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么看待有些大学生变成只为混学分的人?

黑夜传说的我


可能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上学的目的就是考一个好大学。反而是上了大学,就没有目标了,一种是混学分毕业。如果大学能给学生再树立一个好的动力放向,就好了。


一天只说七千字


我是2006年上大学的,我深能感悟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和只为混学分的差别,我们是大专学校,但到大三毕业时,我们宿舍就出了一个研究生,同样的起点,为什么有些学生毕业时候简历上面有荣誉、有实习、有奖学金、有证书,而有些学生学生简历上都不知道该怎么写,这就是大学生和混学分的区别。

那为什么同样的起点,但四年过后确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

1.家庭背景好的学生,他认为他毕业后不愁找工作,所以学不学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混混学分正常毕业就可以了。

2.高中太大压力的原因,有些学生认为,高中最"苦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大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觉得,好日子来了,所以他们就潇潇洒洒,策马奔腾起来了,导致成为混学分的人。

3.美好的大学恋爱生活,当然我认为,大学谈一场理想中的恋爱是很美好的,但有些学生也因为这方面耽误了学业。

所以上认真上四年大学和混四年真的很不一样,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要好好珍惜大学生活,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闲云侠鹤


我是2012年毕业的,混学分在哪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

有些人连学分都不想混,不知道你们遇到过没有,而我们宿舍就有一个。

同学M

同学M是我们班级高考分数最高的同学,而且是2008年的山东考生,分数完全可以考上一个非常不错的一本学校,入学后所有同学都变得懒散,我想这是刚入大学新生的通病。高中时老师就教育我们,考上大学就好了,想怎么玩都行,不过你要先考上大学。

M同学开始各种放纵,打游戏不上课,同学帮忙点名,考试不去考,还很潇洒,在我们同学眼里神一样的存在,就连体育课也挂科了,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玩游戏的热情。毕业后由于学分不够,第二年又重新开始修学分,纯粹的修学分,把该交的作业,该考的试都通过了,最后也拿到了毕业证。

同学D

只为拿到毕业证,我们专业是偏技术型专业,学好专业知识尤为重要,但是学校的考核都是以考试是否合格为标准线,只要在期末能顺利的把分数考到60分,你就可以拿到学分。所以这就造成了,同学D应付上课,应付点名。只要期末想办法拿到60分就行,不过他还是真的有办法,几乎都能通过考试。

为什么出现只为拿学分的学生

我们知道,本科以下的学历只要拿到学分就能毕业,顺利拿到毕业证后就相当于拿到了企业的入场券。本科毕业的学生几乎是学不到太多的知识的,企业也心知肚明,所以入场券很重要。

这样的学生目前很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现状,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所改变。而我们自己要做好自己,不要把自己也归类为混学分的大学生。


桔皮


不过我要说声抱歉。不好意思我只是一个没有毕业初中生,也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大学生。更何况我连"学分"二子的意义都不知道,谈何回答。

既然是官方邀请到我,我就说两句。"混学分"学分我是说不上来,我就拿"混"举例吧。

想起读书时就心酸,小时候家里条件特差,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记得有一次被留校复习,回来时已经天黑,一个人看见前面的路黑漆一片,我不知不觉的吓住了,后面还是有个老伯看见了把我送回家。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我也读不进去,各科成绩不到65,一塌糊涂。

到了初一转学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和班长成绩非常优秀,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一到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居然点名叫他俩在外面玩直到下课,想在回想起来都不敢相信。

我就是那位成绩差的。那时候感觉就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我知道自己在读书方面肯定没有出路,所以早点放弃了。

后来出来工作了,老板和我的学历差不多。从那时起很佩服老板的,自信心也上来了。

我不知道我说这些对这个问题是否有帮助,能力有限可能跑题了。

最后我想说,既然你们都上的起大学,那就珍惜在大学的日子,不要混什么学分了。


宅男森哥


我是一年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我把在一起玩乐混日子的大学生分为两类人,牧民和樵夫。源自于我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樵夫上山去砍柴,看到了一个牧羊人在一旁休息,牧羊人无聊便拉他一起聊天,聊到天黑牧羊人带着吃了一天草的羊回了家,而樵夫这才意识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牧民指的就是那些家里已经给他们安排好干嘛的大学生,樵夫指的就是什么准备都没有的大学生。虽然大家平时都在一起玩,你看着他也没有学习,但毕业之后别人有着按部就班的工作,而你却迷茫的不知所措。

