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老師,如果你班級裡的學生受到別的班級學生欺凌霸凌,你會怎麼辦?

藍莓汁423


“三味”在這處理這個問題上,自認為有一個很有效果的方法,不過,合適與否,值得與大家探討。

我曾經帶過一個初中班級,班風學風都還不錯。在學校開展的文明班級及各種教學、文體競賽活動中,都可以拿到獎;學校統一組織的大小考試,各科成績基本都保持在前三。在全校師生眼裡,是個名副其實的“文明班級"。

或許正是因為班級所獲榮譽較多,反引起了某些班級學生的不服氣或嫉妒。這給我做班主任的帶來了一個很不爽的麻煩:

班裡的學生多次遭受別班學生的欺侮!有個體學生遭別班學生欺凌的,也有群體學生遭別班學生攻擊的。曾有一次,某班5、6名男生在就寢之後,無緣無故進入我班男生宿舍進行挑釁。

我不得不反思:為什麼我班的學生總受別班學生的欺凌呢?究竟是學生做得不好或太軟弱,還是我這個班主任哪裡做得不好,傷了別班學生利益?

我問學生:別班5、6名學生膽敢闖入我班宿舍,你們20幾位男生,怎麼就這麼慫?

學生對我說:我們怕扣班積分,影響班級榮譽,惹班主任生氣!

學生能這麼想,我很感動!不過,如果班裡的學生總被別班欺侮,那滋味也不好受:

一方面,班主任不能保護好自己的學生、當好學生的堅強後盾,又如何取得學生的信賴?另一方面,學生總被欺侮,我的麻煩事也不斷。

該是我這個班主任出手的時候了——

我告訴學生: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下次,如果再遇到別班學生欺凌我班同學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團結,擰成一股繩,給來犯者以強有力的還擊,讓他們感受一下團結的力量有多可怕!

果然,這一招十分湊效。一天,晚餐後,某班3位男生又進入我班教室挑釁滋事,我班學生見狀後,無論男女迅速圍上來站成一排,大喊:你們想怎樣?那3位男生灰溜溜的跑了……

從此以後,別班學生再沒敢欺凌我班學生。


一、我為什麼會想到採用這樣的辦法?

一是,我這是被逼無奈。其實,以前幾次在我班學生遭受別班同學欺凌後,我既找那些學生談過話,也警告過他們;也向他們班主任及學校反映過,請求加強教育,但效果並不明顯。

二是,我認為學生之所以被另一些學生欺凌,很大原因在於雙方在力量、氣勢上的強弱懸殊較大。世界沒有弱者會去欺凌強者。

三是,我也希望藉機加強班級集體主義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二、這種手段也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如果把握不好,可能導致學生之間矛盾激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手段帶有一定的“以暴制暴"性質。因此,原則上,作為學校老師,是不應這樣做的。

“三味"被迫無奈採取這種“非常規"手段,前提是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我必須讓學生給我保密,不要讓除本班同學以外的任何人知道,這餿主意是我這個班主任出的。否則,別班學生和老師會說我太自私。我不意得同學之間的矛盾上升為師生矛盾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2、學生在保護自身不受別人欺凌,維護權益不受他人傷害時,儘量做到不傷害同學。我一再要求學生:嚴禁先動手打人;嚴禁使用棍棒等任何物品傷人;任何行動原則上以不致人受傷為限度等。

3、我們的自衛,重在氣勢凌人,不主張以拳腳取勝。

4、指定專人負責指揮並把好“尺度”關。我選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及教室各一名較有組織能力、個子相對較高大、性格較強勢的學生,負責落實我的所有要求。

5、一旦發生欺凌事件,必須保證有一至二名學生通知我或學校。畢竟學生剋制力差,很難把好尺度,為避免事態的擴大化、嚴重化,老師和學校儘早知曉並介入處理,是很重要的。

三、作班主任或老師,應正確引導本班學生與別的班級建立友好關係。

作為班主任或班級任課老師,在特定一段時期內,其教學工作的主要對象往往侷限於所任教的班級內學生。但在定位自己角色時,就應從學校大局利益出發,把自己當成“學校老師",而不是“班級老師"。

