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为什么学手风琴的少了?

香蕉你个波呢呢


学手风琴人的确是少了,而且是成几何级的递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原因有几点,其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器乐皇子钢琴等器乐了。其二,家长为了孩子升学加分,多让孩子学管乐和弦乐了,因为学校一般不招键盘乐特长生的。其三,学器乐的功利性及面子观在左右着家长。

说到底,功利性表现在为进好学校加分,当然也有极少数想进音乐学院的。其一,功利性表现在手风琴及钢琴和电子琴为键盘乐器,它不适合合奏因为音色与乐队不符,只适合独奏与协奏。其二,因为它的独特性孩子要想以特长生加分就很难了,除非你的演奏水准凤毛麟角也很难的。其三,表现在面子观,感觉学手风琴档子底了,学钢琴多么的高大上啊。

以前正规音乐学院是没有手风琴专业的,可能为了盈利同时也为数不多的手风琴佼佼者的事业提供一纸文凭吧。但毕业肯定意味着专业失业了,因为专业乐团不会录用偶尔为我所用的乐手的。

恕我直言,准确的提问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学手风琴的少了,中老年人学的也不多”。答案也许是孩子学器乐注重功利性,中老年人着重高大上吧。但手风琴独特的音色、实用、便捷、容易上手等毋容置疑的!


普陀山小胖


我从小学习手风琴 1994年美国手风琴协会邀请 参加全美手风琴大赛 第一名 此前全国第一名 可惜 社会不认可 很难过 希望有一天手风琴能被社会认可 只有一个办法能让手风琴重生 就是国家教育部能下发 手风琴中考 高考加分 希望能有这么一天


手机用户5062326120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学手风琴的人和7、80年代相比的确少很多,我认为原因有几:

1、政治实效性。中国在建国后,中苏关系发展比较稳定和谐,苏联成了中国西洋文化进口的主要来源,前苏联的文化对中国的渗透可想而知。所以才有了苏联老大哥之美称!现在却不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强大,外交无所不在,我们肯定是在选择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去学习。

2、文化政策的导向。改革开放之前,手风琴主要用于乐队、宣传、文艺团体及部分个人爱好等;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教育行政的导向问题,诸如加分、特长生、高考等等,使手风琴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更多地去追逐使用价值更高的,可以用于更有利于上学之用的其他乐器。

3、学手风琴的人少是乐器回归理性。譬如南北朝时期的筚篥,在隋唐时期,随着七部乐、十部乐的成型和完善,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今天看来已经流落民间。没有什么可以叹息的,乐器和明星一样,本该回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每个乐器的宿命。任何乐器都有生命和生命周期,和一个人一样,一生中总是有起有伏,粉墨登场,错落有序。

4、除了手风琴的外部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自身的原因。如拉琴的方式和姿势,其重量,音域的狭窄等等,都决定了它的命运。

等等......





一鼎朱朱


可以说,手风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整整风尚了十余年。那个年代一架手风琴就代表了一支文艺小分队,用现代语:一琴走天下。只要会拉手风琴就会拉伴奏,因左手贝斯和弦排列固定。那个年代可以说手风琴是乐器之王,时过境迁,日转星移,手风琴的好时光不在…………不过国产琴太重也是事实,家长考虑原因之一


无忌童言



夜魔随行


现在人浮燥,少了点浪曼风情,导向也有问题。演奏准备动作少了方便孩童,普通琴簧片易受损,国产质量不太好,修理不万便。演奏时象绑在身上,琴童初学持琴难抓准要领控琴难,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影响本琴的普及。


捞鱼吃的小猫


这个乐器在国外也属小众乐器,在我国40年前,部队文工团为了下基层方便,而大量采用,后因种种原因,逐渐退出主流音乐层面,而回归本来。


hotmailicloud


虽不会拉手风琴,但喜欢手风琴,觉得拉出来的曲子好听,还有一种历史回忆感——上世纪50年代好多的传入我国的前苏联歌曲,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开窍了123


学手风琴的孩子锐减反映出不少家长的宠溺心理:背在身上很重,影响“宝宝”发育…


音乐教育工作者


到了适合学琴的年龄就要去学英语学绘画学,,,学着将来要参与竞争的本事。等大学毕业压力就更大了。要么学琴考级,要么是搞专业的。业余娱乐的就没人了。谁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