曾经我也在和牧民聊天,但我后来意识到了,我家里没羊,所以我一边聊天一边砍柴,维持着我的大学之道。


梦里视频剪辑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素质越来越参差不齐,难免岀现混学分、混文凭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

有的是因为刚刚升入大学,经历了高中的埋头苦干,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有的是因为斦学专业不喜欢,不是自己所报的专业,被调剂到这个专业,所以岀现了混日子的现象。

多年以来,大学管理是“严进宽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毕业,加之大学教师授课方式比较传统,实践性、针对性不强,不能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学校之外的诱惑很多,物质的欲望,恋爱的诱惑,网络的空间,占去大学生很多时间。

但是耐得寂寞好读书,嚼得菜根苦百事可做,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否则,未来有一天走向社会,方知自己虚度了人生,今天怎么混过去的,未来需要花几倍的气力去弥补今天的沉沦。

奉劝今天的大学生要珍惜拥有,不虚度光阴,美好生活自己创造,谁也代替不了你,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临流濯足


有些大学生大学期间只为混学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在2000年之后,这种现象变得较为严重些。下面谈一下我看法:

第一,2000年之后的大学扩招,导致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上大学不再是过独木桥,因此在大学生的群体里,就有部分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前的下降些。人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导致他本人就对事情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出现偏差,也缺乏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方向含糊不清,不知所措,得过且过。

第二,有些大学生混学分,我认为与目前升学制度有关,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每升一个学段的学习,靠的就是分数,高学校需要好分数。为了上一个好初中、高中,学生们真的煞费苦心,悬梁刺股、挑灯夜读,属于自己玩的时间很少,当考上大学了,不少的学生开始拼命玩,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的读书生涯就是止步于大学,从此再也不用为升学而苦苦奋斗,于是就将童年时代本该属于他们快乐玩耍时间最大限度地弥补回来,加上大学的管理相对自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就很容易混进了混学分的群体中。

第三,变成混学分的这些学生,也受到之前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认为读大学只要合格就行,60分万岁,分数不重要,能力才最重要.....,其实他们也是被误导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能进入大学都是人才,那个时候国家需要大学生,所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被安排去工作了,那个时候分数真的与现在不一样,单位、企业可能真的不那么在乎你60分还是90的。可现在一样吗?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一大批,学分合格只是证明你是正常毕业的,现在的企业、单位很多还是看重你的分数或绩点,这么人才供我选择,我为何不挑个真正的人才呢?或许,还有大学生会反驳说:我能力很强的,虽然分数不高。可笑了,什么叫能力?能力强的人,什么都不会落后的,学习好、会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所以,劝告那些还只为混学分的大学生们,希望你们能认清现实,多些理性,多些责任,多些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做个真正的大学生。









大海王699


看到这个标题,有读者肯定不服气,觉得自己大学过得很用功很充实,但是相信大部分人会觉得自己的大学是混过去的,在我国的大学里混日子也能轻松毕业,那是因为你出身在中国算你的运气好,要知道,去了国外,如果上的是正式的大学,想混日子混到毕业,门都没有的事!

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前要经历中考高考两大升学考试,可以说,六年的紧张的中学学习,不但没能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还透支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学生到了大学里,就不会再会像备战高考的学习劲了,而在美国,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学习任务相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以至于流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小学生就能熟练的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而美国的中学生孩子数学课上扳手指头算数”。

中国大学的毕业率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高的,学习年限是定死了的,学生选修灵活性比较差,很多院校或者专业甚至不允许学生参加选修课。而美国的大学毕业指标看的是总学分,美国学生为了毕业不得不选修大量的课程来修够学分以能够顺利毕业,美国大学里选修课程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很低,宽进严出,美国大学里的选修课非常丰富,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大,在美国大学里,一个学生能否毕业主要看他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足够的毕业学分,而对学制时长就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如同我国的自考学历,比如四年制的本科,如果你学习能力强的,在三年内修完了毕业所需学分,那么就允许学生在大学第三年毕业,如果四年没修足够的学分,则要留级直到修满学分为止。

美国部分著名高校的大学生毕业率

即使这样,美国的四年制大学很多读了6年还没法毕业,而在我们中国,大学更像是流水线的的产品,而且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还不会回炉重炼,而照样直接丢进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去。

美国的大学低毕业率吓退了不少留学生

读过大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被大学笑脸迎进来,然后在被冷脸赶出去。在大多数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才是每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院系的主管和班级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最重要的一个参考依据,特别是层次相对比较差的学校,其对外的口碑宣传也是靠拿学生就业率来做文章。