因此,當本班學生與別班學生髮生矛盾時,在維護本班學生利益之時,也應關注別班學生利益。老師的愛應該是對全校學生的"大愛"。

在本班學生遭受別班學生欺凌時,作為班主任或任課老師,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不可過份坦護本班學生,而有意歧視別班學生。這不僅不利於班級間學生矛盾的解決,有可能讓矛盾更激化。

2、主動與學校、班主任及家長溝通,找到原因,協商解決辦法,進行共同教育。

3、可適當開展一些班級間的聯誼活動,以增進班級間學生的友誼。


以上是“三味"的個人做法,對此各位有何提議或更妥當方法,歡迎探討和賜教。


三味聊教育


別輕易定義欺凌,一旦被欺凌,別服輸!

前兩天,我的一位在家長群裡問了另一個家長的電話,我當時沒有在意,因為這兩個孩子都是小女孩,而且都非常優秀,一個聽話乖巧。另一個懂事有禮貌。是我非常放心的學生,別的老師見到我,有時候,還不由自主地說:你們班的某某,我簡直太喜歡她了。我想我有個孩子就像她一個模樣。他們兩個是前後位,平時關係也不錯。所以當一個家長索要另一個家長的電話的時候,我以為可能孩子們過生日,需要邀請對方一起開一個party .

第二天中午,坐在前面的小女孩的爸爸給我打電話,情緒有些激動。我才知道怎麼回事,原來,前面的坐在前面的小涵和坐在後面的小宇發生了點矛盾,小宇個頭比較矮,坐在後面,小涵坐在她前面,比她高,但因為眼睛不是很好,我把她安排在了前面。上課的時候小宇說小涵擋著了她的視線,於是用三角板戳了戳小涵,讓小涵往邊上靠一靠。小涵一回頭,發現小宇拿著三角板,用35度角指著自己,有些膽小的她就告訴了她爸爸,小涵的爸爸一聽,火冒三丈,愛女心切,但也有理智,於是想和小宇的媽媽溝通一下,讓她別總是從後面戳自己孩子。小宇的母親一聽,也感覺到很冤枉,我女兒看不到讓你女兒往邊上靠一靠,有什麼不對嗎?你還那麼激動,我看是你們家孩子故意擋著我孩子的視線。小涵的爸爸一聽對方“蠻不講理”,就說,你家孩子看不到,你去找老師,但你孩子這樣搞影響我孩子聽課,你做做你們家孩子工作,你做不好我到學校給她做做工作。兩個家長鬧得很不愉快,一致認為應該當著我的面說清楚這件事情。

我對他們說,這件事情不用你們到學校,這只是同學間很正常的摩擦,根本就不用大動干戈。我完全自己就能解決。

下午的時候,我問了問具體情況,給小宇調了一下位置。事情也就解決了。

最近,校園欺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家長們都對此有些過敏,只要孩子不高興,就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凌了,很多正常的打打鬧鬧,確實是“還是個孩子”的原因,屬於孩子正常的交往摩擦,也被看成了欺凌。

其實欺凌的定義是這樣的: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它具有兩個條件:1.蓄意或惡意。也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有預謀的行為。2.造成了身體、財產或者精神的損傷。這兩個條件都滿足了,才能成為欺凌,缺一不可!

說實話,現在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學校和老師也特別關注孩子的安全,所以,校園欺凌真的非常少。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戰戰兢兢,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回到這個正題,如果自己班級的學生受到別的班級孩子的欺凌,我會怎麼辦?

首先,我不相信管理非常嚴格的學校裡會存在著班級和班級之間的欺凌,很多人都想嚴重了。

在人口密度這麼大的地方,班級和班級之間的學生磕磕絆絆在所難免。

前段時間,我們班級在教室門口站隊的時候,我班的路隊長被一個高年級的同學撞到在樓梯上,屁股被摔了一下,那個男生跑了,但有學生認識他,我找到他們班,那個學生很主動承認了錯誤,當時確實不是故意的,對方班主任也積極配合,主動聯繫家長,家長也態度良好,我班孩子到醫院檢查了一下,沒有問題,我和家長也就再沒有追究。

這種是很正常的事情,出現摩擦,家長和老師很積極的去處理,事情也就解決了,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問題,談不上欺凌。

