位置的,但是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其次苏军当时是突然间从天而降,仿佛没有经过什么搜查的过程,他们直奔机场候机厅,并很快就解除了日军的武装,随后一个个苏联士兵出现在溥仪的眼前,并将溥仪带走。在溥仪看到苏军的时候十分惧怕,而且他们都拿着武器,所以溥仪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性的,他只能乖乖的跟着苏军走。

第二天溥仪被抓到苏军司令部,在过了半个月之后,溥仪就被送往巴罗夫斯克,溥仪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间。其实从溥仪被苏军俘虏的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苏军在查找溥仪的时候可以用稳准狠来形容,而且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力气,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苏军是获得了相关情报才会动作如此迅速,而透露情报的应该就是日本,毕竟当时只有日本知道溥仪的行踪,日方和苏联交换这个情报可能是有些利益交换,虽然至今没有定论,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历史课课代表


1945年8月18日夜,苏军突袭奉天机场,溥仪等人在候机大厅被俘。至于溥仪为何会被苏军俘虏,主流观点认为是一次偶然的巧合,但溥仪的贴身随侍却认为,溥仪是关东军献给苏军的投降礼物。苏军说溥仪被俘时试图自杀。

日本投降的六天前,苏军出兵占领东北。日本被比如绝境,此时的关东军还试图负隅顽抗,但第二天日本就作出了撤退的决定。为了避免溥仪落入苏军之手而成为证人,日军决定带着他撤退到边境城市通化。

溥仪此刻的主要工作就是焚烧文件和胶片,但因时间紧促并未烧完。溥仪只带了随身行李和近六十箱的紫禁城宝贝,匆忙登上了开往通化的火车。由于害怕苏军的空袭,火车改道从更远的吉林、梅河口到通化。

经过三天三夜的旅途,溥仪等人在大李子沟镇下车,被安置在山脚下的一个日本矿长家中。三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方将消息告诉溥仪,并说美军承诺保证天皇的地位,溥仪到日本便可得到安全保障。

溥仪随后向东方拜了几拜,嘴里说着:感谢老天爷。8月17日,一架小飞机准备接溥仪飞往日本,但必须减少人员和物品,溥仪选了弟弟溥杰、两个妹妹、三个侄子和几个仆人随行。让嫔妃去座火车前往日本。

日军计划先飞到沈阳,再转机到日本。日本宣布投降后,关东军并没有缴械。苏军为了拿下满洲里附近的几个城市,决定进行空降作战。8月19日夜,苏军决定派空降兵占领奉天,迫使关东军投降,顺带寻找溥仪。

随后苏军对参战的225名空降兵进行了动员,之后数十架飞机直飞沈阳。与空降兵一同执行任务的还有数架歼击机和轰炸机。飞行编队在临近沈阳时,突遇暴风雨,编队紧急降落在已被苏军占领的乌兰浩特。

恶劣天气过后,编队再次起飞,顺利降落在沈阳机场。机场的日军纷纷投降,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时机场指挥塔中走出一名俄籍的日军警卫队长,他对苏军领队将军说,溥仪一行就在候机大厅里。

苏军随后进入候机大厅,大厅中约有二十多个人,其他人均站立起来,唯独溥仪坐着没动。多了几分钟,溥仪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也站了起来。领队将军走到大厅中央,大声宣布:“我以苏军的名义劝说你们投降并交出武器。

其他人纷纷交出武器,溥仪是最后一个。他将自己镶有宝石的手枪放拿着看了看,在空中比划了几下,随后扔在了枪堆里。这位领队将军后来回忆说,他敢肯定当时溥仪确实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不知为何又放弃。

溥仪当时也在纳闷,他们前脚刚到机场,苏军随后就进行了空降。从整个过程来看,苏军好像早已知道溥仪的行踪。但据当时参与行动的苏军中校热尔瓦科夫后来回忆,他们在突袭沈阳遇到了意外之事,搜查机场时发现了溥仪等人准备逃跑。

还有部分公开的资料也显示,苏军当时的突袭行动与溥仪的被俘完全是个意外,苏军搜查奉天机场时意外的发现溥仪,作战前根本不知道溥仪就在奉天机场。

而溥仪的侄子毓嵣对此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说后来才知道,这是关东军与苏军方面的交易,日方许诺在沈阳交出溥仪。所谓的去日本都是骗人的鬼话,估计连护送溥仪的日本人也不知道当时的详情。

