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戰場上,大刀是不是真的不如刺刀好用?

風雲一點通


首先小咖向抗日的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謝謝,謝謝您們用鮮血為我們帶來和平。

不得不承認,小鬼子拼刺刀的技術,在當時絕對世界一流,但是和小鬼子,拼刺刀是我們唯一縮小和鬼子差距的的方式,原因就是當時咱們的裝備真的太差太差了。

大刀對刺刀在戰場上絕對要遜色很多,咱們從兩方面說吧,一方面是日軍的拼刺刀技術,另一方面從武器的對比來說。

拼刺刀的技術

日軍的拼刺刀技術,雖然世界一流,但是也僅僅在中國的戰場上用的找,和美軍打,美軍最喜歡的就是日軍這種無腦的廉價消耗步兵的戰術,來多少,一梭子都給你突突了,壓根不讓你近身,但是在中國戰場就不一樣了,咱們盼著和小鬼子進行白刃戰,這在當時是唯一縮小差距的機會,但是即使白刃戰,當時的中國軍人仍然和日軍有著巨大的差距。日軍的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輕鬆應付3~5名國軍士兵。當時的日軍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認為白刃戰才是正宗的結束戰鬥的方式,所以對這種作戰方式,特別重視和推崇,新兵入伍後的6個月訓練的時間中光拼刺訓練時間就達到了45天,在訓練時還拿平民和戰俘來進行訓練,在二戰期間,日本還把拼刺刀作為了日本學生的必修課,種種措施使得日本的拼刺技術明顯強於我國。

大刀和刺刀的對比

不光是拼刺技術上的差距,在白刃戰中中國軍隊的武器大刀相對於日軍的刺刀,也不具備優勢,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當時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槍裝上刺刀,達到了180cm,比大部分小鬼子都長,並且刺刀戰術動作簡單,上手容易,就算當時的中正式步槍裝上刺刀也比小鬼子的三八大蓋短10cm,大刀就更不用說了。在質量上,大刀也不如日本的刺刀,大刀的製作水平要求比較低,一般的鐵匠就可以製造,質量是個很大的問題,強度不夠,咱們去軍史博物館可以看到,大刀的刀刃一般都是有缺口的。

咱們的先烈就是依靠這樣簡陋的裝備,面對侵略者,依然義無反顧,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和平,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替先烈原諒日本。


軍武小咖


大刀對刺刀,大刀,幾乎是完敗。

別被電影騙了,大刀打刺刀真心是打不過,有老兵回憶說,武漢會戰中,一個班的日軍和中國一個排進行白刃戰,中國軍隊裝備的都是大刀。結果,沒打過。也就是說30把大刀並沒有打過鬼子10把刺刀。


鬼子拼刺固然很強,諾門罕戰役中,有個日軍連著刺倒8個蘇軍。技術精湛的讓人難以想象,日軍的拼刺能力說是天下第一併不過分。

為什麼中國軍隊裝備大刀

為什麼中國軍隊會裝備大刀,原因很悲催,窮啊,做不到人手一把刺刀。當時的中國軍隊,步槍幾乎五花八門。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有這樣一句話,這子彈就兩種,咱這槍有四五種。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就更別說刺刀了。



刺刀的鍛造和大刀不一樣,首先就對鋼材要求高,差勁的鋼材是做不了刺刀的。而大刀隨隨便便就打出來了。而且刺刀很多細節很精細,裝不上去就尷尬了,而且不能通用。


打仗時沒刺刀怎麼辦?扁擔?不好用,打不死人。菜刀?太短了,送人頭呢。木棍?也不行。也只有大刀能湊合用了。而且大刀隨便找個鐵匠就可以造出來了,根本不需要太難。

大刀PK刺刀

大刀在運用中,對操作的士兵要求要有武術基礎,這樣才能發揮威力。而且在對陣中,大刀耗費體力過快,而且對刺刀中,格擋砍殺,只有幾招出手的機會。但刺刀不同,刺刀可以連續刺殺,動作相對於連貫流暢。


並不是大刀不堪一擊,而是鬼子拼刺過於精湛。同時,大刀作用距離有限,而且掄出去之後,很難控制。而刺刀不同,尤其三八大蓋裝上刺刀,有一米七,這個長度,甚至超過了很多人的身高。