如果真正發生了欺凌,我還是提倡打回去,剩下的事情交給老師和家長。班級之間的欺凌少之又少,但並不否認確實存在。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晚自習,突然從外面衝進來別的班的幾個人,都拿著凳子腿,一進教室站在前面,用凳子腿使勁敲打著桌子,口中大罵:MD,都給我一個個的坐好了,我們要調查一件事情。班裡的同學一下子都站了起來,那幾個一看沒有鎮住我們,於是開始衝著一個男生過去就打,其他同學都圍了上來,兩個班的學生混戰在一起。人多勢眾,加上女生不斷地加油助威,一會兒的功夫那幾個別的班的學生都趴在地上捂著鼻子呻吟著。

同學聚會,說起這一段,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如果當時,那幾個傢伙如果在我們班猶如無人之境,愛打誰打誰,我們袖手旁觀,猶如待宰的羔羊。這將是我們記憶中一輩子的黑暗!同學之間可能再無聚會的那天!

真正的欺凌的傷害遠遠大於你的想象!

所以,我有兩點:

別輕易定義欺凌,真正的欺凌在現在其實真的很少,特別是在管理嚴格的學校和班級中。孩子之間的不經意的磕碰,打打鬧鬧,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大可不必草木皆兵。

一旦缺失發生欺凌,一定要打回去,班級之間發生的欺凌,打不回去,這個班級就解體了!作為班主任,我永遠不希望我的孩子被欺凌,被打的在地上痛哭!我寧願希望他們打勝,我去給他們賠禮道歉!


我是教育鋒線,專注教育實踐和思考,歡迎關注!


語文在線


無論是被欺凌還是欺凌,作為班主任,作為老師除了告知學校德育部門,通知孩子家長,批評教育…其他權力老師是沒有的!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請當事人~被欺負的一方家長及孩子報警,派出所才是負責打擊犯罪的,才有司法權,有國家強制力!!才最權威!因為2017年6月,我班的一個學生(九年級了)當天我至少在全班對所有學生進行了教育,告訴他們要遵守校紀校規,不可與人發生衝突,不能以大欺小…就這樣他打了八年級的孩子,把人家脖子上勒出紅痕三天都沒消。我對其批評教育後讓他家長來,帶他回家寫檢查,去給八年級孩子道歉,他媽媽打電話罵我,說不就是打人了嗎,又沒殺人,為什麼一定得聽課寫檢查還要當面道歉…要打電話給教育局告我!簡直就是瘋狗…人家被打的孩子是外來務工人員家的,跟著親戚父母都在陝西,親戚又是老實人,什麼都沒說,如果人家找他們要醫藥費,誤工費也不是不可以的!馬上中考了,我擔心學校,被打孩子報警,只是讓她的孩子聽課寫檢查,道歉,讓她帶孩子中考,反而被罵!所以說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給警方處理,看誰還囂張!!!


用戶58833811


自己班級裡的學生受到別的班級學生欺凌霸凌,作為班主任,雖不至於恨鐵不成鋼,但找到其他班級班主任理論一番卻也應該。

班主任不同於父母,父母可以無原則性的保護自己的孩子,但班主任還是要以教書育人為主,對於霸凌者,自己並非其直接管理者,管理起來必定很麻煩,所以,有些事通過霸凌者班主任解決是必須的途徑。

當然,在這之前班主任一般會找到其他班記得班主任,調查清楚霸凌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及基本的責任弄清楚。

誰家的孩子被欺負,家長都會心急如焚,因此,對於自己班級學生被霸凌這件事,我還是會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家長,通告一些簡單的情況。但在通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撫家長的脾氣,且這個時候的家長無名之火還沒有找到發洩地,而自己作為班主任勢必會第一時間受到牽連,一次,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等家長髮洩之後,在於家長溝通一些處理事項,畢竟這時候的家長會稍微冷靜一些。

如果家長執意要來學校處理這件事,那麼讓家長到辦公室找我,找到霸凌者班主任,一同與這位家長協商,當然一般情況下,家長對班主任發洩完也就沒事,事後班主任再安撫一下就沒事了,但如果家長執意要追責或者要見霸凌者的家長,那就讓雙方家長見面,班主任中間調和,畢竟自己是管教孩子的班主任,孩子家長也會給班主任一定面子,不會把事情鬧大,一來二去,也就把事情壓下來了,