溥仪的亲信随侍李国雄也认为,溥仪是日本献给苏联的投降礼物。从当时的古怪行程便可看出,飞机在奉天机场上空长时间盘旋,就是在等待苏军飞机。在空中滞留五个小时后几乎与苏军飞机同时降落。

因此,李国雄认为他们的飞机早已被苏军监视,这就是精心策划的陷阱。李国雄是溥仪的随侍,与溥仪一起被俘入苏,从他回忆的溥杰、润麒等人的经历来看,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与一些专家看法相同。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对已经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来说,把溥仪作为礼物献给苏军,显然不如让其失踪更为有利,因为溥仪失踪,就等于失去了一个知道日军大量内幕的整人和证词。

总之,关于溥仪在奉天机场被苏军俘虏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估计真相只有个别日军最为清楚,不管哪种说法,都是已推断为主,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据资料记载,溥仪一行最先被安置在苏联赤塔市的一个疗养院种独立的楼房里,溥仪住的是单间,能收听广播节目,而且可以出去散步。两个月后,溥仪等人被送往伯力红河子看守所,住的是二层小楼。五年后,被遣返回国。


野史也是史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近160万苏军兵分为三路,从北、东、西三个方向70万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三天前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小男孩”,瞬间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有“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受此影响,士气低落。

当天中午,“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等人赶到伪满皇宫,向溥仪通报战争形势,要求溥仪尽快做好“迁都”通化的准备,11日深夜,吉冈安直突然赶到伪满皇宫,命令溥仪必须立即出发,溥仪无奈只好和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等人赶往长春东站,乘火车前往通化,长春距离通化只有200多公里,但为了躲避空袭,原经沈阳直达通化的路线改为经吉林、梅河口,再到通化。

8月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镇(今白山市临江县),投宿于日本的“大栗子铁矿株式会社”,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根据日本代表、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要求宣布退位,这个1932年被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结束了长达13年的闹剧。

吉冈安直随后告知溥仪将安排他去本土“避难”,但随行人员不可过多,溥仪颇感绝望,他在回忆录里如是描绘当时的心情:“我认为死亡已经向我招手了。”最终溥仪挑选了弟弟溥杰、两个妹妹、三个侄子、医生和几个仆人随行。通化并不能直飞日本,只能先到沈阳东塔机场,在那里换乘大型飞机转赴日本。

溥仪虽为傀儡皇帝,没有实权,但他的象征意义不容小覰,所以他的动向,一直都处于苏军的严密监视之下。

当苏军占领长春时发现溥仪已经外逃,于是派往沈阳的空降兵部队接到的命令:占领伪满军事要地奉天,逼迫关东军无条件投降;寻找伪满皇帝溥仪。

8月19日,苏空军战机编队直飞沈阳,途中遇到暴雨,只好改降乌兰浩特,雨过天睛后降落并顺利控制了沈阳机场。同日溥仪一行先期到达沈阳机场,在候机楼休息室等候换乘大型飞机,不料被突然赶到的苏军逮捕。

据苏军中校热尔瓦科夫后来回忆,苏军当时并不知道溥仪在机场里,他们在搜查机场时发现了一架已经作好起飞准备的飞机,一位身穿军服的清瘦男子正准备登机,被他们截住盘问后才知道是溥仪,之后便把他逮捕收押。

溥仪在回忆录中说是在候机室被苏军发现,而不是登机时发现,显然二者说法是矛盾的,多年后溥仪说三点可疑之处,说明他被日本给卖了。

一、自己所乘飞机在奉天机场上空盘旋长达数小时不降,后几乎与苏军同时降落,是否等待因雨迫降在乌兰浩特的苏军?

二、面对一架来路不明、一直空中盘旋的飞机,强大的苏军战机却没有将其击落,这除非是苏军事先已知飞机底细,否则一切说辞都无法自圆其说。

三、苏联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玩味,在苏联关押期间的待遇,甚至要比大部分苏联人还要高,不劳动、每天都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甚至还给弄了台钢琴,这简直就是在度假,苏联的克格勃在自己被关押期间,偶尔来向他打听伪满洲国、及日军的情况。

溥仪认为当时关东军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很可能有自知之明的关东军将领将自己的行踪泄露给苏军,以换取护身符。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伪满洲国263名“战犯”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


美丽青春您真痘


1945年8月19日,溥仪准备秘密逃亡日本,结果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


按理来说出逃路线关系到溥仪的身家性命,应该是绝对机密,怎么会给苏联知道呢?