课堂上沉睡中的大学生

若是学生因为成绩差而没拿到毕业证,那就会影响其找工作就业,所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挂了很多课的学生,学校会给很多次的补考机会,而且补考试题的难度也比平时容易的很多,可以说完全就是给差生放水,做做样子罢了,就是尽可能的让他们毕业,可是即使这样,有些人还是未能通过,学校方也真的算是“仁至义尽”。对于那些实在差的连补考都不过的学生,学校还是会给其毕业证,但不会发放学位证。毕业关口把得太松,也是学生们在大学里容易对学习懈怠自我放纵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其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发生在美国的大学里,学习考试成绩太差,连上到大四的机会都没有,以为在大一大二期间,要是学习成绩太差,则就会被学校直接要求转学甚至劝退。和中国差不多,美国也有很多的学生在大学里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也不少,但这中好日子不会持续到他们大学毕业。所以在美国,高校学生劝退率是很高的。

美国是个重知识产权的国家,对学术造假一直实施高压打击,所以在美国高校里混,一旦被查出学术造假,对个人未来的求学生涯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这种负面记录会载入个人的诚信档案,转学和升学基本上都会被拒收,甚至还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信用度,而美国又同时是一个非常重个人信用的国家。

虽然我国这些年也在跟国际接轨,努力打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但是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云端的大数据检索检测技术,而情况总是这样,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论文代写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了,同时论人代写从业人员也会利用大数据检索系统来规避检测。一纸论文往往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毕业了。


LYRan


怎样看待“有些大学生变成只为混学分的人”?

作为“80”后,我想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角度解读“混学分”现象。按理说,大学生是我们中国马上要用人才,而今天有的大学生恰恰又令我们失望。归其原因:

1、家庭教育走偏,现在的父母天天拼命的让孩子学习,盯着分数看,不用观世界的格局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学生时代学习压力大,最后终于考上了一所大学,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晚上一场游戏、白天一场梦!”四年下来,又有几个大学生给自己赢得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当走出社会碰壁那一天,当自己学历和能力不匹配时,混出来的“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殊不知,所有混日子的人,都只在乎及时的享乐,缺少长远的眼光和自我约束。

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

2019年4月,深圳大学有317名研究生因为学业成绩不及格或者论文未能通过等原因被劝退。学生时代“混学分”,走出校门会被“日子混”!所以在大学期间拥有走向社会具备人才的能力至关重要!

2、只为“混学分”体现了大学教育中理想信念的缺失。

学分用处是很大 ,比如保研 、评奖,学分高优先。但以现有的“学分”体制来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让有些大学生为“分”首是瞻,学分虽高能力却低,所以要反思学分评价体系中的优劣。

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大学生会珍惜时间、学有所成、造福社会的!(图片来自百度、如侵删)





羊妈带牛娃


说实在由于大学及格则过,而且及格还涉及平时成绩的记入,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能够在期末考中顺利过关,这一系列的现象造就了大部分学生平时懒散,考前突击。而且经历了高中的高压学习,一到大学里面有各种诱惑,又加上不用怎么用功就可以过关,所以基本经历完全可以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有些学生还好,把时间花在实践和接触学生的一些团体活动上,为出入社会提早做准备,或者自己特长才艺上,提升自己其他能力,但是有部分同学完全把时间花在刷剧,游戏,看小说上,宅寝室叫外卖,浑浑噩噩的就到大四了,结果没有一点可以拿出手的,成绩飘过,才艺没有,学生会活动没参与,社会实践没经历,然后找的工作也随便凑合,一辈子就凑合了。我认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大学生自己的自制力是一方面,所以对于自制力差的可以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出一份规划,然后每一学期任务目标分解下来,按时完成;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方向,迷茫中,不晓得怎样为后面打基础,所以刘混过来了,这一方面首先学校可以多开展这方面课程,或者高年级低年级多沟通传授经验,让低年级学生明白自己专业参与工作需要怎样的资历,或者怎样的成绩,或者资格证,或者需要哪些额外技能,让他们提前努力;当然学校教育层面也需要给与学生更加严厉的考核标准,和更加严格的考勤标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以及课后学习中,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学习环境。我也经历过大学,也曾荒废过光阴,所以如果你是大学生,请你早点为自己打算,当今就业简单,但想高收入就业而且还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还是比较难的,所以趁现在严格要求自己,科学安排时间,多学习,多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感谢你的浏览,如果觉得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请帮我点一个赞谢谢![祈祷][祈祷][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