當然,如果問題不是很嚴重,家長也沒說要來學校,那麼作為班主任,教育學生好好保護自己,不要和別人起衝突,有事給老實說,讓孩子慢慢消化這件事對自己的啟發,對於霸凌者,督促霸凌者班主任進行批評教育,如果霸凌者班主任不作為,沒把發通報教務處,按照校規紀處理就是。

總之,作為班主任,愛護自己班級的學生是首要責任,被別的班級學生欺負,自己出頭也實屬應該,但方法一定要正確,切勿激化矛盾,將兩個班級引導到對立面。


迷途遠望


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前幾天在一個回答中談到自己的一些做法時,差一點被吐沫淹死了。正好今天看了一篇關於芬蘭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的做法的文章,感覺對自己非常有啟發,才讓我再次打開了這個問題。

近一段時間,由於幾件惡性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使得許多網友內心積滿了憤怒,但許多人除了憤怒,卻沒有理性思考,個人認為,這有當下不健康的網絡文化的原因,更多的還是滿心戾氣的人實在太多,看看有多少人為那位衝進教室殺害學生的家長叫好就可見一斑。

在一個教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在別人動手打你時你該怎麼做的問題時,我談到我要求學生別人打你時,你不要還手,儘快離開來找老師,老師幫你解決,許多網友一致反對、批判、辱罵,彷彿我比那樣欺凌者還可惡。

看到一條條評論,多少次想與之理論,那老師應該怎麼做?難道讓老師告訴學生,別人打你的時候,你一定要還手,誰不還手誰就是懦夫。用暴力對待暴力什麼時候變成為“真理”。當孩子面對暴力的時候,作為弱勢的一方,不暫時退讓示弱,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更讓人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所有噴子只看以了我前面說的退讓,沒有看到老師後面是怎樣處理。也是在回答這個問題後我才明白,為什麼校園欺凌、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為什麼熊孩子越來越多,就是有太多的人表面上“正義”地批判著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實質都是校園暴力的支持者。

作為老師,也一直感覺自己在面對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時的無力感,直到今天看到一位朋友寫的關於芬蘭是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的文章,感覺深受啟發。

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是全世界的教育難題,許多國家都有較成熟的預防校園欺凌的體系,不像我們,只是停留在口號和公文上,其中芬蘭的“Kiva計劃”(反欺凌)個人感覺視角獨特,可操作性強,這正因為如此,芬蘭自“Kiva計劃”實施以來,讓校園欺凌事件下降了一半。

“Kiva計劃”的兩個獨特的視角是它並不像通常人們所期待的如何徹底解決校園欺凌,而是如何防範和將校園欺凌的傷害降低到最小,更重要的是它把防範的對象不是放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身上,而是旁觀者身上。

“Kiva計劃”通過學校開設課程和開展活動,明確向學生定義什麼是欺凌行為,教育每一名學生在看到校園欺凌時應該怎麼做,用虛擬郵箱接受匿名舉報等。

當然,“Kiva計劃”也包含了如何保護被欺凌者的安全,如何處理欺凌者,如何通過多種途徑向家長提供反欺凌的方法等。在此不一一作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

回到我們學校,其實在前面談到自己在要學生在面對欺凌時的退讓,也同樣擔心退讓的結果會不會讓欺凌者變本加厲,激起旁觀者的同理心,教育每一名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富有正義感可能是我們教師要做的和能做的。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孩子受到欺負,要還回去嗎?

答:孩子受到欺負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無意識攻擊行為。

有些孩子在家庭受到忽視,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經常在家被打,這種孩子想要通過攻擊別人,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同時,幼兒有超強的模仿力,模仿大人的行為,在同齡夥伴中,也進行攻擊行為。

這種情況的攻擊行為,如果在戶外玩,可和對方家長溝通。如果在幼兒園,和自己班級老師進行溝通

第二種情況有意攻擊行為。

有些孩子,習慣性的用手動別人,他們的父母習以為常,說到底是溺愛,慣著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攻擊別人可以,別人攻擊自己的孩子不行。

那麼這種攻擊行為,要教孩子還回去。

從受欺負的孩子角度來說,長期被其他孩子欺負,攻擊。家長又選擇讓孩子忍著,孩子很容易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不重視自己的感受,對孩子的長期發展來說並不好,以後遇到其他事也會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從主動發生攻擊行為的孩子來說,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感受不到他們打人的力道輕重,只有讓他們感受到了,他們才能理解打人是不對的。