其实苏联人根本不知道溥仪所谓的逃亡计划,在沈阳抓到他绝对是意外的收获!

无路可走,阴潜日本

1945年8月17日午夜,满清遗老们举行了溥仪退位和伪满洲国解体的仪式,标志着在中国东北横行十四年的伪满政权土崩瓦解,溥仪再次无家可归,陷入了空前的迷茫之中。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日本作为自己的归宿地,这并不是他对日本人印象好,感情有多么深,实在是无奈之举!

一方面虽然溥仪在情感上还是想回到北平,毕竟那里有他熟悉的生活环境、父母兄弟,但是经过日本人在东北这么一闹腾,自己已经是中华民国的头号战争罪犯,是人民眼中的大汉奸,怎么还能跑回去自投罗网呢?


另一方面如今二战刚刚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正在酝酿之中,而这两大阵营都与日本势同水火,他哪儿也不能去。

因此天下虽大,但除了日本却再也没有溥仪的立足之地,他也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日本人给溥仪安排的行程本来是8月18日深夜坐火车到通化,第二天上午再到通化换乘飞机飞往沈阳,最后乘坐沈阳机场的飞机到达日本。

苏军空降,溥仪意外被擒

溥仪哪里想得到,他的飞机还没有来得及飞离沈阳上空就出了变故。

8月19日上午11点,溥仪按照计划成功抵达沈阳机场,正在准备乘坐大飞机飞往最终目的地日本的时候,却发现空中此时传来了隆隆的轰鸣声,溥仪立即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再定睛一细看,发现飞机上喷涂着苏联空军的军徽,不好,苏军来了!

溥仪就这样被落地的苏联空军俘虏,成了他们的阶下囚。

此时日军已经宣告投降,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到沈阳来呢?

原来自8月6日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苏联感到日本气数将尽,于是急于扩大战果,加大了对日占区的进攻力度。但是天公不作美,8月份正好是东北的雨季,道路泥泞难行,苏联的机械化军队进程受阻,直到8月15日日本天皇放弃抵抗,苏军都没有能够深入伪满洲国。

于是心急火燎的苏联人只好和关东军谈判,争取让日军同意自己在一些重要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实行空降做“象征性的占领”,做足表面功夫。

在得到了苏军的安全保障后,日本方面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协定的占领日期就是在溥仪准备出逃日本的这一天。


结果苏军一落地就出乎意料地捞到了溥仪这条大鱼。

溥仪也真是倒霉透顶了,你们说呢?


晓史才能明事


1945年8月16日,伪满皇帝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抓获。与他一同被抓获的,还有他的弟弟溥杰,以及几个随行。

溥仪被捕之后,很多好奇的苏军士兵都跑来围观。其中几个胆子比较大的,竟然还特意跑过来和溥仪握手!这一幕恰好被苏军的一个少将看到,于是,他得意的笑着向溥仪说道:

“你看,苏维埃的士兵和皇帝握了手了!”

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知道,苏军早就知道了眼前的这位“精瘦”的男人,就是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架日本飞机在飞往满是苏军的沈阳机场时,没有被沿途的苏军击落。

换言之,苏军在溥仪降落之前,就已经完全掌握了他们的动向。

这么大一条鱼,苏军又怎么会让他如此轻易的逃走呢?要知道,苏军为了摧毁伪满洲国,可是在东北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

1945年8月初,苏军在远东地区部署了近160万人作战部队,装备了2.6万门火炮、五千多辆坦克、三千多架飞机,还有太平洋舰队等等。这些作战部队都是从欧洲战场撤下来的精锐,其目的便是占领东北。

8月9日,苏军对日军突然宣战,随即发动全面进攻。苏军分为三路,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进攻伪满洲国。同一天,美国在日本本土扔下两颗原子弹。

如此突然的袭击,把关东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到一周的时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东京宣布投降。

