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与阴霾
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小区,小区是公寓,有比较好的设施和管理,有基本的社区卫生站,能基本自里的老人都住在一起,在小区的花园里唱歌,跳舞,拉琴,打太极,像养老院又不是养老院,挺好!
阳光女神H
不跟子女同住,也不去养老院,,,晚年如何才能幸福?
我告诉你,尊敬的题主!我今年七十一岁,老伴七十五岁,自打他们结婚后,就没在一块同住过,感觉挺好的!二十多年来,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圈!我们有我们的安乐窝!平常他们忙他们的!节假日互通有无,欢乐团聚!我自己觉得与孩子们住一块,互相不方便,生活不习惯!吃的用的都代钩!委屈自己干扰别人!住养老院,农村人说三道四,不如住家里舒坦!农村小院干净整洁,养条小狗喂只鸟,种菜养花忙忙碌碌!既健身养生,还能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现在身体没有大毛病,就在家里住!一旦一个人驾鹤西去!剩下的能自理,还是不麻烦孩子们!到了生命的最后,听天由命,随它去吧!
晚年如何才能幸福?俗话说"年轻贫不算贫,老年贫贫死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人在年轻时要坚苦奋斗!自力更生为自己挣的一片蓝天!得有点积蓄!金钱是老年人生活的底气!离了钱你会处处畏难!人老了有孝顺的儿女,有三核桃俩枣的存钱,老年人才会幸福!
石门老马
十多年的养老工作,见证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养老故事!今天自己也退休步入了养老这个社会问题!我的经验是,老人在身体还基本能自理的前提下!二老那儿都不要去(养老院和与子女一起生活),因为,存在着很多不如意和烦恼的事情。比如,进养老院生活,养老院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养老院是一个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大杂院,几百个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个性脾气,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家庭背景的老人!其环境和条件完全不同于家里的自然。特别是身体健康还比较好的老人!对于在精神层面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如果与子女住在一起,也存在着很多事情,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上一代有着很大不同。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人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态度与上一代也存在差距!而且更关键的是对第三代的教育和关心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代差!所以,这三代人住在一起,对任何一方来讲,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委屈。
从我多年的养老工作经验得出结论,老人在还能基本自理生活的情况下,(从目前人的寿命和基本情况来看!80左右)无需去任何地方,就是在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家生活,左邻右舍都熟悉,周边环境都熟悉,想怎么就怎么,自由自在,快乐开心,这个时间段是老人一生最快乐轻松的时刻!就是二老中有一老身体较差,也没有关系,有老伴在家里照顾更温暖,而且现在信息时代,有事打电话分分秒都能解决,而且子女也可以适当帮助一下,这个我想孩子们可以做到的吧!
但老人到了80岁以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健康越来越差,可以开始考虑并选择好一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因为,这些养老院有基本康复医院,一般治疗可以在院内进行!方便老人看病。而且现在好的养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服务规范,注重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环境也人性化,比较适合老人安度晚年。
最后一点是最重的,就是每一个老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一定的养老钱,这是每个老人最终的养老保障。所以,在退休后至80岁之间!你的退休金一定要存一点,就是一年存一万,二十年也有二十万,起码能够做到最低限度的保障吧!
哈哈哈,今天说了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希望朋友们能支持,给予关注和点赞👍
老赵说养老
不跟子女同住,也不去养院,晚年如何幸福这个话题,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其实老人的心里呀,确实不爱和儿子住在一起,两下都不方便,冬天还可以,特别是夏天真不方便呀,我住在县级市,儿子住在地级市,我和老伴己经在儿子那住了六年,就是为了看孙子,但是我和老伴看孙子我是不住在一起,我们租的房子,这样方便,虽然花费大,比住一块好,我是这样想的,老人能自已照顾自己一般也不用去养老院呀或者住孩子家,就是不能动弹了怎么办,还是那不去呀,这样做的话给孩子增加负担和压力,孩子肯定得两下跑呀,根据你说的晚年如何幸福,认我看幸福少,遭罪多,花钱找保母不放心,养老院不去,只有孩子陪在身呀,但是经济方面要有势力,不然孩子们陪在你身边也不上班,没有经济势力的支持是不行的呀。
老骥伏枥
我今年巳经74岁,现在我老俩口单独住,孩子在外地工作。我们每天都过得愉快,养养花,听听药疗讲座,下午到滨江路和好友聊天,看看佛经,我觉得生活挺充实的。在现阶段是不需要去养老院的,即使以后不能自理了我也不会去养老院,最多请保姆,既照顾我们,也打扫环境卫生,不跟子女增加麻烦。还可以抱团养老。现在国家政策好,相信会解决。关键是要存一笔钱,作为养老之需
93616865232l
我今年72岁,带个读高三的孙子,说实在话,没认真考虑养老问题,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有好多事情要做!认真规划的就是:孙子读大学后,自己要出去转转,特别想参加旅居式的活动,而不是走马观花地旅游,到一个心仪的地方,住一段时间,不单是看风景,而是了解人文风俗,历史变迁,真正感受我们民族的博大。走不动了,就呆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视。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在一起更好!