阿丘說育兒


我來回答一下,現在我還是高中班主任,並且在職業生涯中,擔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就所問當中的情況,也碰到過幾起,但只能是幾起,並不是很多。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有關校園欺凌的問題,社會討論的激烈,有擴大傾向,實際情況是很少的。

我的原則,學生間有點矛盾出來是很平常的,但必須講道理,不能用拳頭處理。在學校層面,打架鬥歐都是要處分的。在班級層面上,作為班主任,為了維護班級利益,凝聚班級的向心力,團結向上的氛圍。可以說,一開始就會教育大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有外面的人,或別的班級的人,衝到我們班裡欺負人,那大家就都衝上去,別怕,先把對方揍癟再說。我當班主任,都是把這種話說前面的。

如果就是二個學生間矛盾,不是很嚴重的話。那就召集雙方,還有對方班主任一起處理。讓雙方把問題原因,過程說請楚。最後把責任,不對落實到人,批評教育。而且,批評中帶肯定,如讚揚有義氣,有原則等,即使批評,也要讓他心服口服,心中還舒服。當然,一個巴掌拍不起,一定要讓雙方有臺階下,最後握手言和,不打不相識嘛。這樣的處理,就是最佳的結果。


東方欲曉158955045


首先,我會找他們的班主任通報情況,並要求教育、約束他的學生。

如果不管用,我就會找學校領導反映情況,並要求學校領導找班主任談話,管理好他的學生。

如果我的學生有受到傷害,我會第一時間救治學生,並同時選擇報警。

現在有很多觀點是:打回去。作為教師,絕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那樣我們就會失去控制,有可能會讓事態複雜化。要麼把別人打壞,要麼把自己打壞。那樣的話老師要負法律責任。即就是不出事,也會教壞學生,讓他們用不當方式解決問題。


Elegant


年輕的時候或者容易衝動的老師,肯定會為了保護本班的孩子,而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這些行為包含並且不限於去找另一個班級的老師進行理論,甚至會長,另一個班級學生的家長理論。因為我曾經就做過這樣的事情。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發現解決學生之間矛盾最好的辦法,仍然是學校組織之下,家長之間互相解決,並不是由學校老師之間進行溝通解決,這樣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有可能對於事情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

所以說我現在比較傾向於,如果一旦出現了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通知雙方的家長來進行解決,畢竟,現在社會,以及對學校的關注度,都比較高,一個不睡,學校方面老師,方面都會出現。無窮的責任。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任何時候最好是由家長親自參與。

同時這種情況的出現,最好是由學校出面解決,畢竟涉及到兩個班級,涉及到兩個班主任,涉及到兩個家庭,如果當初有老師之間來進行溝通協調的話,學校方面沒有任何備案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的權威性將大打折扣。

或許有人稱之為這是精緻的自私,但是,沒有辦法的情況,每個人都明白,如果不這樣做,一旦出現了問題,將由誰來承擔呢?我想這樣的一個假設,沒有人能有一個更完美的答案。

最終總結一下,解決方案就是,由學校組織,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兩個學生的家長參與,來解決這樣的一個衝突。


義誠老師


如果我班的學生受到別班學生的欺凌,我一定認真對待調查這件事情,因為我深知受到別的學生欺負會給受欺負孩子的心靈上帶來多大的恐懼和陰影,這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學生的三觀認識和形成都有影響,甚至會改變學生以後的人生道路,所以必須謹慎對待,我先從我班學生了解這件事情經過,瞭解的差不多了,再找欺負我班學生的班主任溝通,讓欺負我班學生的班主任再和他班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溝通,根據情節嚴重性,看是不是需要雙方家長到校,如果不嚴重,也必須由我們兩位班主任和當事學生,當面把事情說開,誰對誰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讓學生明白道理,一定不能留後遺症,尤其是欺負人的學生,讓他認識到錯誤,讓他以後不能也不敢再欺負別人,讓被欺負的我班學生有安全感,對這類校園欺凌現象,老師一定要認真對待,對不縱容,維護好學校的秩序,要對學生負責,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