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的记述来看,苏军9号早上宣战,当天晚上长春就遇到了空袭。第二天早上,伪满洲国就宣布“迁都”通化。可见苏军进攻之迅猛,同时也显示了苏军的计划之周密。

“迁都”的命令一下来,整个长春伪满“皇宫”的不安,立马显现了出来。

最不安的那个人,当属溥仪了。不管是走是留,他都是伪满洲国名义“元首”。甭管天皇是否宣布投降,在伪满洲国,唯有溥仪宣布投降,战争才算结束。如此,溥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抓捕溥仪,也成了苏军的作战任务之一。

然而,溥仪这个墨迹鬼直到8月11号这天晚上,才在吉冈安(负责监视溥仪)直强制要求下,撤离长春、前往通化。此时,苏军对日作战已经进行了三天。

长春距离通化只有200多公里,这么短的距离,搁平时也就一天车程。溥仪一行人足足用了两天三夜,而且这一路上,尽是逃亡败走的关东军。可见,从地狱模式走出来的苏军,是多么的威猛!

当然了,苏军长驱直入更重要的原因,是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完备的作战计划。

溥仪逃到通化之后,吉冈安直还没安排怎么筹建“战时陪都”,日本天皇便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了。

对于溥仪而言,日本投降与否,与他关系不大。他只关心一点:自己是否安全。

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尽管此时日军已经投降了,可是他还在日本关东军的手里。根据吉冈安直的“建议”,溥仪会被送到日本去。对于这一点,溥仪颇感绝望,他在回忆录里如是描绘当时的心情:

“我认为死亡已经向我招手了。”

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吉冈安直的任务,便从监视溥仪,转为将他带到日本。

在苏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吉冈安直的任务就尤为迫切了!他一刻也不敢耽误,在接受了新的任务之后,吉冈就马上安排关东军守着溥仪,同时联系去日本的飞机。

但是通化并没有飞机可以飞往日本;要去日本,必须前往沈阳换乘大飞机才行。

要知道,溥仪等人刚刚从长春逃回了,而沈阳在长春北,那里势必已经被苏军包围了。可是,为了带走溥仪,吉冈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溥仪的动向,一直都处于苏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从溥仪所乘的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苏军都没有放松警惕:如果溥仪敢逃离东北,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当场击毙。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要去的沈阳机场,早已布满了苏军的飞机和士兵,目光所及,皆是丢盔弃甲投降的日本兵。这些苏军,早就“翘首以盼”溥仪的到来了。

因此,溥仪一行人刚刚走出飞机,就被苏军给包了饺子。一大帮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都被抓了现成的。当夜,溥仪和他的几个弟弟,就被押往苏联,接受人生中最舒爽的几年“软禁”生涯。

至于为什么溥仪在苏联过得很爽,一言以蔽之:利益。


祗树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正统皇帝,连中山先生,蒋介石,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曾经是他的臣民。和晚清其他皇帝相比,溥仪本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赞成共和的美名,只可惜溥仪对他的江山恋恋不忘,总是想着重新当皇帝,上演了三次登基的闹剧,而且这最后一次还是当了汉奸,这下子美名没有,恶名倒是一大堆了。可惜日本人的大腿也不是很硬,于是在1945年溥仪被苏军拿获,带到了苏联。

那么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呢?

难说没有情报支援,不过当时东北的关东军已经被苏联红军击溃,溥仪逃亡日本的路上通道已经不安全,溥仪若想快速溜到日本本土,飞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沈阳的机场自然也是苏军重点进攻的对象。

那一天大约有250名苏联空降兵在沈阳机场上空突如其来,他们迅速解除了沈阳机场护卫日军的武装,并包围了机场,这时机场大楼里走出一位身穿日军军服的男人,他向苏军普里图拉将军陈述称,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及其随从人员就在机场候机厅里被一锅端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说起来可笑,那时候的溥仪并没有“回头”的觉悟,甚至要跟着日本直接逃到本土,但后来的溥仪被苏联俘虏时期却将一切都“背锅”给了日本。

疑点重重的“出逃”

1945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以及亚洲战场的吃力和后期的投降,伪满皇帝溥仪也为自己找好了后路,那就是逃到日本。

但同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机场等着乘坐飞机飞往日本的时候,却有一队苏联士兵从天而降,轻易的解除了机场守卫的武装,溥仪也就被轻而易举的俘虏了。

可是这样的俘虏却充满了疑点,首先溥仪的身份是前朝废帝,而且又是日军操纵之下的满洲国皇帝,如果要出逃,又怎么会刚刚好在等飞机的时候被俘虏呢?