喜峰口戰役中,多次白刃戰,29軍傷亡慘重。而趙登禹組建了500人的大刀隊,夜襲鬼子宿營地,砍殺了擊敗鬼子。這是在鬼子睡夢中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進行的,才能依靠大刀重創日軍。


前些年,武警做了一個對比,大刀PK刺刀,結果,刺刀完勝。20PK20,一分鐘時間,大刀小組全軍覆沒,而刺刀隊只傷亡3人。


刺刀,在白刃戰中,絕對比大刀有優勢,使用大刀,也是無奈之舉。


軍武文齋


有幾個問題要弄清,第一大刀有多長,第二大刀有多重,然後才能討論刺刀和大刀的使用。明代的雙手大刀刃長1.67米,柄長半米,重兩斤八兩,清代的朴刀、大砍刀等雙手武器的刀刃長度為在0.8米,但刀柄長度可以達到0.7米,這樣武器揮動起來是可以磕開長槍的,西方的雙手劍,例如蘇格蘭雙刃寬刀(就是著名的M18“闊劍”地雷的名稱來歷),刀刃長度大約在1.2米,但重量能夠達到2.8千克,這類武器大多是作為開陣使用,在混戰中效果也許還行,但列陣作戰肯定不如長柄隊好用。而且對使用者的要求很高,臂力要強,武術底子要好。

民國時期,西北軍早期的大刀,重量可以大刀4斤,刀刃長度大約是0.8米,這樣的雙手刀磕碰動作對於冷兵器的短槍或者是加了刺刀之後的步槍是有很大效果的,因為三八式步槍加了刺刀也就是不到4千克左右。但從長度上來看,加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長度在1.66米,其槍管長度就有0.8米,比長度大刀肯定吃虧。

因此想要用好4斤大刀,就需要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士兵,再經過武術名家點撥,總得來說西北軍的劈刀十二式和後來馬鳳圖等人創制的破鋒八刀,都集合了中國傳統武術中單刀破槍的招數,如果完全發揮還是可以跟刺刀拼一下的。

需要注意的是,舊日本陸軍的拼刺術一方面師法西方,但也結合本國的短槍術,從歷史上來看,日本的劍術同樣強調如何在戰場上與長柄作戰,加上明治時代日軍遭遇過西南薩軍的拔刀戰,在對付持刀敵人方面有獨到經驗。

到抗戰中後期,中國的大刀隨著士兵素質下降重量明顯降低,這種情況下單刀破槍的難度越來越大。


強武堂


評價刺和砍的殺傷力首先要假設對戰雙方人的素質是一樣的,否則毫無意義。那麼就輪到下一個問題了,那就是那種擊技動作更容易造成致命的傷害。砍這種動造成的傷害面積大,刺造成的傷害面積小,同樣的做功情況下,砍的傷口大而且淺,刺則小但是深。那麼下一個問題,人體的要害在哪,體表的要害多還是體內的要害多。很明顯的,體表只有為數不多的諸如比較淺表的大血管等部位,而深處比如胸腔、腹腔這些地方的深處都是密佈著各種大血管還有重要臟器,傷到這些地方很容易造成致命的大出血。所以假設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情況下,單論砍和刺,刺更容易致命。

然後再加一個不同的條件,一般主要功能是刺的武器比砍的武器都要長一些的。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再加上戰場這個條件,瞬息萬變,要刺中一個人比砍中一個人要更容易點,畢竟少跑幾步路。

然後再說人的因素,假如能把刀練到可以以短克長,那麼練刺會很差麼?

以命相搏的時候應該沒人嫌棄自己的優勢太多。

優勝劣汰。看看現代部隊的裝備方向其實可以很明白了。





一個男人在流浪


魂舞大漠走了不少網站,所見到的奇談怪論,還真是不少,其中之一,即是大刀不如刺刀。他們的證據,在抗日戰場,大刀不如刺刀好用,不論二十九軍長城抗戰,還是太行山大刀往事。看到這些,實在令以憤懣。刺刀作為槍支上面一種格鬥工具,而刀則為冷兵器之王,只要技藝在身,比刺刀可是管用得多。當然小鬼子當年多經過刺殺訓練的,再訓練無過刺的一種手段,而大刀則有劈砍削等多種技法,孰優孰劣,還能有什麼爭論嗎?有人拿出一寸長一寸強來拿話,想當然以為長兵刃比短兵刃有利,不是這樣。只要經過熟練掌握,令敵聞風喪膽的大刀隊即為實證,而大刀不如刺刀的戰例,試問又出自何處?