韦淑梅631
《提问》分三步分解:
一、人老了,特别是余热已全部耗尽的老人,对于儿女们来说,是一个只会吃饭的废物,帮不了儿女们做事,不但减轻不了他们的负担,一天大病小病的拖累他们,哪个不烦恼你?所以,最好是不要住在儿女们的家里,找个距离儿女们最近的住处一个人住,动得了尽量的照顾好自己,动不了就喊外卖,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二、不去养老院,不是老人们的心里话,人老了,哪个不想有人照顾?只是有些老人的经济,承担不起养老院的费用,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靠种地吃饭的农村老人,城市老人去养老院,一月5000多块钱,有些退休企业职工,每月领取社保养老金还不足5000,吃低保的更是想都别想去养老院的事。退休干部们支付得起这笔费用,他们才想去养老院,但生活习惯有不同,也很难适应养老院的生活。但是,只要是条件具备,人老了,都是想去养老院的。
三、人老了,要幸福的活下去确实是个难题,只是动得了的时候,尽量的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自己找开心,找快乐,动不了了,数着天天等死吧,人,总是要死的,怕死也没有用。
风月亭1
现在的老知青不全都是70岁,但现在70岁的老人基本上全是老知青,他们典型的状况就是有个独生子女,养老的问题也是国家最放在心上的大事情。好怀念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劲头,国家给我们建的知青点在当时来讲是上等的。可惜了,返城时只记得迁户口了,就忘记把原来的自留地、知青点拍照片留存,若有照片存在真可以走法律程序要回的,估计所有的人都不存在这些痕迹。如果国家现在在贫困山区盖些老知青返乡点(过去叫知青点,现在叫知青大院),还真有不少人有结伴返乡自助养老的愿望哩。那时穷,个个都有热情扎根农村,现在都有退休金结伴到农村还怕啥!他们到了大院会不等不靠,只靠自己互助,整天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回忆,那心情甭说有多爽,比城里养老要多活十年。子女常来常往的探望,也一定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养老难的问题又为深入脱贫出份力,蛮好的。只可惜这批老人很少上头条,家有老人的年轻人希望你们能给个赞同,相信国家会考虑大家的索求!(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返乡不是说回到原来的生产队,而是象50多年前的那种运动,即返乡养老运动)。
pm25最小颗粒
不跟子女同住,也不去养老院,晚年如何才能幸福?
这个问题提的好。
我说说我的想法大家看看。
我就是不和子女同住。我们老两口感觉挺好。
其实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和子女同住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不方便。
我们老两口是老年人,都是古稀之年奔耄耋。
我觉得老年人就应该自己找乐。现在家里有没有小孩子看了。老年人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
我根本没有去养老院的想法,自己只要能动,自己能做饭吃就行了。
我不要求孩子们天天回来看我们老两口。孩子们的日子过的高兴,我们老两口也就放心了。
人老了难免有个病病疼痛,自己觉得没有要命的病自己打对。就是得了要命的病,老了信天由命吧。我相信吉人天相。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
我的幸福感:孩子们健健康康,我们老两口自己能做饭吃就很幸福。
人老了不要抱怨,人老了少给孩子们添麻烦。
心态决定家庭和睦 ,心态决定幸福不幸福。
我是春韵刘姥姥:老年人应该适应自己生活。
2019年10月2日星期三 农历九月初四
春韵刘姥姥
这是个老人共同会遇到的普遍问题,特別是当老人不能生话自理时如何生活过得幸福点更是养老中的难点。这里我就老人不能生活自理时如何养老谈点个人看法。首先,要放低心境。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到了已不能生活自理这个阶段,人是最痛苦的,也很羡慕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此时老人的心理是难以形容的煎熬。因此,老人应坦然接受现实,放低心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这是过好不能自理阶段生活的前提。既来之,则安之。其次,要包容接纳。生活不能自理意味着要靠人来服侍。设想,一种在家养老雇保姆,或由社区提供点菜式服务,或入住康复医院,或养老公寓。这时,自己的性格脾气不能任性,自己想这么样就这么样,而是既要有主见自愿但更要有服从意识,你们怎么安排我听从安排。在照顾扶理中要积极配合逐渐磨合融入。如总是说这不好那也不好,埋怨责怪,最后只会自己过得不如意。自己要求放得低一点,反过来,享受照料扶理会更好点。其三,要自筹钱财。雇保姆,进康复医院,养老公寓,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靠国家,其他养老得靠自己,不要依赖子女。子女经济条件好的能赡养扶助最好。自己挣足积足养老钱,心里踏实不慌不忧。国家对老人个人养老资金筹集很重视。可以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方法多筹集点,万一真生活不能自理了,可有备无患。其四,要心态乐观。要有与疾病共存,与疼痛为伴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生活,置病度外,置死度外,多想些美好的东西,少想些易忧心忧愁的东西,尽最大努力过好余生的每一天。以上浅见供参考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