并且在那时候如果日军想要尽快让溥仪抵达日本的话也不需要这样大费周章,溥仪抵达通化之后也可以迅速逃往朝鲜,并且再赶往日本,而不必再转站沈阳。

并且那时候的苏军也下达了第一时间找到溥仪的命令,再之后的苏军就开始了大行军,并且使用了空中力量及时的空降了机场,活捉溥仪。

再结合当时日本战败的情况,个人认为有两点情况,一种是溥仪行踪被人出卖,而另一种则是日本和苏联达成了某一种的交换,而这个交换物就是溥仪。

被人出卖很好理解,很有可能是留守人员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出卖了溥仪,毕竟苏军对待俘虏的残酷许多人都知道,而另外的一种就不便多说。

所以苏军能在那样一个恰好的时间点赶来很大的原因就是溥仪被人泄露了行踪,最后被恰好俘虏。


娱乐吃瓜主


这个完全是巧合,苏军并不知道溥仪出逃的具体行程,他们在沈阳降落的目的也不是去抓捕溥仪,而是去控制驻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第3方面军司令部的,只不过巧的是溥仪的出逃时间正好和苏军的到达时间碰上,当时的苏军指挥官发现了溥仪这个可疑的人物,经现场审问中识破了溥仪的真实身份,遂当即将其逮捕并运往苏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关东军主力大都集结于长春和沈阳等待苏军的到来,而此时苏军的地面部队由于燃料的不足和此前日军对道路的破坏而导致行动缓慢,尽管派出了许多由机械化部队组成的“快速大队”,但是仍旧难以迅速赶到长春和沈阳以接受日本关东军的正式投降。由于当时日本是向同盟国投降,而不是单独的向苏联投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关东军的投降就是谁先到达谁就可以接受关东军的投降。苏军担心美国人会捷足先登飞往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和沈阳(第3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所以便迅速的向沈阳空运了225人,向长春空运了200人,抢先去接受日军投降,占据更多的地盘。


8月19日由贝加尔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普里图拉少将率领的225名苏军空降兵下午1点降落在了沈阳机场,日军没有进行武力抵抗,沈阳机场遂被苏军控制。而在8月18日,溥仪在前往通化的列车上宣布了退位,“满洲国”从此不复存在,随即在关东军的安排下准备紧急逃亡日本。8月19日溥仪先飞到沈阳,准备换乘大型飞机,当时正在机场的休息室休息,不想苏军飞机突然赶到,被苏军发现的溥仪当即被拉上苏军飞机,运往苏联去了。与此同时,另一支苏军空运小队也降落在了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正式向苏军投降。


额外提一下,当时负责向沈阳推进的苏军地面部队是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尽管得到了空中燃料补给,但仍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不得不派出一支1000人左右的先遣队先行赶往沈阳,即便如此,还是到了8月20日中午才赶到沈阳,比空运分队足足晚了一整天,当时的沈阳城内有6万名日军。


战略论


溥仪的行踪,在1945年已经变成公开的秘密,苏联军队想要抓一个逃犯或者是逃兵,花费的时间精力都远比抓溥仪要花的多。之所以如此,就因为溥仪此前是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尽管手中没有多少实权,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作用和地位还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日本军方对溥仪很感兴趣,苏联军方早就注意到了溥仪。

倘若溥仪独自一人逃生,摆脱军方控制的可能性还更大

身为末代皇帝,自然也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当时日本军方特地在溥仪身边安排人手,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他,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更可能是通过溥仪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间接对其控制。

从日本投降后的表现就足以证明,在他们即将要撤离中国这片土地的时候,还是顺便想将便宜带走的。本来给溥仪的三天宽限期,也在第2天晚上就匆匆带他们离开,其实在溥仪心中,他完全没有任何计划,只是一味的被日军牵着鼻子走。

溥仪仅仅在当时被作为利益置换的媒介,毫无自由可言

根据后来溥仪的描述,在念完退位诏书的那一刻,他已经为自己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有了日本的后援支持。尽管他对权力有着绝对的渴望,但在中国如此偌大的土地上,却几乎找不到这位末代皇帝的一丁点容身之所。