揮舞起大刀長矛。端起土槍洋槍,凡有寸兵寸器,無不能做為殺敵手段。當年二十九軍,只所以選擇大刀來作為補充殺敵手段,原因正在於看中了其作為兵器的長處,有專門的武師教習,是以殺得陣去,人人皆可砍得幾顆倭寇的頭顱。英勇的將士,無不奮勇爭先,其刀立得大功一件。如果僅以長短而論,長矛有利的話,用木鐵等物做柄的紅櫻之槍,自會被納入殺敵首選。可是從殺敵的情形看,大刀正是最有利的,難道事實還不能勝於雄辯嗎?因是大刀成為最佳之選,這才叫響了大刀向,聽來雄壯,威震敵膽,成為華北抗日典型的殺敵裝備。

抗敵的一天來到了。逮什麼用什麼,自有撒豆成兵之妙,我們的槍不比洋槍,炮乃土炮,貧瘠的土地,鐵器鐵物只有生產和生活用具,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只得因陋就簡,恐怕連兇悍的大刀一柄也成了奢侈之物。尤其匠人所造的大刀,更成為寶器,不可多得。我八路軍戰鬥之兵,多有冷兵器,除了造,也多繳獲而得。總之逮什麼用什麼,致於什麼好用用什麼,也成為一種奢望。大刀不多,多配備給身先士卒的“李雲龍”,影視劇多有藝術誇張,自不足為憑,然英雄們的回憶錄,也是多有記載的。衝鋒陷陣,不懼犧牲,我們的幹部隊伍個頂個都是殺出來的好漢英傑。如謂不信,不妨多翻幾本書如何?


魂舞大漠


大刀確實不如刺刀好用!

刺刀看起來簡單,卻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才能製造。抗戰時期,中國軍工生產能力不足,要優先生產槍支彈藥。所以就大量生產大刀,作為替代品。


大刀對刺刀,有明顯劣勢。

最主要是因為大刀刀身太短。

大刀一般長90公分左右。

三八大蓋槍身長128公分,刺刀長40公分。加起來將近一米七。比小日本還高。

兩者相差80公分。戰場上打起來,大刀還沒有砍到對方,刺刀就紮在了身上。太吃虧了。


所以大刀雖然看起來很威猛,但是卻不怎麼好用。反倒是有一種大家忽略的武器,卻打得日寇聞風喪膽。那就是紅纓槍。


紅纓槍長達兩,三米,長度上比刺刀有明顯優勢。所以在肉搏中能夠殺出八面威風。


上將噯福斯


這個呢,大刀確實不如刺刀好用,前面的答主也說了,刺刀長,大刀短,其實這個倒不是主要的,因為刺刀雖然長,但握在槍中間,而大刀是握在一端的,所以攻擊距離是差不多的。

最主要的是什麼呢?是刺槍是一體的,便於攜帶,把刺往槍上一安就可以了。如果是大刀,那肉搏起來,拿刀的槍放哪?總不能把槍扔了吧,而揹著槍晃來晃去會影響砍人哪。所以,我們看抗日神劇,拿著大刀的時候,槍沒有了。

所以,槍刺一體是刺最大的優勢。不過,中國的大刀綜合性能雖然不如刺刀,但比日本的軍刀卻要好。

日本的軍刀有點像武士刀,有個叫法是94式。主要是仿西方人的軍刀做的。

這個軍刀跟中國的大刀就比拼過。那是1933年,日本從東北朝關內進犯,在山海關,國軍進行阻擊,打響了長城戰役。

在這一戰中,有一個重要的關口叫喜峰口。負責守喜峰口的是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

當時收到命令,宋哲元帶著部隊前往關口,跑到的時候,發現日本已經佔據制高點了。

為了奪回這個點,宋哲元準備搞夜襲,夜襲最好的就是白刃戰嘛。

這個二十九軍是西北軍,由馮玉祥的部隊改編過來,因為不是中原軍,又是改編的敗軍,所以裝備很差,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人手一把大刀。

利用這個特點 ,二十九軍就搞夜刀突襲,這一招還真發揮了作用,因為動靜少,很多日本鬼子被砍死在睡夢中。這一戰打完,二十九軍繳獲了坦克裝甲車大炮一大堆,比他們自己有的還多。