当时逃亡日本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但是选择哪种方式远渡重洋才是最重要的,尽管看似周详的逃亡计划,实际上早已落入苏军的控制掌握之中。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溥仪的位置,但按照当时苏联军方的命令,不仅要尽快攻占奉天,而且在短期内要找到溥仪的下落,何况在当时整个沈阳机场,已经步入苏军的控制范围。

日军本身都自身难保,对于溥仪实际上可有可无

曾经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目的,溥仪对于日军的作用相当重要,随着日本天皇的投降,一切他们的计划都随之土崩瓦解,日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面对战后事宜,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

他们自然更加明白,战败后的日本本身本国都已经岌岌可危,唯一作为他们手中曾经的一颗棋子,作用已经没有像往常那样大了。尽管在一路上为了躲避空袭,数次改变行动线路,但都改变不了起点和终点与往常一致的事实。

掌握溥仪的行踪实际并不困难

溥仪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尽管在国内不被认同,但在当时日本为了进一步实行分割计划,必然要在国际上取得支持,与我国接壤面积最多的苏联,当然对这一计划很感兴趣。

按照当时的苏日关系,彼此双方很可能达成了某种共识,不然当时的苏联也不可能率先承认溥仪伪满洲国皇帝的地位。

按照当时的路线规划,其实远不必兜那么大的圈子,以日军的军事实力从国内带走一个溥仪还不是轻而易举。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将他送到了苏军手中,看似是巧合,其实也不排除这是日军计划中的一部分。

溥仪作为关键人物,他的行踪却不可能隐藏的太深

从当时苏军士兵见到溥仪的行为,就足以证明这一切,尽管在当时他们也是第一次见溥仪本人,但是有几名士兵甚至大胆的上前和溥仪握手,就证明溥仪不仅有极高的辨识度。

而且在他们先前肯定见过与溥仪有关的照片资料。两军交战在当时必不可少的就是情报特务系统,真正想要掌握溥仪的信息。

以当时苏联军方的能力,完全有可能在溥仪出逃之时掌握他的行踪信息的。


大国布衣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且出兵进攻伪满洲国,而在8月15日的时候日本投降,当时对于溥仪这个末代皇帝如何处理,有三种方法,第一就是击杀,第二就是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第三就是将他带回日本,而经过商讨后,日本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对于日本人来说,将溥仪杀死或者流放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当时日本人将溥仪送到了几场,准备让他去日本,但是没想到苏军当时为了占据日本在东三省的军事基地,于是就派出了轰炸机直接去了沈阳机场,所以当时苏军就意外的抓住了溥仪,于是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了,那么当时苏联是如何找到溥仪的呢?

其实苏联抓住溥仪完全就是一个意外,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样,溥仪当时是被送往日本的,而这个时候70万关东军在1个星期内全部投降了,而苏联正在忙着去占领日本的军事基地,所以溥仪出现在沈阳机场的时候,苏联轰炸机正好感到,其实就是一个凑巧的事情,假如苏联轰炸机迟点去,说不定溥仪就走了。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溥仪当年被俘虏,完全是日本人和苏联人做的一桩交易,用溥仪换取苏联不进攻日本本土,所以溥仪才会被抓住,要不然苏联红军出现的时间太巧合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溥仪还是被俘虏了。但是和关东军命运不同,溥仪在苏联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关东军在西伯利亚挖矿。

而溥仪在收容所里过得日子很好,据说溥仪第一天去苏联的时候,苏联竟然组织了欢迎仪式,每天四顿饭,早上牛奶面包,中午和下午都是两菜一汤,晚上是牛排红酒等,而且溥仪在苏联还有专门的房子居住,最主要的是溥仪的行动是完全自由的,除了特定地方不能去外,想去哪就去哪。

那么苏联当时为何要善待溥仪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让溥仪出面,去东京审判法庭作证,证明日本当年犯下的罪行,接着就是在1946年8月1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溥仪说了日本人各种罪行,还说日本人杀害了自己第三任妻子谭玉龄,溥仪在法庭上作了8天的证人,创新爱了单人作证的最高纪录。

1950年溥仪被押解回国,之后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然后在1959年12月4日的时候第一批被特赦。1967年溥仪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