這一戰傳出去之後,就有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這裡再說一下,為什麼這個大刀發揮了作用,因為二十九軍除了刀之外,大多配的不是長槍,而是手槍,尤其是德國的毛瑟手槍。為什麼呢?因為當時中國的長槍比較少,而外國對中國禁運武器,只有手槍,屬於防衛武器,是可以大量進口的。所以,一些雜牌軍就配了大量的手槍,手槍配大刀,這個就有優勢了,可以兩手一起操作啊。

所以,這個夜襲隊其實不叫大刀隊,叫手槍隊。只是為了宣傳,才叫成了大刀隊。

這一搞,日本人也覺得受不了,他們的新聞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這時候,日本人覺得自己的軍刀不行了,他們覺得還是自己的傳統武士刀好用。

所以,日本人經過改良,又全部換軍刀,模仿日本武士刀造軍刀。

除了新造的,還有一些是以前的武士老刀。這個就比較值錢了,二戰日本戰敗,很多真武士刀就被中國沒收了。有些日本人知道這是家傳武士刀,不想交,說要交刀就切腹。

中國回覆:要切就切唄,咱不擋著。

現在中國各地博物館還收有一些武士刀。

不過,有些是真武士刀,這個有點價值,有些就是日本自己仿製的,那個就是歷史價值了,見證了日本人的侵略史。


腦洞歷史觀


在肉搏戰中,刺刀肯定沒有長矛,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好使,根據日本俘虜反映,拼刺的時候其非常怕八路軍的“長劍”(紅纓槍)。

所以呢?每人發個長矛?怎麼可能!打仗主要打的是熱兵器,你一人弄個又大又笨的冷兵器那怎麼打。

大刀有沒有刺刀好用先不說,肯定沒有刺刀方便。

可問題是,刺刀是工業產品,對質量和工業能力要求很高,中國當時沒條件給所有士兵都上刺刀,日本有啊,所有中國士兵才只能用一些小作坊產的冷兵器(什麼大刀,紅纓槍什麼的)。

而且,整體看來,大刀是真的不如刺刀好用,具體武術套路,有答主詳細回答過。

但是,關鍵不在於武器,關鍵在於中華民族在面臨絕對劣勢的時候,還能有著奮起反擊的勇氣,以及盡最大努力利用現有資源,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智慧打擊侵略者的勇氣。


國史拾遺




刺刀比大刀好主要體現在這幾點:

第一,刺刀可以接在步槍上,顯得很長,拼刺刀的時候佔據主動。

第二,刺刀做工更精細,刀身上有放血槽,造成的傷口很難癒合,殺傷力強。普通生鐵鑄成的大刀沾上鮮血後就會捲刃,但刺刀不會。

第三,刺刀就在槍身上,射擊刺殺轉換方便。



抗戰期間,由於中國軍隊普遍裝備差,彈藥缺乏,甚至無法做到每人一支槍,於是大刀就成了中國軍隊尷尬的選擇,比起木棍和菜刀,大刀畢竟強一點。所以在艱難的抗戰歲月裡,中國軍隊只能因陋就簡,設法發揮大刀的威力,最大限度的殺傷日軍。


毒刺劍客


如果大刀真的比刺刀好用,西方的主要軍事強國,早就裝備大刀了。這些老牌的軍事強國,之所以不給自己的軍隊裝備大刀,只裝備刺刀,就很能說明問題。

曾經玩過二戰時美軍裝備的步槍刺刀,單獨拿刺刀出來用的時候,就是一把刀,可刺可劈,其質量和做工非常優良,完全不遜於一把好刀。

財大氣粗的美軍,面對小日本的近身肉搏戰術,選擇的是大量裝備手槍克敵。只有非常窮,且工業基礎很差的中國,才選擇近戰時用大刀去對付和日軍的刺刀,這根本不是因為大刀勝過了刺刀,那是中國人既不願投降,又要和日本人死磕,才做出這樣沒辦法的選擇。

看到中國人用大刀去和日本人拼命,應該感懷先烈的壯烈,而不是去眨巴眨巴嘴,就得出大刀好的想法。真正用大刀的人,他們自己對大刀戰刺刀的結果,心裡清楚得很。

在一次採訪中:一個記者問年輕的中國軍官,等抗戰勝利後,他有什麼打算,這位年輕軍官回答,到抗戰勝利時,自己應該已經戰死了,所以不用去打算抗戰勝利後的事了。

是這些中國軍人在用落後的大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